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背景:文献报道采用X射线透视下经皮空心螺钉治疗骨盆髋臼骨折,但其内固定时间长,且患者与医生的放射暴露量大。目的:评价ISO-C3D计算机辅助导航微创技术在髋臼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计算机辅助导航下经皮微创内固定治疗骨盆髋臼骨折31例,患者伤后至内固定时间为4-13 d。所有患者随访满1年。结果与结论:患者内固定治疗中除1例伴有骶髂关节损伤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出血量约300 mL,其余患者平均出血量18 mL。内固定中共置入螺钉42枚,髋臼前柱骨折螺钉24枚,后柱螺钉18枚,所有螺钉均一次性准确置入。平均内固定时间59 min,平均透视时间为39 s。31例患者治疗后1周疼痛明显减轻,均无感染、血管神经损伤、内固定物断裂等并发症发生。至随访结束,摄X射线片示骨折愈合,无螺钉断裂及松动,根据Matta临床评分标准,优23例,良8例,优良率100%。内固定后髋关节功能根据Majeed 评分系统:优22例,良6例,可3例,优良率90%。提示ISO-C3D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经皮微创内固定治疗可实现坚强内固定,且治疗中创伤小,内固定后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2.
背景:目前手术治疗已成为移位髋臼骨折治疗的金标准,累及髋臼后柱骨折的发生率较高,但选择何种内固定方法治疗髋臼后柱骨折较为适宜尚无定论.目的:建立髋臼后柱骨折模型,比较髋臼后柱骨折钢板内固定和拉力螺钉内固定的稳定性.方法:取成年防腐半骨盆标本20个,建立髋臼后柱骨折模型.将骨折模型标本随机分为钢板内固定组和拉力螺钉内固定组,进行轴向压缩实验,比较两种固定方式骨折断端的水平位移和剪切刚度.结果与结论:钢板内固定组和拉力螺钉内固定组骨折断端的水平位移分别为(1.64±0.17)mm和(1.70±0.20)mm;剪切刚度分别为(392.40±41.22)N/mm和(386.33±50.07)N/mm.两组间水平位移以及剪切刚度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髋臼后柱骨折模型可用于评价髋臼后柱骨折不同内固定的稳定性,髋臼后柱骨折拉力螺钉内固定与钢板内固定的稳定性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Iso-C 臂三维导航系统在颈椎骨折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总结20 例颈椎骨折患者在Iso-C 臂三维导航系统辅助下置入75 枚颈椎椎弓根螺钉,术中进行经椎弓根螺钉水平的Iso-C 臂三维重建,观察椎弓根螺钉置入的精确性;X 线透视引导下置入的颈椎骨折76 枚颈椎椎弓根螺钉,术中行Iso-C 臂三维重建评价置钉准确性,并与Iso-C 臂三维导航引导组进行对比分析.并对其中10 例患者进行术中导航操作时间和精确性的监测.结果 Iso-C 臂三维导航系统引导组螺钉置入满意率为96.0%,X 线透视引导组螺钉置入满意率为89.5%,两组满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病例均未出现明显的神经、血管损伤并发症.术中Iso-C 臂三维重建的图像质量基本与术后CT 一致.术中三维扫描和工具注册时间及再次扫描印证平均13 min(10 ~16 min),位置误差率平均0.75 mm(0.18 ~0.96 mm,导航仪自动计算).每枚椎弓根螺钉置入所需时间平均3 min(2 ~5.3 min).结论 采用Iso-C 臂三维导航系统辅助进行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于颈椎骨折是可行的,与X 线透视引导相比,能显著提高椎弓根螺钉置入的精确性、安全性,并且节省了时间,其对内固定后的评价准确可靠,与CT 基本一致,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背景:髋臼骨折的治疗是近年创伤骨科领域的热点问题,临床上因忽视康复治疗而影响治疗效果的现象屡见不鲜,规范的康复治疗是髋臼骨折治疗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对髋臼后壁粉碎骨折患者术后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骨科收治的髋臼后壁粉碎性骨折患者40例,男36例,女4例:年龄23-61岁,平均35.3岁;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行重建钢板内固定后,康复组早期进行规范康复治疗,对照组自行遵医嘱进行功能锻炼.患者均于术后3,6,12个月进行随访,采用改良Merle d'Aubigne和Postel评分系统对患者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术后3,6,12个月康复组患者Merle d'Aubigne和Postel评分均大于对照组(13.10±2.05,11.20±2.80:14.50±1.32,13.00±2.10;15.80±1.36,14.25±1.74,P<0.05).提示早期进行规范康复治疗有助于髋臼后壁粉碎骨折患者肢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对严重移位的髋臼骨折的诊治水平。方法:总结1996年1月~2000年8月本科对26例移位的髋臼骨折使用AO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的经验和教训。按Letournel-Judet骨折分型,髋臼后柱骨折3例,后壁骨折4例,前柱骨折2例,横型骨折4例,后壁加后柱骨折5例,双柱骨折5例,横型加后壁骨折3例。根据不同骨折类型采用不同手术进路,以AO骨盆重建钢板螺钉进行内固定。结果:26例中获得随访23例(88.4%),平均随访时间29个月。根据Matta评分,优9例(39%),良11例(48%),一般1例(4%),差2例(8%)。发生异位骨化5例(20%),股骨头坏死2例(8%),无手术中和手术后死亡,无一例发生感染。结论:对移位的髋臼骨折采用AO钢板螺钉内固定,选用恰当手术进路,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背景:切开复位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复位后易发生感染、出血、粘连、疼痛、关节囊挛缩等并发症,增加骨不连的发生率。目的:评价关节镜及C臂X射线机导航下内固定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的临床疗效。设计、时间及地点:病例观察,实验于2005-04/2008-04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完成。对象:选择同期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闭合性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18~75岁,平均41岁。方法:采用关节镜及C臂X射线机导航下内固定膝关节周围骨折。其中胫骨髁间嵴骨折9例,采用钢丝及可吸收螺钉内固定;胫骨平台骨折11例,采用空心螺钉内固定;髌骨骨折30例,采用空心螺钉 张力带钢丝内固定。主要观察指标:①内固定后X射线片结果。②HSS膝关节功能评分。③不良事件及副反应。结果:最短随访5个月,最长随访3年,50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术后复查X射线片显示:骨折对位、对线良好。所有患者骨折愈合良好,关节屈伸功能恢复良好。50例平均HSS评分为(96.3±1.2)分。仅3例术后持续轻微疼痛,余无材料宿主反应及并发症。结论:关节镜结合C臂X射线机透视下内固定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不仅改善了传统手术创伤大、出血多、术后关节粘连、瘢痕挛缩、术中容易漏诊等缺点,而且能够保证骨折获得精确的解剖复位,同时可以对膝关节内进行全面的检查,修复关节内损伤的半月板、滑膜、关节软骨等,全面提高了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背景:目前计算机辅助设计个体化经皮穿针空心螺钉置入内固定和石膏管型外固定均被应用于治疗无移位腕舟骨骨折,但两种治疗方式的疗效尚未明确。
  目的:对比分析计算机辅助设计个体化经皮空心螺钉置入内固定和石膏外固定修复HerbertⅠb型腕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36例新鲜HerbertⅠb型腕舟骨骨折患者分成两组,计算机辅助设计个体化经皮空心螺钉置入内固定组(简称螺钉组)20例,石膏外固定组(简称石膏组)16例。螺钉组根据治疗前制定的个体化置钉参数,经皮自舟骨结节钻入0.8 mm导针,C臂透视导针方向,满意后经皮拧入合适Herbert螺钉。石膏组腕关节桡偏掌屈位石膏管型固定3个月。随访记录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骨不愈合率、恢复工作时间和腕关节活动度,并进行对比。
  结果与结论:患者随访10-24个月。螺钉组20例全部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6周;石膏组13例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4周,3例骨不愈合,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01)。恢复工作时间螺钉组平均7.6周,石膏组16.8周,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01)。末次随访时腕关节掌屈+背伸活动范围螺钉组为96.4°-114.4°,平均104.4°;石膏组66.4°-104.2°,平均94.2°,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提示计算机辅助设计个体化经皮空心螺钉置入内固定修复HerbertⅠb型腕舟骨骨折具有创伤小,置钉准确性高,可重复性强的优势,修复效果明显优于石膏外固定。  相似文献   

8.
背景:现代影像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及加工、快速成型等数字化技术已使骨科进入崭新的时代,数字化、个体化、微创化、精确化和智能化是未来骨科发展的方向。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设计数字化个体定制钢板置入内固定修复髋臼后壁骨折伴髋脱位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16例髋臼后壁骨折伴髋脱位患者采用数字化个体定制钢板置入内固定修复。骨折根据Thompson-Epstein分型,Ⅱ型7例,Ⅲ型5例,Ⅳ型2例,Ⅴ型2例。影像学检查示髋臼关节面存在2-5 mm移位,平均3 mm。伤后至入院时间为6 h-2周,平均1.5 d。入院后行股骨髁上骨牵引,12例手法复位,3例股骨头卡压者于急诊手术中复位。所有病例4-10 d后行髋臼骨折切开复位锁定数字化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
  结果与结论:内固定后骨折复位的质量按Matta标准评定,解剖复位(移位<1 mm)15例,复位欠佳(移位2.0-3.0 mm)1例。远期髋关节功能采用dcAubigne 6分法评分,优12例,良3例,差1例。提示数字化定制个体钢板置入内固定修复髋臼后壁骨折伴髋脱位更个体化、精准化,内固定牢固,避免了术中反复塑形,可有效恢复髋臼后壁的完整性,患者可早期行功能锻炼,为髋臼后壁骨折伴髋脱位内固定提供了可供选择的内固定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总结应用切开复位加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及治疗经验。方法28例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病人在C臂X线机监视下行切开复位三枚空心螺钉内固定术。结果28例病人术后用Garden对线指数法作复位评价,Ⅰ-Ⅱ级者100%,骨折愈合率100%。结论切开复位加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手术创伤小,固定牢固,生物力学合理,骨折愈合率高。  相似文献   

10.
髌骨骨折占全身骨折的1%~1.65%,而横行骨折又占其中的50%以上。切开复位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手术被广泛应用于移位的髌骨横形骨折[1],但是开放手术创伤较大,术后肿胀、感染风险也随之升高,且通常需要在伤后局部肿胀消退后手术[2]。随着外科技术的发展和微创外科的延伸,微创经皮复位固定技术应用于部分横行骨折,取得显著疗效结果。本次研究采用关节镜辅助下经皮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固定技术治疗13例髌骨横行移位骨折,临床疗效满意。1资料和方法〈br〉 髌骨骨折占全身骨折的1%~1.65%,而横行骨折又占其中的50%以上。切开复位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手术被广泛应用于移位的髌骨横形骨折[1],但是开放手术创伤较大,术后肿胀、感染风险也随之升高,且通常需要在伤后局部肿胀消退后手术[2]。随着外科技术的发展和微创外科的延伸,微创经皮复位固定技术应用于部分横行骨折,取得显著疗效结果。本次研究采用关节镜辅助下经皮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固定技术治疗13例髌骨横行移位骨折,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Purpose

Percutaneous sacroiliac (SI) fixation of unstable posterior pelvic ring injuries is a widely accepted procedure. The complex sacral anatomy with narrow osseous corridors for SI screw placement makes this procedure technically challenging. Techniques are constantly evolving as a result of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posterior pelvic anatomy. Recently developed tools include fluoroscopy-based computer-assisted navigation, which can be two-dimensional (2D) or three-dimensional (3D). Our goal is to determine the relevant technical considerations and clinical outcomes associated with these modalities by reviewing the published research. We hypothesize that 3D fluoroscopy-based navigation is safer and superior to its 2D predecessor with respect to lower radiation dose and more accurate SI screw placement.

Methods

We searched four medical databases to identify English-language studies of 2D and 3D fluoroscopy-based navigation from January 1990 through August 2015. We included articles reporting imaging techniques and outcomes of closed posterior pelvic ring fixation with percutaneous SI screw fixation. Injuries included in the study were sacral fractures (52 patients), sacroiliac fractures (88 patients), late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20 patients), and anteroposterior compression type pelvic fractures (8 patients). We excluded articles on open reduction of posterior pelvic ring injuries and solely anatomic studies. We then reviewed these studies for technical considerations and outcomes associated with these technologies.

Results

Six studies were included in our analysis. Results of these studies indicate that 3D fluoroscopy-based navig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a lower radiation dose and lower rate of screw malpositioning compared with 2D fluoroscopy-based systems.

Conclusions

It may be advantageous to combine modern imaging modalities such as 3D fluoroscopy with computer-assisted navigation for percutaneous screw fixation in the posterior pelvis.
  相似文献   

12.
髋臼前后柱拉力螺钉结合重建钢板固定治疗髋臼横断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分析髋臼前后柱螺钉结合重建钢板固定治疗髋臼横断骨折的疗效。方法本组患者共36例,采用Kochher-Langenback入路14例,髂腹股沟入路12例,扩展型髂股入路6例,前后联合入路4例。本组病例中采用后路重建钢板结合前柱螺钉固定21例,前路重建钢板结合后柱螺钉固定15例。结果随访时间6~27个月,平均19.6个月。复位评估参照Matta标准,解剖复位22例(61.11%);满意复位10例(27.78%);复位不满意4例(11.11%)。关节功能按改良Merled Aubigne6分法和Epstein标准评定,优23例(63.89%),良8例(22.22%),可3例(8.33%),差2例(5.56%),优良率86.11%。异位骨化4例,按Brooker分级:Ⅰ-Ⅱ级3例,Ⅲ~Ⅳ级1例。深静脉栓塞2例,经非手术治疗而愈,坐骨神经医源性损伤1例,经治疗6月后恢复,股骨头坏死3例。结论髋臼前后柱螺钉固定结合钛板治疗髋臼横断骨折,创伤较少,固定坚强,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复杂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及提高疗效的方法。方法总结2004年6月至2009年6月对36例复杂髋臼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经验。根据Letournel-Judet分型:双柱骨折13例,横形伴后壁骨折9例,"T"形骨折6例,后柱伴后壁骨折6例,前柱伴后壁骨折2例。分别采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髂腹股沟入路、前后联合入路进行切开复位骨盆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 36例患者获访,复位优良率91.6%。临床疗效评定优良率为80.5%。术后异位骨化、创伤性关节炎各2例,脂肪液化、股骨头坏死各1例,无手术死亡及骨不愈合发生。结论对于复杂髋臼骨折,术前正确判断骨折类型及移位方向,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及入路,以及术中良好的复位及固定是治疗的关健。  相似文献   

14.
髋臼骨折手术治疗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手术治疗的疗效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方法:2000年1月—2008年6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了20例髋臼骨折,骨折按Letournal-Judet分型标准分类。其中前柱骨折4例,前壁前柱骨折2例,后柱骨折4例,后壁后柱骨折2例,后壁骨折2例,横行骨折2例,双柱骨折4例。术后定期随访观察疗效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20个月。所有骨折均愈合,并发异位骨化1例,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1例。临床功能按d′Aubigne-Postel髋关节功能评分:优10例,良8例,优良率为90%。结论:手术治疗有移位的髋臼骨折要求术前对骨折充分评估,选择合理的手术切口及内固定物,关节面解剖复位,是获得理想的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胡建忠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11):2012-2014
[目的]探讨复杂类型髋臼骨折手术治疗的效果并分析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0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复杂类型髋臼骨折48例。术中采用Kocker—Lagenbach入路19例,髂腹股沟入路6例,前后联合入路23例,均采用A0重建钢板和螺钉内固定。评估其手术治疗效果。根据可能影响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进行分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疗效因素。【结果】本组全部获随访,随访时间10~68个月,平均29.7个月,本组术后功能优良率72.92%。年龄、手术时机、复位质量和创伤性关节炎与复杂类型髋白骨折术后功能评分结果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机、复位质量和创伤性骨关节炎是影响复杂类型髋臼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复杂类型髋臼骨折疗效满意。手术时机、复位质量和创伤性骨关节炎是影响复杂类型髋臼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检索PubMed、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等就髋臼横行骨折不同内固定材料研究的现状和进展做一综述.资料来源:由调查员进行检索.中文资料检索时间为1990/2009,英文资料检索时间为1980/2009.检索数据库包括PubMed数据库及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英文检索词为"acetabular/acetabulum,fracture,plate/plates,screw/screws,cable".中文检索词为"髋臼,骨折,内固定,钢板,螺钉,钢丝/张力带".资料选择:纳入标准为髋臼横行骨折手术时机、内固定方法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综述和病例报道.排除重复及内容、数据不完整的文章.结局评价指标:纳入35篇文献,其中综述3篇,基础研究8篇,临床研究24篇.结果:目前切开复位内固定是髋臼横行骨折的标准治疗方法,其治疗的目标在于髋臼的解剖复位和坚强内固定,从而使早期活动成为可能.重建钢板具有强度大、韧性好、固定牢固、组织相容性好的特点,是目前公认的标准内固定材料.但是,近几年国内外不少学者采用锁定钢板、可吸收螺钉、记忆合金骑缝钉、髋臼记忆内固定系统等内固定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结论:髋臼横行骨折的内固定材料类型较多,目前公认的内固定材料是重建钢板,在实际的手术操作当中,可以灵活的结合使用螺钉,达到更加有效的固定.  相似文献   

17.
背景:治疗Bennett骨折方法颇多,对于较为多发的Buechler2区Bennett骨折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及评价标准。目的:对比切开复位螺钉内固定及经皮克氏针内固定对Buechler2区Bennett骨折固定后的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将Buechler2区Bennett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螺钉治疗组和克氏针治疗组,螺钉治疗组施行切开复位螺钉内固定,克氏针组施行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内固定。采用上肢功能评分评价其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结论:固定后、随访1年及随访2年,螺钉组上肢功能评分均低于克氏针组(P<0.05)。证实,短期内螺钉对于Buechler2区Bennett骨折的功能恢复优于克氏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儿童胫骨远端骨骺骨折闭合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方法我院2008年3月至2011年5月收治II型有移位胫骨远端骨骺骨折患儿11例,均行闭合复位和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11例患儿全部随访6~36个月,平均18个月,疗效优10例、良1例。 X射线片检查11例均骨性愈合,未发现骨桥形成及关节面不平整现象,无肢体旋转和短缩畸形。所有患儿均能参加正常的体育活动。结论对于闭合性有移位 SaIter-harris II型胫骨远端骨骺骨折,采取手法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固定方法手术操作简单,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中的应用。 方法2009年8月~2014年8月治疗踝关节骨折150例,皆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其中伴有下胫腓分离者48例,内固定术后,行C臂机透视,如发现下胫腓联合仍然分离者,行可吸收螺钉横向固定。 结果全病例经跟踪得到6个月~4年9个月随访,平均2年4个月。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制定的踝关节评定标准,优37例,良9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达95.8%。 结论可吸收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伴有下腓分离,具有良好的内固定特性及组织相容性,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减少了拆除横向螺钉手术过程再次手术的痛苦,避免金属螺钉断裂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