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骨性突起与狭窄性腱鞘炎相关解剖学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性突起在狭窄性腱鞘炎形成中的作用及解剖学基础。方法:对14例成人防腐固定标本进行解剖学观察,其中,拇掌指关节6例,腕关节6例,肩关节2例。用部分腱鞘切除和部分骨性突起切除方法治疗狭窄性腱鞘炎患50例,计扳机指22例,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18例,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腱鞘炎8例,尺侧腕屈肌肌腱腱鞘炎2例。结果:术后所有病例疼痛消失,42例得以随访,随访时间7-12个月,40例治愈,2例有效,治愈率达到96%。同时,解剖学研究发现,关节在某一个固定的位置时易被骨性突起损伤。结论:经临床和解剖学研究证实,骨性突起与狭窄性腱鞘炎的形成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对41例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患者采用镰状小刀皮下切断肥厚增生腱鞘的方法治疗,解除了狭窄腱鞘对炎性增生肌腱的卡压。  相似文献   

3.
籽骨与拇长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相关解剖学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籽骨在拇长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形成中的解剖学基础.方法:对14例成人甲醛防腐固定标本拇掌指关节进行解剖学观察,并在籽骨部位的肌腱用加压针头分别注入适当生理盐水使腱鞘局部膨胀,制造模拟狭窄性腱鞘炎标本,进行模拟动力学观察.结果:解剖学研究发现,拇长屈肌腱位于两粒籽骨和籽骨间横韧带构成的一个类似于"指环"的封闭式结构里,在此结构中,拇掌指关节在做过伸、过屈时,易导致拇长屈肌腱与籽骨的摩擦加大而受到损伤.而且,籽骨和掌骨之间没有骨性连接,为纤维软骨样软组织连接,导致籽骨和掌骨之间可以微动,拇指届伸时,籽骨和掌骨间的微动导致拇长屈肌腱与籽骨摩擦进一步加大,籽骨易脱位,产生籽骨嵌顿于掌指关节,造成拇长屈肌腱狭窄性腱鞘损伤.两粒籽骨间存在籽骨横韧带,为"指环"顶部的封口的韧带,如果切断,可以导致拇长屈肌腱自"指环"滑出,产生"弓弦"效应.结论:经临床和解剖学研究证实,籽骨与狭窄性腱鞘炎的形成有密切的关系,籽骨一定程度上可以导致或促进狭窄性腱鞘炎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狭窄性腱鞘炎的微创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科自2002年至今以自制腱鞘挑拨针(或注射器针头)微创治疗狭窄性腱鞘炎36例,未发生副损伤。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1 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本组男11例,女25例,年龄25~69(平均47)岁,左手15例,右手21例,拇指23例,食指2例。中指4例,环指7例。25例为初诊,11例曾行类固醇封闭治疗,病史3周~2a,平均7个月。所有病例均有明显绞锁及弹响。临床检查:患指掌指关节掌侧可扪及异常结节,明显压痛,屈伸患指可感觉结节活动及弹跳感,并排除手外科其他疾患。  相似文献   

5.
手指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俗称“弹响指” ,是疼痛门诊常见病。该病是一种慢性劳损性疾病[1] ,常规治疗虽可暂时缓解疼痛 ,但易复发。我院疼痛门诊近几年来采用病灶注射疗法 ,治疗狭窄性腱鞘炎 5 5例 ,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5 5例手指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患者 ,男 18例 ,女 37例 ;年龄 35— 6 2岁 ,平均 4 2 .4岁。病程 1年以内 11例 ,1— 2年 2 8例 ,2年以上 16例。患指情况 :拇指 2 5例 ,中指 16例 ,食指 9例 ,环指 2例 ,多指 3例。来诊前本组患者均有口服镇痛药史 ,其中 2 2例有过 1次“封闭”史 ,19例有 2…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狭窄性腱鞘炎的治疗与护理。方法:对60例早期狭窄性腱鞘炎患者采用热水浸泡。结果:经过10~20d的治疗及护理.90%以上的患者痊愈,其余的患者症状也得到了缓解。结论: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与护理,使治疗早期狭窄性腱鞘炎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刘创建  王丹  董巍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0):7329-7330
狭窄性腱鞘炎是最常见的软组织慢性损伤性疾病之一,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肌腱在腱鞘内长时间的反复过度机械性摩擦,引起肌腱及腱鞘发生无菌性炎症、水肿、纤维鞘壁增厚形成狭窄环,肌腱的纤维化和增粗,从而造成肌腱在鞘管内滑动困难。狭窄性腱鞘炎的治疗除热疗、按摩、制动等保守治疗外,局  相似文献   

8.
孙劲  王文雪  李霄 《实用医学杂志》2021,(14):1815-1819
目的 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PRP)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诊治的65例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32例,对照组33例.观察组行PRP注射治疗,对照组行曲安奈德注射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小针刀治疗重症狭窄性腱鞘炎的效果。方法:本组共137例,全部病例至少经过下列一项治疗无效或1~3个月复发。(1)每天1次,连续2~3周以上理疗;(2)3次以上强的松龙或康宁克通(曲安奈德)局部阻滞;(3)传统手术切开松解,改用小针刀松解治疗。结果:随诊1~3年,治愈125例,好转8例,无效4例,治愈率91.24%。;一次治愈116例,二次治愈9例,一次治愈率85.40%。结论:小针刀松解是治疗本病的一种有效方法,具操作安全、近似无创、见效快、不易复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2005-06~2006-08我院共接诊狭窄性腱鞘炎患者78例,其中误诊9例,误诊率为11.5%。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老年缺铁性贫血(IDA)的认知功能损害特征。方法:63例老年(年龄60~83岁)IDA患者接受了中国韦氏智力测验量表(WAIS)测试,并与WAIS测验中相应年龄的常模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老年IDA患者WAIS智测成绩中的知识(16.5±5.6)、领悟(12.7±5.9)、算术(7.3±3.1)、相似性(13.8±5.4)、词汇(42.3±21.7)和图形排列(15.6±6.7)等粗分明显低于WAIS相应年龄组的常模数据(t=2.015~2.428,P均<0.05)。老年IDA病情重组(血清铁蛋白<15μg/L和红细胞碱性铁蛋白<6μg/L)智测成绩中的多数分测验粗分明显低于病情轻组(t=2.109~2.438,P均<0.05),但相似性和填图分测验没有组间差异(P均>0.05),老年IDA病程长组(≥1.5年)的WAIS多数分测验均明显低于病程短组(t=2.055~2.406,P均<0.05),数字广度和木块图粗分两组间无明显区别(P均>0.05)。结论:老年IDA患者存在着明显的认知功能障碍,后者程度与IDA病情和病程有关。  相似文献   

12.
大鼠烧伤感染模型肺组织热应激蛋白70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了解实验大鼠热应激蛋白70(Heatstressproteins,HSP70)的表达与烧伤脓毒症的关系,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成6组,每组6只。其中4组以92℃水,18s烫伤(烫伤面积20%),腹腔注射乳酸林格氏液休克复苏,48h后尾静脉注射绿脓杆菌PA103悬液0.5mL(菌量1.5×109CFU/mL)制成大鼠烧伤感染模型,分别对成模后0,4,24,48h时相点进行检测;另以正常组及烧伤48h组作为对照。以免疫组化法及WesternBlot检测各组肺组织HSP70的表达,同时以偶氮显色法检测各组血浆内毒素水平,并对大鼠肺组织进行大体及镜下观察。结果:Wistar大鼠在尾静脉注射绿脓杆菌PA103悬液后,其血浆内毒素水平迅速上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烧伤感染组大鼠的血浆内毒素水平明显升高(t=2.2281,P<0.05)。正常大鼠肺组织HSP70表达较弱,表达部位在肺泡上皮及支气管上皮黏膜细胞的胞质。在烧伤感染条件下,大鼠肺组织HSP70表达逐渐增强,至成模后24h,HSP70表达累积量达到最高峰,并呈现较明显的核表达。成模后48h,HSP70表达逐渐减弱,核表达逐渐消失,主要在肺泡上皮及支气管上皮黏膜细胞的胞质表达。结论:HSP70与烧伤感染后的应激反应有密切关系,其表达规律与热应激反应相似。在烧伤感染的早期(24h内),热应激蛋白表达水平与血浆内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负性情绪对下肢长骨骨折患者的关节功能、步行和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寻找进行干预的可能性。方法:41例下肢长骨骨折患者发病后半年进行了步行能力、膝关节活动度(ROM)和ADL(使用改良的巴氏量表)评估,同时还使用临床精神卫生自评量表(SCL-90)测试了精神心理表现。结果:1例长骨骨折患者中,步行能力≤4级者的躯体化(1.25±0.53)、人际关系(1.25±0.50)、抑郁(1.38±0.47)、焦虑(1.29±0.32)、敌对(1.48±0.59)和精神病性(1.34±0.38)等因子评分明显高于步行能力5级者(t=2.136~2.363;P均<0.05)。ROM<120°者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和精神病性等因子评分明显高于ROM≥120°者(t=2.146~2.307;P均<0.05)。ADL<75分者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和偏执等因子评分明显高于ADL≥75分者,(t=2.026~2.274;P均<0.05)。结论:下肢长骨骨折患者发病后的步行功能、ROM和ADL与负性情绪表现密切相关,对前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和干预治疗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