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探头超声内镜检查在消化道黏膜隆起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普通内镜检查发现的直径超过1.0 cm的黏膜隆起性病变65例进行超声内镜检查,分析隆起病变的层次结构及性质。结果常规内镜检查发现的消化道黏膜隆起性病变直径>1.0 cm的病例65例,其中食管2例,胃19例,结肠44例。按照病变类型进行分类其中平滑肌瘤2例,间质瘤5例,囊肿3例,息肉47例,癌8例。息肉、恶性肿瘤患者均经黏膜切除(EMR或ESD)或外科手术病理证实,超声提示息肉病变与病理诊断符合率达95.4%,超声提示恶性肿瘤病变与病理符合率100%。结论小探头超声内镜能够清晰显示消化道隆起病变的起源层次,并对隆起性病变的性质判断具有很好的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查正伟  郑吉顺  彭琼 《安徽医药》2017,21(7):1258-1261
目的 探讨微型小探头超声内镜(MPS)在消化道隆起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常规内镜检查提示存在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54例病人行MPS检查,了解隆起性病变来源的组织层次及性质.结果 54例病人中发现60处消化道隆起性病变,其中食管隆起性病变17处,胃部隆起性病变34处,十二指肠病变4处,贲门1处,直肠3处,降结肠1处.起源于黏膜层病变25处,起源于黏膜肌层病变3处,起源于黏膜下层的病变15处,起源于固有肌层病变13处,腔外压迫性病变3处,全壁性病灶1处.初步诊断为息肉15处,平滑肌瘤5处,间质瘤13处,隆起糜烂2处,囊肿4处,静脉瘤3处,异位胰腺3处,脂肪瘤7处,类癌2处,血管球瘤1处,腔外压迫3处,淋巴瘤1处,Brunner′s腺增生1处.结论 MPS对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起源定位准确,并能提示病变的性质,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对易于混淆的病变,MPS不能代替病理而做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内镜微超声探头检查对胃内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电子胃镜拟诊117例胃病变.采用FujinonSP-701型超声内镜进行检查。全部病例经活检或手术后病理证实。部分较大胃外组织压迫病灶。在行TEMP时加用体表超声检查。结果117例中胃平滑肌瘤45例.胃外压迫14例,炎症13例,息肉10例,脂肪瘤9例,胃癌6例.胃溃疡5例,囊肿5例,异位胰腺4例,淋巴瘤2例.静脉曲张2例,平滑肌肉瘤1例,贲门失弛缓症1例。结论 TEMP对胃壁隆起性病灶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三维超声探头对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38例上消化道隆起病变患者(均经胃镜检查发现有食管、胃、十二指肠病灶)应用三维超声探头检查,以判断病灶起源及性质.结果 238例患者中,96例为食管隆起病变,超声检查发现其中42例为平滑肌瘤(43.8%),35例为食管囊肿(36.5%),7例为间质瘤(7.3%),6例为食管壁外压迫(6.3%)(主动脉弓4例、食管旁淋巴结肿大2例),3例为曲张静脉(3.1%),3例为静脉瘤(3.1%);其中21例为黏膜层病变(21.9%),45例为黏膜肌层病变(46.9%),9例为黏膜下层病变(9.4%),15例为肌层病变(15.6%),6例为器官外压切迹.108例为胃隆起病变,其中54例为间质瘤(50.0%),14例为平滑肌瘤(13.0%)、13例为异位胰腺(12.0%),10例为脂肪瘤(9.3%),8例为胃囊肿(7.4%),胃壁外压迫6例(5.6%)(壁外血管3例、增大肝左叶2例,增大胆囊1例),3例为胃增生腺体(2.8%);其中病变起源于黏膜层15例(13.9%),黏膜肌层23例(21.3%)、黏膜下层29例(26.9%)、肌层35例(32.4%).34例为十二指肠隆起性病变,16例十二指肠囊肿(47.1%),7例为脂肪瘤(20.6%),5例为肠外组织压迫(14.7%),4例为十二指肠异位腺体增生(11.8%),2例为静脉瘤(5.9%).结论 三维超声探头诊断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较为准确,能对病变的性质及起源做出诊断,为内镜下消化道黏膜下病变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上消化道黏膜隆起性病变诊断中小探头超声检查(MPS)的应用价值与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常规内镜检查发现病灶的患者130例给予小探头超声检查,分析检查结果,并与内镜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130例经常规内镜检查发现病灶病例,经MPS检查结果表明胃癌15例,食管癌10例,食管平滑肌瘤15例,胃平滑肌瘤15例、胃息肉25例,胃外压迫10例,异位胰腺10例,十二直肠息肉5例,未发现异常病例25例。130例患者中部分病例经手术或内镜病理检查证实。小探头超声内镜检查诊断明确病例共计120例,诊断准确率为92.3%。常规内镜检查诊断明确病例共计95例,诊断准确率为73.1%,两组诊断准确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小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黏膜隆起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对上消化道黏膜隆起性病变的鉴别、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在内镜治疗中的指导价值。方法运用超声内镜检查156例上消化道隆起型病变,并对其中122例分别用内镜下高频电切电凝、ESD、EMR、尼龙圈套器套扎治疗。结果食管隆起病变以平滑肌瘤最常见,占良性病变的54.9%;胃间质瘤占胃良性隆起性病变的60.5%;本组行ESD、EMR术,部分病例术中少量出血,用氩气或者钛夹即可止血。结论超声内镜为内镜微创治疗隆起性病变适应证有良好的指导作用,大部分病变可以安全切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探头在上消化道隆起型病变中的诊断价值及其安全性。方法对82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患者进行内镜及超声探头检查,记录病变的部位、大小、边界情况、来源层次、回声特征,总结其内镜及超声图像特征。结果 82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中,位于食管及贲门30例,胃窦20例,胃体3例,胃底9例,十二指肠20例。考虑息肉22例,考虑平滑肌瘤17例,考虑囊肿13例,考虑脂肪瘤6例,考虑间质瘤6例(恶性变可能1例),考虑异位胰腺2例,考虑血管1例,考虑炎性增厚1例,考虑黏膜脱垂2例,考虑囊实性占位2例,考虑纤维瘤1例,考虑腔外脏器压迫3例,性质待定6例。结论超声探头检查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具有简便易操作、分辨率高、准确、安全、无创伤等优点,提供了更准确的诊断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途径,可指导选择相应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8.
袁健  郑家驹 《江苏医药》2001,27(7):509-510
目的 探讨经内镜微超声探头(TEMP)对消化道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消化道癌肿、消化道隆起灶、炎症性肠病等30例病变进行微超声探头检查。结果 TEMP检查等能正确反映黏膜下肿瘤的起源,癌肿的侵润深度;炎症性肠病的严重程度和TEMP检查时肠壁的增厚和层次结构破坏程度相一致。结论 TEMP检查对黏膜下肿瘤及癌肿侵润深度有较大的诊断价值,TEMP对黏膜微小病变或梗阻性病灶的诊断尤为适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微探头超声内镜(mEUS)在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中的诊断和治疗作用。方法:对71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患者行微探头超声内镜检查,根据隆起性病变的起源层次,患者接受内镜下治疗、外科治疗或随访。结果:息肉8例,囊肿5例,异位胰腺3例,脂肪瘤4例,腔外压迫3例,黏膜下肿瘤48例,均明确了解了病变的起源层次。对部分患者行内镜下治疗、外科手术,术后病理诊断与超声诊断符合率达94%。结论:mEUS检查能明确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大小、起源层次,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微探头超声内镜检查(MPS)在胃黏膜隆起性病变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常规胃镜检查诊断为胃黏膜隆起性病变82例行MPS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部分行内镜治疗或手术治疗。结果82例胃黏膜隆起性病变中间质细胞瘤38例,其中12例来源于黏膜肌层,26例来源于固有肌层,恶性间质细胞瘤4例,脂肪瘤6例,血管瘤3例,囊肿3例,胃息肉11例,异位胰腺8例,腔外压迫9例。其中29例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18例行外科手术治疗。结论MPS对胃黏膜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更高的价值,并且在其指导下进行内镜治疗是黏膜下肿瘤治疗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常规内镜对黏膜下肿物很难作出明确的诊断。由于超声内镜能够显示消化道壁的层次结构,故能够明确黏膜下肿瘤的起源,并根据其起源层次及回声特点,初步明确病变性质,在消化道黏膜下肿物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我们利用超声微探头系统诊断消化道黏膜下肿物36例,并行胃镜下治疗。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陈惠蓉  沈建伟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1):3019-3020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对常规内镜活检不能确诊的病变行EMR可病理确诊,同时可作为微创治疗手段根治消化道息肉、腔内型黏膜下肿瘤、消化道早癌[1].为探讨经超声内镜(EUS)指导下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内镜治疗的临床配合及护理,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008年10月至2009年6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共计行探头超声内镜(MPS)检查80例,其中男性41例,女性39例,平均年龄47岁,常规胃镜下表现为圆形、类圆形或条状隆起,不同程度突入管腔.部位分布:食管12例,胃58例,十二指肠5例,外压性隆起5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探究在胃黏膜隆起性病变诊断及其内镜微创治疗中应用超声内镜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在本院实施诊断、治疗且具有完整资料的68例胃黏膜隆起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就诊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CT检查,观察组患者接受超声内镜检查,分析探讨超声内镜诊断准确性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在68例胃黏膜隆起性病变患者诊断中,病理检查结果表示,其中胃脂肪瘤14例,胃部息肉16例,胃间质瘤21例,胃炎增生2例,胃癌1例,胃平滑肌瘤11例,异位胰腺3例,超声内镜诊断符合率达到94.12%,CT诊断符合率为61.76%。在68例患者中病灶直径大于2 cm者有31例,小于1 cm者12例,剩余患者病灶直径在1~2 cm,超声内镜诊断符合率达到94.12%,CT诊断符合率为66.18%。结论在胃黏膜隆起性病变诊断以及内镜微创治疗中应用超声内镜具有理想效果,诊断准确率比较高,对内镜微创治疗起着一定的指导意义,在临床应用期间安全性和有效性比较高。  相似文献   

14.
<正>超声内镜是将内镜和超声相结合的消化道检查技术,将微型高频超声探头安置在内镜顶端,当内镜插入体腔后,在内镜直接观察消化道黏膜病变的同时,可利用内镜下的超声行实时扫描,可以获得胃肠道层次结构的组织学特征及周围邻近脏器的超声图像,从而进一步提高内镜和超声的诊断水平。超声内镜可将消化道壁分成5层(与其解剖结构相对应),可轻易分辨出壁内肿瘤的生长层次,5层结构中任一层次的中断及异常变化可判断肿瘤浸润的深度。对于食管、胃、十二指肠及结直肠生长的黏膜下肿瘤,超声内镜是诊断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金标准,可以通过肿瘤起源层次、大小、回声特点等初步判定肿瘤性质,可以鉴别消化道的隆起是否黏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对胃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与治疗价值。方法应用内镜超声对40例胃黏膜下隆起性病变患者进行检查及引导治疗。结果经内镜超声检查诊断为平滑肌瘤18例(45.0%),胃间质瘤2例(5.0%),脂肪瘤2例(5.0%),胃底静脉瘤1例(2.5%),异位胰腺2例(5.0%),胃壁外压迫13例(32.5%),未见异常2例(5.0%)。胃壁外压迫性病变主要为脾脏(8/13,61.5%),其次是肝左叶、胆囊、胰腺囊肿、胰腺囊腺癌等。3例平滑肌瘤、2例脂肪瘤及2例异住胰腺经内镜下切除;3例平滑肌瘤、2例良性胃间质瘤、1例胰腺囊肿及1例胰腺囊腺癌经手术治疗。病理与内镜超声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内镜超声诊断胃黏膜下隆起性病变较为准确,能对病变的性质及起源做出诊断,并对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内镜下应用氩等离子体凝固术治疗消化道良性隆起性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2011年11月我院收治的86例经内镜下诊断的各类消化道良性隆起性病变患者。采用氩等离子体凝固器(德国ERBE APC300型)进行治疗,凝固后病灶组织部位变平,变白。结果治疗后治疗部位轻度、中度腹胀5例(4.7%),头昏2例(1.8%)。82例上消化道病变中有效共60例,有效率为87.8%。显效53例,显效率为67.1%。治疗后98例复查,无一例瘢痕及复发现象。结论经内镜下氩等离子体凝固术治疗消化道良性隆起性病变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前已有文献[1]对经内镜超声微探头(transendoscopic miniature probe,TEMP)诊断食管隆起性病变的临床价值作出了深入的研究,但是针对食管超声微探头操作技巧方面进行阐述的文献较少。现将我科经内镜食管超声微探头操作方法进行总结,归纳出具体操作步骤和技巧如下。  相似文献   

18.
消化道壁内病变或邻近病变的外压,在内镜下主要表现为消化道黏膜下隆起及外压。超声内镜的临床应用,使这类病变得到了更精确的定位诊断,显著优于CT和MRI,为临床上的进一步处理提供了确切的依据。本文总结了399例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及外压病变的超声内镜检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对早期胃癌的诊断及指导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2012年03月-2013年09月行普通胃镜检查发现胃黏膜可疑病变42例,可疑病变包括局部黏膜粗糙不平、糜烂、颜色异常、微隆起等,首次病理检查均提示为良性病变。在普通胃镜下观察可疑病灶黏膜,记录病变的大小、范围,然后在超声内镜引导下对可疑部位取活检,所有病变均以病理结果作为诊断标准。结果42例患者确诊为腺癌3例(7.14%),高级别内瘤样变4例(9.53%),低级别内瘤样变11例(26.19%),慢性炎症及肠化生24例(57.14%)。结论超声内镜对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率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并对指导治疗亦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对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79例消化道疾病患者及健康查体者行胶囊内镜检查。结果胶囊内镜显示病变148例(82.7%),其中小肠血管畸形72例,克罗恩病12例,小肠良性狭窄3例,增生性病变6例,胃肠息肉31例,末端回肠炎10例,小肠肿瘤9例,十二指肠溃疡11例,胆汁反流性胃炎25例;31例无阳性发现。检查过程中患者无不适及并发症。结论胶囊内镜对胃及小肠病变检出率高,可作为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或长期腹泻、腹痛患者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