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5 毫秒
1.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UTI)对在体缺血再灌注后肺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和P-选择素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兔18只随机分为3组:低钾右旋糖酐液(LPD)组、UTI组和对照组。建立兔在体肺缺血冷存再灌注模型,阻断左肺门后将左肺下叶在体冷存于10℃肺保存器内2 h,再灌注2 h。LPD组灌注LPD液,UTI组灌注含UTI的LPD液,对照组不灌注肺保护液。分别于左肺门阻断前、缺血2 h、再灌注2 h取左肺组织,以RT-PCR技术检测ICAM-1和P-选择素基因mRNA表达。结果缺血2 h及再灌注2 h,UTI组ICAM-1基因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LPD组和对照组;再灌注2 h,LPD组和对照组P-选择素基因mRNA的表达量明显高于缺血前和缺血2 h,UTI组则无明显变化。结论乌司他丁可抑制缺血冷存再灌注后肺组织ICAM-1和P-选择素基因mRNA表达上调,有利于肺保护。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应用于体外循环(CPB)中对犬心肌组织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及其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试验用杂种犬20只,随机平均分为乌司他丁实验组(U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各10只。U组在CPB预充液中加1万U/kg乌司他丁,并于CPB转机开始前即经静脉再给1万U/kg乌司他丁持续滴注。C组常规建立CPB并转机。分别于CPB转机前10min(A时点)和CPB转机后60min(B时点)两个时点,切取犬心肌右心耳组织,检测心肌组织ICAM-1表达量;记录CPB建立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主动脉灌注时间、CPB转机时间、心脏复跳情况。结果两组实验犬心肌组织中,ICAM-1的表达量在B时点较A时点均明显增高,但在B时点U组ICAM-1表达量低于c组(P〈0.05)。结论CPB时,心肌组织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引起心肌组织ICAM-1表达上调,乌司他丁可减轻心肌的炎症反应,进而保护心肌组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体外循环前后P -选择素及细胞间黏附分子 - 1(ICAM 1)的表达 ,并探讨抑肽酶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2 0例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 ,治疗组 10例 ,预充液中加入抑肽酶 10万kIU/kg ;对照组 10例 ,未用抑肽酶。于体外循环前后各取右心耳组织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组织中P -选择素、ICAM 1及髓过氧化物酶 (MPO)的表达水平。结果 两组P -选择素、ICAM 1及MPO免疫组化灰度值术后均较术前增高 (P <0 .0 1) ;术后治疗组中其升高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体外循环心肌组织黏附分子P -选择素及ICAM 1表达增加。抑肽酶可以通过抑制这些黏附分子的表达 ,从而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4.
体外循环细胞因子和黏附分子的变化及干预性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观察体外循环细胞因子及黏附分子的变化,探讨体外循环期间乌司他丁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择期在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患者22例,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W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1例。乌司他丁组按1.2×104U/kg给乌司他丁,于麻醉诱导后劈胸骨前经静脉给予半量,另半量加入预充液中,经体外循环机转入体内。对照组用等量复方氯化钠代替。分别于诱导后切皮前(T1)﹑转流20min(T2)﹑停机1h(T3)﹑停机6h(T4)及停机24h(T5)抽取动脉血,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血浆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及可溶性P-选择素(sP-选择素)的浓度。结果:组内比较2组患者TNF-ɑ和IL-6的浓度在T2,T3,T4时均明显高于T1期(P<0.05),W组在T5恢复到T1水平;2组之间比较C组TNF-α和IL-6的浓度在T2, T3, T4, T5时均明显高于W组(P<0.01)。组内比较2组患者sICAM-1和sP-选择素的浓度在T3,T4时均较T1明显升高(P<0.05),到T5时sICAM-1和sP-选择素的浓度已下降,其中W组的sICAM-1已降至接近T1水平(P>0.05);2组之间比较C组的sICAM-1和sP-选择素的浓度在T4, T5时明显高于W组(P<0.05)。结论:体外循环可引起细胞因子及黏附分子的表达上调,乌司他丁能抑制细胞因子的释放及黏附分子的表达,有利于减轻CPB所致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粘附分子在体外循环脑损伤中的作用机制及银杏叶提取物的干预作用.方法 选择44例心脏病需体外循环下手术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2例.观察组在体外循环予充液中加入银杏叶提取物2mg/kg(体重),对照组应用常规予充液.分别在术前、主动脉阻断后1 h、CPB结束即刻、术后6 h、12 h、24 h和48 h抽取静脉血标本,检测血清P-选择素、ICAM-1和NSE浓度水平.结果 对照组P-选择素于主动脉阻断1 h开始升高,一直保持高水平至术后48 h实验结束;观察组P-选择素于主动脉阻断1 h后有所降低,持续至术后24 h,术后48 h恢复正常;自主动脉阻断1 h开始至术后48h实验结束,血清P-选择素水平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对照组血清ICAM-1自主动脉阻断1 h后,血清ICAM-1开始升高,并维持高水平至术后24h;观察组ICAM-1于CPB结束后开始升高,维持高水平至术后48 h实验结束:主动脉阻断1 h至体外循环结束,血清ICAM-1水平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但自术后12 h开始至结束,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对照组血清NSE自CPB结束后开始升高,高水平维持至术后48 h至实验结束;观察组血清NSE于CPB结束后开始升高,维持至术后12 h,至术后24 h恢复至正常;自主动脉阻断1 h开始至结束,观察组血清NSE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体外循环可引起粘附分子P-选择素和ICAM-1的升高,应用GBE可显著抑制P-选择素过度表达;GBE可能通过抑制ICAM-1的表达或封闭ICAM-1的受体途径而发挥抗炎作用,从而使脑损伤减轻.将GBE加入体外循环予充液中,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大脑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UTI)应用于体外循环(CPB)中对犬心肌组织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及其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试验用杂种犬20只,随机平均分为乌司他丁实验组(U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各10只。U组在CPB预充液中加1万U/kg UTI,并于CPB转机开始前即经静脉再给1万U/kg UTI持续滴注。C组常规建立CPB并转机。分别于CPB转机前10 min (A时点)和转机后60 min (B时点)两个时点,切取犬心肌右心耳组织,检测心肌组织ICAM-1表达量及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乳酸(Lactic ac id,LA)、三磷酸腺苷酶(ATPase)的水平。并记录CPB建立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主动脉灌注时间、CPB转机时间、心脏复跳情况。结果两组实验犬心肌组织中,ICAM-1的表达量在B时点较A时点均明显增高,但在B时点U组ICAM-1表达量低于C组(P〈0.05);LA和MDA的含量在B时点均明显高于A时点,但在B时点U组LA和MDA的含量均低于C组(P〈0.05);SOD和ATPase的活力在B时点均低于A时点,但在B时点U组SOD和ATPase的活力高于C组(P〈0.05)。结论 CPB时,心肌组织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引起心肌组织ICAM-1表达上调,心肌组织中LA和MDA含量增高,SOD和ATPase活力降低。应用乌司他丁可抑制心肌组织中ICAM-1的表达,减少心肌组织中LA和MDA的产生,降低SOD和ATPase的消耗,从而减轻心肌的炎症反应,进而保护心肌组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心肺复苏后大鼠心功能和心肌组织黏附因子CD11b、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及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以及乌司他丁对其的影响。方法:利用窒息法制造心脏骤停大鼠模型,将Sprague 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复苏组及乌司他丁组,每组9只。于自主循环恢复(ROSC)2h,测定左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舒张末期压(LVEDP)、左心室压力上升、下降最大速率(dp/dt max),采用透射电镜(TEM)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变化,ELISA法测定心肌组织CD11b、ICAM-1水平。结果:与复苏组比较,乌司他丁组心功能有所改善,心肌组织病变减轻,CD11b、ICAM-1水平显著下降。结论:乌司他丁可抑制黏附因子CD11b和ICAM-1表达,改善心肺复苏后大鼠心功能,减轻心肌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固本化痰通脉方对痰阻血脉大鼠主动脉巨噬细胞和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探讨痰邪的致病机制。方法:7周龄正常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固本化痰通脉方低剂量组、固本化痰通脉方高剂量组、辛伐他汀对照组5组,在高脂饮食基础上建立痰证模型,比较各组大鼠血脂代谢的改变,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主动脉内皮巨噬细胞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celladhesionmolecule-1,VCAM-1)、P-选择素、E-选择素的表达,并经图像分析定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血脂水平、巨噬细胞和黏附分子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固本化痰通脉方能降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抑制主动脉内皮巨噬细胞、ICAM-1、VCAM-1、P-选择素和E-选择素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免疫抑制剂霉酚酸酯(MMF)减少P-选择素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在高胆固醇小鼠主动脉内皮表达的作用,并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方法:高胆固醇饮食饲养C57/BL6J小鼠.实验组给予30mg/(kg·d)MMF灌胃治疗.15周后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主动脉P-选择素和ICAM-1的表达.结果:高脂组动物主动脉窦部位见到动脉粥样硬化病变.MMF治疗组小鼠病变明显较轻,每个瓣叶所含泡沫细胞显著少于高脂组(P<0.001).P-选择素、ICAM-1在高脂组全部切片中都有多量表达.MMF治疗组仅在57%切片中见到P-选择素的弱表达,65%切片中见到ICAM-1的弱表达,强度积分明显低于高脂组(P<0.01).结论:MMF减少小鼠主动脉内皮表达P-选择素和ICAM-1,并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杨宗英  马瑞彦  肖颖彬  刘梅  彭莉  王惠春  胡卫 《四川医学》2007,28(12):1376-1377
目的 初步探讨乌司他丁在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中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60例先天性房间隔缺损或室间隔缺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与乌司他丁组(U组),每组各30例。手术均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完成。U组按乌司他丁1万U/kg使用,于麻醉后体外循环前加入1/2干预充液中,余1/2在开放上下腔静脉后加入氧和器中,C组不接受乌司他丁。检测术前、及术后24h心肌酶谱AST、LDH、CK,HDBH的变化以及术后24h心包引流量。结果 乌司他丁组术后24hAST、LDH、CK、HDBH的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使用乌司他丁组的活性要低于对照组的心肌酶谱活性,同时乌司他丁组的患者术后心包引流量要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乌司他丁在不停跳心脏手术体外循环期间可抑制AST、LDH、CK的活性,从而减轻CPB期间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郭盛  齐海   《中国医学工程》2010,(4):10-12,16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患者肺静脉血中CD11b、ICAM-1、NE、ET-1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主动脉阻断时间30min以上的心内直视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乌司他丁实验组(U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U组于麻醉诱导后静注乌司他丁1.2×104 U/kg,C组不用乌司他丁,用等量生理盐水代替。分别在麻醉诱导后(T1)、主动脉开放10min(T2)、停机后10min(T3)和1h(T4)测定肺静脉血粘附分子CD11b、ICAM-1、NE、ET-1浓度,流式细胞仪测定中性粒细胞CD11b的活性表达,ELISA法测定肺静脉血ICAM-1、NE、ET-1浓度。结果1.麻醉诱导后两组患者肺静脉血CD11b、ICAM-1、NE、ET-1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2.CPB开始后各时点CD11b、NE、ET-1的水平明显上升(P0.05)。U明显低于C组(P0.05)。3.停机后1 h(T4)对照组(C组)肺静脉ICAM-1值逐渐上升并超过基础值,实验组逐渐下降至基础值,差异明显(P0.05),两组比较U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1.体外循环可引起静脉中CD11b、ICAM-1、NE、ET-1水平升高,导致肺损伤。2.乌司他丁可通过抑制CD11b、ICAM-1、NE、ET-1表达,减轻肺部炎症反应,对体外循环所致肺损伤提供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中肺组织ICAM-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CPB)期间肺组织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健康成年犬分为对照组(C组,n=6)和乌司他丁组(U组,n=6).建立CPB模型,两组均在转机前(T1)、阻断升主动脉15 min(T2)、45 min(T3),开放30 min(T4)、60 min(T5)取肺组织和静脉血.测血浆黄嘌呤氧化酶(XOD)含量、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活性,肺组织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免疫组化染色并进行图象分析及光镜检查.结果 CPB后,U组各时点血浆XOD含量、肺组织MPO活性及肺组织ICAM-1的平均灰度值明显低于C组(P<0.01).结论 乌司他丁可能通过抑制肺组织ICAM-1的表达,减少中性粒细胞在肺组织内聚集及氧自由基的生成,从而减轻CPB后的肺损伤.  相似文献   

13.
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围术期炎症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CABG)围术期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行CABG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20)和乌司他丁组(U组,n=20).U组于体外循环(CPB)前静脉滴注乌司他丁1.5×10~4 U/kg,C组于相同时间静脉滴注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CPB1h(T2)、CPB后1h(T3)、CPB后24 h(T4)检测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0和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的浓度.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的恢复情况.结果:与T1相比,2组患者在T2,T3,T4时点TNF-α,IL-6,IL-10及NE的浓度均明显升高((P<0.05);U组在T2,T3,T4的TNF-α,IL-6及NE浓度均明显低于C组(P<0.05),而IL-10的浓度明显高于C组(P<0.05).U组患者术后肺、肾及脑功能明显优于C组(P<0.05),心、肝功能及ICU停留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够减轻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围术期炎症反应,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张红  苟大明  蔡回钧  李健权  余志豪 《医学争鸣》2006,27(15):1380-1383
目的:探讨西维来司钠对体外循环(CPB)中犬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 随机将健康成年犬分为对照组(C组,n=6)和西维来司钠组(S组,n=6). 建立犬CPB模型,两组均在转机前(T1),阻断升主动脉15 min(T2), 45 min(T3),开放30 min(T4), 60 min(T5)取肺组织和静脉血. 静脉血离心后测血浆弹性蛋白酶(NE)含量,取肺组织做肺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免疫组化染色并进行图像分析及光镜学检查. 肺组织匀浆离心取上清液测丙二醛(MDA)含量. 结果: (1) CPB后,两组动物肺组织ICAM-1表达逐渐增强,与S组相比,C组肺组织 ICAM-1表达强烈, 其平均灰度值明显大于S组(P<0.01);肺组织结构的破坏严重;(2) CPB后,两组动物各时点血浆NE 含量及肺组织匀浆MDA含量均显著高于CPB前(P<0.01). 同时各时间点组间比较,S组CPB后各时点血浆NE含量、肺组织匀浆MDA含量均低于C组(P<0.01, P<0.05). 结论: 西维来司钠可通过抑制血浆NE的活性,使肺组织间ICAM-1的表达减弱,减少氧自由基的生成,对CPB中犬肺损伤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婴幼儿心脏手术体外循环(CPB)前后心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30例室间隔缺损(VSD)患儿,按有无肺动脉高压(PH)分为无PH组(A组)15例,PH组(B组)15例.于CPB前和CPB结束即刻分别取心肌检测ICAM-1含量.结果:两组患儿心肌ICAM-1的含量均于CPB后明显升高(P<0.01).B组心肌ICAM-1的含量高于A组(P<0.01).结论:先心伴PH患儿CPB后心肌ICAM-1的含量明显高于先心不伴PH的患儿.ICAM-1在CPB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西环素对大鼠体外循环后肺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活性和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体外循环组(CPB组)和治疗组,分别于手术结束时(T1)和手术结束后6 h(T2)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和肺组织标本?Western blot法测定BALF中MMP-9和TIMP-1的蛋白活性,RT-PCR法测定肺组织MMP-9和TIMP-1 mRNA的表达?结果:治疗组大鼠肺组织水肿减轻,BALF的中性粒细胞减少;CPB组BALF中MMP-9活性明显升高,CPB后6 h表达最强,治疗组MMP-9活性较CPB组有明显下降,TIMP-1的活性在CPB组和治疗组于CPB结束后呈较弱的增强趋势,两组间相同时间点的表达差异不明显;CPB组和治疗组MMP-9mRNA表达增强,但治疗组MMP-9 mRNA的表达在相应时间点较治疗组下降;TIMP-1 mRNA在治疗组表达增强,且T2时间点显著增强;MMP-9/TIMP-1 mRNA在CPB组和治疗组均有显著增大,但治疗组中T2时间点MMP-9/TIMP-1 mRNA比值较CPB组明显下降?结论:CPB可以引起大鼠术后肺内MMP-9的活性和基因表达增强,导致术后早期肺内MMP-9/TIMP-1 mRNA表达失衡,多西环素可以抑制CPB后大鼠肺组织内MMP-9蛋白水平和mRNA的表达,还可能上调TIMP-1的表达而间接抑制MMP-9 mRNA表达,改善MMP-9/TIMP-1的比例失衡?  相似文献   

17.
乌司他丁对瓣膜置换术患者粘附分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尿胰蛋白酶抑制剂乌司他丁 (Ulinastatin)对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置换术患者粘附分子的影响。方法  2 0例择期行二尖瓣置换手术的风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 10例 ) ,乌司他丁组应用 12 0 0 0U/kg于麻醉诱导后静脉推注 ,对照组不加乌司他丁。分别在麻醉诱导后、CPB30min、手术结束时、术后第一天和第二天抽取血标本 ,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中性粒细胞CD11b、CD18和CD11b/CD18阳性细胞百分率 ,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的内皮细胞表达的细胞间粘附分子 - 1(ICAM - 1)。结果 CPB30min直至术后第二天 ,对照组中性粒细胞CD11b、CD18和CD11b/CD18阳性细胞百分率均较乌司他丁组明显升高 (p <0 .0 5 ) ;术后第一天及术后第二天 ,对照组血清ICAM - 1含量较乌司他丁组明显增加 (p <0 .0 5 )。结论 乌司他丁能明显抑制风心病二尖瓣置换术患者中性粒细胞表面CD11b、CD18、CD11b/CD18以及血清ICAM - 1的表达 ,从而有效降低瓣膜置换术患者由CPB引发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