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宇  陈波 《中国医药指南》2012,(24):200-201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在难治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80例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显效59例,有效19例,无效死亡2例,总有效率97.50%。治疗后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中心静脉压及血氧饱和度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可有效改善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功能,缓解其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ICU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本次研究中特纳入32例在我院ICU进行难治性心力衰竭治疗的患者,对全部患者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患者中心静脉压、舒张压以及心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差异显著(P<0.05),收缩压和血氧饱和度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上升,差异显著(P<0.05)。治疗有效率为93.75%,30例患者治疗有效,17例患者病情得到明显改善,13例患者病情好转,其余2例患者治疗无效,病情未见明显变化。结论对ICU难治性心力衰竭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能够有效控制病情发展,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讨论连续性血液净化在治疗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对42例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观察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总有效率为90%,治疗后患者的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及心功能均有明显改善。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急性心力衰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心力衰竭合并肾衰竭的效果。方法 从许昌市中心医院2022年1月15日—2023年1月15日收入治疗的重症心力衰竭合并肾衰竭患者中,选取118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n=59)采取常规性血液净化治疗,观察组(n=59)采取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的评分、血压、肾功能各项指标、心功能各项指标、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1)治疗前,两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的评分、血压、肾功能各项指标、心功能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的评分、血压、Scr、BUN、BNP的水平均有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两组SV、CO、LVEF的水平均有上升,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92%,与对照组的83.05%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在重症心力衰竭合并肾衰竭患者治疗中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可对患者病情、心功能和肾功能改善起到有效促进作用,并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改善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效果.方法 选取收治的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取基础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确诊后均及时采取措施,应用抗感染、护肝及补液多种对症治疗,防治纠正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基础下进行血液净化治疗措施.观察高容量连续性血液净化前后,2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及CPIS评分、血流动力学及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等水平变化,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及超声心功能的差别.结果 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后CPIS,APACHEⅡ值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后实验室指标与治疗前比较,TNF-α、GPT、血清白蛋白、IL-6和IL-8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后实验室指标与对照组比较,TNF-α、GPT、IL-6、IL-8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清白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前后MAP、PaO2/FiO2、CVP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PaO2/FiO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P和CV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后在SV、CO、LVEF等项超声心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连续性血液净化改善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疗效显著,明显降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促进血清电解质平衡,抑制全身炎性反应的进展,改善患者全身血流动力学及预后情况,从而改善患者心功能.临床选择优势较高,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王雅 《云南医药》2014,(4):448-449
肾衰竭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为心力衰竭,尤其是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容易并发肾功能损害,有报道显示,心力衰竭患者并发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为36%~57%,常规应用抗心力衰竭药物效果不佳,且部分患者合并肾衰竭,致死率将增加40%。重症心力衰竭合并肾衰竭患者对强心、利尿、扩血管等治疗的反应差,需要血液净化治疗,清除水分,减轻患者心脏负担,改善心功能。本文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心力衰竭合并肾衰竭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对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取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清标本共6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CBP治疗组,每组30例,CBP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CBP治疗。采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6、12、24、48、72h各时间点血清TNF-α、IL-6、IL-10、IL-8指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常规治疗组经72h治疗后患者血清TNF-α、IL-6、IL-10、IL-8变化不明显(P>0.05),而CBP治疗组患者上述指标显著降低(P<0.05),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能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清除患者血清过多的TNF-α、IL-6、IL-8、IL-10,改善患者临床转归,可成为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对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张家口市第一医院ICU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清标本6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CBP治疗组,每组30例,CBP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CBP治疗。以患者血压、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血浆脑利钠肽(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指数(CI)为检测指标,观察2组治疗前后心功能的变化及治疗效果。结果应用CBP治疗后患者血压降低,心率及呼吸减慢,血氧饱和度增加,血浆脑利钠肽降低,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心脏指数增加,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结论 CBP能有效纠正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明显改善心功能,是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连续性血液净化疗法用于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重症急损伤疾病患者治疗中对并发症情况的影响。方法 38例ICU重症急损伤疾病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参照组和连续性血液净化组,各19例。参照组患者接受消炎、抗感染、降颅压、吸氧、抗休克以及对症疗法等常规ICU救治措施进行治疗,连续性血液净化组患者接受连续性血液净化疗法联合常规ICU救治措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连续性血液净化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显著高于参照组的68.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性血液净化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26%,显著低于参照组的36.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疗法用于ICU重症急损伤疾病患者临床治疗中的疗效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急慢性健康状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难治性心力衰竭治疗中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3月在本院内科住院的37例难治性心力衰竭的患者。术前心功能NYHA分级:Ⅲ级12例,Ⅳ级25例。检测治疗前后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中心静脉压等指标的变化,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37例患者心力衰竭症状全部有不同程度改善。22例显效,14例有效,1例无效,总有效率97.29%。治疗后患者的血压、心率、中心静脉压及血氧饱和度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能显著改善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疗效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不同血液净化模式治疗糖尿病性乳酸性酸中毒的疗效。方法 对36例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三种不同的血液净化模式(间歇性血液透析、连续性血液滤过、连续性血液滤过+血液灌流)进行治疗,随机将患者分成三组:血液透析(IHD)组、连续性血液滤过(CVVH)组、连续性血液滤过+血液灌流(CVVH+HP)组。观察治疗前后血乳酸、p H值、血色素情况。结果 连续性血液滤过(CVVH)组、连续性血液滤过+血液灌流(CVVH+HP)组较间歇性血液透析(IHD)组的血乳酸下降明显、p H值改善更迅速(12 h即达正常),但CVVH+HP组较IHD组和CVVH组24 h时血色素下降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种血液净化模式中,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糖尿病性乳酸性酸中毒疗效最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不同血液净化模式治疗糖尿病性乳酸性酸中毒的疗效。方法 对36例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三种不同的血液净化模式(间歇性血液透析、连续性血液滤过、连续性血液滤过+血液灌流)进行治疗,随机将患者分成三组:血液透析(IHD)组、连续性血液滤过(CVVH)组、连续性血液滤过+血液灌流(CVVH+HP)组。观察治疗前后血乳酸、p H值、血色素情况。结果 连续性血液滤过(CVVH)组、连续性血液滤过+血液灌流(CVVH+HP)组较间歇性血液透析(IHD)组的血乳酸下降明显、p H值改善更迅速(12 h即达正常),但CVVH+HP组较IHD组和CVVH组24 h时血色素下降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种血液净化模式中,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糖尿病性乳酸性酸中毒疗效最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血液灌流与血液灌流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百草枯中毒的疗效。方法 69例百草枯中毒患者分组后分别给予血液灌流、血液灌流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观察其3月内疗效。结果血液灌流组39例患者中死亡28例,好转11例,有效率为28.20%;血液灌流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组30例患者中死亡14例,好转16例,有效率53.33%。血液灌流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百草枯中毒的有效率较血液灌流有效率高(P=0.034)。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百草枯中毒是比血液灌流更为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不同血液净化模式治疗糖尿病性乳酸性酸中毒的疗效。方法 对36例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三种不同的血液净化模式(间歇性血液透析、连续性血液滤过、连续性血液滤过+血液灌流)进行治疗,随机将患者分成三组:血液透析(IHD)组、连续性血液滤过(CVVH)组、连续性血液滤过+血液灌流(CVVH+HP)组。观察治疗前后血乳酸、p H值、血色素情况。结果 连续性血液滤过(CVVH)组、连续性血液滤过+血液灌流(CVVH+HP)组较间歇性血液透析(IHD)组的血乳酸下降明显、p H值改善更迅速(12 h即达正常),但CVVH+HP组较IHD组和CVVH组24 h时血色素下降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种血液净化模式中,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糖尿病性乳酸性酸中毒疗效最佳。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医药科学》2017,(9):194-197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在失代偿性心力衰竭合并急性肾损伤治疗的临床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6年12月于本院收治失代偿性心力衰竭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60例根据治疗措施不同将其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标准治疗+利尿剂强化治疗,试验组给予标准治疗+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APACHEⅡ得分、肌酐、尿素氮、葡萄糖及钾的水平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心率、APACHEⅡ得分均低于对照组,而平均动脉压及血氧饱和度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干预后6、24、72h血清肌酐、尿素氮及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预后6、24、72h血清葡萄糖水平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能有效改善失代偿性心力衰竭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肾功能,同时能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感染性休克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2019年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86例感染性休克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给予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比较2组生化和血气指标、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APACHE)-Ⅱ评分和脓毒症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评价(SOFA)评分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尿素氮、肌酐、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总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观察组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重症监护病房(ICU)内病死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对感染性休克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治疗作用明显,可有效减轻器官功能衰竭,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分析连续性血液净化在脓毒血症患者救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63例脓毒血症患者,依据住院单双号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和研究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取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各项生命体征均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细胞因子水平均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可有效改善脓毒血症患者生命体征,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和死亡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的不同模式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患者的有效性。方法 按随机数字将68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分为两组,即血液透析组和连续性血液净化组,每组34例,血液透析组采用血液透析模式治疗,连续性血液净化组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模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透析前后的肾功能指标、电解质和pH的异常情况。结果 (1)两组在年龄、性别、病因、ARF严重程度、透析疗程、肌酐、尿量、尿素氮等临床一般资料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血液透析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3.53%,连续性血液净化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6.47%,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5,P=0.785>0.05);(3)两组透析前的电解质和pH的异常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透析后,两组的电解质和pH的异常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连续性血液净化组电解质和pH的异常率明显低于血液透析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尿素氮和肌酐的影响因素,性别、透析方法等变量与尿素氮和肌酐无统计学关联;(5)连续性血液净化组的血清肌酐、尿素氮低于血液透析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透析与连续性血液净化方法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效果较好,均能有效地清除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肌酐、尿素氮,连续性血液净化较血液透析更有效地纠正电解质和pH的异常。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在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南阳市中心医院2014年~2016年进行临床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60例MODS患者分为A组,将南阳市中心医院2014年~2016年只进行临床常规治疗而未接受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60例MODS患者分为B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Marshall评分、血尿素氮(BUN)、电解质水平(K~+)、血肌酐(Scr)、二氧化碳结合力(CO_2CP)、N末端前脑利钠肽(NT-proBNP)及治疗成功率和ICU住院天数等指标评价临床疗效。结果对A、B两组病例治疗后指标相比,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接受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MODS患者中治愈出院43例(71.7%),死亡17例(28.3%);未接受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MODS患者中治愈出院19例(31.7%),死亡41例(68.3%),对A、B两组患者治疗后转归情况采取χ~2检验,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是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有效手段,对改善患者的病情,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加速患者的康复,有重要意义,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报告26例感染性休克应用床旁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并探讨其疗效的观察与护理.方法 分析26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应用床边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前和治疗后24 h、48h、72 h的pH值、氧合指数、动脉血乳酸、平均动脉压(MAP)以及各时间点多巴胺的使用状况,观察病情进展.结果 治疗前后患者的pH值、氧合指数、动脉血乳酸浓度、平均动脉压等指标明显改善;其中多巴胺停用48 h内血压正常者共6例,72 h内共10例,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8例,8例中4例在感染休克后48 h后作cBP治疗,治愈1例.本组共治愈19例,死亡7例,7例中并发MODS 5例.结论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感染性休克疗效显著,及早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可避免发生不可逆性脏器功能损害,明显降低死亡率.及时的观察、有效的护理是床边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