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心理分析,做好初次捐献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心理护理.方法 根据献血不同阶段,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不同心理反应,有针对性通过宣传招募、捐献前、中、后三个阶段实施心理护理.结果 心理护理,可有效的缓解献血者的紧张心理,减少献血反应.结论 加强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心理护理,能够保证献血者的安全,实现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保留.  相似文献   

2.
王红 《丹东医药》2009,(4):14-15
建立一支志愿无偿捐献机采血小板队伍,除了加大无偿捐献机采宣传和招募力度外,捐献者在初次捐献血小板时的经历和感受对他们以后是否能够成为固定无偿捐献机采献血者也有一定影响。本文对2007年10月-2008年10月445名无偿捐献机采者进行随机调查,并追踪再次捐献血小板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无偿捐献机采血小板穿刺不成功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对策。方法以2006年10月~2007年9月到本站捐献机采血小板的1115名献血者为观察对象,并对静脉穿刺不成功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1115名献血者中,共出现44名献血者穿刺不成功,占机采血小板人数的3.95%。穿刺不成功的影响因素中,技术因素造成的有31人,占70.46%;心理因素造成的有8人,占18.18%;环境因素造成的有5人,占11.36%。结论在机采血小板采集过程中,静脉穿刺技术是穿刺不成功的主要因素,献血者的紧张心理及献血的环境也对静脉穿刺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4.
王翠珩  陈颖 《医药世界》2009,11(6):222-223
近2a我市机采血小板用量大幅度增加,献血者队伍不断扩大,在为献血者健康检查过程中经常发现有白细胞计数低于正常情况,并且这种情况在寒冷季节发生率较高,为确保献血者身体健康,提高无偿献血招募效果,更好地服务于献血者,我们对承德市1a来参加无偿捐献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包括成功捐献及为捐献人员)进行了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2008年度承德市无偿捐献机采血小板献血者1505例(包括成功献血和体检后未捐献血人员),其中白细胞计数低于正常献血者51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机采血小板的顺利进行,对机采血小板献血员的护理方法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本中心血站机采血小板献血者200例,为了确保献血员保持良好状态,使机采血小板能够顺利进行,要对机采血小板献血员进行全程的精心护理,与献血员进行良好的沟通。结果 200例机采血小板患者中有30例发生献血反应,占15%,其中发生轻微型献血反应的有25例,占12.5%,有5例发生中型献血反应,占2.5%,没有发生重型献血反应。结论在献血前要对相关要求进行严格控制,做好献血前护理、献血中护理、献血后护理的工作,从而保证机采血小板的顺利进行,降低机采献血反应的发生率,促进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再次进行无偿献血。  相似文献   

6.
王欣  王子瑞 《安徽医药》2019,23(5):981-983
目的 监测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血常规参数变化,评估捐献血小板、2周机采间隔及多次机采血小板对献血者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 分别检测献血者血小板捐献单份前后、双份前后、间隔2周再次捐献前、7个月内连续捐献血小板10次献血者的首次和末次捐献前血常规参数,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8例机采单份血小板献血者采集前、后WBC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11<t0.025(19)=2.093,P>0.05);40例机采双份血小板献血者采集前、后WBC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16<t0.025(39)=2.023,P>0.05)。而20例间隔2周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两次采集前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血小板计数[前一次机采前:WBC(6.13±1.54)×109/L、RBC(4.81±0.38)×1012/L、HB(144.70±10.53)g/L、HCT(42.11±3.36)%、PLT(265.45±39.37)×109/L;2周后机采前:WBC(6.21±1.46)×109/L、RBC(4.78±0.41)×1012/L、HB(141.90±11.81)g/L、HCT(43.09±3.32)%、PLT(266.15±40.24)×109/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20例7个月内连续10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首次和末次采集前WBC、RBC、HB、HCT、PLT[首次机采前:WBC(6.28±1.41)×109/L、RBC(4.93±0.37)×1012/L、HB(147.30±9.31)g/L、HCT(42.11±3.64)%、PLT(262.35±41.48)×109/L;末次机采前:WBC(6.22±1.34)×109/L、RBC(4.87±0.36)×1012/L、HB(144.80±9.17)g/L、HCT(41.67±2.98)%、PLT(266.80±46.93)×109/L]比较,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机采血小板对献血者是安全的,2周的采集间隔和多次反复机采血小板不影响献血者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7.
张欣 《河北医药》2014,(19):2980-2981
机采血小板的特点是高纯度、长时保存、高安全性、低疾病传播率、低输注无效率等优点,临床疗效优于手工采集[1]。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献血者不断增加,许多血站和医院又大力招募血小板捐献队伍,对机采血小板的相关研究也逐渐增多[2]。但是,献血者在多次机采血小板后机体内血小板有所降低,这样是否会影响到长期献血者体内血小板数目和功能,目前仍存在争议。本文对800人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进行调查研究,监测献血后1个月献血者血小板数量及功能的变化,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经验与实证资料。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影响机采血小板采集效果的因素.方法 收集我中心2011年5-8月无偿捐献机采血小板的健康献血者采集前Hct、Hb、MPV、Plt、MCV 和 BV(血容量)等参数以及采集后产品中血小板含量,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机采前外周血 Plt、 Hct 和BV 是影响机采血小板收集量的主要因素; 采前Plt 高低与血小板收集量成正比,是影响机采血小板收集量的最主要因素.结论 机采血小板采集效果影响因素较多,除去血细胞分离机自身因素外,献血者自身因素被认识的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9.
汤蓉蓉 《中国基层医药》2014,(19):3035-3036
目的:保持机采血小板捐献时献血者暴露手臂的温度。方法改进传统献血椅,研制一种加热扶手,用于献血者捐献机采血小板时持续供暖。结果接通电源1 s,覆盖层产生热感,2 s覆盖层表面达20℃,3 s后覆盖层表面可达40℃,实际使用中因包裹材料的热阻效果及暴露于空气中的散热效果影响,扶手表面温度可维持在37℃左右。结论加热扶手安全、节能,能提高机采血小板捐献过程的护理质量,提升献血者舒适度,减少献血不良反应。加热扶手适用范围广泛,尤其适用于临床输液椅扶手的改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献全血者对献机采血小板献血知识的知晓度和意愿情况,指导机采血小板献血宣传教育。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整群随机抽取云浮市各献血点献血者1000名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采用匿名方式,由献全血者自行完成问卷的填写,有效问卷980份。调查内容包括调查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献血方式、献机采血小板基本知识、意愿等。结果 云浮市献血者对机采血小板献血知识知晓率不高,从献血方式、年龄、学历、职业等知晓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1);从性别知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60.82%献血者愿意捐献血小板。结论 加强女性、公务员、30岁以上献血者机采血小板献血知识宣传,重点对男性、无偿献血者、医务人员、高校学生等献全血者宣传,转化为固定捐献机采血小板人群。  相似文献   

11.
机采血小板献血反应的诱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虹 《中国实用医药》2009,4(2):176-177
目的预防和降低机采血小板献血者采集过程献血反应的发生,保证机采血小板质量。方法对434名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中发生献血反应者的情况详细记录并进行分析。结果发生献血反应55例,占12.67%,其中轻度占9.67%、中度占2.30%、重度占0.07%。枸橼酸钠中毒发生献血反应21例,占4.79%;精神因素发生献血反应10例,占2.40%;身体因素发生献血反应19例,占4.42%;环境因素发生献血反应8例,占1.73%。PLT〈170×10^9/L,体质量50~55蚝的献血者、初次捐献血者和空腹、疲劳、睡眠不足的献血者易发生献血反应。结论选择体质量〉55kg,血小板计数高,可减少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发生。做好献血者健康教育和全程优质护理服务,是保证机采血小板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分析福州市2013年机采献血者人群现状,为下一步献血者招募和保留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将机采献血者分为两组,A组:2013年仅捐献1次的机采献血者;B组:2013年捐献2次及以上的机采献血者。查询本中心CAABB输血服务标准化系统进行数据统计,应用SPSS 19.0软件做统计学分析。随机选择2013年仅捐献1次的部分机采献血者通过短信方式调查未再次捐献原因。结果机采献血者人群总体男性多于女性,以18-40岁年龄段为主,血型分布为O〉A〉B〉AB,以自由职业者、职员居多。A、B两组性别、年龄、职业方面明显不同。B组男性比例〉A组,B组年龄中位数、自由职业者、职员比例〉A组,  相似文献   

13.
罗昭玲  蔡兰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3):394-395
目的探讨影响机采血小板质量的因素,提高机采血小板制品质量,保证良好的临床输注效果。方法收集本站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机采血小板献血者资料,观察其采前血常规计数和自身状况对血小板采集质量的影响。结果献血者采前血常规各指标和自身状况是影响机采血小板质量的重要因素。结论必须正确分析献血者采前血常规检测数据,并结合其自身状况,严格筛选献血者,才能提高机采血小板采集效率,保证机采血小板质量。  相似文献   

14.
刘婷婷 《淮海医药》2012,30(1):40-41
目的观察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外周血象的变化。方法在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中选取25名12月内机采血小板4~10个治疗量的献血者作为观察组,检测其末次机采前的血常规与其未机采得27名健康献血者的血常规进行比较,并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献血者外周血WBC、RBC、Hb、HCT与未献血小板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末次采血PLT与初次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而MPV与PDW、P-LCR呈正相关,MPV与PLT呈负相关。结论选择机采血小板捐献者时应结合PLT、MPV、PDW、P-LCR等血液学参数,综合考虑献血者的机体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口服不同剂量葡萄糖酸钙对预防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枸橼酸钠中毒反应的效果。方法对锦州市中心血站1215名无偿捐献血小板献血者平均分为三组,分别于采前口服钙剂10、20 m L及未服钙剂,比较各组献血者枸橼酸钠中毒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3组献血者发生枸橼酸钠中毒反应的概率存在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机采血小板前口服钙剂可以降低枸橼酸钠中毒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对献血者的机采血小板全程行心理护理的方法及效果,以有效避免机采过程中的各项献血反应。方法观察献血者采用机采血小板的献血全过程,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并有针对性地对其及进行精细的心理护理。结果本组302例采用机采血小板的患者进行全程心理护理,只有2例出现轻微的低钙反应,血小板机采过程均顺利完成。结论对机采血小板献血者进行全程精细的心理护理,能够有效减少各种献血反应的发生,可确保献血者的健康及血小板的质量,可激发献血者进行再次无偿献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分析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和临床表现,探讨机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预防和处理措施。方法8543人次机采献血者,均按规定程序流行进行操作,观察献血者在采集过程中的献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不同类别机采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8543人次机采献血者中,出现献血不良反应243人次,发生率为2.84%。其中轻度献血不良反应190人次、占2.22%,中度献血不良反应38人次、占0.44%,重度献血不良反应15人次、占0.18%。243人次献血不良反应者中枸橼酸钠反应148人次,精神因素40人次,身体因素39人次,其他因素16人次。不同年龄机采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体重、循环血量机采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采献血不良反应以枸椽酸盐反应为主,其次为精神和身体等因素,为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应选择男性、循环血量少、体重偏大的献血者。  相似文献   

18.
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反应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鸿祥  赵洁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156-156,159
目的:探讨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原因与预防措施。方法:对18例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的献血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以轻度献血反应为主,枸橼酸钠中毒和精神因素是献血反应的重要因素。结论:对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应严格掌握献血标准,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正>机采血小板是成分血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用在临床患者的救治中见效快、疗效好,用量逐年增多,各地都存在供不应求的状况~([1,2])。发展机采献血者是保障血液供应的重要基础。机采血小板捐献周期一般为2周,较全血间隔时间(6个月)短。由于捐献时间间隔周期短,直接导致血液检测"窗口期"风险增大。降低风险的措施之一就是发展一支相对固定的机采血小板捐献者队伍~([3])。为了更好地发展这支队伍,我们对2017年在我中心参与无偿献血的志愿者资料进行统计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招募中应用“一对一”谈心模式的效果。方法 采用观察性(前瞻性)的研究方法,入组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在江门市中心血站首次捐献机采血小板献血的献血者。随机选择符合入组条件的200例,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为“一对一”谈心模式招募的献血者,对照组则为常规招募的献血者。比较两组献血者献血后对献血知识和机采血小板的掌握程度及对献血服务的满意度,无偿献血自评评分以及招募中成功献血人数比例。结果 观察组知晓血小板作用比例,对献血满意度更高(P <0.05),担心对身体健康有影响、对献血安全存在顾虑比例更低(P <0.05)。观察组无偿献血自评量表评分为(29.27±4.16)分,低于对照组的(35.52±6.6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一对一”谈心模式成功招募人数比例为98.56%,高于常规招募模式的67.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通过“一对一”谈心模式招募能够有效提升献血者对献血知识的了解程度,提高献血者对献血服务的满意度,以及对机采血小板献血的信任度,改善不良心理,有助于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