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医院手术部位感染病原学及耐药率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与分析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和医院感染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年7月至2010年6月外科手术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分泌物标本中分离出的543株病原菌,采用WHONET-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分离的病原菌中G^-菌340株(占62.7%),G^+菌193株(占35.5%),真菌10株(占1.8%);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的分离率为43.4%和81.5%;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离率为39.1%和35.9%。结论加强对感染病原菌耐药性的监测,有利于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控制医院手术部位感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探讨我院近两年来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情况。方法 对本院保留的病历作回顾性调查,同时前瞻性监测我院2001~2003年医院感染病例中所分离出的病原菌214株。结果 检出的206株病原菌中革兰氏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占首位,我院1996~1997年医院资料为3、4位,这与以前资料有明显差异,说明病原菌在住院病人中发生了改变。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泌尿道为主。呼吸道病原菌真菌感染占第2位,值得引起重视。药敏试验结果大部分常用抗菌药物已产生了耐药性。结论 应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监控,从根本上降低抗菌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掌握手术部位感染的类型,了解手术部位感染的病原菌特点及耐药性情况,给手术部位感染防控措施的落实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发生的手术部位感染105例,对送检阳性标本病原菌及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发生手术部位感染105例,其中表浅手术切口感染73例,深部手术切口感染16例,器官(腔隙)感染16例,分别占69.52%、15.24%、15.24%。分离出的细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最高26例,占35.1%,其中MRSA 3例,占11.5%。大肠埃希菌次之17例,占23.0%,其中产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15例,占88.2%。骨科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占65.7%,普外科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7.3%,妇产科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0%。普外科与骨科细菌分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 明确不同科室手术部位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细菌耐药特点,能有效预防和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手术部位感染包括手术切口及手术脏器感染,是常见的医院感染。造成手术部位感染的主要原因系手术技术自身所决定,因此外科手术必然破坏人体宿主抵抗力的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屏障,易使细菌进入人体。鉴于临床上与手术部位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甚多,如何从临床实际工作中正确认识这些危险因素显得十分的重要。 相似文献
5.
6.
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 ,细菌耐药问题及耐药菌株引起的感染日益严重。经常性的药敏监测可为临床有效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指导。本文对部分细菌的药敏结果加以分析 ,以探讨发生感染的病原菌的种类、构成比例及耐药情况。1 临床资料1 1 细菌鉴定 将 2 0 0 0年 12月~ 2 0 0 2年 1月临床分离的细菌共 4 0 1株 ,遵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 2版进行细菌分离鉴定。1 2 药敏试验方法 按照NCCLS1999年 1月药敏试验规范 ,采用K B纸片扩散法进行抗生素敏感试验 ,所用纸片购自北京天坛药检所 ,MH培养基购自上海医化所。所得试验结…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后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特点.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于漯河市第六人民医院行胆囊切除术治疗的101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手术切口部位分泌物送检,进行细菌分离培养、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分析手术部位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率.结果:1012例患者胆囊切除术后感染率为9... 相似文献
8.
《实用医药杂志(山东)》2016,(7)
<正>2015年,某医院疾病预防控制科通过信息系统陆续监测到骨科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遂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发现骨科Ⅰ类切口SSI感染率较上年同期增高。感染控制专职人员立即进行调查干预,使骨科SSI得到控制,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5年5月—7月该院骨科中心在净化手术室开展Ⅰ类切口手术217例,有3个专业共发生Ⅰ类切口SSI 4例。1.2感染诊断标准参照2010年国家卫生部发布的《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医院感染病原菌特点。方法:对2003年7月~2006年12月医院感染病原菌进行分析。结果:364株细菌中革兰阴性杆菌占61.26%,葡萄球菌占21.70%,真菌占13.19%,MRSA的分离率为80.56%,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MRS的分离率为76.74%,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为53.62%,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医院感染为66.67%。结论: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革兰阳性球菌引起的医院感染以葡萄球菌为主,住院病人产ESBLs菌主要来自医院感染病人。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麻醉准备室与病房术前一日备皮对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方法将在病房术前一日备皮的患者定义为W组(Ward of Ourhospital),麻醉准备室备皮的患者为A组(Pre-Anesthesia Preparation Room),每组100例。比较两组患者备皮手术间隔时间,皮肤消毒前菌落计数和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A组备皮手术间隔时间明显短于W组(P<0.05)。两组患者皮肤消毒前菌落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切口愈合情况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麻醉准备室建立术前备皮区可明显缩短备皮-手术间隔时间,可能对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分析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手术后术区感染的原因,以期优化围手术期的流程(术前准备、术中操作、术后管理等),提高手术操作技巧,降低术后感染率。对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行后腹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第1组: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38例,后腹膜腔术后感染行二次手术清除感染灶者6例(肾囊肿2例,肾上腺瘤2例,无功能肾1例,肾癌1例);第2组: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共47例,后腹膜腔感染行二次手术清除感染灶者3例(肾癌1例,肾囊肿1例,肾上腺瘤1例)。寻找第1组手术患者感染的相关因素。对第2组手术患者进行改进,包括优化围手术期的流程,治疗患者术前尿路感染,控制血糖,强化手术操作技能训练,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术后出血,避免或减少一次性植入性材料(止血胶、血管夹)的使用,剔除可控的潜在感染因素。比较2组患者术后发生感染的差异。第1组术后感染率为15.7%,第2组术后感染率为6.38%,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手术后术区感染患者进行根因性分析,找到引起感染的可能因素,并针对性地规范围手术期流程,加强质量控制,减少易感因素,从而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的病原菌的构成、感染部位的分布及细菌耐药性监测,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采用法国梅里埃的vitek-II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及配套的鉴定卡和药敏卡,对重症监护病房送检的各种标本按细菌检验常规程序操作。结果分离到病原菌343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224株(65.31%),革兰氏阳性菌71株(20.70%),真菌48株(13.99%)。前3位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16.33%)、产超广谱内酰酶(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菌株(14.29%)、白色念珠菌(12.54%)。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外,其余均不敏感。病原菌检出率以下呼吸道感染最高,占69.39%,其次是泌尿道(16.62%)。结论重症监护病房医院获得性感染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耐药菌株多,耐药问题严重,应加强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进行目标性细菌学监测治疗。 相似文献
14.
深圳儿童医院2010年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医院常见病原菌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深圳市儿童医院2010年1月~12月住院患儿检出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检出常见病原菌3 629株,其中革兰阴性(G-)菌2 493株,占68.7%,革兰阳性(G+)菌1 136株,占31.3%。G-杆菌以肺炎克雷伯菌(22.7%)、大肠埃希菌(20.4%)、鲍曼不动杆菌(10.7%)等为主,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产ESBLs率分别是41.3%和51.7%;G+球菌中MRSA检出率为15.5%。G-杆菌对碳青霉烯类及酶抑制剂表现出较高的药物敏感性,对氨基青霉素类耐药性高;G+菌未检出碳青霉烯类、安沙霉素类、磷霉素类、糖肽类及链阳霉素类药物的耐药菌株,对青霉素G耐药率高达93.5%。结论:本地区儿童感染疾病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病原菌以肠杆菌科细菌及葡萄球菌为主,对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和糖肽类抗生素(万古霉素)仍保持高度的药物敏感性。 相似文献
15.
16.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及管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淡珠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0,16(21):2691-2694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的现状,对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进行评价,为制定合理的监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床旁调查和病历调查相结合,对2010年3月24日的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 调查住院患者570例,医院感染现患率为4.56%,例次现患率为4.91%;医院感染病原菌中多重耐药菌占54.55%,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居首位;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6.14%.结论 神经外科、神经内科、肿瘤外科为医院感染高发科室,应加强对有较严重基础疾病患者的监控,呼吸道医院感染及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的现状,为更好地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2009年1月15日住院病人进行调查。结果调查699人,发生医院感染18例,医院感染例次现患率为2.58%;医院感染部位分布以下呼吸道为主,占61.1%;医院感染病昧惰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居多,占50%;抗菌素使用率为40%,使用抗菌素前进行病原学检查76人,病原学送检率为27%。结论加强医院感染高发科室的监控,提高病原学送检率,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合理使用抗菌素,可控制耐药菌在院内的传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外科感染的有效对策以及如何选用合理的抗生素治疗胆道感染。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胆石症患者13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抗生素的合理应用。结果胆结石合并慢性胆囊炎患者70例,胆汁细菌培养结果阳性患者有17例,占24.29%,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患者35例,胆汁细菌培养结果阳性患者有20例,占57.14%。所有胆汁细菌培养阳性患者共有37例,培养出57株细菌,其中大肠埃希菌25株,铜绿假单胞菌1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2株,粪肠球菌5株。结论有效的处理措施可明显降低外科感染,根据胆汁培养及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治疗胆道感染。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手术切口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我院2002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35例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与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临床表现及病理检查,35例病例诊断正确,手术切除病灶,术后辅以药物治疗,随访1~5年无复发病例。结论手术切口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症状是经期肿块增大,胀痛明显,经后肿块缩小,疼痛消失。根据临床特点,可作出诊断。治疗首选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