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应用局部病灶切除辅助西药治疗痛风结石。方法局部病灶切除术前或痛风急性发作时应用秋水仙碱或别嘌醇片,待血清尿酸≤300mmo/L可施行局部病灶切除手术。术后采用秋水仙碱维持量或减量予以辅助治疗。结果对25例应用局部病灶切除辅助西药治疗痛风结石,仅1例术后7个月复发,1例术后20个月复发,经内科治疗后病情缓解。其余20例均取得满意的效果。结论应用局部病灶切除辅助西药治疗痛风结石,可以有效控制痛风,清除病灶,减少复发痛风是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囊、滑囊、骨质、肾脏、皮下、肌腱及其他组织中引起相应的病损及炎性反应的一种疾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手足部痛风石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手足部痛风石尽可能手术完全切除,同时运用合理的饮食指导、运动疗法及药物治疗。结果临床应用7例患者,6例效果满意,1例症状明显改善。结论手术切除手足部痛风石,可改善手部外观及关节功能,并使由痛风石引起的局部皮肤磨损及伤口不愈合得到治愈,消除“尿酸盐池”,降低痛风复发,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晚期手部痛风结石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治疗经验。方法 2007年1月至2018年12月,对27例手部痛风结石患者,痛风石切除同时行肌腱移植15例,痛风石切除同时行关节融合12例,痛风石切除同时行关节融合及肌腱移植7例。术后1周内服用秋水仙碱,每日3次,每次0.5mg。结果术后全部病例均切除了痛风结石,同时纠正了手指的外形畸形,皮肤无坏死,伤口均I期愈合。24例患者获得随访,3例失访,术后随访6个月~3年,手指外形及功能满意,有2例手部痛风石复发。结论手术治疗能有效清除手部痛风结石,同时可纠正手指畸形及外观,改善手功能,是治疗手部晚期痛风结石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痛风一词起源于拉丁文(gutta)意为“一滴”侵害衰弱关节的恶性体液[1]。痛风是由于遗传性或获得性病因导致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组疾病,它是由尿酸钠或尿酸结晶从超饱和的细胞外液沉积于组织所致的一种或多种病变的临床综合征。痛风的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特征性反复发作的急性单关节炎、尿酸钠盐形成痛风石沉积、痛风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严重者可导致骨关节病变和骨关节活动障碍与畸形,若未经适当治疗,可累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性肾结石形成,导致痛风性肾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痛风的患…  相似文献   

5.
慢性尿酸性肾病是由于体内嘌呤代谢紊乱,血尿酸产生过多或排泄减少,尿酸盐结晶沉积于肾间质而引起的肾脏病变,通常亦称为痛风肾病,临床表现可有尿酸结石,小分子蛋白尿、水肿、夜尿、血尿酸升高及肾小管功能损害,常合并有轻中度高血压、高脂血症、代谢综合征,易产生动脉硬化和心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6.
高尿酸血症(sUA浓度≥8 mg/dl)是嘌呤代谢障碍致尿酸生成增多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种代谢性疾病,高尿酸血症常引发痛风,其临床特点为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  相似文献   

7.
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血尿酸水平增高或尿酸排泄减少引起的尿酸盐在组织沉积的疾病。有关痛风结节侵犯手部肌腱致腕管综合征少见报道,本文报告一例多发性痛风结节侵及腕管内屈肌腱并压迫正中神经。  相似文献   

8.
手部痛风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手部痛风的手术疗效及诊治经验。方法 对16例手部痛风伴有结石、关节肌腱粘连及腕管综合征的患者,采用单纯痛风石切除5例,痛风石切除同时行肌腱粘连松解及部分指浅屈肌腱切除5例,痛风石切除、腕管切开减压正中神经或指神经松解6例。术前、术后1周内服用痛风利仙50mg/次,每日2次,西乐葆0.2g/次,每日1次。结果 术后全部病例均切除了痛风结石,同时纠正了手指的外形畸形,手指麻木症状好转,皮肤无坏死,伤口均Ⅰ期愈合。术后随访5个月~5年,未见痛风石复发,手指外形及功能满意。结论 手术治疗对痛风晚期进行痛风石清除有效,同时也可纠正畸形及外形,改善手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手术切除手部巨大痛风结石的可行方法.方法 14例患者的手部痛风结石均侵及肌腱、滑膜等组织,其中12例x线片湿示关节软骨有虫蚀样改变;采用手术切除痛风结石及指伸肌腱吻合术,用大量生理盐水反复冲洗伤口,放置橡皮片引流,尽量保留表面皮肤以覆盖创面.结果 全部患者均切除痛风结石,切口I期愈合.随访6-24个月,手外形得到明显改善;5例患者进行了指伸肌腱吻合,未出现皮肤坏死和切口延迟愈合.结论 对于手部巨大的痛风结石应当采用手术切除治疗,同时尽可能保留表面的皮肤.  相似文献   

10.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21,36(2):148-151
尿酸结石是一种常见的病因不明的多因素疾病,其特征是高尿酸尿症、低尿pH和低尿量。尿酸结石可能由于尿液浓缩时,尿酸过度饱和化,尿酸可能形成小晶体随后变成结石。近年来,有学者发现尿酸结石与基因表达有一定的关系,研究尿酸结石发生的基因变化,将有利于指导临床更好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也将有助于降低该病的发病率。因此本文就尿酸结石的潜在致病基因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药物治疗尿酸结石的有效方法。方法对2006年3月-2007年12月采用我科在2006口服枸橼酸钾颗粒剂,治疗尿酸结石1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2例均被治愈。治疗2-6个月,10例结石完全消失;另2例结石明显缩小,继续服1月余结石消失。治疗期间仅有3例出现胃肠道不适,无其它毒副作用。结论枸橼酸钾可提高尿pH值,降低尿钙的饱和度,使尿酸结石溶解并防止复发,是一种治疗尿酸结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健脾益肾合利湿泄浊法治疗痛风性肾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痛风性肾病又称慢性尿酸性肾病,是由于体内嘌呤代谢紊乱、血尿酸升高、尿酸盐沉积于肾脏所引起的肾损害,主要病变为间质性肾炎和尿酸结石,是临床常见的继发性肾病。近年来由于营养条件改善、动物蛋白及富含嘌呤成分食物摄入明显增加,平均寿命延长等因素,我国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发病率升高,痛风性肾病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了4例肾移植患者术后1-3个月出现高尿酸血症并形成了移植肾、输尿管尿酸盐结石,结合复习文献探讨了环孢素A(CsA)引起高尿酸血症的可能机制和促成结石形成的因素。通过回顾4例患者成功治疗的体验,讨论了移植肾、输尿管尿酸结石预防及治疗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尿酸性肾病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尿酸性肾病是指尿酸产生过多或排泄减少形成高尿酸血症 ,尿酸盐沉积于肾脏而引起的肾脏病变。本病是西方国家的一种常见病 ,欧美国家发病率约为 0 3% ,欧洲透析移植协会报道由痛风所致终末期肾衰者占 0 6%~ 1 .0 %。据Zollinger统计 ,尿酸性肾病在 2 3,30 0例尸解中占 0 2 % ,而痛风病人尸解几乎都有肾脏损害。既往认为本病在我国罕见 ,近年来随着饮食结构变化及医药卫生状况的改善 ,其发病率已逐年增加 ,以中老年男性发病率较高。1 临床分型临床上又可分为原发性或继发性尿酸性肾病 ,原发性者其发病机理与下述因素有关 :(1 )…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草药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用计算机对网上电子数据库和手工对参考文献进行检索有关中草药治疗尿酸性肾病的临床试验、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结果:共有12项随机临床试验符合标准而纳入研究。8项(67%)试验涉及9个(75%)中草药单用或与降尿酸西药联用显示治疗尿酸性肾病有明显疗效。其中6种(75%)中草药(滋肾汤、化湿泄浊祛瘀汤、降尿酸方、补肾化湿通络汤、活血泄浊汤、痛风1号)加用西药有显著疗效。3种(60%)中草药(威草胶囊、痛风合剂、痛风1号)单用有显著疗效。所有试验均为低质量试验。倒漏斗图形显著不对称,提示存在发表偏畸。结论:本系统综述显示某些中草药单用或与西药联用治疗痛风性肾病有具有一定的疗效,亦无发生严重毒副作用的报道。但由于所纳入试验方法学质量低下等原因,推荐中草药用于治疗痛风性肾病的证据强度不大。其潜在的疗效及安全性还需严格设计的高质量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16.
<正>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和(或)血液尿酸浓度持续性增高引起的一组疾病症候群,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及由此引起的关节旁或关节内痛风石沉积、痛风性关节炎反复急性发作和关节畸形,常并发肾脏慢性损害和肾结石形成。近年来,由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饮食结构改变及对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本病在我国有逐年增多趋势。我院最近收治1例罕见的痛风性膝关节炎伴大量关节滑膜尿酸盐结晶病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尿酸结石的诊断及其溶石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报告1984年12月~1995年12月对纯尿酸结石病人17例的治疗经验。诊断标准:(1)KUB阴性,(2)IVU或逆行尿路造影见到充盈缺损,(3)B超或CT证实该充盈缺损系结石所致。尿酸碱化治疗在早期病人采用苏打片,后期病人选用枸橼酸钾,调节药物剂量使尿pH值维持在68左右。尿酸结石导致急性梗阻性无尿亦可试作溶石治疗。本组17例纯尿酸结石(包括2例已发生梗阻性无尿患者)均以碱化药物治疗治愈  相似文献   

18.
痛风的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特征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常累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肾尿酸结石形成。痛风石是痛风的一种特征性损害.它可以存在于任何关节、肌腱和关节周围软组织.引起相关组织破坏及周围组织的纤维化变性.多存于耳轮、跖趾、指间和掌指等处。发生在腰椎部位的痛风石极为少见.  相似文献   

19.
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血尿酸增高,导致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及皮下组织而致的一种疾病.临床上以高尿酸血症、特征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结石形成为特点,严重者可致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急性梗阻性肾病或痛风性肾病.中医药治疗本病取得了可喜进展,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20.
问题奶粉致尿路结石形成机制初探及诊治建议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问题奶粉中所含的三聚氰胺是引发婴幼儿泌尿系结石形成的主要有毒物质,但其导致结石形成的机制至今未明。目前已知,这种结石的成分主要是二水尿酸和尿酸铵,所以本文通过这两种成分的代谢过程来逆向推导这种特殊结石形成的过程,同时也提出一些相关的诊断和治疗上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