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COX-2与VEGF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二型环氧化物酶(COX-2)、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与膀胱癌病理分级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OX-2 、VEGF在68例膀胱尿路上皮癌及13例膀胱正常粘膜中的表达,分析它们的表达情况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病理分级及是否浸润的关系、以及各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COX-2与VEGF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均表达,COX-2的表达随着膀胱癌病理分级的上升而呈上升趋势(P<0.05),且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结论:COX-2与VEGF在膀胱癌中均高表达,在其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有望为膀胱癌的靶向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CD40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的表达,探讨其与肿瘤分期、病理分级、细胞凋亡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20例膀胱癌旁组织及78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CD40的表达状况,Hoechst法检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细胞凋亡情况,确定凋亡率。结果 CD40在20例膀胱癌旁组织中2例表达(10 %),在78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55例表达(7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40的表达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呈负相关。CD40阳性组细胞凋亡率为(12.60±0.38)%,阴性组细胞凋亡率为(6.77±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CD40可能诱导细胞凋亡。结论 CD40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的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细胞凋亡密切相关,可为膀胱尿路上皮癌的诊断、治疗及指导预后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EGFL7蛋白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探讨EGFL7及MVD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生物学特征的内在联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63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及10例正常人膀胱组织中的EGFL7蛋白进行检测,同时应用八因子抗体对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微血管进行染色,结合Meta-Morph显微荧光图像分析系统测定并分析63例膀胱尿路上皮癌中微血管密度(MVD)及其与EGFL7和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病理分期、临床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EGFL7在正常膀胱组织均呈阴性表达,4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EGFL7蛋白表达阳性,阳性率为63%(P<0.05)。EGFL7蛋白的表达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不同肿瘤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VD值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不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EGFL7和MVD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在膀胱尿路上皮癌浸润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膀胱尿路上皮癌中Snail与E-cadherin的表达,并探讨其与膀胱癌复发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和20例癌旁组织中Snail、E-cadherin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与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结果: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Snail的阳性率(80%)显著高于癌旁组织(45%)(P<0.05),Snail的表达与膀胱 尿路上皮癌不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肿瘤数量、远处转移及复 发有关(P<0.05);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E-cadherin的阳性率(27.5%)显著低于癌旁组织(65%)(P<0.05),E-cadherin的表达与膀胱尿路上皮癌不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肿瘤数量及远处转移有关(P<0.05).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Snail与E-cadherin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Snail高表达及E-cadherin低表达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Snail有可能作为膀胱尿路上皮癌复发的重要生物学标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整合素连接激酶(integrin—linked kinase,ILK)在膀胱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膀胱浸润性尿路上皮癌、25例非浸润性尿路上皮癌、20例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和5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ILK激酶蛋白的表达。结果:浸润性尿路上皮癌ILK激酶阳性表达及阳性细胞率显著高于非浸润性尿路上皮癌、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和正常膀胱黏膜(P〈0.05)。结论:ILK激酶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发生、发展关系密切,高表达的ILK激酶预示着膀胱癌高度恶性、高侵袭性和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6.
黄媛  秦进  喻备  张锡峰 《现代肿瘤医学》2017,(13):2097-2100
目的:研究SIRT2在人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探讨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人正常膀胱移行上皮组织标本16例,膀胱尿路上皮癌标本36例.按照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分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SIRT2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正常膀胱移行上皮组织中SIRT2阳性表达率为87.50%;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SIRT2阳性表达率为55.56%,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SIRT2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膀胱移行上皮组织(P=0.04).SIRT2蛋白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低级别组与高级别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0%和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同时SIRT2在非肌层浸润(T1)与肌层浸润(T2-4)间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6%及4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结论:SIRT2蛋白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膀胱移行上皮组织,且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呈负相关,提示SIRT2蛋白表达下调在膀胱尿路上皮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核仁和纺锤体相关蛋白1(NUSAP1)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对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NUSAP1在84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及10例正常膀胱上皮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Western blot检测NUSAP1蛋白在T24和SV-HUC-1细胞系中的表达;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评价NUSAP1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预后价值。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NUSAP1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2.62%,在正常膀胱上皮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USAP1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高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数目均无关(P>0.05),而与肿瘤复发、病理分级、临床分期、转移有关(P<0.05)。NUSAP1蛋白在T24细胞系中的表达明显高于SV-HUC-1细胞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USAP1表达、临床分期和转移均为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独立预测因素。此外,Kaplan-Meier曲线表明,NUSAP1阳性表达的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明显少于NUSAP1阴性表达者。结论:NUSAP1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呈现高表达,且与肿瘤复发、病理分级、临床分期、转移有关,NUSAP1是膀胱尿路上皮癌独立危险因素,其高表达提示预后较差,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COX-2、VEGF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结肠癌组织中COX-2和VEGF表达的相互关系,探讨其在结肠癌发生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收集106例结肠癌,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OX-2、VEGF蛋白的表达,观察COX-2、VEGF表达的相互关系,分别研究COX-2、VEGF与结肠癌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 VEGF表达随COX-2表达升高而升高(P<0.05).COX-2表达随结肠癌病理分级增高而增高(P<0.05).VEGF表达与结肠癌病理分级无关.COX-2、VEGF表达阳性率在结肠癌淋巴结转移阳性组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P<0.05).结论 COX-2、VEGF可能参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COX-2可能通过上调VEGF促进结肠癌组织的血管新生,并影响结肠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c-myc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新鲜肿瘤及黏膜标本各20例IDO mRNA表达,采用SP法检测肿瘤石蜡标本84例及黏膜22例IDO、c-myc蛋白的表达,分析二者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IDO、c-myc蛋白表达强度与患者年龄、性别无关.在浸润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IDO蛋白表达高于非浸润型(x2=5.600,P=0.018),随着组织分级及国际抗癌联盟(UICC)分期增高,IDO蛋白阳性表达率增高(x2=20.268,P=0.000;x2=12.075,P=0.007).c-myc蛋白在正常膀胱组织中无阳性表达,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44例(52.4%)表达阳性,二者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733,P=0.001);c-myc蛋白表达强度与组织学分类、组织分级及UICC分期无关.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IDO蛋白表达强度与c-myc蛋白表达强度呈正相关(r=0.205,P=0.047),与组织学分类、组织分级及UICC分期呈正相关(r=0.258,P=0.018;r=0.491,P=0.000;r=0.365,P=0.001).IDO mRNA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7.696 1±1.745 2)明显高于正常膀胱组织(6.397 0±1.205 1)(t=2.367,P=0.023).Ta~T1期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IDO mRNA的平均表达水平为6.803 4±1.567 5,明显低于T2~T4期的9.183 8±0.690 3(t=4.955,P=0.000);IDO mRNA在Ⅰ、Ⅱ、Ⅲ级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平均表达水平分别为7.058 7±1.771 5、7.934 2±1.530 5、9.290 7±0.574 5,随着分级增高而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29,P=0.011).结论 IDO表达与膀胱尿路上皮癌预后不良相关,c-myc表达强度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病变进展无关,但可能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病变发生有关.IDO可能成为膀胱尿路上皮癌预后的预测因子,IDO、c-myc有可能成为肿瘤化疗的一个分子靶向目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MP-9在正常膀胱组织和膀胱良、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5例正常膀胱黏膜、20例内翻性乳头状瘤、100例膀胱癌(包括86例膀胱尿路上皮癌、9例膀胱腺癌和5例膀胱鳞状细胞癌)中MMP-9的表达,观察其在膀胱良、恶性肿瘤中表达的差异,分析MMP-9表达与膀胱癌病理类型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膀胱癌中MMP-9的阳性表达率为83.00%(83/100),显著高于正常膀胱移行上皮0(0/15)及内翻性乳头状瘤35.00%(7/20)两组(P〈0.05)。MMP-9的阳性表达率随浸润深度的增加及淋巴结的转移而升高(P〈0.05)。MMP-9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阳性表达率较膀胱腺癌及鳞状细胞癌为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MP-9在膀胱癌组织中高表达,与膀胱癌的浸润及转移密切相关,其可能在膀胱恶性上皮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可作为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VEGF)在膀胱移行细胞癌(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 of bladder,BTCC)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PV-6000二步法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VEGF在63例BTCC、21例膀胱乳头状瘤和13例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VEGF蛋白在BTCC中高表达,随临床分期的增高而表达增强,病理分级无显著相关。结论:VEGF与膀胱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张喜军  张杰武  管强 《陕西肿瘤医学》2009,17(11):2107-2110
目的:研究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C,VEGF—C)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两者间相互关系,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初步探讨COX-2和VEGF—C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9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及34例正常甲状腺组织的COX-2、VEGF—C蛋白表达情况,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中COX-2、VEGF—C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颈部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COX-2和VEGF—C阳性表达都主要定位于细胞浆。49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COX-2和VEGF—C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3%和55.1%,34例甲状腺正常组织中COX-2和VEGF—C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5%和20.6%。两种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与甲状腺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之间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COX-2和VEGF—C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1),但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之间无相关性(P〉0.05)。COX-2的阳性表达和VEGF—C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COX-2、VEGF—C的高表达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检测其表达对判断临床进展以及推测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117例乳腺癌患者癌组织中环氧化酶-2(COX-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表达和两者的相关性,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117例乳腺癌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病理特征和癌组织蜡块,构建乳腺癌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OX-2和VEGF—C的表达。结果:117例乳腺癌组织中COX-2、VEGF—C表达分别为55.8%、58.1%,且二者呈正相关(r=0.356,P〈0.001)。COX-2和VEGF—C的表达均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有否复发呈正相关,与肿块大小,PR,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无关。COX-2的表达还与ER、Her-2表达呈正相关。结论:COX-2和VEGF—C在乳腺癌组织中均呈高表达且两者呈正相关,检测两者对评估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TEN与FHIT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ladder 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BT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检测6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13例正常膀胱黏膜标本中PTEN与FHIT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PTEN、FHIT蛋白在BTCC表达率分别为56.5%和51.6%,明显低于二者在正常膀胱黏膜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BTCC中PTEN与FHIT蛋白表达均与肿瘤病理分级和分期密切相关(P〈0.05),在BTCC标本中PTEN蛋白表达与FHIT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448,P〈0.05)。结论:PTEN、FHIT在BTCC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PTEN、FHIT联合检测可作为预测BTCC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Survivin、突变型p53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行TUR—BT术切除BTCC标本组织石蜡切片中Survivin,突变型p53表达,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20例正常膀胱黏膜为对照。结果:Survivin在BTCC标本中的表达阳性率为70.0%(42/60),而正常对照组中无1例呈阳性表达;Survivin表达与BTCC的初发、复发、病理分级有显著相关(P〈0.05),但与肿瘤数目,临床分期无关(P〉0.05);突变型p53在BTCC标本中表达阳性率为65.0%(39/60),与对照组阳性率35.0%(7/2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TCC的初发、复发、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有显著相关(P〈0.05),它与肿瘤数目无统计学意义(P〉0.05),BTCC中Survivin和突变型p5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urvivin在膀胱移形细胞癌中高表达提示该基因在BTCC发生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Sur—vivin和突变型p53对临床医生判断BTCC的预后有着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survivin基因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5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及20例正常膀胱粘膜组织中VEGF和survivin的表达。结果:20例正常膀胱粘膜组织中VEGF、survivin表达均为阴性;survivin、VEGF在膀胱移行细胞癌阳性表达分别为33例(56.9%)、30例(51.7%)。肿瘤不同分级中随恶性程度的增高,表达增高,Ⅰ级与Ⅲ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不同临床分期中随分期的增高,表达增高,Tis—T1与T2-T4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survivin、VEGF在膀胱移行细胞癌表达呈正相关(r=0.385,P〈0.01)。结论:VEGF和survivin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survivin基因可能参与了肿瘤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VEGF)在膀胱移行细胞癌(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 of bladder,BTCC)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PV-6000二步法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VEGF在63例BTCC、21例膀胱乳头状瘤和13例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VEGF蛋白在BTCC中高表达,随临床分期的增高而表达增强,病理分级无显著相关。结论:VEGF与膀胱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33ING1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中的表达及其与p53蛋白表达及细胞凋亡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免疫组化S-P法和TUNEL法检测83例BTCC及11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P33ING1、p53的表达及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83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P33ING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59.03%,而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P33ING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90.9%。P33ING1蛋白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WHO肿瘤分级有相关性。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P33ING1蛋白表达与p53蛋白表达正相关(P〈0.05)。AI与P33ING1及p53蛋白表达无相关性。结论:P33ING1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表达下降可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P33ING1与p53基因具有协同作用,同时检测p53的状态和P33ING1表达水平,对于膀胱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可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抑癌基因TMS1/ASC启动子区5′CpG岛甲基化状态及其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中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方法应用MSP技术检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TMS1/ASC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RT-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其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TMS1/ASC基因在正常膀胱组织中未发生甲基化,而在癌组织中甲基化频率为46.9%(15/32),并且随着肿瘤分级、分期的增加,其甲基化水平逐渐升高(χ^2=23.106,P〈0.05)。在15例启动子异常甲基化的BTCC标本中,14例同时伴有TMS1/ASC基因表达缺失或下调,两者存在明显的相关性(γ=0.5842,P〈0.05)。TMS1/ASC mRNA和蛋白表达在正常膀胱组织和BTCC组织中分别为81.3%(26/32)、18.8%(6/32)(P〈0.01),不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MS1/ASC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可能导致该基因转录表达失活,使其mRNA和蛋白表达减少,甚至缺失,这可能是膀胱癌发生、发展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特异的淋巴管内皮标志物podoplanin检测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组织中淋巴管,用淋巴管密度(LVD)表示淋巴管生成情况,探讨BTCC内VEGF-C表达与淋巴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45例BTCC和10例正常膀胱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检测VEGF-C、podoplanin的表达,计算VEGF-C阳性表达率及淋巴管密度值,分析两者的关系。结果:BTCC组织内VEGF-C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膀胱组织(71.1%vs.10.0%,P〈0.01);BTCC高中分化和低分化之间VEGF-C阳性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70.6%US.72.7%,P〉0.05),而淋巴结阳性组显著高于淋巴结阴性组(81.3%vs.65.5%,P〈0.05).BTCC组织内LVD显著高于正常膀胱组织(6.8±1.3vs.1.2±0.3,P〈0.01);BTCC中,VEGF-C阳性组LVD显著高于VEGF-C阴性组(7.6±1.5vs.4.7±0.9,P〈0.05),而淋巴结阳性组显著高于淋巴结阴性组(8.3±1.4vs.5.1±1.1,P〈0.05)。结论:淋巴管生成可能是BTCC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因素,VEGF-C参与BTCC淋巴管生成,从而促进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