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郭维婵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04,(5):33-34
宫颈息肉是较为常见的宫颈病变之一。据报道,其发病率占育龄妇女人群的51%。此病大多为良性病变,但也有发展为宫颈恶性病变的可能。现就我院2003年收治的宫颈息肉患者做一统计分析,以期在诊断治疗方面有一新的认识,并将工作中的一点体会与大家共享。 相似文献
2.
绝经后阴道出血 (PMB)是老年妇女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其出血原因复杂 ,为阐明病因并探讨其发病机制 ,作者对我院近 6年来就诊的 4 10例PMB患者进行临床病理分析 ,总结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 1996年 5月~ 2 0 0 2年 5月在我院门诊和住院的 4 10例临床诊断为PMB患者 ,其自然绝经时间均在 1年以上 ,临床资料完整。发病年龄 4 3~ 82岁 ,平均 60 1岁 ,≥ 5 0岁者 382例 ( 93 2 % ) ,<5 0岁 2 8例 ( 6 8% ) ,绝经年龄 4 1~ 5 7年 ,平均 4 9 8年 ,绝经年限 1~ 37年 ,平均 9 9年 ,1~ 5年者 2 0 1例( 4 9 0 % )。1·…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绝经后阴道出血 (PMB)的临床病理特点、病因及发病机理。方法 :全面分析PMB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资料 ,所有患者均经诊断性刮宫或宫颈活组织检查。结果 :良性病变 5 17例 ,占 79 5 % ;恶性病变 94例 ,占 14 5 % (其中子宫内膜癌 5 9例 ,占恶性病变的 62 8% ) ;不典型增生 3 9例 ,占 6 0 %。宫颈病变引起出血 3 2 4例 ,占 49 8% ;宫体病变 3 0 6例 ,占 47 1% ;卵巢病变 2 0例 ,占 3 1%。结论 :PMB的病因主要是良性病变 ,但恶性肿瘤尤其是子宫内膜癌仍然是绝经后阴道出血的重要病因之一。PMB的病理类型与发病年龄及出血距绝经的年限有关 ,与出血量无明显关系。出血量的多少 ,在良、恶性病变中无显著差异。因此对年龄大、绝经年限长的阴道出血患者不论出血量多少都应高度重视 ,尽早进行病理检查 ,明确诊断 ,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4.
任玉楼 《今日健康(家庭版)》2016,(8)
目的 :根据WHO(2008版)造血和淋巴肿瘤分类标准,对22例淋巴瘤临床特征、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以提高对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分类的认识.方法 :收集沭阳仁慈医院2010年1月-2015年12月病理诊断为恶性淋巴瘤22例患者,复习其临床资料,观察HE切片病理组织学形态与细胞学形态,并对淋巴瘤的类型、免疫组化标记结果 进行分析与探讨,按WHO(2008版)淋巴组织肿瘤分类标准,进行病理诊断与分类分型.结果:(1)22例淋巴瘤中,非霍奇金淋巴瘤(NHL)21例(95.4%),霍奇金淋巴瘤1例(4.6%).NHL21例中B细胞淋巴瘤15例(71.4%),T和HK细胞淋巴瘤6例(28.5%).B细胞性淋巴瘤15例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L)11例(73.3%),套细胞淋巴瘤2例(13.3%),滤泡性淋巴瘤1例(6.6%),小B细胞性淋巴瘤1例(6.6%);T细胞和NK细胞淋巴瘤6例,其中NK/T细胞性淋巴瘤4例(66.6%),其中鼻型NK/T细胞淋巴瘤3例,鼻外型NK/T细胞淋巴瘤1例,周围T细胞淋巴瘤非特异性1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K-1例.(2)22例HL和NHL中,男性18例,女性4例,男女比例为4.5:1,发病年龄35-81岁,平均年龄60岁,病位以颈部淋巴结多见.结论 :22例淋巴瘤中,NHL发病远多于HL,NHL中以DLBCL多见;发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男性患者多见,以颈部淋巴结为多见起病部位. 相似文献
5.
《社区医学杂志》2019,(22)
目的胃息肉是临床常见疾病,目前认为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有关,亦会引起恶变,但其具体关系尚不明确。本研究分析HP感染在不同型别胃息肉患者中分布情况及临床特征差异。方法选择2017-01-01-2018-01-31灌南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313例胃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分析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患者的HP感染情况,对每一种病理胃息肉在不同部位的HP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记录。结果胃镜检查人群8 426例,共检出胃息肉507例,检出率为6.0%。收集符合标准313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年龄构成比例以40~60岁为多数,占总数的59.7%;60~80岁年龄占总数的30.3%。313例患者中,88.5%患者胃息肉直径≤1cm;胃体部位胃息肉发生所占比例为47.3%,胃底部位所占比例为27.8%。增生性息肉共181例,所占比例为57.8%;炎性息肉次之,共119例,所占比例为38.0%。增生性息肉感染率为47.5%,炎性息肉为30.2%。增生性息肉位于胃体和胃底的患者133例,所占比例为73.4%,胃体和胃底HP感染率为48.1%;炎性息肉多发于胃体和胃底部位,胃体和胃底HP感染率为37.8%。结论胃息肉多发于中年及老年人群,直径多≤1cm,多发部位为胃体和胃底;增生性息肉占胃息肉的大多数,且HP感染率较高,增生性息肉可能与HP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超声诊断恶性病变的价值进行评价.方法 选取200例乳腺恶性病变患者,对其进行超声诊断,并将超声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针对年龄、病变类型不同的患者的超声诊断正确率进行对比.结果 不同病变类型患者超声诊断正确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段患者超声诊断正确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超声对乳腺恶性病变患者诊断时,患者年龄差异无明显影响,但是原位癌患者的诊断正确率则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关于幽门螺杆菌(Hp)和胃息肉合并肠息肉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10月进行治疗的124例胃息肉合并肠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观察组62例经Hp检验为阳性,对照组62例Hp检验为阴性.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并总结患者的病理特征.结果:观察组患者... 相似文献
8.
潘敏霞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0,18(3):309-309
<正>笔者通过对171例胃息肉进行临床病理观察,了解胃息肉的常见类型和好发部位,探讨胃息肉复发及癌变的原因以及预防措施,以达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骨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BMFH)的临床、病理形态学、免疫组化特点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7例骨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光镜下观察BMFH细胞组织特点及免疫组化染色特点.结果BMFH病理形态学中有5种不同比例的细胞,将其分为三个亚型;多形性3例,梭形细胞为主型3例,组织细胞为主型1例.免疫组化AAT,AACT及Mac-387在BMFH中大部分瘤细胞阳性表达.结论纯溶骨性改变及双相生长和Storiform type表现为特征性.免疫组化联合检测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临床综合治疗较单一手段治疗优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对女性胃息肉进行预后干预的可行性。方法:经胃镜确诊的311例女性胃息肉患者,根据不同的临床、病理特点给予不同的治疗、预防措施,每年复查胃镜,共3年,记录胃息肉的复发例数。结果:经3次复查,311例女性胃息肉患者中仅有10例复发,3例为腺瘤性息肉,7例为增生性息肉,均经再次电切切除。结论:对不同女性胃息肉病例给予不同的预后干预,可降低胃息肉复发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子宫内膜病变临床病理诊断中的差异性进行分析,为今后的疾病诊断工作提供参考.方法:2019年12月-2021年11月,将我院接收的子宫内膜病变患者100例作为此次评估对象,分析主要临床症状、术前病理组织学诊断、诊断方式与方法等,对病理组织诊断的复杂性进行评估.结果:术前子宫内膜癌诊断符合率为80.00%,手术前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圈套器冷切除术对于胃息肉病患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接收的90例胃息肉病患作为研究对象,45例胃息肉病患选用内镜活检钳钳除治疗作为对照组,45例胃息肉病患接受圈套器冷切除术治疗作为实验组.比较两组胃息肉病患的治疗效果情况.结果:实验组胃息肉病患的临床疗效评估显著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AMM)的临床病理特征,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进行讨论。方法观察组织形态学结构并结合免疫组化的方法,对6例AMM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 AMM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排便习惯改变、便血、肛门口脱出肿物、肛门坠胀和肛周疼痛。肿瘤由多种类型细胞组成,如上皮样、梭形及未分化小细胞等。免疫组化标记瘤细胞:HMB45、S-100蛋白、Vim均(+)。6例患者全部误诊。结论 AMM是一种相对少见、恶性度极高的肿瘤,临床误诊率高。 相似文献
14.
《临床医学工程》2016,(10):1292-1293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42例乳腺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彩色超声检查,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超声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病理学诊断结果显示恶性病变54例、良性病变188例,超声检查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0.74%、92.55%、91.77%,超声检查结果与病理学诊断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检查可有效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且具有良好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可作为有效可靠的检查方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绝经后老年妇女子宫内膜良恶性的特点。方法:对2010年10月~2011年10月因绝经后子宫出血进行分段诊刮并病理诊断的80例老年妇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超声检查与分段诊刮病理结果符合率,恶性病变患者(恶性组)与良性病变(良性组)患者的年龄、孕次、产次、绝经年龄、绝经时间、子宫大小、子宫内膜厚度情况。结果:①超声检查结果异常64例,正常16例,异常率80.00%,超声异常显示其中宫腔占位31例(38.75%),子宫内膜增厚22例(27.50%),宫腔积液11例(13.75%)。②病理检查恶性病变患者13例,良性病变67例,两组患者在年龄、孕次、产次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绝经年龄、绝经时间、子宫大小、子宫内膜厚度两组之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绝经后老年妇女子宫内膜病变主要是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炎为主,恶性病变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绝经年龄、绝经时间、子宫大小、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大于良性病变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磁共振波谱分析技术(MRS)用于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病变患者87例,均接受MRS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计算MRS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87例乳腺疾病患者中检出病灶91个,病灶大小1.0~6.2 cm,平均(2.74±0.61)cm。经病理结果证实恶性病灶、良性病灶分别为39个、52个;检出的91个病灶中,38个病灶在3.22~3.28 PPM时出现胆碱峰,53个未出现胆碱峰。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MRS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7.18%(34/39)、92.31%(48/52)、90.11%(82/91),MRS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与病理诊断结果一致性较高,Kappa值为0.797。结论MRS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准确率高,利于提升疾病诊断效能,为疾病的临床诊治提供科学的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儿童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6月-2011年8月收治的46例儿童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预后因素。结果:46例患儿中非霍奇金淋巴瘤(NHL)34例,霍奇金淋巴瘤(HL)12例,3年以上存活率分别为38.24%和75%;Ⅰ~Ⅱ期患儿16例,Ⅲ~Ⅳ期患儿30例,3年以上存活率分别为81.25%和30%。病理分型,NHL以淋巴母细胞型为主(44.12%),预后较差;HL以混合细胞型为主(41.67%),预后较好。结论:儿童恶性淋巴瘤早期临床特征不典型,易误诊,所以病理分型诊断非常重要,其病理学类型与预后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薛淑恒①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9,33(12):131-132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声触诊组织成像(VTI)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5月在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242例乳腺肿瘤患者的242个乳腺病灶,术前均接受超声、VTI检查。分析VTI模式下乳腺良恶性病变病灶边界清晰程度、VTI分级;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比超声和联合VT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价值。结果 242个乳腺病灶中,良性病灶174个(71.90%),恶性病灶68个(28.10%);乳腺恶性病变病灶边界清晰程度与VTI分级IV~V级率高于乳腺良性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联合VTI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特异性与准确性高于常规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联合VTI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性高于常规超声,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联合VTI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更高,可有效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与特异性,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9.
宫颈癌是常见的女性生殖道的恶性肿瘤,它严重地威胁妇女的健康和生命。因地区差别和生活方式的不同,其发病率和平均发病年龄各地不一。自从阴道脱落细胞学检查广泛应用于宫颈癌的筛查以来,宫颈癌的活组织检查诊断率大大提高,为进一步提高宫颈癌的病理诊断又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20年12月~2021年7月诊治的100例乳腺肿块患者,根据病理良恶性病变进行分组,良性病变为对照组,恶性病变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均行动态增强MRI检查.结果:对照组病变灶边缘形态不规则3例,分叶10例,毛刺3例,光滑26例,观察组病变灶边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