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 CT 血管造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用于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疾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5年6月张家口市第一医院就诊的疑似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疾病患者130例,对所有患者64层螺旋 CT 血管造影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进行分析总结,观察两种诊断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64层螺旋 CT 血管造影诊断的灵敏度和准确度明显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64层螺旋 CT 血管造影可用于诊断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疾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对下肢骨折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急性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300例下肢骨折需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与血管造影检查患者下肢深静脉急性血栓形成情况。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灵敏度为94.11%,特异度为97.73%;患者患侧股总静脉、股浅静脉、腘静脉及胫后静脉内径与健侧比较,血管内径明显扩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膝部骨折发生静脉血栓概率远高于股骨、胫腓骨及足踝部骨折(P<0.05);足踝部骨折发生静脉血栓概率最低(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实时、动态提供血管的解剖结构与血流动力学信息,能对患者血栓形成的部位作出诊断,可以为早期血栓的诊断、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调整、疗效的评价提供重要的客观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下肢深静脉,检测有无血栓形成、血栓程度、部位、范围以及血流充盈的情况,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对比分析。结果4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后显示43例,以DSA为诊断标准,彩色多普勒超声正确诊断率95.6%。其中,28例患者存在多个部位血栓。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有比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取近两年某院收治的2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患者分别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及MRI诊断,观察两种检测方法的检出率、定位率,并总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特点及优势。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下肢深静脉血栓率与MRI检出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定位率亦与MRI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效果显著,可作为准确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64层螺旋CT检查(64CTA)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的价值。方法将2012年5月-2014年6月间就诊的130例疑似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总结所有患者的64CTA检查、彩色多普勒检查及下肢动脉造影(DSA)检查结果,以DSA检查结果作为确诊标准,对比分析64CTA检查及彩色多普勒检查在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130例入组者中共有108例患者经DSA确诊为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64层螺旋CT检查的诊断灵敏度及特异性均显著高于彩色多普勒检查(P<0.05)。ROC分析显示,虽然64层螺旋CT检查及彩色多普勒检查对于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均有着显著的诊断价值,但64层螺旋CT检查的诊断价值更高。结论64CTA检查相对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于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有着更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下肢深静脉血栓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声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淮安市楚州医院超声科于2006年10月至2007年11月对5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并与x线血管造影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可以早期发现、及时准确诊断是否完全栓塞及血栓部位,并可了解管腔再通及侧支循环状况,可作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首选检查方法。结论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不仅可以早期发现及时诊断急慢性血栓形成还可以观察血栓的治疗及评价疗效,该技术检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重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应用彩色多普勒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声像图特点及变化.方法:先对可能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进行临床评估,然后对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其深静脉的解剖结构及血液动力学变化.结果: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肢,在病变的不同时期,其栓塞段及远端静脉的解剖结构及血流动力学与健侧肢体均有明显差异.结论:使用彩色多普勒对患者下肢深静脉进行观察,可较清楚地显示其形态结构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疑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28例33条病肢,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及上行性静脉造影检查。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26例31条病肢,超声诊断敏感度92.8%,准确度为94%,下肢深静脉各段均可形成血栓,以股静脉段患病率最高。结论急、慢性血栓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特点各异。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无创、安全、准确及可重复应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性。方法 57例疑似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及深静脉造影检查。以深静脉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彩色多普勒超声与深静脉造影的检查结果。对比病变组及非病变组下肢静脉血管(腘静脉、股浅静脉、胫周围静脉、双侧股总静脉、内侧腓肠静脉)内径及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舒张末期最低流速、阻力指数、收缩期峰值流速)。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阳性率为77.2%、阴性率为22.8%与深静脉造影诊断的78.9%、21.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深静脉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灵敏度为93.3%(42/45),特异度为83.3%(10/12),准确度为91.2%(52/57)。将深静脉造影诊断阳性患者45例作为病变组,诊断阴性患者12例作为非病变组。两组患者的腘静脉血管内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组患者的股浅静脉、胫周围静脉、双侧股总静脉、内侧腓肠静脉血管内径均大于非病变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组舒张末期流速(7.5±0.5)cm/s低于非病变组的(9.6±1.3)cm/s,阻力指数(0.8±0.1)及收缩期峰值流速(45.6±2.4)cm/s均大于非病变组的(0.7±0.2)、(38.3±1.4)cm/s,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可以通过对比患者深静脉血管内径以及血流动力学等指标进行诊断,可在临床中进行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析下肢深静脉血栓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和多普勒超声血流检查诊断的临床对比。方法入选我院符合标准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86例,按照临床诊断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和B组,每组43例;A组患者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B组患者实施多普勒超声血流检查诊断,两组诊断结果均与临床诊断"金标准"下肢深静脉造影做比较,观察两种方法的临床诊断效果。结果本次研究中,彩超检查各项结果均显著优于血流检查结果,且彩超检查的Kappa值>0.75,P<0.05,表明彩超检查与深静脉造影检查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而血流检查的Kappa值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彩超和血流检查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均具有临床诊断价值,但彩超的诊断准确率更高,可作为临床确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首选、可靠的无创伤检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杨志强  张欣  王兴龙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6):2425-2426
目的 探讨256层螺旋CT(SCT)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价值.方法 选择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患者46例,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及SCT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冠状动脉病变的检出情况.结果 (1)所有SCT及冠状动脉造影均取得满意的图像,在对冠状动脉狭窄及闭塞的诊断中,两种检查方法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依照冠状动脉造影的标准,SCT对冠状动脉狭窄诊断的敏感性为93.0% (132/142),特异性为91.6% (142/155),阳性预测率为91.0%( 132/145),阴性预测率为93.4%( 142/152).结论 SCT有很高的时间分辨率、空间分辨率,对冠状动脉病变的显示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率和阴性预测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诊断价值。方法 67例下肢DVT患者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多层螺旋CT静脉成像(MSCTV)检查。比较2种方法的检查结果。结果 MSCTV共发现59例患者存在下肢DVT,阳性率为88%,栓子共计69处,占71%(69/97)。彩色多普勒共发现58例患者存在下肢DVT,阳性率87%,栓子共计71处,占73%(71/97)。2种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作为下肢DVT的首选诊断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静脉血栓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方法以我院诊治的156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进行诊断,对照组使用多普勒超声血流检查进行诊断,以下肢深静脉造影结果作为诊断的评价标准。比较两组诊断准确率等临床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诊断的准确率高于对照组,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在特异性、敏感性、误诊率、漏诊率、约登指数、Kappa值、比数积、阴性预测值及阳性预测值的比较中,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具有准确率高、敏感性高、无创伤等优势,是目前下肢静脉血栓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256层与64层螺旋CT动脉造影诊断肺动脉栓塞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CT肺动脉造影检查的65例肺动脉栓塞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在发病3 d内在进行256层螺旋CT以及64层CT动脉造影检查。分析并比较两种检查设备对肺动脉栓塞的检出率,并对其图像信噪比、对比噪声比、平均扫描时间及平均造影剂使用剂量进行比较。结果两种设备对肺动脉栓塞的显示率均为100.0%,在噪声、图像信噪比、对比噪声比、扫描长度方面,256层螺旋CT与64层螺旋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256层螺旋CT平均造影剂用量为(4.45±1.37)mSv,64层螺旋CT为(5.68±1.06)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7,P<0.05);平均扫描时间256层螺旋CT为(3.68±1.29)s,64层螺旋CT为(7.61±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1.33,P<0.01)。结论256层螺旋CT与64层CT都可以作为临床诊断肺动脉栓塞的有效手段,但256层螺旋CT较64层螺旋CT能显著缩短扫描时间,减少放射性造影剂的用量,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16排与256层螺旋CT在老年人肺动脉栓塞检查中应用对比.方法 2009年2月至2012年1月肺动脉栓塞16例,依据检查方法不同分为256层螺旋CT组9例,16排螺旋CT 7例,进行主观及客观评价.结果 两组扫描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动脉平均CT 值、信号噪声比(SNR)、对比度噪声比(CNR) 256层螺旋CT组均优于16排螺旋CT组,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56层螺旋CT管球旋转速度为0.27 s,探测器宽度为8 cm,扫描速度较64排螺旋CT明显提高.通过对16排与256层螺旋CT在肺动脉造影用于老年人肺动脉栓塞检查对比,256层螺旋扫描时间平均为3.26 s,降低扫描时间对于危重患者,特别是不能长时间屏气患者尤为重要.256层螺旋CT在图像质量及肺动脉平均CT 值、信号噪声比、对比度噪声比优于16排螺旋CT但无显著差异.总之,256层螺旋CT在老年人肺动脉栓塞检查中能够显著缩短检查时间,减少患者屏气时间,降低患者检查时危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256层螺旋头颈部CT血管成像( CTA)与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检查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颅外段病变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CTA及颈部血管彩超检查结果,分析二者对颈动脉颅外段血管狭窄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及对斑块检出率的差异。结果 CTA与颈部血管彩超诊断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符合率为73.5%(1138/1548),对轻、中度狭窄诊断有较低程度的一致性(κ值分别为0.01、0.05),对重度狭窄、闭塞诊断有较高程度的一致性(κ值分别为0.34、0.47)。 CTA对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中斑块检出率[11.3%(175/1548)比1.4%(29/1548)]明显优于颈部血管彩超[3.2%(50/1548)比0.3%(4/1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89,P<0.01;χ^2=19.14,P<0.01)。结论 CTA在诊断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颅外段血管狭窄及斑块方面明显优于颈部血管彩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下肢动脉病变的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9月—2012年7月收治的36例下肢动脉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血管造影及及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术检查,对64层螺旋CT成像术在下肢动脉病变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结果 36例患者CTA均清晰显示检查范围内动脉血管影像,图像分辨率较高,可显示各级主要分支血管,与DSA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是一种可靠、快捷、无创的下肢血管检查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李晓娟  周勤  魏楠 《安徽医药》2016,37(12):1509-1511
目的 研究血浆D-二聚体(D-dimer)与纤维蛋白原(FIB)的动态变化对早期预测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意义,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患者DVT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妇科择期行盆腔手术并具有DVT高危因素的23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所有患者下肢深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均为阴性。根据患者术后72~120 h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血栓组(n=36)和非血栓组(n=195)。所有患者于手术前、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3天晨检测D-dimer和FIB,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血栓组与非血栓组比较,术后D-dimer和FIB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D-dimer和FIB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D-dimer、FIB检测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妇科盆腔术后患者并发下肢DVT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胡晓丹  张永全 《现代医药卫生》2014,(18):2721-2723,2727
目的研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颈动脉斑块、脑动脉狭窄之间的关系。方法 2013年1-10月在该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00例脑缺血患者,经头颅CT血管成像(CTA)检查证实均存在脑动脉狭窄。应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斑块情况,64排能谱CT行CTA检测颅外段血管及颅内段血管狭窄情况,同时测定血清Hcy水平;根据血清Hcy水平差异,将其分为高Hcy组(观察组)52例和正常Hcy组(对照组)48例,比较两组颈部血管斑块的数量和性质,颅内、外段血管狭窄程度。结果血清Hcy水平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斑块检出率为78.85%(41/52),发现斑块125个;对照组斑块检出率为58.33%(28/48),发现斑块78个,观察组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稳定斑块占总斑块数的65.60%(82/125),对照组占58.33%(45/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颅外段血管狭窄率(80.77%)高于对照组(62.50%),其中,观察组轻度血管狭窄率(19.23%)低于对照组(25.00%),中、重度血管狭窄率(36.54%、25.00%)显著高于对照组(20.83%、1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颅内段血管狭窄率(76.92%)明显高于对照组(52.08%),其中,观察组轻度血管狭窄率(17.31%)低于对照组(25.00%),中、重度血管狭窄率(26.92%,32.69%)显著高于对照组(16.67%,1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颅内、外段轻度血管狭窄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中、重度狭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cy水平与颈动脉斑块及脑动脉狭窄存在相关性,血清Hcy水平越高,颈动脉斑块总数及不稳定斑块数量越多,动脉粥样硬化越严重,脑动脉狭窄发生率及狭窄程度也随之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