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正常及病变听骨链进行三维(3D)成像初步研究,探讨最佳成像参数及其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诊治中的价值.方法对正常43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24耳均采用内耳软件作螺旋CT检查,层厚1mm,螺距为1.3D成像主要采用表面遮盖显示法(SSD),CT阈值取100 300Hu.结果正常听骨链中锤、砧骨及镫骨前后脚、锤砧关节、砧镫关节等都得到满意显示,镫骨底板显示欠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听骨链破坏情况与手术所见相符.结论选择合适的成像参数对要获得高质量3D成像至关重要,三维CT成像对制定手术方案、提高手术安全性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孔庆聪  张亚琴  徐川  王晓红 《实用全科医学》2006,4(6):720-721,F0003
目的 探讨正常和异常听骨链的CT仿真内窥镜(CTVE)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HiSpeed CT/i扫描机对10例正常中耳和32例临床怀疑中耳病变(22例手术)的患者进行CTVE成像。结果 CTVE能清楚显示正常听骨链的形态、大小及相互关系,锤骨、砧骨及锤砧关节的显示率均为100%,镫骨底板的显示率为35%,只有25%可以分辨镫骨前、后脚;24例中耳炎患者中17例胆脂瘤形成,CFVE上有不同程度的听小骨破坏。结论 CTVE是一种非侵袭性的方法,能显示听骨链的立体影像,有利于听骨链病变的显示和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HRCT多平面重组及最大密度投影观察正常听骨链的形态,并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听骨链病变进行术前评估。方法:对20例(40耳)突发性聋患者(对照组)和62例(71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病变组)行高分辨率CT 扫描,分别沿三个听小骨的长轴进行多平面重组(MPR),对显示图像直接进行最大密度投影重建(MIP)。对照组比较MPR 和MIP图像整体显示听骨的形态和结构情况;病变组观察听骨链破坏情况,并与手术结果比较。结果:对照组听小骨在MPR及MIP图像均明确显示,MPR对镫骨整体的显示优于MIP, MIP可以立体显示听骨链的空间结构;病变组,胆脂瘤型39例(44耳),MPR显示43耳有听骨破坏,MIP显示41耳有听骨破坏;肉芽肿型15例(17耳),MPR显示6耳有听骨破坏,MIP显示5耳有听骨破坏。单纯性中耳炎8例(10耳),MPR及 MIP均未显示听骨破坏。术中见胆脂瘤型中耳炎41耳有听骨破坏;肉芽肿型中耳炎6耳有骨质破坏,单纯型无听骨破坏。结论: MPR对镫骨的整体显示优于MIP,MIP对听骨链破坏的显示能力优于MPR,两者相结合可以提高听骨链破坏的诊断率,为手术方式的制定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平扫及CT容积重建(CTVR)技术诊断听骨链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我院耳鼻喉科收治的52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CT检查并进行VR重建,观察和分析CT图像,以手术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评估CT平扫和CTVR技术对听骨链病变的诊断灵敏度和一致性。结果 CT平扫诊断锤骨、砧骨、镫骨、锤砧关节、砧镫关节病变的Kappa值分别为0.231、0.381、0.351、0.299、0.340,CTVR检查诊断上述病变的Kappa值分别为0.885、0.947、0.830、0.802、0.804;CTVR检查对锤骨、砧骨、镫骨、锤砧关节、砧镫关节等病变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97.56%、100.00%、96.97%、93.33%、93.10%,均高于CT平扫(P0.05)。结论 CT在听骨链病变诊断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其中VTVR技术对其诊断准确性明显高于CT平扫,且与手术结果一致性非常高。  相似文献   

5.
姚金坤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6):2160-2162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仿真内窥镜、听骨链三维重建及镫骨前后脚斜面重建在病变中耳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3例66耳行颞骨GE Lightspeed64排螺旋CT容积扫描,正常组35耳,病变组31耳,用GE Advantage工作站行中耳CTVE、听骨链SSD及镫骨前后脚的斜轴位重建与冠、轴位CT及手术所见进行对照。结果:24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CTVE显示锤骨柄、砧骨长脚骨质破坏与手术所见的符合率为91.7%(22/24),显示锤骨头骨质破坏的符合率为95.8%(23/24),显示砧骨短脚骨质破坏的符合率为100%(24/24),显示镫骨脚骨质破坏的符合率为87.5%(21/24)。中耳CTVE、听骨链SSD、镫骨前后脚斜轴位重建显示听小骨骨质破坏与手术符合率与冠、轴位图像的符合率差异无显著性,但符合率(CTVE平均93.3%、SSD平均95%、镫骨前后脚斜轴位重建91.7%)稍高于冠、轴位图像(平均90%)。结论:64排螺旋CT中耳CTVE、听骨链SSD及镫骨前后脚的斜轴位重建显示听骨链及骨壁的骨质破坏与手术所见符合率较冠、轴位图像稍高,且图像更立体、清晰,耗时不长,可以用于临床常规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hislicespiralCT,MSCT)三维重建对慢性中耳乳突炎患者中耳、乳突精细结构破坏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128层螺旋CT扫描机,对68例慢性中耳乳突炎患者行颞骨薄层扫描及透明化容积重建fvolumereconstruction,VR)、多平面重组(multipleplanereconstruction,MPR),正常对照耳观察听骨链的形态结构;病变耳观察中耳乳突结构的改变及骨质破坏情况并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正常组VR、MPR对锤骨、砧骨及锤砧关节均能清晰显示,MPR对镫骨及镫砧关节能部分显示。病变组76耳中耳乳突破坏MSCT诊断与手术病理结果基本一致。结论MSCT三维重建可清晰显示中耳的精细结构,对中耳乳突炎骨质破坏诊断准确,对镫骨、镫砧关节及其骨质破坏显示欠佳。  相似文献   

7.
中耳炎症对传音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中耳炎的鼓膜,听骨链病变及其对听力的影响,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55例,65耳行术前纯音测听,术中观察鼓膜听骨链结果显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砧骨最易破坏,镫骨破坏较晚。气骨上阈曲线近平坦型,为传音性垄,但骨导高频区听阈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8.
16层螺旋CT三维容积重建在鼓室成形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三维容积重建(16-SCT VR)在鼓室成形术中的应用.方法 对40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40耳,病变组)患耳和35例病变组患者对侧正常耳(35耳,正常组)的听骨链VR进行研究.①采用薄层(层厚1.0 mm),小视野(FOV=5 cm),密集重建(间隔0.1 mm)技术行16-SCT扫描,获得常规断层图像及VR成像.②由2名影像科医师用盲法阅片,对断层图像和VR图像上听骨链各结构显示质量进行评价,并由此确定鼓室成形术分型.③完成鼓室成形术,将两种图像分型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16-SCT VR能直观立体地显示听骨链的形态及相互关系,除镫骨底板外,能清晰显示正常听骨链及其细小结构.病变组中VR图像显示:锤骨头破坏13例,锤骨柄破坏13例,砧骨体破坏15例,砧骨长脚破坏20例,砧骨短脚破坏12例,镫骨上结构破坏13例.38例VR图像术前鼓室成形术分型与手术结果一致(Ⅰ型4例,Ⅱ型19例,Ⅲ型10例,Ⅳ型5例).结论 通过选择两种阈值和两个视角,16-SCT VR具有快速、无创、准确地显示正常及异常听骨链的立体影像等优点,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颞骨CT及耳内镜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静止期及中耳胆脂瘤术前评估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静止期及中耳胆脂瘤患者42耳病历资料,从CT、耳内镜及术中发现进行分析。结果①根据CT结合术中所见,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静止期CT分型分为单纯型、硬化灶型、肉芽型、硬化灶肉芽型。胆脂瘤型CT主要表现为听骨链消失或锤砧关节消失,乳突大部分呈硬化型,少部分为板障型,上鼓室鼓窦扩大,上鼓室、中鼓室甚至后鼓室乳突腔为软组织影占据,部分病例外半规管骨质破坏、面神经管水平段骨质破坏,部分病例外耳道后壁骨质破坏;单纯型CT示中耳鼓室乳突呈不完全气化型;硬化灶型CT示中耳鼓室乳突呈硬化型,病变局限于中鼓室,锤骨柄及镫骨周围有“类似骨质影”包裹;肉芽型、硬化灶肉芽型CT相似,示病变累及鼓室及乳突,听骨链基本完整,面神经管水平段骨质完整,但硬化灶型与肉芽型区别之处在于前者鼓室内听骨链周围有“类骨质”样散在高密度影。②耳内镜所见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静止期鼓膜紧张部穿孔,鼓膜可有钙化斑;中耳胆脂瘤型则有上鼓室内陷或穿孔、后上象限穿孔、大穿孔、外耳道顶壁或后上壁下塌。结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静止期及中耳胆脂瘤的术前CT及耳内镜评估,对病变性质、范围、程度及指导手术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对慢性中耳炎听骨链病变的评估作用。方法:对21例(28病耳)慢性中耳炎患者行高分辨率CT扫描获取原始图像数据,经后处理软件进行重建,图像后处理技术包括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仿真内窥镜(VE),观察听骨链破坏情况,并与手术探查结果比较。结果: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能清楚显示听骨链,对锤骨、砧骨及镫骨上结构骨质破坏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6.4%、92.9%和85.7%。结论: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术前评估慢性中耳炎听骨链病变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1.
118例鼓室硬化临床资料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临床资料分析,探讨鼓室硬化的发病情况及影响听力的主要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2004年1月至2009年5月我科收治的118例(137耳)鼓室硬化病例,265例(311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病例列为对照组,比较患病年龄、病程长短、性别构成的差别。进一步分析鼓室硬化的病变部位和听力改变的特点。结果(1)鼓室硬化女性患病年龄较大,患病率较高。(2)不同部位病变的发生率由高到低是:鼓膜、锤骨、砧骨、锤砧关节、其它部位、砧镫关节、镫骨。(3)纯音听阈检查听骨链有硬化或破坏的听力较差(P<0.05);女性较男性听力差(P<0.05)。Carhart切迹和气导听力倒V形曲线出现率接近。听力损失影响因素按比重,从大到小顺序为:砧骨、锤骨、锤砧关节、砧镫关节、镫骨、伴发病变、其它部位病变、鼓膜、性别。结论性别可能是鼓室硬化发病的影响因素之一。骨导carhart切迹与气导听力倒V形曲线可能是鼓膜和听骨链钙化的标志。听骨链病变对听力影响严重,处理好听骨链的重建是手术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听骨链完整性的判断朱富高1刘京国2万秀明1张念凯1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耳科常见病,为手术前能判断听骨链的完整性,以指导临床治疗,我们回顾分析慢性化脓性中耳炎74例(88耳)听力损失与听骨病变的关系。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慢...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对中耳炎患者人工听骨链重建术前听骨链完整性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我院人工听骨链重建术前行MSCT检查的慢性或胆脂瘤中耳炎患者74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完成MSCT检查和手术治疗,将扫描数据进行多平面重组(MPR)、仿真内窥镜(VE)及容积重现(VR)等重建处理,并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三种处理技术对听骨链各部位完整性的术前诊断价值。结果 MPR、VE及VR对锤骨和砧骨畸形诊断准确性大致相近,均显示出良好准确性,其中VR对锤骨颈准确率优于MPR,对锤骨头准确率优于VE;同时MPR对砧镫关节和镫上畸形诊断效果较VE和VR具有一定优势。结论MPR、VE及VR均为常用MSCT后期处理技术,用于慢性中耳炎患者听骨链术前完整性评估均具有良好价值,在常规图像基础上结合多种后期处理技术可提升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容积再现技术(VR)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时对中耳结构改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正常30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41耳进行螺旋CT检查,把扫描所得的容积数据用容积再现法进行三维重建,将VR法重建的结果和手术中所见进行对比。【结果】VR法对正常颞骨内结构,如听骨链、面神经管、耳蜗、前庭、半规管等均显示满意。对病变颞骨锤骨和砧骨破坏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5%和93%,对有外半规管破坏的3例患,VR与手术所见完全相符。【结论】VR技术可以为临床提供详细、立体的影像学资料,对明确诊断、制定手术方案和提高手术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螺旋CT检查所得耳部轴位像、冠状位MPR图像及听骨链三维重建图像的对比及结合研究,探讨螺旋CT检查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诊断、分型方面的价值及其对中耳炎手术方案制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T仿真内镜和后处理技术应用于中耳听骨链病变的价值及局限性。方法:95例、108耳采用不同方式扫描与重建。结果:95例、108耳中双耳发病26例,95例中102耳患有中耳乳突炎。其中听骨链畸形15例,胆脂瘤69例,骨疡型中耳乳突炎21例,外耳道癌侵犯中耳3例。结论:CT仿真内镜和其它后处理方法能清楚显示听骨链和锤、砧骨的大小、形态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也能较好地显示听骨链及锤、砧骨的解剖结构畸形、变异,对诊断中耳胆脂瘤及中耳乳突炎等疾病有重要价值,为检查耳部病变及手术前准备影像学资料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不同材料镫骨赝复体术后听力效果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材料的镫骨赝复体对镫骨置换术后听力效果的影响。方法 根据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提供的人体正常耳CT扫描结果,用自编软件将CT扫描数值化并导入PATRAN重建三维有限元模型,应用动力学的传导振动原理,对正常的听小骨结构进行动力数值计算分析,并与目前已报道的试验结果对比。对同种置换方式下采用不同材料(不锈钢、钛合金、生物陶瓷)的镫骨赝复体所重建的听骨链结构进行动力数值计算分析,并与正常的听骨链结构力学行为进行对比。结果 本文所建立的中耳三维有限元模型形态符合人体中耳,由该模型计算所得频率响应曲线与新鲜颞骨测试所得频率响应曲线其大小及分布基本一致。钛合金材料的镫骨赝复体振幅和正常人体的镫骨底板振幅最为接近,生物陶瓷次之,而不锈钢镫骨赝复体最差。结论 采用钛合金镫骨赝复体术后听力恢复最好;钛合金是一种理想的制作镫骨赝复体的材料。  相似文献   

18.
容积再现技术在中耳炎症性疾病中的诊断应用价值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容积再现技术(VR)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时对中耳结构改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正常30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41耳进行螺旋CT检查,把扫描所得的容积数据用容积再现法进行三维重建,将YR法重建的结果和手术中所见进行对比。【结果】VR法对正常颞骨内结构,如听骨链、面神经管、耳蜗、前庭、半规管等均显示满意。对病变颞骨锤骨和砧骨破坏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5%和93%,对有外半规管破坏的3例患者,VR与手术所见完全相符。【结论】VR技术可以为临床提供详细、立体的影像学资料,对明确诊断、制定手术方案和提高手术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通过虚拟耳镜对听骨链的观察,探讨其对胆脂瘤型中耳炎听骨链病变的诊断价值。 方法 对56例(59耳)患者进行高分辩率CT扫描,获取原始图像数据,经软件三维重建后,以虚拟耳镜方式观察听骨链病变情况,以手术探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并与其进行比较。 结果 虚拟耳镜对59耳胆脂瘤型中耳炎听骨链病变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91.49%、66.67%、86.44% 。 结论 虚拟耳镜能清晰地显示正常听骨链及其空间结构, 是一种全新的多角度立体地观察听骨链结构的非侵入性影像手段,可以提高术前对胆脂瘤型中耳炎听骨链病变的诊断率,有助于手术方式的制定。 [关键词]  中耳炎 胆脂瘤 听骨链 虚拟耳镜  相似文献   

20.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颞骨检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庆聪  徐川  张亚琴  王晓红 《实用全科医学》2006,4(2):227-228,F000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MSCT对正常30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41耳进行1.25 mm/4i薄层扫描,把扫描所得的容积数据用容积重现法(VR)进行三维重建,记录重建结果与术中所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VR法能对正常颞骨内结构,如听骨链、面神经管、耳蜗、前庭、半规管等均显示满意,对外侧半规管淋巴漏的诊断和手术所见完全相符,对胆脂瘤范围和锤骨、砧骨破坏的诊断和手术所见基本相符。结论VR三维重建法可以为临床提供详细、立体的影像资料,对明确诊断、制定手术方案和提高手术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