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6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0.4ml,每日2次,连续7天;观察两组心绞痛发作及心电图变化,1周后评定疗效。住院至少7天,随访至治疗后30天。结果:治疗组显效率60%,总有效率90.9%,对照组显效率27.2%,总有效率63.6%,两组比较显效及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轻度出血发生率为6%。治疗后30天,急性心肌梗死、猝死发生率治疗组为3%,对照组为24.2%,两组比较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与对照组比较疗效显著,可明显减少不稳定型心绞痛30天后死亡和复合心脏事件的发生,无需常规监测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使用简便、安全、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疗效与安全性,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口服复方丹参滴丸,每次10粒,1日3次,对照组28例,口服消心痛,每次10粒,1日3次,结果;抗心绞痛总效率:治疗组93.7%,对照组75%(P<0.05),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治疗组65%,对照组50%(P<0.05);血液流变学改善存在显著差异(P<0.05),血脂调节无明显差异(P>0.05),未发现毒副作用,结论:复方丹参洋同是治疗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3.
樊利生 《包头医学》2001,25(2):51-52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WAP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及常规治疗加低分子肝素钙组(治疗组),疗效为1周,结果:1周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1%,对照组为64.7%(P<0.05),治疗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能更有效地控制心绞痛发作,减少心肌梗塞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李建  蒋涛  刘思泰 《四川医学》2002,23(3):236-237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UA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及常规治疗加低分子肝素钠组(治疗组),疗程为10天,结果:10天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73%,对照组为76.32%(P<0.05),观察8周治疗组无1例发生AMI,对照组2例(5.26%)发生AMI。结论: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钠,能有效控制心绞痛发作,减少心肌梗死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研究低分子肝素钙和阿司匹林联合应用与阿司匹林单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6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对照组应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应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阿司匹林治疗1周后改为对照组方案治疗1周,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1.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13%(P <0.05);治疗后两组凝血指标均显著改善(P <0.05),但组间无明显差异(P >0.05);两组 CRP 及 PLT 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心梗及出血率为3.13%、6.2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50%、21.88%(P <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和阿司匹林联合应用于不稳定心绞痛的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心梗及出血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王臻  孙云富  常鲁华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5):1733-1734
目的:观察降纤酶、低分子肝素(速避凝)联合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66例UA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抗心绞痛、抗血小板、抗凝基础上,用降纤酶10U、5U、5U加入0.9%氯化纳注射液250ml分别于入院第1、3、5d静脉滴注,滴注时间为1-1.5h。观察两组心绞痛发作及心电图变化,1周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58.6%,总有效率95.4%,对照组显效率36.7%,总有效率86.1%;两组比较显效及总有效率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结论:降纤酶、低分子肝素(速避凝)联合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显著,且使用简便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治疗组应用复方丹参滴丸,对照组应用硝酸异山梨酯,对比观察两组用药治疗后心绞痛缓解情况及心电图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显效率68.5%,对照组为51.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ST—T段复常治疗组总有效率64.8%,对照组总有效率53.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复方丹参滴丸的疗效优于硝酸异山梨酯。结论:复方丹参滴丸是一种治疗稳定型心绞痛较为理想和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肝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高危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86例Braunwald分级积分大于3的UA患者随机分为肝素治疗组(n=42)和常规治疗组(n=44),以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住宅4周内心脏事件发生率作为评定标准。结果: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肝素治疗组心绞痛发作≥1次/d的病例数明显减少(16.7%对36.8%,P<0.05),心脏事件发生率低(2.4%对20.5%,P<0.025)。结论:肝素治疗可作为降低UA高危患者心脏事件发生率的重要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9.
通心络胶囊治疗胸痹心痛4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对照法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口服通心络胶囊,每次4粒,每日三次。对照组30例,口服复方丹参片,每次3片,每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心绞痛疗效:治疗组和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65%和40%(P<0.05),总有效率分别为95%和73.3%(P<0.01)。心电图疗效:治疗组和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65%和36.7%(P<0.05),总有效率分别为90%和66.7%(P<0.01)。另外,两组对胸闷胸痛,气短,乏力,心悸,自汗等主要症状的改善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单用肠溶阿司匹林和联合低分子肝素(法安明)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肠溶阿司匹林)及治疗组(肠溶阿司匹林+法安明),疗程为一周。结果一周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9%,对照组为79%(P〈0.05);观察4周治疗组无一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对照组发生3例(11%);治疗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法安明,能更有效地控制心绞痛发作,减少心肌梗死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硝苯地平防治早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先兆早产孕妇随机分为研究组扣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应用硝苯地平治疗;对照组应用硫酸镁治疗,比较两组显效时间和成功率。结果显效时间:研究组(37.12士15.16)min,对照组(42.30±20.86)min;保胎成功率:研究组39例(78%),对照组37例(74%),延长孕周:研究组〉48小时10例(20%),〉7天25例(50%);对照组〉48小时19例(38%),〉7天29例(58%);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药物不良反应比较,硝苯地平应用早产,心慌、胸闷、潮热等副反应明显减少,硝苯地平5例占10%,硫酸镁组25例占50%(P〈0.05),有显著差异性。结论硝苯地平防治早产安全有效,而且服用方便,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2.
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方法,将7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血塞通治疗组40例,对照组38例,观察2组临床总有效率,ECG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0.0%,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71.0%,组间比较P<0.05;治疗组ECG总有效率62.5%,对照组ECG总有效率36.8%,组间比较P<0.05;对血液流变学指标观察显示,治疗后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在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塞通注射液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3.
常桂兰 《华夏医学》2002,15(1):22-23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新近发生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4例,观察组予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和阿司匹林(100mg/d)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法安明)5000IU/d皮下注射,1次/12h,疗程为1周,结果:1周后总有效率,低分子肝素治疗组为91.7%,对照组为70.8,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12周治疗组无1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对照组2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8.3%),治疗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低分子肝素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能有效地控制心绞痛发作,减少心肌梗死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速碧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38例UAP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及常规治疗加速碧林组(观察组),疗程为1周。结果:1周后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7%,对照组为70%(P〈0.05);观察12周,观察组无一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MI),对照组9例发生AMI(7.8%);观察组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速碧林,能更有效的控制心绞痛发作,减少AMI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孙大勇 《广东医学》2002,23(4):425-426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速避凝)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8例UPA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观察组(对照组)及常规治疗加速避凝组(观察组),疗程均为1周。结果 1周后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7%,对照组为68%(P<0.05);观察12周,观察组无一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对照组3例发生心肌梗死(11%);观察组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速避凝,能更有效地控制心绞痛发作,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妊高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8例妊高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单纯的硫酸镁治疗。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监测患者治疗前后的相关生化指标,并对母婴预后进行随访观察。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SBP、DBP 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P 均<0.05),尿蛋白减少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患者的BUN、UA、CysC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 P均<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母婴死亡率及提早终止妊娠、子痫、胎盘早剥、子宫过度收缩等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12.81%,对照组为25.6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妊高征的临床疗效要优于单纯的硫酸镁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血压、肾功能及母婴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国产与进口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于2013年2月到2014年2月收治的108例高血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国产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观察组则口服进口硝苯地平控释片,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中显效患者38例(20.0%),好转13例(24.1%),无效3例(5.5%),总有效率为94.5%;对照组患者中显效39例(72.2%),好转11例(20.4%),无效4例(7.4%),总有效率为92.6%。两组患者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组间疗效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两种药物对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未表现出显著差异,均取得良好治疗效果,且具有较高的治疗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银杏叶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1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丹红注射液20ml加入5%GS250ml静脉点滴,1次/d,连用两周;银杏叶注射液2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点滴,连用两周。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为91.7%、心电图改善率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5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银杏叶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无毒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速避凝治疗不稳定型冠状动脉疾病(VCA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加速速凝治疗,疗程30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3.07%)(P<0.05),而且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也具显差异(P<0.05),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速避凝,能有效地控制心绞痛发作,减少心性事件发生率,且该药使用较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我院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急诊处理方法与预后效果。方法:急诊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予常规介入治疗与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抗凝与溶栓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4.3%和82.9%,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治疗组的LVESD与LVEDD值都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急诊患者在介入治疗中配合溶栓抗凝治疗能取得更好的近远期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