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对下城区饮食、服务行业人员粪便标本进行霍乱弧菌监测。方法:2007年1月-2007年9月采集25052名饮食、服务行业从业人员健康体检者粪便标本,分别接种于碱性蛋白胨水增菌后分离4号琼脂。通过培养特性、菌落形态、革兰染色、动力和生化试验等检查,对所分离的疑似霍乱弧菌菌株进行初步鉴定,采用霍乱弧菌O1群及O139群单克隆抗体的玻片凝集试验、噬菌体生物分型、霍乱弧菌ctxA和tcpA基因PCR检测进一步鉴定各霍乱菌株。结果:上述标本中检出O1血清群和O139血清群霍乱弧菌各1株。1株O1血清群霍乱弧菌噬菌体生物分型为1 L,属埃尔托生物型非流行菌株,霍乱弧菌ctxA和tcpA毒力基因PCR检测结果为ctxA阴性,tcpA阳性,判定为有毒力的非流行菌株。另1株O139血清群霍乱弧菌ctxA和tcpA基因PCR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为无毒力非流行菌株。结论:尽管所检出的2株霍乱弧菌均为非流行菌株,但因携带者从事职业的特殊性,仍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4重荧光PCR技术检测霍乱弧菌并对菌株进行鉴定.方法 用PCR法对2008-2010年监测的水样、水产品标本及食物中毒疑似菌株以进行检测.同时用细菌学方法分离菌株.再进行PCR检测.结果 1606份标本中.PCR法检出O1群霍乱弧菌阳性标本188份.从中分离到菌株150份(79.8%).O139群霍乱弧菌的P...  相似文献   

3.
目的寻求适合 O139群霍乱疫情的病原学检测方法,以便为 O139群霍乱疫情的防控提供及时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PCR仪进行 O139群霍乱弧菌的核酸检测、常规分离培养、 O139群霍乱弧菌快速检测(胶体金法)。结果O。群霍乱弧菌的核酸检测阳性结果9份,且从这9份标本中分离到阳性菌株9株,有7份试样第一次增菌液胶体金法呈阳性反应,2份试样经过第二次增菌后胶体金法才呈阳性反应。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胶体金法作为辅助检测 O139群霍乱弧菌的方法,可以较快得到初步结果,将两种方法与传统的分离培养鉴定相结合,可以保证结果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优化水产品甲鱼中霍乱弧菌的检测程序,提高甲鱼中霍乱弧菌检出率。方法用实时荧光PCR、常规细菌培养、胶体金法同时对甲鱼中霍乱弧菌进行检测,并用实时荧光PCR法检测标本中霍乱弧菌ctx基因。结果共检测185份甲鱼样品,其中实时荧光PCR法检出28份霍乱弧菌核酸阳性,阳性率为15.14%;6份ctx基因核酸阳性,阳性率21.43%(6/28)。常规细菌培养法分离出2株菌株,一株为O139群霍乱弧菌,一株为小川型霍乱弧菌,用实时荧光PCR检测这两株纯培养菌株或原始标本,霍乱弧菌ctx基因均为阴性;胶体金法未检出阳性标本。结论对于水产品标本,可先用实时荧光PCR法筛检霍乱弧菌,阳性标本再进行传统细菌分离培养,以提高霍乱弧菌菌株的检出率;同时阳性标本进行霍乱弧菌ctx基因核酸检测,如也为阳性,需提高警惕,加强流行病学上的预防控制措施,及时防范霍乱疫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实时荧光RT-PCR方法检测水及水产品中霍乱弧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实时荧光RT-PCR方法在霍乱弧菌检验方面是否比传统方法有优势。〔方法〕用深圳太太基因工程有限公司提供的霍乱弧菌实时荧光RT-PCR试剂盒方法进行检验。〔结果〕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从样品的2次增菌液中检出2个样品为霍乱弧菌通用型阳性。用传统的微生物生理、生化培养法,从上述2个样品中分离出3株菌株。根据血清分型、API鉴定和荧光RT-PCR,确认所分离的菌株有2株是国际检疫传染病的病原—O1群霍乱弧菌;1株是非O1/非O139群霍乱弧菌。〔结论〕实时荧光RT-PCR方法在霍乱弧菌的检验方面具有快速、灵敏、特异性强等优势,有利于提高霍乱弧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无锡市锡山区河水中检出的1株可疑霍乱弧菌进行种属鉴定。方法采集外环境标本进行霍乱弧菌分离培养,参照1999年《霍乱防治手册》第5版、2008年《霍乱诊断标准》及相关资料进行检测。结果实验中使用3家单位的血清进行血清凝集反应,结果截然相反。2家国产血清结果为阳性,泰国产血清结果为阴性。经荧光定量PCR基因核酸检测表明该菌株为非O1、非O139型霍乱弧菌。结论提示在今后工作中,对于可疑的霍乱弧菌,不能单纯靠传统的血清学诊断和生化鉴定,需要分子诊断方法,这样可以从分子水平为弧菌科细菌的种属鉴定提供更为直接的证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特异检测O139群霍乱弧菌的定量方法。方法:选取O139群霍乱弧菌糖基转移酶基因(LPSgt)作为检测的靶基因,设计引物和TaqMan探针,探针的两端均进行荧光标记。对PCR扩增体系进行优化,进一步评价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重复性后,对收集的临床样本进行鉴定。结果:本文所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可准确、特异的检测和鉴定O139群霍乱弧菌,其他菌株均无阳性结果产生;该方法的灵敏度可达到10 cfu/ml;定量检测的批间和批内的变异系数均小于5%;对85例临床样本进行评价,结果获得9例O139群霍乱弧菌阳性,与常规培养法结果完全一致。结论:本文建立的检测O139群霍乱弧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快速、准确,结果可靠,实用性强,可对结果进行定量分析,为O139群霍乱弧菌的实验室诊断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较好的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8.
可疑霍乱弧菌的实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4株可疑霍乱弧菌进行种属鉴定。方法:对可疑菌落在传统血清学和系统生化鉴定的基础上进行细菌的分子鉴定:应用16S rDNA的序列分析进行细菌种属鉴定和实时荧光PCR检测O1、O139群霍乱弧菌。结果:16 s rDNA基因序列分析显示041和067为麦氏弧菌,059和074为霍乱弧菌;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说明4株菌都不是O1和O139霍乱弧菌。结论:结合血清凝集和系统生化实验,可以确定041和067为麦氏弧菌,059和074为非O1/非O139霍乱弧菌。对于可疑和难鉴别的霍乱弧菌,不能单纯依靠血清学和表型鉴定方法,需要分子诊断方法,尤其是16SrDNA的序列分析,可以从分子水平为弧菌科细菌的种属鉴定提供更为直接的证据。  相似文献   

9.
多重PCR与PCR-荧光探针法检测外环境霍乱弧菌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比多重PCR与PCR-荧光探针法从外环境中直接检测霍乱弧菌的效果。方法:收集40份水样和40份水产品样本,再以20份已知特性菌株作对照。将上述样本和菌株进行培养后提取模板,分别进行多重PCR和PCR-荧光探针法检测。结果:两种方法均从40份水样中检出14份非O1非O139群霍乱弧菌,两种方法均能从40份水产品中检出29份O1群霍乱弧菌及3份非O1非O139群霍乱弧菌。以上检出霍乱弧菌均可经血清学试验证实。20份已知特性样本两种方法均鉴定无误,最低检出限均为10^2cfu/ml。结论:两种方法灵敏度和特异度均极高,多重PCR方法因能同时进行致病力的初步判断,检验速度相对较快,成本较为经济而更为实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水产品中霍乱弧菌的监测方法,及时发现被霍乱弧菌污染的水产品,采取有效防控措施,防范霍乱疫情的发生。方法:用实时荧光PCR法、胶体金法、分离培养法三种方法分别对180份水产品进行霍乱弧菌检测,阳性样品再进行霍乱肠毒素检测。结果:三种方法检出了44份核酸阳性标本,18份霍乱肠毒素阳性标本,分离出8株霍乱弧菌。结论:在进行水产品霍乱监测时,可以先用实时荧光PCR进行初筛,筛出核酸阳性标本,进行霍乱肠毒素检测,及时发现被霍乱产毒株污染的水产品,再对筛出的核酸阳性标本结合胶体金法进行分离培养和分型鉴定,进一步完成霍乱疫情的确证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2009 - 2015年梧州市海水产品和水样霍乱监测结果,为进一步采取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广西霍乱监测方案》和《霍乱防治手册》(第五版、第六版),对海水产品和水样进行采样监测、分离和鉴定。结果 2009 - 2015年梧州市共监测海水产品和水样2 877份,阳性71份,总阳性率2.47%;其中海水产品监测1 790份,阳性55份,阳性率3.07%;水样监测1 087份,阳性16份,阳性率1.47%;海水产品和水样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7.199,P = 0.007);不同样品中以蛙类标本检出阳性率最高,阳性率高达13.01%;3个城区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9.816,P = 0.007);71株阳性标本中,O1群稻叶型34株,小川型30株,O139群6株,非O1群非O139群1株;71份菌株均为非产毒株,霍乱肠毒素(CT)毒力基因均为阴性,18份小带联结毒素(Zot)毒力基因阳性,阳性率25.35%。结论 梧州市外环境存在适宜霍乱弧菌生长的因素,海水产品存在外源与本土2种情况污染,应加大对海水产品尤其是蛙类的监测力度,强化市场准入制度,避免霍乱疫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2例血流感染患者血培养标本分离的弧菌属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分析非O1群非O139群霍乱弧菌(NOVC)的微生物学特性,为霍乱弧菌感染的诊断和防控提供依据。 方法 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API细菌生化反应鉴定卡、VITEK 2 Compact鉴定仪和16S rRNA基因测序鉴定2株弧菌分离株,并进行血清学分型、毒力基因分子检测和耐药表型检测。 结果 2株菌株均鉴定为霍乱弧菌,血清学试验确定为NOVC,毒力基因ctxAB检测阴性;药敏试验显示1株菌对氨苄西林、阿奇霉素、多西环素和氯霉素敏感,对四环素和复方磺胺甲唑耐药,另一菌株对所有检测抗菌药物均敏感。 结论 NOVC所致的血流感染在中国少有报道,完善血培养标本分离霍乱弧菌的准确鉴定、分型和耐药表型检测,对诊断、治疗和防控霍乱弧菌感染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2010年湖南省霍乱弧菌分离株的病原学特征,比较霍乱疫情分离株与常规监测分离株之间的克隆相关性,追溯传染源。方法对疫情与监测分离到的42株霍乱弧菌进行常规生物分型和PCR检测毒力基因,对23株代表株进行药敏试验,对18株代表株通过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获得电泳图谱,利用BioNumerics软件对图谱进行聚类分析,探讨菌株间的相关性。结果 2010年从湖南省霍乱疫情中分离10株霍乱弧菌均为O139群,ctxA阳性率100%。常规监测分离霍乱弧菌32株,其中O1群15株,全部为ctxA阴性株;O139群17株,ctxA阳性率94.11%。23株霍乱弧菌耐药结果显示强力霉素、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分别为47.83%、56.52%,发现1株对诺氟沙星、环丙沙星耐药。PFGE方法显示有5种脉冲场凝胶电泳图谱,相似率在82%~100%之间,甲鱼中分离的O139群霍乱弧菌与霍乱疫情分离菌株之间高度同源。结论湖南省霍乱弧菌存在紧密相关的流行克隆群;被O139群霍乱弧菌污染的甲鱼很可能是湖南省霍乱疫情发生的主要传染来源,海、水产品的监测是霍乱防控的重点;要密切关注对诺氟沙星、环丙沙星的耐药变化。  相似文献   

14.
多重PCR检测霍乱弧菌的毒素相关基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索建立一种快速、敏感地检测霍乱弧菌O1群、O139群、非O1/非O139群的毒素相关基因的方法。方法 针对霍乱弧菌霍乱肠毒素A亚单位基因(ctxA)、小带联结毒素基因(zot)、辅助霍乱肠毒素基因(oce)、霍乱弧菌毒素共调菌毛A基因(tcpA)、毒素表达调控蛋白基因(toxR)分别设计引物,建立多基因PCR方法;通过一次扩增反应之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可检测出菌株的毒素相关基因的携带情况。结果 阳性对照菌株:MO45(霍乱弧菌O139群)检出5种毒素相关基因,结果符合设计要求;其他不同来源的霍乱弧菌(O1群、O139群、非O1/非O139群)检出1—5种不等的毒素相关基因;根据毒素相关基因携带情况,可将菌株分为5个基因型,并可区分为产毒株和非产毒株;多重PCR敏感度可达10^2cfu/ml。结论 该方法快速、特异、敏感,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16S rDNA序列分析法在国境口岸监测外来病原微生物的可行性。〔方法〕按照0.5 mg/0.5 ml样品接种10 ml增菌液的比例将压载舱淤泥样品分别接种到营养肉汤和碱性蛋白胨水中,37℃过夜,震荡摇匀。增菌后划线接种在选择培养基上,过夜培养后挑取阳性菌落纯培养,按照试剂盒说明提取细菌基因组,扩增细菌基因组16S rDNA片段,将扩增产物纯化后进行序列分析。〔结果〕从48份样品中共检测12种细菌,其中检测到的霍乱弧菌有1株为B33株。这株霍乱弧菌最早在2004年分离自非洲东南部国家莫桑比克的贝拉港,是O1群霍乱弧菌的经典型与Eltor型杂交后产生的菌株,O139群霍乱弧菌尚未检测到。〔结论〕16S rDNA序列分析法可用作国境口岸外来微生物的监测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方法追溯霍乱传染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了解四川省 2 0 0 4年霍乱疫情分离菌株与常规监测的外环境和水产品中霍乱弧菌分离株之间的遗传相关性 ,追溯传染源 ,为预测疫情和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O139群霍乱弧菌编码脂多糖 (LPS)特异性基因引物聚合酶链反应 (PCR)复核菌株 ,霍乱毒素 (CT)基因引物PCR检测霍乱毒力基因 ,脉冲场凝胶电泳 (PFGE)进行菌株的分子分型。结果  2 5株受试菌株LPS基因 2对引物PCR结果均为阳性。所有 6株河水中分离的菌株均为CT基因阴性 ,其余均具有CT基因。 2 4株菌PFGE可分为 13个型。结论 LPS基因PCR检测结果从分子水平证实受试菌株均为O139群霍乱弧菌。河水中分离的 6株菌是非产毒株 ,其余菌株均具有致病性。环境水分离的O139群非产毒株之间以及产毒株与非产毒株之间遗传相关性较远。产毒株之间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四川省从甲鱼分离的O139群霍乱弧菌与同期流行的O139群霍乱弧菌分型的带型一致 ,在国内首次以分子流行病学分析提示甲鱼可能是四川省近年霍乱疫情主要传染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衡阳市霍乱疫情及监测结果分析,了解衡阳市霍乱流行规律和霍乱弧菌在水体及食品的污染情况,为霍乱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收集的疫情报告、现场调查、实验室检测和监测资料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1-2005年衡阳市共发生28起霍乱疫情,发病82例,死亡2例,除2001年1起疫情为O1群外,其它均为O139群。1起疫情为水型暴发,其它暴发疫情的发生均与聚餐和人群生活习惯有关,均有食用甲鱼史。通过采取针对性措施,2006-2009年无病例发生。2005-2009年间每年均从市售涉水产品中检出霍乱弧菌,2006-2007年为O1群和O139群均有检出,2008-2009年以O1群为优势菌株;除2009年外,其它年份均有产毒株检出;霍乱弧菌对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敏感率为100%。结论衡阳市涉水产品受到霍乱弧菌污染,且大多具有毒力基因,有引起霍乱暴发的危险。在霍乱防制工作中要重点加强对涉水产品的监测和农村集体聚餐的卫生指导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