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景宝 《安徽医药》2013,17(4):661-662
目的观察坎地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及左室肥厚的影响以明确其心血管保护作用。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2例,给予坎地沙坦口服12周,比较治疗前后血压变异性及左心室质量指数的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明显减少(P0.05),同时左心室重量指数明显下降(P0.05)。结论坎地沙坦可减少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并能逆转左室肥厚,从而具有改善左室功能和患者预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福辛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肾功能和左室肥厚的影响。方法应用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24h血压的变化,并测定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微量白蛋白(MCA)、肌酐(Cr)和尿素氮(BUN),彩色多普勒显像仪测量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PWT)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并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比较治疗前后以上各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4h血压及昼夜血压均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IVST、PWT和LVMI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尿β2-MG及尿MCA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福辛普利在有效降低血压的同时,对高血压病患者心肾功能的损害可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洛沙坦抗高血压及左室肥厚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 受体拮抗剂—洛沙坦的降压效果及对高血压病合并左室肥厚的影响。方法 :4 6例合并左室肥厚的 期高血压病患者服用洛沙坦 5 0 mg/ d,观察其血压的变化及治疗前和 6个月后左室质量 (L VM)。结果 :用洛沙坦后 4 d~ 6d血压开始下降 ,2周血压趋向正常 ,4周血压继续缓慢下降 ,6周时达到最大降压效果。 L VM在 12周时无明显变化。 2 4周表现轻度 L VM减少。结论 :洛沙坦是抗高血压的一个有效治疗药物 ,对左心室肥厚有轻度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硝苯地平对肾性高血压患儿左室肥厚的影响。方法:超声观察18例患儿药物治疗8w前后左室重量指数(LVMI),并与15例正常儿童作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32.24±11.22g/m2)相比,治疗前患儿的LVMI增大(52.32±13.32g/m2)(P<0.05),血压增高,但年龄、血脂、血糖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患者血压下降,LVMI显著减小(33.43±12.01g/m2)(P<0.01)。结论:硝苯地平可以在有效降低血压的同时抑制患儿左室肥厚,这一作用并不与血脂、血糖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动态血压及血压变异性与左室肥厚(LVH)的关系。方法 2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有无左室肥厚分为左室肥厚(LVH)组及非LVH组,分别进行动态血压和超声心动图监测。结果高血压LVH组与非LVH组动态监测各时间段血压均值及血压变异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非高血压LVH组与非LVH组超声心动图检测的左心室质量指标(LVMI)差异有显著性(P<0.05)。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伴左心室肥厚者的血压变异性增加。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大可引起左室明显肥厚。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血脂康胶囊对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动脉硬化程度和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8年6月—2020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常规降压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脂康胶囊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斑块Crouse积分、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和左室重量指数(LVMI)。结果 治疗6个月后,2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及脉压差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TC、TG和LDL-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HDL-C水平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1);对照组患者TG、TC、HDL-C和LDL-C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IMT、Crouse积分、AASI和LVM...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利钠多肽对高血压患者并发心房纤颤(房颤)和左室肥厚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高血压患者110例,根据是否合并房颤分为3组:A组为高血压并发持续性房颤40例,B组为高血压并发阵发性房颤30例,C组为高血压不伴房颤患者40例,检查3组患者的超声心动图、N端B型利钠多肽(Nt-proBNP)水平并进行比较.降压药物治疗1年后将110例患者列入D组即左室肥厚消退组62例和E组即未消退组4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Nt-proBNP、左房大小、房颤发生率和服药差异等.结果 A组与B组、C组患者的年龄、Nt-proBNP水平、左房内径(LA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VMMI)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的发生与Nt-ProBNP水平、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LVMMI、LA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及年龄均呈正相关.D组与E组的Nt-ProBNP、LAD、LVEDD、IVST及阵发性房颤发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与E组患者的ACEI和ARB的使用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伴左室肥厚、左房扩大是房颤的危险因素;降压治疗可使左室肥厚消退和左房缩小从而减少房颤的发生;Nt-proBNP水平与左室肥厚、房颤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利钠多肽对高血压患者并发心房纤颤(房颤)和左室肥厚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高血压患者110例,根据是否合并房颤分为3组:A组为高血压并发持续性房颤40例,B组为高血压并发阵发性房颤30例,C组为高血压不伴房颤患者40例,检查3组患者的超声心动图、N端B型利钠多肽(Nt-proBNP)水平并进行比较。降压药物治疗1年后将110例患者列入D组即左室肥厚消退组62例和E组即未消退组4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Nt-proBNP、左房大小、房颤发生率和服药差异等。结果 A组与B组、C组患者的年龄、Nt-proBNP水平、左房内径(LA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VMMI)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的发生与Nt-ProBNP水平、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LVMMI、LA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及年龄均呈正相关。D组与E组的Nt-ProBNP、LAD、LVEDD、IVST及阵发性房颤发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与E组患者的ACEI和ARB的使用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伴左室肥厚、左房扩大是房颤的危险因素;降压治疗可使左室肥厚消退和左房缩小从而减少房颤的发生;Nt-proBNP水平与左室肥厚、房颤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氯沙坦对高血压的疗效及其对左室肥厚的影响。方法:观察204例轻中度高压患者超声心动图证实有左室肥厚,氯沙坦治疗3年,观察血压及LVDd、IVSd、LVMI、PVA、PVE、A/E变化。结果: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及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后患者IVSd、LVPWd、IVMI均下降,仅LVDd轻度改变,舒张功能也有明显改善。结论:氯沙坦长期治疗可安全有效降压同时逆转心室肥厚,改善心肌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EH)降压疗效和对左心室肥厚(LVH)的影响。方法选择阳江市人民医院2008至2009年间在门诊及住院EH并LVH患者132例,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及LVH变化。结果服药治疗8周及16周均能平稳地使血压降到治疗标准,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LVH指标LVDd、IVS、LVPWT、LVMI比治疗前均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能有效平稳地控制轻中度高血压,并能使高血压所致的左室肥厚有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水平及血压负荷与心脏损害的相关性,我们观测了高血压伴有左室肥厚患者的心率与平均动脉压乘积的昼夜变化的特征,现总结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择2003年在我院住院及门诊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共73例。高血压诊断完全符合WHO/ISH的高血压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并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与随访期间发生的心脑血管事件的关系,以筛选高危糖尿病及高血压病,达到预防心脑血管病恶性事件发生,降低其猝死发生率的目的。方法选择我院从2007年至2008年间在内科住院及同期门诊就诊无心脑血管疾病者,年龄和性别相当的四组患者,每组各500例,共2000例患者,按疾病分为糖尿病组、高血压组、糖尿病并高血压组、糖尿病并高血压左室肥厚组,对此人群从被入选以后发生的急性心脑血管事件情况进行登记,应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糖尿病并高血压左室肥厚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46.0%,糖尿病并高血压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21.8%,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12.2%及单纯高血压组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9.2%。结论 2型糖尿病并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者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极其重要的危险因素,控制血糖及血压,严格达到靶水平及进一步减小左室肥厚,对于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及死亡是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高血压病(EH)患者左室重量(LVM)的影响。方法56例EH患者被随机分为各28例的I(口服辛伐他汀和利尿剂)、Ⅱ组(口服利尿剂),超声检测受检者治疗12周前后左室重量指数(LVMI)。25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前I、Ⅱ两组患者的LVMI(g/m2:134.87±33.21;131.04±29.24)较正常对照组(g/m2:88.02±23.45)增大(P<0.05)、血压增高,而年龄、血脂、血糖无显著性差异。I、Ⅱ两组参数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I组患者的LVMI减小(g/m2:134.87±33.21,92.07±15.33;P<0.05),而Ⅱ组LVMI无显著性改变;两组患者的血压下降至正常。与Ⅱ两组相比,I组患者的左室重量指数显著减小(g/m2:131.04±29.24,92.07±15.33;P<0.05);而血压、血糖、血脂无显著差异。治疗前后血脂、血糖无显著性变化。结论辛发他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高血压病患者的左室肥厚。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型受体拮抗剂奥美沙坦酯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左心室肥厚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阳性药物对照研究方法,将54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的患者随机分为奥美沙坦组(治疗组)27例,口服奥美沙坦酯20mg/d,1次/d;缬沙坦组(对照组)27例,口服缬沙坦80mg/d,1次/d,共24周,服药前后分别测量血压,并行心脏超声检查。结果2组治疗前后血压明显下降(P<0.05);左室后壁厚度(PWT)、左心室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重量指数(LVM I)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无差异性(P>0.05)。结论奥美沙坦酯在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同时,可逆转左心室肥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与左室肥厚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1年6月高血压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各100例,分别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借助超声检测并计算所有研究对象的颈动脉僵硬度指数β和左室重量指数(LVMI),观察二者在不同人群中的水平,并分析相互关系。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的β值分别为19.23±3.11和10.94±2.12,前者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LVMI为(128.70±30.47)g/m2高于对照组的(97.83±20.75)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肥厚组的β值与LVMI均最高,其次为左室非肥厚组,对照组最低,高血压患者的LVMI同β值呈显著正相关(r=0.801,P〈0.05)。结论无创监测颈总动脉僵硬度指数β,可用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临床风险控制。  相似文献   

17.
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对左心室肥厚和舒张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缬沙坦的降压疗效及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和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对46例1—2级原发性高压患者给予口服缬沙坦80-160mg,治疗24周,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变化,并用超声心动图观察治疗前后左室结构和舒张功能变化。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用缬沙坦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治疗前减低(P〈0.05),左室质量指数(LVMI)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心室舒张功能明显改善(P〈0.01),不良反应轻微。结论缬沙坦有较好的降压疗效,并可逆转左心室肥厚及改善左主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超声STI评价高血压心肌肥厚患者左室心肌应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高血压心肌肥厚患者30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在本院住院或健康体检中,无高血压、冠心病等影响心脏功能的疾病者30例作为对照组,给予两组人群超声STI测量评价,记录并分析两组相关情况。结果研究组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Td)、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d)参数值都高于对照组;心内膜层中段、心尖段收缩期LS值和心外膜层基底段、中段、心尖段LS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心内膜层、心外膜层二尖瓣收缩期RS值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STI能够准确有效评价高血压心肌肥厚患者的左室心肌整体和局部收缩功能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19.
刘玉山 《河北医药》2006,28(4):294-294
目的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技术,评价高血压左室肥厚(LVH)患者左室舒张功能.方法用DTI方法检测20例正常人和20例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a)、舒张晚期运动速度(Aa)及Ea/Aa,比较两者不同,并用血流多普勒法检测二尖瓣口舒张期血流早期峰值速度(E)和晚期峰值速度(A)及E/A,分析高血压左室肥厚血流参数的异常.结果DTI技术二尖瓣环DTI参数、二尖瓣口血流参数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DTI技术能准确定量高血压LVH患者二尖瓣环舒张期运动速度改变,评价左室舒张功能较二尖瓣血流频谱更准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正常血清胆红素水平内不同胆红素水平与动脉弹性及左室肥厚(LVH)的关系,以及长期服用氨氯地平的疗效。方法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79例高血压病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利用动脉弹性功能测定仪检测动脉弹性,利用超声心动图(UCG)检测左室质量指数(LV-MI),按照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将79例患者分为两组,即低血清胆红素水平组,A组,48例;高血清胆红素水平组,B组,31例。患者连续服用氨氯地平36个月,比较两组动脉弹性和LVMI的变化。结果79例患者血清TBil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A、B两组TBil分别为(7.8±1.8)μmol/L和(14.3±1.7)μmol/L,两组TBil比较,(P<0.01)。服用氨氯地平8周后血压能控制在140/90mmHg以下且保持平稳。A组治疗前小动脉弹性指数(C2)明显低于B组(P<0.05),治疗后两组C2逐渐增加,A组在治疗24个月时即出现显著改善,两组均在治疗36个月时较治疗前有显著增加;治疗前A组LVMI高于B组,但无显著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为两组LVMI逐渐降低,A组治疗前与治疗36个月后比较,P<0.05,B组治疗前后LVMI比较无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胆红素水平与血管损伤呈反相关。钙通道阻滞剂氨氯地平在平稳降压的同时,能恢复受损的动脉血管弹性,改善血管功能,减轻LV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