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小板是血液凝固中重要的血液成分,其主要功能是生理性止血。血小板输注是用于预防和治疗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缺失病人的出血症状,恢复和维持人体的正常止血和凝血功能。血小板输注可降低由于血小板减少所引起的严重出血,并已成为血液病及肿瘤患者放、化疗的有效支持疗法。但反复输注血小板或既往大量输血(全血、红细胞和白细胞)会刺激机体发生免疫反应,产生血小板相关抗体或(和)血小板特异性抗体,破坏血小板,使血小板存活期缩短,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PT R),出血症状无法得到改善,严重影响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
李建国  张漩  邢莉 《淮海医药》1999,17(2):27-27
输注血小板(PLT)可以减少和治疗因PLT减少而引起的出血,并降低化疗后PLT减少导致出血而死亡。在临床工怍中,部分患多次输注PLT,未收到较好的效果,输后增加值明显低于期望值.出现PLT输注无效。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PLT输注无效是临床上需要解决的问题。本对我院1996-1998年输注PLT69例所出现的5例6次输注后无效病例,结合有关资料,分析原因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住院患者红细胞输注的临床疗效的分析,促进临床医生对输血治疗重新认识,为评估红细胞输注疗效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择内科与外科357例患者,根据其输注红细胞前后血红蛋白(Hh)含量的变化分有效组和无效组,通过比较红细胞输注前后检验结果的变化情况,分析评估红细胞输注的效果。结果无效输注内科34例(12.2%)、外科7例(9.0%),内科、外科无效组间接胆红素、血清铁、血清铁蛋白与有效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建立临床医生科学、合理的临床红细胞输注效果的评估体系,制定独立、安全、有效的个体化输血治疗,对提高红细胞输注疗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应用白细胞滤器输注血小板的临床效果,提出血小板输注无效的预防措施。方法采用白细胞滤器输注血小板;检测输注前及输注后1h、24h血小板计数,HLA和HPA抗体阳性率及输注血小板无效率。结果观察组320例,有效例258例(80.62%),无效62例(19.38%)。对照组300例,有效103例(34.33%),无效197例(65.77%)。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有效率、无效率有差异显著性(P〈0.05);结论去白细胞血小板输注可提高血小板输注有效率,加强血小板抗体筛查可降低免疫性输注血小板无效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黄辉  王旭 《中国医药指南》2013,(14):505-506
目的研究临床应用单采血小板输注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154例血小板减少患者给予输注单采血小板,通过相关评价指标对输注有效率及临床疗效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输注次数越多患者临床输注有效率相对较低;临床疾病方面在肿瘤、外科手术、其他疾病中血小板输注有效率较高;输注后1h、24h中PLT、CCI、PPR比较,三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对于血小板减少患者需要把握好输注血小板的最佳时间并严格掌控血小板输注指征,同时在输注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各种不良反应及各种诱因,从而提高血小板输注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在保证血小板制剂质量的前提下,应避免或减少输注过程中血小板破坏,避免各种诱发因素。血小板输注,对预防和治疗因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缺陷引起的出血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并可降低放疗和化疗后血小板减少导致出血的病死率。因此,其治疗效果倍受关注。  相似文献   

7.
蔡计荣  孙丽华 《河北医药》1999,21(6):519-520
红细胞的体外长期保存一般采用甘油作保护剂,经一定的工艺在深低温状态(-80℃)下长期保存[1],最长保存达10年之久(特别适用稀有血型和自身输血)。笔者从1998年以来,经过对30份红细胞冷冻、解冻、洗涤的研究,掌握了一套成熟的制备冷冻红细胞的方法,经鉴定符合国家规程[2],临床观察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观察病人10例均为女性,年龄5~62岁,其中慢性肾功能不全行同种异体肾移植1例,壶腹周围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子宫肌瘤继发贫血1例,腹壁瘤继发贫血1例,卵巢浆液性腺瘤伴心肌缺血1例,结肠腺瘤术后贫血1例,…  相似文献   

8.
<正>血小板数量的减少或功能的缺陷都可以引起临床上的出血症状,而血小板输注是预防出血的主要手段。目前临床上普遍采用机采血小板输注,但有妊娠史的女性或多次输血的患者,易产生同种免疫,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PTR)。本文通过对113例多次输注机采血小板的患者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分析,探讨免疫因素在血小板输注中的作用,并试图寻找一种解决PTR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血小板抗体筛查对临床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影响。方法140例血液病需要反复输血的患者,根据血小板抗体检查结果不同为阳性组和阴性组,每组7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查,然后对检查后的患者输注血小板。比较两组患者输注后1、24 h血小板计算增高指数(CCI)值及输注无效率。结果阳性组患者输注后1、24 h的CCI值分别为(6.61±1.22)、(2.16±1.15)×109/L;阴性组患者输注后1、24 h的CCI值分别为(15.52±2.16)、(7.73±1.35)×109/L;阳性组患者输注后1、24 h的CCI值均低于阴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0.050、26.278,P<0.05)。阳性组患者输注有效22例,无效48例,输注无效率为68.57%(48/70);阴性组患者输注有效50例,无效20例,输注无效率为28.57%(20/70)。阳性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率明显高于阴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2.418,P<0.05)。结论在临床反复输血患者中,如果检查患者的血小板抗体为阳性,则影响血小板输注的效果,因此需要对患者的血小板抗体进行调整,提高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  相似文献   

10.
血液病患者机采血小板输注17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谦  来右贝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9):1623-1624
目的探讨机采血小板治疗血液病的效果。方法收集输注机采血小板176例(572次)的资料,比较输注前后24h内血小板检查结果,以血小板增加值判断血小板输注效果。结果所有输注血小板患者的血小板数量与输注前比较显著提高(P〈0.01),总有效率为89.2%(157/176),总有效例次有效率为71.3%(408/572)。结论机采血小板对血液病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但科学合理有效使用血小板的意识仍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1.
血小板输注是治疗各种因血小板数量或功能异常而引起出血的患者进行的主要措施,以达到止血或预防出血的目的 ,近来随着成分输血的推广,临床上对血小板输注的需求逐年增加。但是,血小板输注是否科学、合理、有效,是值得关注的。本文将对临床输注血小板中应注意的问题及相应对策做一一探讨。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提高,血小板输注越来越广泛应用于临床。输注血小板后,如血小板计数>40×109/L,差不多所有患者的出血被控制;20×109~40×109/L时,约有2/3患者的出血停止;  相似文献   

13.
血小板输血是成份输血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临床效果正逐渐被临床医生所认识,我站对部分医院输注血小板的病人做了输注后临床效果观察,发现输入血小板虽然在多数病人效果明显,但有少数病人输注后疗效并不明显,临床医生对血小板输注的疗效也有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成人患者红细胞和血小板输血疗效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提高输血治疗有效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期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进行红细胞和血小板输血治疗的患者的相关数据,评估患者红细胞和血小板输血疗效情况;根据患者性别、年龄、输血次数和基础疾病对患者进行分组,探讨红细胞和血小板输血疗效的影响因素。采用χ2检验。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282例红细胞输血治疗患者和98例血小板输血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82例红细胞输血治疗患者中男性136例,女性146例,年龄18~82岁。98例血小板输血治疗患者中男性46例,女性52例,年龄18~88岁。经分析,282例患者红细胞输血治疗总有效率为81.91%(231/282),98例患者血小板输血治疗总有效率为85.71%(84/98)。经卡方检验,18~60岁患者红细胞和血小板输血有效率高于≥60岁患者(χ2红细胞=7.415,P=0.006;χ2血小板=4.961,P=0.026),输血次数<3的患者红细胞和血小板输血有效率高于输血次数≥3的患者(χ2红细胞=7.760,P=0.005;χ2血小板=6.853,P=0.009);急性失血性疾病和造血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红细胞和血小板输血有效率高于慢性失血性疾病患者(χ2红细胞=18.653,P<0.001;χ2血小板=10.597,P=0.005);发热患者血小板输血有效率低于体温正常患者(χ2=8.459,P=0.004);手术患者红细胞和血小板输血有效率低于非手术患者(χ2红细胞=9.928,P=0.002;χ2血小板=5.878,P=0.015)。结论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成人患者红细胞和血小板输血有效率相对较高,红细胞和血小板输血疗效与患者年龄、输血次数和基础疾病有关,临床上对患者进行输血治疗时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5.
王谦  来右贝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7):1623-1624
目的 探讨机采血小板治疗血液病的效果.方法 收集输注机采血小板176例(572次)的资料,比较输注前后24 h内血小板检查结果,以血小板增加值判断血小板输注效果.结果 所有输注血小板患者的血小板数量与输注前比较显著提高(P<0.01),总有效率为89.2%(157/176),总有效例次有效率为71.3%(408/572).结论 机采血小板对血液病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但科学合理有效使用血小板的意识仍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小板输注对血液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至2013年12月62例(111例次)血液病患者,输注血小板,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及效果因素。结果输注前后血小板计数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不同类型血液病经血小板输注后治疗有效率差异明显;患者体质量上升,有效率下降;输注次数增加,有效率减少。结论血小板输注能够有效治疗血小板减少性出血,在血小板输注治疗过程中患者基础资料较为重要,避免重复输注,能够增加血小板有效输注率。  相似文献   

17.
血小板输注的合理应用及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小板输注是预防和缓解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引起出血的重要措施,近10余年来血小板输注显著增加,日益普遍,但在多次反复输注血小板的过程中,患者的效果会不同,为此,我们对血小板合理应用进行观察及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抗体检测与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及意义。方法以本院收治的70例血液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首先,检测患者血小板抗体,观察血小板抗体阳性表达率及其与输血次数的关系;其次,给患者输注血小板,评价血小板输注效果及其与血小板抗体检测结果的关系;最后,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用随机血小板输注,观察组采用配型血小板输注,评价两组的血小板输注效果。结果70例患者中32例(45.71%)患者血小板抗体检测呈阳性,且随着患者输血次数增加,血小板抗体阳性表达率逐渐增高(P〈0.05)。血小板抗体阳性组血小板输注有效率为25.00%,血小板抗体阴性组血小板输注有效率为86.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小板输注有效率为45.71%,观察组血小板输注有效率为85.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抗体的检测及配型血小板的输注,对提高血小板输注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影响临床红细胞输注无效的因素,并就红细胞输注无效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临床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926份红细胞输注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分析临床红细胞输注无效的影响因素。结果 926份红细胞输注病例共输注红细胞1289次,194次为无效输注,无效输注率达到15.05%;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多次输血、多次妊娠、患有2种以上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及红细胞制品的贮存时间长是影响红细胞输注效果的因素。结论红细胞输注无效率较高,在临床工作中,严格掌握红细胞输注适应症,并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可有效避免红细胞输注无效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血小板相关抗体与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小板相关抗体与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关系。方法采用简易致敏血小板血清学技术(SEPSA)检测79例多次输血患者的血小板相关抗体,在血小板输注前后监测血小板计数,并计算1h和24h血小板增高指数(CCI),输注无效者进行血小板交叉配型后再行配合性输注,分析配合性输注效果。结果47例检测出血小板抗体阳性,占59.5%,抗体阳性组输注后1h和24h的CCI均显著低于阴性组(t=2.462、2.583,均P〈0.05);阳性组有40例输注无效,无效率为85.1%,显著高于阴性组(x^2=34.46,P〈0.05);配型成功组输注后1h和24h的CCI均显著高于不成功组(t=2.152、2.230,均P〈0.05);配型成功组有27例输注有效,有效率为87.1%,显著高于不成功组(x^2=4.34,P〈0.05)。结论血小板相关抗体的产生可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采用血小板配合性输注能较好地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