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小儿行射频消融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对40例快速型心律失常患儿行射频消融术治疗.同时做好术前精心准备、术中密切观察保护及术后严密的心电监护与病情观察。结果本组40例患儿中,36例患儿手术消融成功,其中有2例患儿行消融术后半年出现复发,1例患儿术中出现Ⅱ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患儿术中出现血气胸。结论射频消融术一般用于反复发作、药物治疗效果差或不能耐受长期用药的心动过速患儿,加强围术期科学全面的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治疗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河南煤化集团焦煤公司中央医院心内二科应用射频消融术治疗的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护理体会进行总结。结果 20例患者全部消融成功,随访无一例复发,亦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早搏及室性心动过速安全、有效。加强心理护理,术前做好充分准备,术中、术后密切观察和护理,对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射频导管消融(RFCA)在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RFCA治疗快速心律失常102例。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1例,阵发性心房扑动2例,其余均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和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结果室上性心动过速(SVT)消融成功率为100%,右侧旁道消融所用时间多于左侧旁道及房室结慢径路消融的时间。随访(21±8)个月,无一例复发。IVT首次消融成功,心房扑动消融成功,全组无并发症发生。结论RFCA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是有效的、安全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左室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001年1月 ̄2007年5月诊断为特发性左室室速的26例患者进行射频消融治疗,观察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情况,进行随访观察复发情况。结果26例特发性左室室速经射频消融治疗成功24例,成功率为92.31%,复发1例,复发率4.17%,无严重的并发症。结论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左室室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复杂快速性心律失常电生理及射频消融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房性快速心律失常(房速、房扑、房颤)、室性快速心律失常(特发性室速、频发室早)及特殊类型房室折返或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AVNRT)的电生理特点、射频消融方法学及其近远期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共142例,男64例,女78例,年龄12~65岁。其中房性快速心律失常50例,室性快速心律失常31例,特殊类型AVRT/AVNRT61例,9例合并心动过速性心肌病(TCM);均行正规心内电生理研究,根据不同的快速心律失常的机制采用相应的心内靶点标测及射频消融方法,房颤采用大静脉电隔离术。结果相对于普通型AVRT或AVNRT而言,本研究的快速心律失常电生理机制较复杂,标测及消融难度较大,但总的成功率95.8%,并发症9.9%,随访复发率8.8%,再次消融成功率90%,但房颤消融成功率仅60%;9例TCM随访观察心脏大小及心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结论房性和室性快速心律失常及特殊类型AVRT或AVNRT形成多种复杂的电生理现象,深入了解这些现象是射频消融治疗成功的前提;射频消融治疗这些类型的快速心律失常的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可靠,绝大多数病例可达到治愈目的;但房颤的电生理机制及射频消融治疗尚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通过总结和分析120例于我科住院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疾病,并应用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患者的护理资料,总结护理经验。结果 120例患者中,103例患者1次手术成功,术后1年无复发。13例患者因房室结双径路,在进行第1次手术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再次发作,其中2例因病情需要,或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频繁发作而进行了第2次手术,手术进行顺利,术后1年未出现复发。结论对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患者进行手术期和围手术期的观察和护理,可有效减轻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对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复发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的护理.方法通过对82例行射频消融术患者的术前心理护理、宣教,术中、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精心护理.结果1例术中经多种方法都不能诱发心动过速而中断手术外,其它81例手术得以顺利进行,并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结论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措施的落实是确保射频消融术获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190例的快速心律失常患者通过接受射频消融术治疗术后,在随访的1~48个月中(24±18)个月,术后成功率、术后复发率以及术后并发症都加以记录。结果 190例随访患者,房室结性心动过速(AVNRT)有55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有104例,左旁道有54例,右旁道有50例;其中显性预激(WPW)有22例,A型8例,B型14例;频发特发性的右心室流出道室早(RVOT-VPC)有9例。射频的消融成功率97.8%,术后复发率2.37%,并发症3.67%。结论通过导管射频消融法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成功率高,复发率低,并发症少,可靠安全,是现行临床治疗快速心律失常较为常用的优异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快速心律失常性心肌病(TIC)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本院收治的40例快速TIC患儿的临床表现,心电图、超声心动等特点进行总结分析,并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药物治疗及射频消融根治),观察在心律失常控制后心室率,心脏形态及心脏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随访1~4年31例,有28例患儿的心脏大小及心功能完全恢复正常,其中经射频消融术后,15例患儿均转为窦性心律.结论:TIC由不同的快速心动过速所引起,在临床上要与扩张型心肌病相鉴别.前者的心脏扩大和心功能障碍,通过控制心室率是可以恢复正常的,其中心脏大小的改变较心功能障碍的改变要晚一些,射频消融是目前把心律失常转为窦性心律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 28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其中21例为右室流出道室早,7例为左心室特发性室速(左室后间隔起源)。分别采用起搏标测或起搏与激动顺序标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标测消融。结果消融成功25例,好转1例,失败2例,成功率89%。结论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射频消融术是采用低能量射频电流产生的热能,经导管来消融心脏异常传导通路,以治疗心动过速。常被用于治疗对药物治疗无效的或不能耐受药物治疗的室上性或室性心动过速以及有潜在致命性危险的预激综合征。射频消融术的安全性高,疗效确切。1a多来我科对35例顽固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了射频消融治疗,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 VT)最常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治疗VT有3种选择,很多患者需要联合使用的方案:分别是植入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defibrillator, ICD)、抗心律失常药物和导管射频消融.其中ICD能有效地提供抢救式治疗但并不能有效对VT进行预防.而抗心律失常药物其疗效欠佳且具潜在多种副作用包括致心律失常作用.在以上治疗欠佳时,射频消融治疗是一种不二的选择.2011年Roderick Tung[1]介绍了结构性心脏病VT射频消融的3例个案,这些病例为处于不同临床状态的VT病例,均经射频消融成功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的疗效并探讨其发作时体表心电图与消融成功靶点位置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男23例,女7例)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时体表心电图与射频消融术中电生理资料、术后24h及术后半月动态心电图、跟踪随访资料。结果29例患者射频消融手术成功,成功率为96.7%。该29例患者消融前后的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术前室性早搏总数(20997±10786)次/24h,术后平均(921±546)次/24h,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1~3个月,2例复发并全部再次消融成功。无并发症发生。21例室性心动过速病灶位于左室中隔部,其中19例电轴位于第1象限(-75.83±19.36)°(-30°~-90°);9例室性心动过速病灶位于左室中隔靠心尖部,7例电轴位于第2象限(-102.6±5.93)°(-91°~-110°)。结论射频消融治疗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手术成功率高,疗效确切,可作为首选治疗手段。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时的体表心电图有助于初步判定室速起源灶的部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Brugada综合征快速心律失常的发病机理以及射频消融治疗的应用。方法 Brugada综合征快速心律失常患者42例,入院后进行常规的心脏电生理检查,并实施射频消融治疗。结果 临床检查诊断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合并不同类型的心脏传导异常。经射频消融治疗后成功36例,成功率85.7%,治疗失败6例,无其他并发症出现。结论 Brugada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心脏传导异常,采用射频消融进行治疗可有效缓解其症状,预后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15.
经导管射频消融术(RFA)用于临床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近年在国内已取得重大进展,尤其在治疗预激综合征(WPW)以及房室结双径路所致室上性心动过速上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然而对由Mahaim纤维合并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治疗文献报道甚少,对其电生理特性的了解不够深入。我院自1994年以来,采用射频消融方法治疗阵发性室上速及室性心动过速60例,其中有两例为Ma-haim纤维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经射频消融治疗取得了成功,并对其电生理特性及发生心律失常的机制有了进一步了解,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护理措施。方法总结42例快速心律失常患者接受射频消融术的护理经过。结果42例患者中,40例经一次消融获得成功,2例复发后再次行射频消融获得成功。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严密的术中监护,积极有效的术后护理,可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促进患者顺利康复的有效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室性心动过速或室性早搏射频消融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30例室性心动过速和室性早搏进行了导管射频消融,男12例,女18例。年龄(46±12)岁,采用起搏标测和激动顺序标测,前者以起搏时与室早QRS波形态完全相同点为消融靶点,后者以早搏时最早心室激动点为消融靶点。结果30例患者中,特发室性心动过速(IVT)12例,右室IVT8例。其中6例成功靶点局电图较体表QRS波群提前(25.3±5.6)ms,左室IVT4例,3例起源于左室后间隔,成功靶点局部电图提前(29.1±6)ms。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心动过速4例,成功3例,顽固性室性早搏14例,消融均成功,24h动态心电图记录消融前后室早数为(20416±1891)次/24h和(122±140)次/24h(n=19,P〈0.001)。所有患者无任何并发症,随防(72±10)个月未服用任何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症状消除率91%,复发率4.3%,随防期间亦无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结论对IVT及顽固室性早搏具有很高成功率,对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VT成功率稍微较低,射频消融对室性心动过速或室性早搏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41例频发室性早搏的常规心电图特点及射频消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及射频消融治疗的频发室性早搏患者,分析其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特点和射频消融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动态心电图示为频发室性早搏,频率>1万次/24 h,多为二、三联律,并有3例合并有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起源于右室流出道28例,左室流出道8例,左室心尖部1例,二尖瓣环1例,三尖瓣环2例,起源部位无法确定1例。射频消融治疗即刻成功39例,失败2例,成功率为95.1%,失败率为4.9%。术后1周复查动态心电图37例无室性早搏出现,2例出现偶发室性早搏,均无明显心悸、胸闷等临床症状,无并发症发生。成功术后,由室性早搏引起的症状未再发生,随访3~12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术前分析患者发作时常规心电图特征,初步定位室性早搏的起源部位,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射频消融为治疗无器质性心脏病的频发室性早搏安全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源自左室流出道部位的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和室性期前收缩(室早)的心电图特点和射频消融的安全性.方法 对9例于左室流出道部位消融的室速/室早病例的心电图和射频消融情况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消融成功部位6例在左冠窦内,3例在主动脉瓣下.心电图特点:(1)Ⅱ、Ⅲ、avF导联均呈高R波;(2)aVR和aVL导联均呈QS型,且aVL振幅多大于aVR;(3)Ⅰ导联多呈QS型;(4)V1导联R波偏高:R/S>0.62;(5)胸前导联R波移行不规则;(6)V5、V6多呈R型.9例均消融成功,无复发病例,无左主干及主动脉瓣损伤.结论 源自左室流出道的室速/室早具有独特的心电图表现,射频消融能安全有效地根治此类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56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在应用射频消融术治疗过程中给予包括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中观察、术后护理、预防并发症等护理措施。结果:56例患者中,消融成功54例,成功率为96.4%。其中2例因频繁发作行第2次射频消融术,术后未再复发。结论:射频消融术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有效手段之一,认真细致地做好射频消融术的护理对提高手术成功率、确保护理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