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对大叶性肺炎患儿家属进行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指导的应用及效果,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1~6月本院收治76例大叶性肺炎患儿,年龄最小10个月,最大13岁,平均年龄4岁1个月,对患儿及家属除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外,进行心理护理。结果大部分大叶性肺炎患儿来院前,有外院治疗的病史,患儿入院后,受多种因素影响,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通过实施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家长对疾病相关知识,病程,预后知识掌握,焦虑程度明显降低。结论对患儿家长进行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提高家长对大叶性肺炎的治疗过程、疾病的进展及预后的知识的掌握率,提高患儿及家属对治疗的依从性,家属掌握了疾病恢复期及居家护理知识,能定期随访。住院期间及出院回访家长满意度提高。  相似文献   

2.
脑瘫患儿家长压力源的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文玉  魏玲  杨玉瑶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3):2035-2035
目的:探讨脑瘫患儿家长在孩子治疗、康复过程中的压力源,为医务人员对患儿家长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访谈形式,访问了20位家长,将获得资料进行分析,整理.结果:患儿家长在孩子患病过程中压力源主要反映在家长身心及经济负担加重.结论:脑瘫患儿家长需要护理人员采取个性化心理帮助,指导家长度过这一艰辛历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教育方式(常规健康教育与交互式健康教育)对家长配合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效果.方法 抽取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哮喘门诊患儿家长120例列入研究组,进行交互式健康教育,即责任护士与家长共同制定适应于患儿的护理方案,并于此过程中加强对家长的健康教育;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哮喘门诊患儿家长120例列入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即发放健康教育手册,简单进行呼吸机操作、给药方法、出院指导等一次性说明,比较两组患儿家长及患儿再次住院情况.结果 患儿家长对配合治疗的依从率研究组(91.7%)明显高于对照组(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再次入院患儿比例研究组(10.0%)明显高于对照组(3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交互式健康教育可有效提升哮喘门诊患儿家长配合治疗的依从性,降低患儿再次入院的风险,综合提高哮喘患儿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建议临床参考采纳.  相似文献   

4.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因为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儿经治疗或自行缓解。哮喘患儿家长往往处于心理紧张、无所适从的状态,方法得当的健康教育可以帮助患儿家长度过非常时期,从而可以降低发病率,提高儿童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2002年1月~2003年12月我科收治哮喘患儿70例,对患儿家长进行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静脉输液患儿穿刺成功率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1200例静脉输液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的静脉穿刺成功率、治疗依从性及患儿家长满意度。结果干预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的治疗依从性比较好所占比例为9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的患儿家长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静脉输液患儿的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及治疗依从性,同时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知信行模式(IKAP)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患儿家长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20例HIE患儿家长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干预组应用IKAP模式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模式进行健康教育。观察2组患儿家长HIE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程度。结果干预组患儿家长在HIE知识、用药知识、康复知识掌握合格率以及宣教满意度、态度满意度、操作满意度、结果满意度等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儿家长在依从性及总依从率方面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IKAP模式可以明显的提高HIE患儿家长健康知识掌握水平,改善患儿家长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了解手足口病患儿家长的心理状况,探讨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2009年4月~2010年5月住院的脑瘫患儿感染手足口病的28位家长进行了访谈,并将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了解其父母的心理变化及家庭情况.结果:手足口病患儿家长增加了心理压力和心理负担,也加重了经济负担.结论:针对手足口病患儿家长的心理压力,采取心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改善家长不良心理情绪,积极配合患儿的治疗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老年糖尿病患者集中性、个性化心理护理的不同效果,探讨个性化心理护理实施途径.方法 将5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7例和干预组29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分别实施集中性或个性化心理护理,比较两者护理效果,评价患者对治疗依从性、心理问题及糖尿病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 干预组治疗依从性增强,心理问题减少,糖尿病指标改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性化心理护理效果明显优于集中性心理护理,但个性化心理护理优势的充分发挥仍需作进一步临床探索.  相似文献   

9.
马良菊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0):315-316
目的研究饮食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本院长期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53例,将患者随即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74例患者药物治疗的同时接受个性化饮食护理干预,对照组76例患者药物治疗的同时只接受常规的健康教育,治疗三个月后,观察糖尿病患者血糖变化。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值均低于对照组,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饮食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  相似文献   

10.
陈艳丽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7):1093-1094
婴幼儿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自身调节体温能力差,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因而发热是小儿时期的常见症状。但当小儿发热时,家长往往紧张不已,不知所措。为了使小儿尽快退热,有时采用一些不当方法,反而影响了治疗效果。笔者认为发热患儿家长的知识、心理状态以及行为对减少非正规治疗,降低并发症,促进小儿身心健康尤为重要,为了更好地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我们于2006年2月~2007年8月,对300例发热患儿家长行健康教育需求调查,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以聚焦解决模式为基础的心理干预策略及应用方法对哮喘患儿的影响,以期为该类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提供帮助。方法对儿呼吸科2012年2013年收治的80例哮喘患儿随即分为两组,各40例,干预组在积极治疗和常规护理基础上以聚焦解决模式为依据,制定干预策略,给予健康教育,对照组仅积极治疗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治疗和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及行为的变化、治疗开始至症状好转所需时间、随访1年的复发情况以及出院时家属满意度。结果干预组在服药依从性、好转时间、复发情况以及家属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聚焦解决模式为基础的心理干预策略能有效增强患儿服药依从性、有效降低哮喘患儿的复发率、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儿脑性瘫痪家庭康复训练方法并观察疗效.方法:采用康复教育、家长培训、运动疗法、作业疗法、患儿良姿住的保持、保持脑瘫患儿的正确的被抱姿势、语言训练、心理支持及其他方法(物理治疗、推拿治疗、音乐疗法、中药浴等)等家庭康复护理方法,对脑性瘫痪76例患儿进行康复治疗.结果:76例小儿脑瘫患儿经过3个月的家庭康复治疗,显效37例,有效1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9.47%.随着年龄的增长,总有效率下降,不同年龄组组间比较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长培训、早期干预、坚持家庭康复、综合治疗、家长与医院和医生长期密切配合是脑瘫患儿康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脑瘫患儿家长存在的焦虑、抑郁情绪及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80例脑瘫患儿家长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家长进行评分。干预组实施专业心理护理,对照组未进行任何形式的心理干预。比较两组入院时(干预前)、3个疗程后(干预后)的SAS、SDS评分。结果干预组干预后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干预前后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对脑瘫患儿治疗时,同时对患儿家长进行心理干预,有利于缓解患儿家长的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耳鼻喉手术患儿的心理特征,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护理干预,观察护理干预对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近一年来收治的耳鼻喉手术患儿52例,护理人员首先了解掌握患儿的心理特征,然后将专业护理与心理护理结合起来,积极的与家长进行沟通、安抚患儿的情绪,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采取个性化的护理。然后观察患儿配合治疗的情况以及临床恢复效果。结果经过临床的专业护理与心理护理相结合,有95%的患儿能够配合医师护士的治疗,大大降低了哭闹、不合作的现象。结论对耳鼻喉手术患儿进行心理与专业相结合的护理,有利于消除患儿的不良心理情绪,促进患儿积极配合治疗,有利于患儿的康复。  相似文献   

15.
杨红梅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362-363
目的分析与探讨肾病综合征患儿的健康教育方法。方法将入选的27例患儿及家长按治疗意愿分为观察组14例与对照组13例,两组患儿均给予行常规用药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心理、饮食、活动及出院后护理指南,患儿出院时对家长进行健康问卷,对比两组患儿家长的健康知识掌握及健康习惯养成情况;出院6个月内,随时进行随访并记录复诊情况,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家长健康知识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儿出院后6个月的随访及复诊记录表明,观察组患儿及家长在配合度与健康知识掌握力均得到明显高于对照组,出院后的自我护理行为得到有效加强,使患儿病情得到控制,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价值。结论肾病综合征患儿及家长的健康教育在治疗及稳定患儿病情方面有积极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孙佩  赵兵  冯媛  王欣欣 《贵州医药》2023,(12):2003-2004
目的 分析家属个性化认知干预对脑积水患儿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脑积水患儿及家长100例,随机分成常规组和实验组,各50例。常规组予基础认知干预指导,实验组予基础认知干预以及个性化认知干预。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评估两组组患儿改良版牛津残障量表(MOHS);比较两组家长护理能力得分。结果 干预6个月后,实验组患儿MOHS得分低于常规组(P<0.05)。干预6个月后,实验组家长护理能力得分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对脑积水患儿家属开展个性化认知干预,能够改善患儿神经障碍情况,提升机体营养水平,增强家长护理能力,发挥一定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健康教育在小儿支气管哮喘家庭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将52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26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实验组患儿除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外,还对患儿及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延续家庭护理干预,对两组患儿出院后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分析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儿在随访1年内哮喘发作次数、再住院次数和急诊次数,实验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家长满意率分别为96.15%与76.92%,实验组比对照组有更高的家长满意度。结论健康教育护理干预能明显减低患儿的哮喘急性发作次数,达到哮喘的有效控制,减少住院次数,并能获得更高的家长满意度,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8.
张秀兰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3):655-655
目的对学龄期患儿进行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指导,减轻患儿的痛苦,促进身心健康。方法针对儿科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就诊住院的220例学龄期患儿,护士根据此阶段患儿的心理反应和护理特点,在住院期间进行个性化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等指导措施。结果通过对220例学龄期患儿的心理护理,使患儿消除不良的心理、生理影响,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全部治愈出院。结论根据学龄期患儿的心理不同需求,从影响患儿的不良因素着手,给予针对性心理护理,减轻了患儿痛苦,促进了人格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在急性小儿肠炎护理过程中的具体方法与护理质量展开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前来我院治疗的急性小儿肠炎患者100例,对两组患儿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人数为50例。对观察组患儿进行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护理,并且在患者康复之后,对患者家长掌握的健康知识情况、满意程度等方面展开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出现复发以及并发症的概率很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患儿家长对于健康知识的掌握以及对孩子康复效果的满意程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比较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小儿肠炎患儿进行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于提升护理质量,帮助患儿家长了解更多科学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龄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低血糖症状的护理干预方法及干预效果,提高护理质量,保障高龄患者就医安全。方法对我院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三年间就诊的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在治疗期间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对其身体状况、生活行为方式进行了解,采取个性化的护理干预;同时选择同期接受治疗的98例高龄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护理与健康教育,对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低血糖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中采用胰岛素泵治疗47例,口服降糖药联合胰岛素治疗51例,干预组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23.40%、17.65%;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48.94%、37.25%,干预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容易发生低血糖,针对低血糖发生的高危因素采取必要的护理干预,加强血糖监测频率、个性化健康教育及生活行为方式干预是防止低血糖发生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