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胰瘘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胰瘘的相关因素。方法 将96例病人分为胰瘘组和愈合组。比较两组的年龄、性别、血色素、血药蛋白、血糖、血清胆红素、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的差异;比较胰肠端端吻合和胰肠插入吻合术胰瘘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除胆红素外,其余术前指标对胰瘘的发生无明显影响。胰瘘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愈合组(P〈0.01),胰肠插入吻合术胰瘘发生率明显低于胰肠端端吻合术(P〈0.05)。结论 胰十二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三管法(胃肠减压管+肠内营养管+吻合口周引流管)时间的长短对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吻合口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6月~2009年6月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例患者术后采用三管法,即胃管留置术后8~14d,持续胃肠减压,同时经肠内营养管,安置吻合口周引流管,设为观察组;其余20例患者于术后5~7d拔除胃管并进食流质饮食,同时置经肠内营养管、吻合口周引流管,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吻合口瘘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吻合口瘘发生率为5.0%(1/20),显著小于对照组的15.0%(3/20),P〈0.05。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适当延长胃肠减压的时间可以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口径吻合器胆肠吻合在合并胆总管扩张壶腹部肿瘤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2007年5月~2009年10月共30例伴胆总管扩张壶腹部肿瘤患者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其中16例行小口径吻合器胆肠吻合,其余14例采用常规方法吻合,分析其临床资料和病理结果,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血清电解质、肝功能变化,手术时间,两组吻合口大小、吻合时间、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及胆道感染情况,手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与常规术式组相比,观察组的胆肠吻合手术时间短,P=0.036,术后进食时间早,术后住院时间短,P=0.047,术后3个月胆管直径、胆漏发生率、吻合口狭窄发生率相当,两组间手术前后血钠、血钾、肝功能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胆管扩张的患者以小口径吻合器胆肠吻合同时不放置T管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CDD)后发生的吻合口瘘处理困难,病死率很高。我们自2000年1月起对施行的CDD病人均采用鼻胆管引流,经连续108例观察,不但无吻合口瘘发生,还可以经鼻胆管对胆道进行冲洗和造影。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方法。方法对2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肠重建作如下改进:妥善的胰管内支撑及胰液内引流,严密的胰断面缝合,“伞兵式”胰肠端端套入吻合,胰肠吻合口周置双套管引流,术后持续低负压吸引,胃管经胃肠吻合口引入空肠输入袢,到达胆肠吻合口下方并行负压吸引等。结果23例患者均未出现胰瘘,无围手术期死亡,恢复顺利。结论妥善而精确的胰肠吻合可有效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陈纲  房文彬 《河北医药》1996,18(4):212-213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空肠吻合口胰瘘的诊治现状(附58例报告)071000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52医院外一科陈纲,房文彬,高同方自1935年Whipple氏首先报告应用胰十二指肠切除(Whipple术)治疗乏特壶腹癌获得成功以来,Whipple手术已广泛...  相似文献   

7.
<正>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因其切除范围广泛,手术操作复杂,所以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高达30%~60%。其中最严重和最常见的是胰瘘。胰瘘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一个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生率在10%左右,其病死率在20%以上。该并发症发生的预防和治疗对降低whipple术的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至关重要。近二十年来我院施行的45例whipple术,术后有5例患者发生了胰瘘,其发生率为11%。现将该5例胰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胰瘘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共发生胰瘘7例,发生率为6.8%(7/103)。其中3例为控制的胰瘘,均经保守治疗治愈。4例为未控制的胰妆,其中2例经再手术探查发现胰肠吻合口破裂,该2例均为胰端对空肠浆膜面术式。该4例均死亡,3例死于持续的脓毒血症和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死于腹腔内大出血。结论:为有效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发生,宜针对胰瘘发生的多方面因素,采用诸如:正确选择胰肠吻合方法与术式及残胰切端位置,以及术后在胰肠吻合部附近常规行吸引引流等多种方法组成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9.
随着外科技术的进步及围手术期处理水平的提高,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的死亡率已经降至5%以下[1-3]。尽管如此,PD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却依然居高不下,文献报道在30%~50%[4],其中胰瘘的发生率在15%~25%[5],继发于胰瘘的脓毒症、出血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积极探索胰瘘发生的原因,寻找可靠的手段预防胰瘘的发生依然是临床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仅就近年文献报道不同胰肠吻合技术对预防胰瘘的效果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0.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正伦  崔专义 《河北医药》2003,25(8):605-606
1999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我院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12例 ,采用空肠粘膜空肠断端胰腺缝合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单纯捆绑式胰肠吻合术 ,无 1例发生胰瘘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12例中 ,男 10例 ,女 2例 ;年龄 44~ 65岁 ,平均 5 7岁。其中壶腹癌 3例 ,胰头癌 7例 ,十二指肠平滑肌瘤 1例 ,十二指肠腺癌 1例。1 2 手术方法  12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均采用Child方式重建。吻合顺序为胰、胆、胃。空肠胰腺吻合及胰管的处理方法 :( 1) 5例行空肠粘膜胰腺缝合 ,空肠断端与胰腺缝合 ,捆绑式胰肠吻合术。手术步骤 :①断胰 :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诱发吻合口瘘的相关因素,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方法通过回顾分析2003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在我院肛肠科经手术治疗的187例低位直肠癌的临床资料,研究吻合口瘘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有效防治措施。结果 13例(6.95%)患者发生吻合口瘘。吻合口瘘的发生与肿瘤的位置和病理类型、自身体质及手术者的操作技巧等因素有关。结论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与病理类型、肿瘤位置、患者体质及术者的手术经验有关。围手术期应充分考虑可能引起吻合口瘘的相关因素,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必要时不宜以强行保肛为目的,可行预防性肠造口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双套管持续冲洗引流治疗结直肠吻合口瘘的效果,促进其临床推广应用。方法对29例结直肠手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的患者给予腹腔双套管生理盐水灌洗,低负压吸引引流治疗。结果 29例患者给予腹腔双套管持续引流后15~25d(平均22.5d)后均痊愈出院,随访3个月以上,未见吻合口狭窄及肠梗阻等并发症。结论腹腔双套管持续冲洗引流简单易行,是治疗结直肠吻合口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临床因素与防治。方法对我院2002年7月至2014年4月275例未行造瘘的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吻合口瘘的临床特点探讨其防治措施。结果本组275例术后共25例发生吻合口瘘,本组吻合口瘘的发生与患者TNM分期,肿瘤的分化程度,合并肠梗阻、糖尿病、低蛋白血症及是否急诊手术等因素有关。结论患者TNM分期,肿瘤的分化程度,合并肠梗阻、糖尿病、低蛋白血症及是否急诊手术是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主要临床因素,重视患者各临床因素并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对吻合口瘘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腹直肠癌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原因,预防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2013年经腹直肠癌根治术临床资料共408例。结果本组无死亡病例,发生吻合口瘘28例,均通过保守治疗后愈合恢复。单因素分析发现患者性别,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术前合并肠梗阻和糖尿病与吻合口瘘的发生有关(P<0.05)。结论吻合口瘘发生后治疗重在盆腔通畅引流,采用双套管引流非手术治疗的方法是最好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后迟发性胆漏的临床特征与防治.方法 对我院诊治的12例LC术后迟发性胆漏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中经微创治疗治愈9例,经开腹手术治愈3例.随访1个月~3年,除1例术后16个月继发胆总管结石行再次手术治疗外,其余生活质量良好.结论 LC术后迟发性胆漏最显著的临床特征是术后早期恢复顺利,在1周后或出院后突发右上腹剧烈绞痛,采用微创治疗安全、有效,可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食管癌切除术后胸内吻合口瘘的原因分析及合理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对65例老年食管癌行左胸切口切除,胸内吻合术,术后并发胸内吻合口瘘4例,根据患者不同临床表现、胸片、B超及胸部CT结果选择治疗方法,2例行手术治疗,2例保守治疗。对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共发生胸内吻合口瘘4例,发生率为6.1%,行保守治疗2例,死亡1例。行二次手术2例,死亡1例。病死率为50%。结论①老年食管癌术前应充分评估,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加强围手术期管理。②胸内吻合口瘘是食管癌术后严重的并发症和主要死亡原因。③早期诊断、恰当选择治疗方法能提高胸内吻合口瘘的疗效。④手术方法的改进和吻合技术的提高,有助于预防吻合口瘘;⑤积极应用TPN支持和胃肠内营养支持是处理胸内吻合口瘘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先天性食管闭锁(CEA)术后再手术的原因及临床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15年11月徐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5例CEA术后再次手术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再手术患儿月龄5~14个月,所有患儿均为Gross Ⅲ型,1例食管气管瘘(TEF)复发,4例食管吻合口狭窄经食管扩张治疗无效。患儿术前均行食管造影及食管镜检查,TEF患儿行支气管镜检查明确瘘管。所有患儿均再次经胸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4.1 h,平均住院时间27 d。随访6个月~3年,无吻合口瘘及TEF复发,2例发生食管吻合口狭窄行食管扩张治疗痊愈。结论 TEF复发、严重食管吻合口狭窄是CEA术后再手术的主要原因,食管镜及支气管镜检查有助于术前诊断,再手术患儿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Longmire(左肝胆管空肠吻合)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15例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990年1月-2008年12月襄城县中西医结合医院及襄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5例肝胆管结石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中12例治愈,3例出现胆汁瘘及膈下感染,无死亡病例。结论Longmire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谷胱甘肽对胆道感染伴肝功能损害的临床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还原性谷胱甘肽(GSH)对胆道感染伴肝功能损害的治疗作用。方法:将胆道感染伴肝功能损害的5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ATP 40mg,ivd,肌苷2.0g,维生素C 2.0g,qd,连用7d。治疗组25例,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GSH 1.8g,连用7d,同时监测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L)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术后1周肝功能恢复良好,黄疸消退更早,酶谱恢复正常,显效率分别为72.0%(18/25)和40.0%(10/25),总有效率分别为92.0%(23/25)和64.0%(1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SH治疗胆道感染伴肝功能损害起效迅速,疗效确切,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肝移植术后口腔黏膜炎的防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肝移植术后发生口腔黏膜炎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患者,Ⅰ~Ⅱ级者4例,Ⅲ~Ⅳ级者2例,Ⅲ~Ⅳ级者中确诊病毒感染1例,多种因素所致的复合性病变1例,全部病例都经治而愈。结论肝移植术后的口腔黏膜炎应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及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