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1 材料与方法选择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 ,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4例 ,其中男性 67例 ,女性 17例 ,年龄 ( 5 9± 11 63 )岁。所有入选者均于起病后 2~ 72小时行冠状动脉造影、直接或补救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及左心室造影 ,同时记录左心室造影前后的左心室舒张末压。根据左心室造影结果 ,将患者分为早期室壁瘤样改变组 (n =3 2 )和无早期室壁瘤样改变组 (n =5 2 ) ,两组间的年龄、性别、血脂、吸烟史、饮酒史、肌酸激酶和肌酸激酶MB同工酶无显著性差异。并在发病后 2~ 7天行平衡法核素心血池显像判定左心室功能及收缩同步性 ,…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收缩同步性与收缩功能,并探讨左室收缩同步性与收缩功能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分为2组:正常组2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组30例,其中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14例,均行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通过脱机软件分析整体及节段容积-时间曲线,获取左室整体及节段收缩功能参数、左室收缩同步性参数,并将左室心肌分为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3个水平节段进行分析.结果:心肌梗死组左室收缩末期容积(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EDV)显著大于正常组(P<0.01),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小于正常组(P<0.001).心肌梗死组左室16节段收缩同步性参数显著大于正常组(P<0.001),且均与LVEF呈负相关,其中Tmsv-16-SD与LVEF的相关系数r=-0.644,P<0.01.与正常组相比,前壁心肌梗死组3个水平节段的Tmsv-sel-SD、Tmsv-sel-Dif增大(P<0.05),REF明显减小(P<0.05),其中心尖段Tmsv-sel-SD、Tmsv-sel-Dif与心尖段REF呈负相关(r=-0.656,-0.687,P<0.05).结论:RT-3DE能定量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左室收缩同步性及收缩功能,左室不同步运动可影响左室收缩功能,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心尖段心肌的不同步运动与其节段收缩功能减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长期高胆固醇血症与冠心病的发病率成正相关关系(1995)。本文旨在探讨血脂异常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影响。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选择1995年1月~1999年5月在本院心内科住院的符合WHOAMI诊断标准者86例,其中男62例,女24例,年龄39~78(平均57)岁,均为首次AMI患者,无其他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肾和甲状腺疾病。1.2 方法所有患者在AMI后1周及2个月时用酶法测定晨空腹血清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2个月时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检测左室射血分数(EF),检测血清肌酸激酶(CK)及到达峰值时间。根据AMI后2…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时段介入治疗对心肌梗死患者心室收缩同步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于延安大学附属医院东关心脑科室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92例,男性47例,女性4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6例。术前均给予抗凝治疗。对照组给予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发病到介入治疗12 h)。治疗组给予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发病到介入治疗≥12 h)。结果与对照组介入治疗后比较,治疗组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和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均降低,左室射血分数(LVEF)升高,数值为[(33.98±4.56)ml/m2 vs.(24.09±5.09)ml/m2]、[(61.93±6.33)ml/m2 vs.(54.98±5.91)ml/m2]、[(51.94±5.55)%vs.(58.29±5.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介入后治疗组的Trs-Avg-12值明显低于对照组[(400.33±26.55)s vs.(420.10±20.31)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0.9%,对照组为41.3%,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心肌梗死患者能在保持成功率的基础上,改善心功能,促进恢复心室收缩同步性,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近年来多个小样本临床试验提示在心肌梗死发生后一周内进行经冠状动脉内自体骨髓细胞移植可以促进受损心肌的修复和心功能的改善.本项随机双盲的临床研究旨在评价急诊经冠状动脉内骨髓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是否可行.方法20例发病在24h内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骨髓移植组(n=10)和对照组(n=10),分别在急诊经皮介入治疗(PCI)成功后3h内经导管注入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或安慰剂至梗死相关冠状动脉.随访患者PCI后1周及6个月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结果经胸心脏超声提示移植组LVEF由术后1周(53.8±9.2)%升至6个月(58.6±9.9)%,P<0.05,而对照组无显著变化[(58.2±7.5)%比(56.3±3.5)%,P>0.05];6个月随访移植组LVDd维持不变[(52.5±2.8)mm比(52.1±3.2)mm,P>0.05],而对照组LVDd由术后1周(50.4±6.0)mm增加至(55.2±7.1)mm,P<0.05.另外单光子放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术(SPECT)提示移植组心肌灌注缺损指数由1周时的21±11降低至6个月时的13±10,P<0.01.而对照组变化不显著.结论急诊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可以显著地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并且有效地防止远期左心室扩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无创性超声心动图评价右室功能异常对左室功能和收缩同步性的影响。方法:以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16mm为标准界定右室功能不全。连续收录肺源性肺动脉高压、结缔组织病性肺动脉高压和不明原因三尖瓣反流的患者54例,无左心室受累且左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并经超声心动图检查证实右室功能不全(RVSD组,32例)或右室功能正常(NRVF组,22例);另选取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者26例为对照组。采集病史及基础临床资料并行详细的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1NRVF和RVSD组右室舒张末期内径(RVEDD)和室间隔厚度(IVSD)高于对照组,RVSD组更明显;RVSD组LVEDD、E峰、E/A比值低于对照组和NRVF组(均P0.05);2NRVF组和RVSD组的Tei指数均大于对照组,且以RVSD组更显著(均P0.05);3RVSD组中所有反应右室功能的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NRVF组(均P0.05);4NRVF组左室游离壁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m)及舒张早期峰值速度/舒张晚期峰值速度(Em/Am),RVSD组室间隔的收缩期峰值速度(Sm)、Em、Am和左室游离壁的Sm、Em和Em/Am低于对照组,而E/Em高于对照组(均P0.05);5NRVF组和RVSD组中左、右室壁的达峰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两组左室游离壁-室间隔、左室游离壁-右室游离壁和右室游离壁-室间隔的达峰时间(TTP)差值明显延长。结论:右室收缩功能不全可能通过心室间的交互作用影响左室功能和收缩同步性,且以左室舒张功能异常的发生早于收缩功能异常为特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卡维地络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心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79例AMI伴左心室收缩功能减退的患者随机分为卡维地络组和常规对照组。观测治疗前后临床心功能分级(NYHA)、左心室功能及病死率。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分级均显著改善(P<0.01)。治疗后两组比较P<0.01有统计学差异。左心室射血分数(EF)、每搏量(SV)、心排出量(CO)升高,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降低、等容舒张时间(IVT)延长、左室舒张早期快速充盈速率(E)降低(P均<0.05)。治疗后卡维地络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病死率卡维地络组较低,但P>0.05,可能与例数太少有关。结论卡维地络治疗AMI伴左心功能不全能在较短期内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运重建对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心肌收缩功能和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86例冠心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术前应用超声心动图进行心功能、左心室(左室)几何形态和心肌活性评定,分为有存活心肌组和无存活心肌组,两组分别行血运重建或药物治疗。随访(13±5)个月后重新评价上述指标。结果57例有存活心肌的患者中行血运重建者较药物治疗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存活节段数、左室球状指数(LVSI)明显提高;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左室重量(LVM)明显降低(P值均<0.01)。29例无存活心肌的患者中上述指标两种治疗间无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结论血运重建能改善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但有存活心肌患者的心肌收缩功能和几何形态。  相似文献   

10.
11.
核素心室造影分析高血压病心室收缩同步性和心室功能变化及其关系傅向华杨新毅王秉臣高友恭何瑞荣应用计算机-核素心室造影(ERNA)方法,对120例高血压病(EH)患者和20例正常人进行了心室收缩同步性(VSS)、左室收缩功能(LVSF)和左室舒张功能(L...  相似文献   

12.
Fan WZ  Fu XH  Jiang YF  Gu XS  Wu WL  Li SQ  Liu J  Xue L  Wei YY  Hao GZ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10):908-913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应用山莨菪碱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AMI-PCI)后无再流患者的逆转作用并评价其对患者局部、整体心室功能和收缩同步性的影响。方法自2003年1月至2006年2月首发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并于12h内行急诊PCI的患者136例,根据心肌灌注分级方法(myocardial blush grade,MBG)确认无再流患者(MBG0-1级)47例(男36例,女11例),平均年龄(63.23±11.24)岁,随机分为两组:A组(山莨菪碱组,24例)和B组(对照组23例),A组于PCI后即刻由指引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射山莨菪碱1000斗g/次,余治疗同B组。于PCI后即行左心室造影,测定心室容积、压力参数和室壁运动积分(wall motion score,WMS);AMI后1周时行平衡法核素心室造影,测定左室整体和局部收缩功能、舒张功能和收缩同步性参数;AMI后6个月随访时重复行心室造影和核素心室造影检查测定上述参数,同时随访并记录术后6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I)A组患者在冠状动脉内应用山莨菪碱1000μg/次,平均(2.53±0.34)次后MBG由(0.74±0.32)级增加到用药后的(2.33±0.28)级。(2)AMI-PCI后6个月随访时,A组左室收缩末容积指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WMS和左室舒张末期压均较B组明显降低[(40.53±8.12)mL/m^2比(50.32±8.26)mL/m^2,(80.13±9.74)ml/m^2比(87.17±10.25)mL/m^2,(8.24±1.31)比(10.23±1.82),(13.36±4.21)mmHg(1mmHg=0.133kPa)比(16.38±3.21)mmHg,P均〈0.05];核素心室造影参数比较,A组左室射血分数、峰射血率和峰充盈率等参数均较B组明显增加I(44.02±5.86)%比(38.52±5.18)%,(1.86±0.09)EDV/s比(1.61±0.09)EDV/s,(2.19±0.32)EDV/s比(1.78±0.17)EDV/s,P均〈0.05]。(3)A组AMI-PCI后6个月左室局部射血分数(LrEF)2-LrEF8均分别较B组增加13.96%、25.02%、30.36%、22.86%、27.67%、22.07%和18.71%(P均〈0.05).(4)相位分析示A组左室收缩同步性参数相角程、半高宽和峰相位标准差亦均低于B组[(46.04±8.93)°比(53.19±16.62)°,P〈0.05;(23.02±6.27)°比(25.02±5.31)°,P〉0.05;(7.92±4.12)°比(11.76±4.11)°,P〈0.05]。(5)在6个月随访期内,A组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结论冠状动脉内注射山莨菪碱可明显逆转AMI-PCI后无再流现象,改善无再流患者的心室功能和收缩同步性,降低MACE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室壁瘤形成的阻抑效应及心功能改善作用。方法:发病12h以内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室壁瘤形成患者随机分为直接PCI(A组36例),溶栓治疗(B组:31例),常规药物治疗(C组31例);各组患者均在治疗后1周、24周分别行超声心动图和平衡法核素心室造影评价左室质量指数(LVMI)和局部室壁运动积分(RWMI)、心室收缩同步性(VSS)和心功能(HF)等参数的改善状况。结果:治疗后1周和24周时,A组RWMI、VSS和HF均优于B组和C组,均P<0.05。A组和B组24周时上述各参数均优于1周。C组VSS参数中相角程在24周时较1周有所改善,余各项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CI治疗和溶栓对AMI患者室壁瘤有阻抑作用且改善心功能,而直接PCI优于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运用应变率成像(SRI)技术定量评价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后梗死相关血管供血区域局部收缩功能。方法对62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行PCI术。血管开通后无复流13例(无复流组),心肌灌注良好49例(灌注组)。分别于PCI术前、术后3d、1个月及6个月测量左前降支参与供血的9个室壁节段的沿长轴收缩期应变率(SR)并与术前比较,确定异常节段。结果两组各时点sR降低,灌注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的SR均显著高于无复流组,绝大多数心肌节段SR较术前增加,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SR逐渐增加;无复流组术后3d及1个月除极少数节段SR降低外,其他节段心肌SR与术前无明显差异;术后6个月部分心肌节段SR较术前及术后3d有所增加。结论SRI可动态观察急性前壁心肌梗死PCI术前、术后梗死相关血管供血区域心肌收缩功能,间接评估心肌灌注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血运重建方法对陈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左心室室壁瘤患者的左心室重塑指标、心功能以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共入选Euro Score评分中低危的患者223例,分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组129例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组94例。患者分别于血运重建术前、术后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随访36个月记录主要终点事件(全因死亡、脑卒中、心肌梗死)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接受血运重建术前,PCI组与CABG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58.12±10.01)mm比(61.75±5.85)mm]、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3.57±9.41)%比(42.98±10.98)%]、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122.47±15.36)g/m2比(126.22±16.58)g/m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CI组术后6个月较术前LVEDd[(52.32±4.23)mm比(58.12±10.01)mm,P<0.05]、LVEF[(56.56±9.65)%比(43.57±9.41)%,P<0.05]和LVMI[(107.54±15.25)g/m2比(122.47±15.36)g/m2,P<0.05]显著改善。CABG组术后6个月较术前LVEDd[(53.65±3.72)mm比(61.75±5.85)mm,P<0.05]、LVEF[(57.70±10.65)%比(42.98±10.98)%,P<0.05]和LVMI[(109.43±14.35)g/m2比(126.22±16.58)g/m2,P<0.05]也显著改善。累积36个月随访发现,PCI组主要终点事件和MACE发生率高于CABG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2%比12.8%,χ2=0.29,P>0.05;12.4%比6.4%,χ2=2.22,P>0.05)。结论不同血运重建方法均显示术后6个月LVEF升高、LVMI降低,但在心功能、左心室重塑、主要终点事件以及MACE改善方面,CABG术与PCI术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运重建史对左室射血分数(LVEF)小于50%的患者再次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2013年1月至12月在阜外医院行PCI术且LVEF小于50%的患者共549例,分为有血运重建史组和无血运重建史组。比较两组术后2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并分析血运重建史与PCI术后不良事件的相关性。结果 243例(44.3%)患者有既往血运重建史。546例(99.5%)患者完成PCI术后2年随访。两组之间的全因死亡、心原性死亡、支架内血栓形成、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靶血管重建、靶病变重建和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包括全因死亡、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表明血运重建史不是PCI术后2年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全因死亡、心原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年龄(P0.05)。再次血运重建、靶血管重建、靶病变重建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三支病变(P0.05)。亚组分析表明,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史的患者和有PCI史的患者行PCI术后2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无血运重建史的患者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LVEF小于50%的患者中,既往血运重建史不增加PCI术后远期预后不良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后3 周内不同时间左室功能的动态变化,应用彩色多普勒二维超声心动图对32 例AMI患者分别于发病后1 周、2 周和3 周连续测量并计算左室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的各项指标,并对其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发现32 例AMI患者中,18例(56% )有左室功能的降低,其主要变化为:左室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容积显著增加,而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平均周边纤维缩短速率明显降低(P< 0.01),二尖瓣舒张早期峰值血流速度减慢,晚期峰值血流速度增加。从AMI后1 周到3 周,左室功能进行性发展,以左室容积的增加最为突出。可见AMI后左室功能严重受损,其中左室容积的改变可作为早期评价左室功能的一个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组织多普勒技术评价右室心尖部起搏对左室收缩同步性及心脏功能的影响,探讨起搏诱发的心室不同步收缩对于心脏功能的影响机制。方法65例置入双腔起搏器的病窦综合征患者分别在心室节律全部为起搏节律或室上性节律状态下行常规及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室收缩功能及收缩同步性指标。结果右室完全起搏模式下左室收缩功能下降(射血分数:0.58±0.07 vs 0.61±0.01,P<0.001),左室6节段收缩期平均速度下降(4.0±1.5cm/s vs 4.7±1.6cm/s,P<0.001),心室收缩同步性下降(12节段达峰时间标准差:37.5±12.5ms vs 23.7±10.2ms,P<0.001),心室同步性恶化程度与收缩功能恶化中度相关(r=0.37,P<0.05)。结论右室心尖部起搏可致左室收缩不同步及左室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应用心肌灌注分级 (MBG)的方法判断前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AMI PCI)后的无再流现象 ,并评价其对局部、整体心室收缩功能和同步性的影响。方法2 0 0 0年 5月~ 2 0 0 2年 12月首发前壁AMI并于 6~ 12小时内行直接PCI的患者 12 8例 ,应用MBG方法将患者分为无再流组 (MBG 0~ 1级 )和有再流组 (MBG 2~ 3级 ) ,其中无再流组 36例 (男 2 2例 ,女 14例 ) ,平均年龄 (6 6 2 3± 13 17)岁 ,有再流组 92例 (男 5 8例 ,女 34例 ) ,平均年龄 (6 3 18±11 73)岁。于PCI后即行左心室造影 ,测定心室容积、压力参数和室壁运动积分 (WMS) ;AMI后 1周时行平衡法核素心室造影 ,测定左室整体和局部收缩功能、舒张功能和收缩同步性参数 ;AMI后 6个月随访时重复行心室造影和核素心室造影检查测定上述参数 ,同时随访并记录术后 6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 (MACE)的发生率。结果  (1)AMI PCI后 6个月随访时 ,无再流组左室收缩末容积指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WMS和左室舒张末期压均较有再流组明显增高 [(5 0 35± 7 2 4 )ml/m2 比 (39 6 4± 7 15 )ml/m2 ,(86 4 7± 11 77)ml/m2 比 (77 19± 9 2 9)ml/m2 ,(10 11± 1 94 )比(7 92± 1 6 6 ) ,(16 38± 3 2 1)mmHg(1mmHg =0 133kPa)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