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妇产科病房助产士心身耗竭状况。方法采用问卷法对科室38名助产士进行调查。结果对38名长期从事妇产科工作的助产士,她们的心身耗竭状态(BS),表现为自卑感、厌恶工作、失去同情心、神经质等四大方面,且比较严重。结论力求把可能在助产士身上发生BS状态的现象限制在最小范围和控制在最低程度上。要保持良好的职业心态和人际关系外,提高医院管理者对助产士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也是减轻助产士心身耗竭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据调查,长期在儿科工作的护士与成人科护士的心身健康有显著的差异.主要表现为紧张,焦虑,易疲劳,人际关系敏感,情绪不稳定,敌对情绪等.就此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据调查,长期在儿科工作的护士与成人科护士的心身健康有显著的差异。主要表现为紧张,焦虑,易疲劳,人际关系敏感,情绪不稳定,敌对情绪等。就此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1 影响儿科护士心身健康的因素1.1儿科素来被称为“哑科”,护理人员所面对的对象大多是不能表达或不能完全表达疾苦的幼儿和过于疼爱孩子的家长.加上儿科疾病起病急,发展快,病死率高,这就要求护士应有强烈的责任感,丰富的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术,同时还应掌握一定的人际沟通技巧。1.2 儿科护士应激反应程度较成人科护士强烈。儿科嘴杂、啼哭声不断,儿科护士经常接受杂乱…  相似文献   

4.
据调查,长期在儿科工作的护士与成人科护士的心身健康有显著的差异.主要表现为紧张,焦虑,易疲劳,人际关系敏感,情绪不稳定,敌对情绪等.就此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临床医药实践》2015,(8):625-628
<正>"心身耗竭综合征(BS)"是由美国纽约的心理分析学家赫伯特·J·弗罗伊登贝格尔(Herbert J.Freudenberger)在20世纪70年代早期提出的,用来表达曾经无比满意的工作,现在却让他感到疲倦和失落的状态。马氏又把心身耗竭综合征定义为是一种因心理能量在长期奉献别人的过程中被索取过多,而产生以极度心身疲惫和感情枯竭为主的综合征,并且产生自卑、厌恶工作、失去同情心等[1]。当临床护士出  相似文献   

6.
外科护士心理压力的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压力是指由威胁或超出机体正常状态的身体或心理承受能力引起的心理反应。长时间过大的心理压力会诱发许多心身疾病,导致护士出现心身耗竭综合征、工作疲劳感和焦虑等,可诱发高血压、低血压、疼痛、心律失常、心动过速等疾病。随着医疗护理模式的转变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实施,及患者、社会对护理服务质量要求的提高,使外科护士的心理压力不断增加。“心身耗竭综合征”是近年来美国、日本等国学者通过对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即因心理能量在长期奉献给别人的过程中消耗过多,而产生极度心身疲惫和感情枯竭为主的综合征,表现为厌恶工作、焦虑、烦躁、失去同情心、自卑等。由此可见,职业因素可以导致部分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失衡。  相似文献   

7.
医院主体护理是24小时全程整体护理,护理轮班制成为必然的工作程序。经常性地昼夜轮班成为绝大多数护士的特点。频繁轮班打乱了人的固有的生物钟节律,会给护士的生理、心理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这也是护理工作成为医院中最辛苦、最劳累的主要因素。初涉护理工作的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科门诊输液室护士工作压力源及管理对策,为缓解儿科门诊输液室护士工作压力提供帮助。方法对曾在和现在在我院儿科门诊输液室工作的42名护理人员进行工作压力源问卷调查,总结压力来源与解决对策。结果在儿科门诊输液室护士工作压力源得分中,工作环境及资源得分最高,其次为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患儿护理、护理专业及工作等。结论儿科门诊输液室护士具有较大的工作压力,有效的管理对策可缓解护士工作压力,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临床护士慢性疲劳综合征发生的相关因素以期找出改善的方法。方法采用问卷法,对临床护士进行慢性疲劳综合征相关因素的调查,用Spss12.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在诸多因素中,工作压力和生活环境两个因素是引起疲劳综合征的关键因素。结论根据调查分析得出:在临床护士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众多影响因素中以工作压力和生活环境为突出,建议护士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统以改善生活环境和减轻工作压力。  相似文献   

10.
静脉输液在治疗中属于一种常见的治疗手段,且日常就诊患者较多,人群种类也较广泛和复杂,因此对于输液室的护患关系处理及输液安全是输液室护理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对于做好输液室的管理提高医患关系,减少或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是静脉输液室护理风险控制不可避免的问题。因此,对于静脉输液室的护理风险控制管理,制定总结一些具有针对性的  相似文献   

11.
笔者通过与本院40名合同制护士进行深入访谈,分析存在的压力因素主要有:工作的不稳定性,不良的工作条件,社会地位与经济收入低等。笔者分析本院采取的对策包括改革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良好的社会支持,重视护士职业生涯的管理等,以缓解合同制护士的压力,从而稳定护士队伍。  相似文献   

12.
护士心理压力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社会的进步,《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实施,患者及家属自我维权意识逐渐提高,对医疗质量、护理质量、医疗护理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身处一线的护士需要面对各种压力,轻度的压力可刺激机体处于紧张状态,但如果高水平的压力时间过长,会直接影响到护士的心理健康,并直接导致护理质量的下降。因此,护士的心理健康维护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金文君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7):1091-1092
门诊是一个多流程、多环节的综合体系,输液室是医院门诊对外服务的窗口[1].由于患者高度集中、病种复杂和用药种类繁多,因此存在着各种不安全因素.而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种治疗措施,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及作用.尤其在急救医学中是很重要的治疗手段,给药起效迅速,药物剂量准确.由于药物直接进入血液,给患者带来一定风险.  相似文献   

14.
住院网络成瘾青少年的心身症状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网络成瘾(IAD)青少年的心身症状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及父母养育方式量表,对诊断为IAD的青少年施测,得到有效问卷214份。将IAD青少年的心身症状与全国青年常模比较,并对心理健康水平与人格特征及父母养育方式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IAD青少年SCL-90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全国青年常模(P<0.001)。焦虑、精神病性、总均分及阳性项目数与神经质人格呈正相关(P<0.05);抑郁、恐怖因子与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呈负相关(P<0.01);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及阳性项目数与父亲惩罚、严厉呈正相关(P<0.05,P<0.01);强迫、抑郁及焦虑因子与父亲过分干涉、拒绝否认呈正相关(P<0.05,P<0.01);焦虑与父亲过度保护呈正相关(P<0.05)。结论:住院IAD青少年存在广泛的心身症状,其心身症状与神经质人格、父亲不当教养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15.
曹松美 《医药世界》2010,(9):1142-1142,1145
目的讨论儿童静脉输液室护理投诉的原因。方法分析2008-05-2009-12发生的15起护理投诉。结果护理投诉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护士的静脉穿刺技术、服务态度和静脉外渗。结论要减少护理投诉发生必须提高护士的静脉穿刺技术,改进服务流程和工作状况,提高护士与患者的沟通技巧、做好健康宣教、加强巡视。  相似文献   

16.
王良琼  刘爱荣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2):1874-1874
2003年1月-2004年12月,我院门诊静脉输液57693例次,静脉注射达5427例次。通过分析门诊输液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旨在探讨门诊输液室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血透室护士工作压力产生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血透室护士工作压力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应对策略。方法实行人性化管理、合理调整科室人员配置、加强职业安全防护、加强学习及普法教育等。结果血透室护士可从容面对压力,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结论认真对待血透室护士心理健康状况,采取有效措施,是保护血透室护士心理健康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儿童输液室的护理风险及相关的防范措施。方法选取从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进行的120000例次的输液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输液过程中发生的护理风险及不安全因素,提出相关有效的防范措施。结果儿童输液室的120000例次输液,共有82例次的护理不安全情况发生,其中护患的沟通不到位占91.5%,护理人员对查对制度落实不够占3.7%,输液不良反应占2.4%,新进人员技术不熟练占1.2%,静脉输液速度控制不当占1.2%。结论儿童输液室的大多数护理风险及不安全因素是可以通过相应的措施得到改善的,以更好的确保儿童输液安全,减少医疗纠纷以及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患儿及家长的信任度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吕凤鸳 《海峡药学》2007,19(12):156-157
2003年起对本院输液室的布局、医护及患者的意识、抗生素使用及物品消毒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2004年起未发生感染流行,有效地预防了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20.
李亚玲  蔡鹏  刘慧萍 《贵州医药》2011,35(11):1052-1054
由于护士职业的特殊性,需要经常上夜班和换班,快速换班有可能破坏人体正常的生活节律,会产生各种心身障碍[1]。而一些卫生学专家认为夜间工作能引起抑郁症状反应[2]。按照《护士条例》的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