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政府机构和当地公共卫生专家继续对有关的恐怖主义炭疽病例进行调查。从 11月 7日起 ,根据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例监测的界定 ,总共有 2 2个炭疽病例 ;其中 10例被确定为吸入性 (肺 )炭疽 ,12例为皮肤炭疽 ( 7例确定和 5例可疑 )。大多数病例存在于新泽西和哥伦比亚特区的邮政人员中 ,被炭疽污染的信件通过高速分拣机被操作或者处理 ,而纽约和佛罗里达州大众传播媒介公司 ,确定怀疑被炭疽污染的信件 ,被拆开或者处理。在新泽西州的一个皮肤炭疽病例和在纽约市的一个吸入性 (肺 )炭疽病例暴露因素还未知 ,其流行病学调查和新…  相似文献   

2.
炭疽传播方式多样 ,主要有 3种形式 :(1)皮肤炭疽为接触感染 :由于直接接触被感染的动物及排泄物或加工带有炭疽菌的皮、毛、肉、骨粉等被感染。 (2 )肺炭疽为吸入性感染 (吸入性炭疽 ) :因吸入带有炭疽芽孢杆菌的尘埃或粉末患病。 (3)肠炭疽 :常因食入未煮熟被感染动物的肉类或被污染的食物引起感染。人与人之间接触传播极为罕见炭疽是怎样传播的?@吕治  相似文献   

3.
根据严格的病例定义 ,截止 1 0月 2 3日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CDC)已报告了 1 1例证实的炭疽病人 :佛罗里达 2例 ,纽约 3例 ,新泽西 2例以及华盛顿 4例。包括华盛顿新近报告的 2例死亡病例 ,所有病例都经过实验室检验证实为吸入性炭疽。纽约市卫生局又报告了 1例病人 ,经CDC检测证实为第 1 2例炭疽病例。CDC炭疽证实病例符合以下条件 :1 )从受侵袭组织或部位取样分离 ,经过实验室证实为炭疽 ,分别符合经皮肤、呼吸道和胃肠道感染的临床病例 ;或 2 )至少经过 2次实验室检测 ,发现炭疽杆菌的实验证据美国当今的炭疽病状况@龚震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吸入性损伤患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点,用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对2000年3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156例吸入性损伤患者的痰标本进行细菌学培养,并同时做药敏试验。结果 156例标本共分离出革兰阴性菌134株,革兰阳性菌50株,真菌23株。其中前5位是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药敏试验结果提示革兰阴性菌大多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敏感,革兰阳性菌大多对万古霉素敏感。结论吸入性损伤患者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用药,以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王红 《家庭护士》2008,6(7):598-599
头面部烧伤在烧伤病人中较为多见,常伴有吸入性损伤,吸入性损伤是热力或烟雾引起的呼吸道以至肺实质的损害,而吸入性损伤致呼吸功能衰竭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很高,2004年—2007年我科收治成批头面部烧伤伴吸入性损伤病人3批共25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我科2004年—2007年收治成批  相似文献   

6.
菝葜合剂对炭疽杆菌抑菌作用的初步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炭疽病是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在防治炭疽病工作中,我们发现民间曾用菝葜合剂(由菝葜、马兰和水蓼组成)治疗皮肤炭疽疗效显著。我们用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了该合剂对炭疽杆菌的抑菌作用,现将初步试验结果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一、菌种来源:自本地患炭疽的死牛中分出。菌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广州地区学龄期变应性鼻炎儿童主要吸入性变应原。[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2010年6月广州地区206例学龄期变应性鼻炎患儿吸入性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临床资料。[结果]吸入性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阳性率前6位依次为屋尘螨199例(96.6%)、粉尘螨196例(95.1%)、热带螨128例(62.1%)、狗毛35例(17.0%)、猫毛33例(16.0%)和德国小蠊(蟑螂)32例(15.5%)。[结论]尘螨、狗毛、猫毛和蟑螂是广州地区学龄期患儿最重要的变应原,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是变应性鼻炎患儿理想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8.
炭疽芽胞杆菌 (B anthracis)简称炭疽杆菌 ,是引起人、畜共患急性传染病———炭疽 (Anthrax)的病原菌。该菌主要引起皮肤炭疽、肺炭疽或肠炭疽 ,均可并发败血症。炭疽杆菌于 184 9年由德国兽医师Pollender首先发现 ,1876年郭霍氏 (R Koch)获得  相似文献   

9.
季群伟  杨小平 《疾病监测》2003,18(11):438-438
儿童感染炭疽的病例报告比较少,部分原因是绝大多数对炭疽杆菌的暴露发生在工作场所。2001年,纽约市1名7足月儿童在去了他母亲的工作场所后感染了皮肤炭疽,这使得儿童对炭疽杆菌的敏感程度的问题又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尽管推测全部人群曾暴露于炭疽杆菌暴露,但在1979年前苏联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市肺炭疽暴发中,再无24岁以下的炭疽病例报告。这些报告使一些调查者认为人类对炭疽的易感性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某校疑似炭疽疫苗菌株毒力恢复事件(事件)中,教学实验使用的炭疽芽孢杆菌毒力及其环境污染情况进行鉴定和调查,为合理处理该事件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调查事件发生的情况、采集实验用培养物、冻存菌株和实验室环境样本。 对实验用培养物进行噬菌体裂解和青霉素敏感试验鉴定;选取炭疽芽孢杆菌的rpoB基因和毒力相关的pagA和capC基因,应用TaqMan荧光探针法对采集样本进行检测。 结果 实验用培养物的噬菌体裂解试验显示有明显的噬菌斑,青霉素敏感试验显示在青霉素纸片周围有明显的抑菌环,并且培养物和冻存菌株rpoB和pagA基因检测为阳性,capC基因检测为阴性;教学场所的环境样本rpoB、pagA和capC基因检测均为阴性。 结论 该事件中实验用培养物和冻存菌株均为缺少capC基因的减毒炭疽芽孢杆菌,未发现毒力恢复情况;教学场所中无炭疽芽孢杆菌的污染。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掌握甘肃省炭疽流行病学特征及疫情趋势,为制定该省炭疽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5-2016年甘肃省及炭疽高发地区甘南藏族自治州(甘南州)炭疽报告病例的疾病类型、人群、地区、时间分布等流行病学特点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全省12年共报告炭疽病例956例,其中疑似炭疽375例、临床诊断558例、实验室诊断33例;临床分型中皮肤型炭疽949例,占总数的99.3%(949/956),未分型病例7例,死亡4例。年报告病例数在46~131例之间波动,2016年最高为131例。病例主要分布在甘南州830例(86.82%)、临夏回族自治州80例(8.37%)等8市(州)24个县(区),夏秋季高发,以青壮年男性牧民为主。结论 甘肃省炭疽疫情高发,疫区范围广,流行风险高,应引起高度重视,强化监测,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炭疽杆菌芽孢与短小杆菌芽孢对电离辐射的抗力。方法采用配对设计和载体定量灭活试验法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经照射剂量率为2651.2 rad的钴60照射处理,钴60γ射线照射杀灭炭疽杆菌芽孢的D10值为1.62,短小杆菌芽孢的D10值为1.51。经高能加速电子束照射处理后,其杀灭炭疽杆菌芽孢的D10值为2.23,短小杆菌芽孢的D10值为1.83。结论炭疽杆菌芽孢对电离辐射的抗力略强于短小杆菌芽孢。  相似文献   

13.
李伟 《疾病监测》2017,32(3):179-183
比较2016年俄罗斯西伯利亚炭疽疫情的防控措施和我国现行的不同。阐述新形势下炭疽防控一些因势利导的措施手段。概括我国炭疽流行现状,分析我国炭疽流行因素和高发原因。总结出我国炭疽防控的关键在于源头控制目标下的综合措施实施,即加强动物炭疽疫苗接种,加强对病死畜的管理,教育农牧区群众不屠宰、不剥食、不销售病死牲畜,加强炭疽监测、科学彻底地消除炭疽芽胞。如果炭疽防控的各项措施能落实,我国也能达到有效控制炭疽的目的,在一些地区还可以达到控制消除的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42例吸入性损伤的治疗分析,以提高其治愈率。方法对2000年12月-2005年12月收治的吸入性损伤42例病人的治疗效果及死因进行分析。结果42例中治愈29例,死亡9例。结论吸入性损伤的主要死亡原因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NDS)和窒息。早期气管切开和预防性气管切开是提高吸入性损伤治愈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正>通常认为炭疽病有3种传播途径:分别是皮肤、胃肠道和吸入。最近,在注射海洛因的人群中发现了第4种炭疽传播途径:经注射引起的炭疽。与皮肤炭疽的病死率1%相比,注射引起的炭疽可引起严重软组织感染并致命。2009年在格拉斯哥发现1例因注射海洛因引起炭疽杆菌感染并导致严重软组织感染的患者,随后在苏格兰以及其他国家陆续发现同样的患者。多数患者在注射海洛因后出现严重的皮肤和软组织感染,可能是由于注射了被炭疽孢子  相似文献   

16.
儿童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127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部分过敏性疾病儿童的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方法对儿科住院及门诊患儿1275例采用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检测吸入性过敏原,用生理盐水作阴性对照,组胺作阳性对照。结果受试患儿吸入性过敏原总阳性率为50.8%,其中常见的过敏原为屋尘螨25.6%(326/1275),粉尘螨25.0%(319/1275),真菌Ⅰ19.1%(244/1275),杂草15.9%(203/1275),动物毛Ⅰ14.75%(188/1275)等。5岁以上组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明显高于5岁以下组(P<0.05)。结论屋尘螨、粉尘螨、真菌Ⅰ、杂草和动物毛Ⅰ是北京地区儿童常见的吸入性过敏原;且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石家庄地区哮喘患儿的变应原,为预防、治疗和护理哮喘患儿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方法 对2008年2月至2009年9月门诊就诊和住院的哮喘患儿217例,按年龄分为3组,5个月≤年龄<3岁48例,3岁≤年龄<5岁57例,5岁≤年龄≤14岁112例,采用北京协和医院变应原生产研制中心研制的10种吸入性、7种食物性变应原点刺液进行皮肤点刺试验.结果 哮喘患儿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总阳性率高达89.4%.结论 在过敏因素中吸入性变应原是石家庄地区儿童哮喘发作的主要因素,而尘螨、室尘等又是吸入性变应原中的主要变应原;在食物过敏因素中海虾是儿童哮喘发作不能忽略的重要因素.因此指导家长避免或减少患儿与尘螨、室尘、海虾的接触,是预防、治疗和护理儿童哮喘的最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18.
班弟 《疾病监测》2009,24(2):152-152
四川省红原县是全州唯一纯牧区县,又是炭疽病疫区,1991年红原县安曲乡一村曾发生一起将炭疽病死牛剥皮并生食用,导致人肠炭疽发病20例、死亡4例;1998年红原县阿木乡二村也发生一起因将炭疽病死牛剥皮并食用,导发皮肤炭疽13例,无死亡。2007年8月中下旬在四川省红原县瓦切乡三村远牧处发生一起人畜间的炭疽病暴发。笔者对此次炭疽病暴发进行了全程的调查和处理,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石家庄地区哮喘患儿的变应原,为预防、治疗和护理哮喘患儿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方法 对2008年2月至2009年9月门诊就诊和住院的哮喘患儿217例,按年龄分为3组,5个月≤年龄<3岁48例,3岁≤年龄<5岁57例,5岁≤年龄≤14岁112例,采用北京协和医院变应原生产研制中心研制的10种吸入性、7种食物性变应原点刺液进行皮肤点刺试验.结果 哮喘患儿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总阳性率高达89.4%.结论 在过敏因素中吸入性变应原是石家庄地区儿童哮喘发作的主要因素,而尘螨、室尘等又是吸入性变应原中的主要变应原;在食物过敏因素中海虾是儿童哮喘发作不能忽略的重要因素.因此指导家长避免或减少患儿与尘螨、室尘、海虾的接触,是预防、治疗和护理儿童哮喘的最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20.
2000-2006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炭疽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回顾2000-2006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炭疽的监测工作,方法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下简称新疆)2000-2006年炭疽疫情资料进行宏观分析.结果 新疆炭疽发病率呈下降趋势、无死亡,多为散发,时有暴发,南疆的喀什地区仍是高发区,新疆炭疽属于农业型,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为夏秋季流行;年龄分布有2个高峰,主要是儿童和青壮年;职业分布主要是农民.结论 人间炭疽流行之前往往先有畜间炭疽的发生和流行,因此应加强畜间炭疽流行的监测;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防治炭疽的工作,把危害降到最低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