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体外诱导、培养大鼠(Lewis大鼠)骨髓来源改良树突状细胞(DC),为进一步研究核苷酸圈套技术抗移植排斥反应作准备。方法Lewis大鼠骨髓造血于细胞,体外经重组大鼠细胞因子GM-CSF、IL-4诱导成DC;核因子-kB(NF-kB)圈套寡核苷酸(NF-kB decoy ODN)用于阻止DC的成熟,降低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制备改良的DC;LPS用于刺激DC的成熟。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分子CD11c、CD80、CD86等的表达情况,分析DC的细胞特性。结果体外GM-CSF和IL-4诱导的大鼠骨髓来源DC纯度高、数量丰富。NF-kB decoy ODN能明显降低DC表面分子(CD11c、CD80、CD86等)的表达,表现为非成熟状态;经LPS刺激仍能保持非成熟状态。结论经NF-kB decoy ODN处理的大鼠骨髓来源DC,其状态稳定,低表达表面分子和其刺激分子,可作为进一步研究的DC疫苗。  相似文献   

2.
目的 体外诱导、培养大鼠(Lewis大鼠)骨髓来源改良树突状细胞(DC),为进一步研究核苷酸圈套技术抗移植排斥反应作准备.方法 Lewis大鼠骨髓造血干细胞,体外经重组大鼠细胞因子GM-CSF、IL-4诱导成DC;核因子-κB(NF-κB)圈套寡核苷酸(NF-κB decoy ODN)用于阻止DC的成熟,降低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制备改良的DC;LPS用于刺激DC的成熟.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分子CD11c、CD80、CD86等的表达情况,分析DC的细胞特性.结果 体外GM-CSF和IL-4诱导的大鼠骨髓来源DC纯度高、数量丰富.NF-κB decoy ODN能明显降低DC表面分子(CD11c、CD80、CD86等)的表达,表现为非成熟状态;经LPS刺激仍能保持非成熟状态.结论 经NF-κB decoy ODN处理的大鼠骨髓来源DC,其状态稳定,低表达表面分子和共刺激分子,可作为进一步研究的DC疫苗.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人表皮树突状细胞在皮肤的免疫反应和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取胎儿脐带血分选单核细胞,在体外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介素-4(IL-4)进行定向诱导分化,培养树突状细胞(MoDC),观察培养细胞在不同阶段的变化;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诱导分化细胞的细胞膜表面标志性抗原HLA-DR、CD1 a和CD80的表达;对诱导分化的细胞分别给予脂多糖体(LPS),LPS和降钙素相关基因肽(CGRF)和单纯CGRF刺激,检测不同处理后MoDC表达IL-12 mRNA变化。结果脐带血干细胞在体外诱导分化培养第7天呈现明显树突状分支,并可检测到HLA-DR和CD1 a分子的表达。结论CGRP对MoDC表达IL-12 mRNA的调节有双重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miRNA let-7i对脂多糖诱导的树突状细胞及亚群功能的影响。方法在LPS诱导DC成熟过程中,用miRNA let-7i抑制剂进行干预,然后用RT-PCR检测miRNA let-7i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分析DC的表型;用免疫磁珠将let-7i抑制剂处理的DCs分成两组:CD86+DC和CD86-DC,分别与T细胞共培养,观察CD86+DC和CD86-DC对T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ELISA检测CD86+DC和CD86-DC分泌的细胞因子IL-10,IL-12和TNF-α的水平。结果转染miRNA let-7i抑制剂明显降低了LPS刺激的DC表面CD80和CD86的表达。LPS刺激的DCs伴随let-7i下调可分为两个亚群:CD86+DC和CD86-DC,且CD86-DC能更有效地诱导调节性T细胞的增多和抗炎症细胞因子的增多,并使促炎症细胞因子减少。结论抑制miRNA let-7i可以诱导DCs中CD86-DCs的表达,进而导致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5.
不同方法诱导THP-1细胞分化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优化不同方法刺激THP-1细胞定向分化为M1、M2巨噬细胞及DC细胞,为M1、M2和DC三种体外细胞模型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首先用PMA和GM-CSF/M-CSF两种方法刺激诱导THP-1细胞分化,再分别添加不同细胞因子诱导其分化为M1、M2和DC细胞,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情况。结果两种方法刺激细胞CD分子表达的整体趋势基本一致。THP-1-M1细胞表面CD80和CD86表达量显著增加;THP-1-M2细胞高表达CD163和CD209;THP-1-DC细胞CD14表达量显著降低,高表达CD80、CD86和CD11c。PMA刺激后,M1、M2和DC细胞均贴壁生长;GM-CSF/M-CSF刺激后,只有DC细胞部分贴壁生长,M1和M2细胞仍呈悬浮生长。结论两种方法均能成功地诱导THP-1细胞向不同细胞亚型分化,但是诱导出来的细胞在形态上存在一定差异,可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刺激方法。  相似文献   

6.
黄芪多糖对小鼠树突状细胞分化及成熟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韩进超  余永胜  汤正好  臧国庆 《上海医学》2006,29(12):873-876,F0003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APS)是否具有诱导小鼠髓源性树突状细胞(DC)分化和成熟的作用,以阐释APS药理作用的机制。方法APS分别取25(APS25组)、50(APS50组)、75(APS75组)、100 mg/L(APS100组)4种浓度,分别体外诱导小鼠髓源性DC前体和未成熟DC,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状态,电子显微镜检测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CD11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Ⅱ类分子及协同刺激分子CD80、CD86表达水平。结果APS、APS 白介素(IL)-4及空白对照组诱导的DC前体细胞,培养结束时大部分细胞已经死亡。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 IL-4诱导小鼠髓源性DC,在APS刺激36 h后,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显示APS100、APS75、APS50组的CD80、CD86、CD11c、MHC-Ⅱ类分子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值均< 0.05),与内毒素(LPS)组类似;空白对照组与APS25组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APS不能诱导小鼠髓源性DC前体分化为DC,但可能有促进DC成熟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支架蛋白JLP分子在树突状细胞(DC)中的表达及其在CD40分子跨膜穿梭转运中的作用。方法:以GM-CSF诱导骨髓干细胞分化为骨髓来源的DC(BMDC)。给予BMDC不同刺激和处理后,通过Western blot检测BMDC中JLP的表达情况。采取慢病毒介导的shRNA干扰技术抑制BMDC中JLP表达,给予BMDC不同刺激或处理后,通过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表面及细胞总CD40分子表达水平变化。通过胞内因子染色技术检测不同处理后细胞内IL-12分子的表达。结果:幼稚BMDC表达低水平JLP,Poly I∶C刺激可上调未成熟BMDC表达JLP,但细菌脂多糖(LPS)刺激则不能上调JLP表达。LPS诱导成熟后的BMDC进一步给予抗CD40抗体刺激则可诱导JLP表达。CD40与配体结合导致LPS活化的DC表面CD40分子表达水平明显下调,但细胞总CD40表达水平无变化。在JLP基因敲除的情况下,LPS处理的DC表面CD40分子表达明显减少,但细胞总CD40分子表达水平无变化。CD40抗体或CD40L处理成熟DC后可介导CD40分子内化,在JLP缺失情况下CD40分子内化明显减低。结论:支架蛋白JLP分子参与了BMDC中CD40分子的跨膜穿梭转运。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人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BMSCs)诱导分化成软骨细胞过程中协同刺激分子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免疫原性改变的影响。方法 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体外培养BMSCs,经形态学观察、流式细胞仪鉴定后诱导成软骨样细胞,用流式检测细胞表面协同刺激分子的表达情况;将未分化的BMSCs及诱导后的成软骨样细胞分别与T细胞共培养,采用3H-TdR法检测T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 人BMSCs不表达或低表达协同刺激分子CD28、CD80、CD83、CD86,抑制T细胞增殖;而诱导后的成软骨细胞上调表达CD28、CD80、CD83、CD86,并促进T细胞增殖。结论 人BMSCs对T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而诱导后的成软骨细胞免疫原性增强,促进T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从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及脐血CD34+细胞诱导树突细胞(DC)的方法及其特性.方法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贴壁法获得单核细胞;经GM-CSF及IL-4诱导获得DC.磁性活化细胞分选系统(MACS)分选脐血CD34+细胞,以GM-CSF、IL-4、TNF-α、SCF、FL、TPO等细胞因子诱导获得DC.用电镜、普通显微镜观察DC形态;流式细胞仪分析DC表型;同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allo-MLR)观察DC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外周血单核细胞在因子GM-CSF、IL-4、TNF-α,脐血CD34+细胞在GM-CSF、IL-4、TNF-α、SCF、FL、TPO等因子作用下,可生成DC,并表达相应的DC分化抗原CD14、CD80、CD83、CD86、HLA-DR.脐血CD34+细胞具有较强的扩增能力,经2周诱导,体系细胞数可增加173.8士26.7倍,两种来源的DC均能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结论外周血单核细胞与脐血CD34+细胞,在体外均可诱导成DC,并具有相应的DC分化抗原和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黄芪多糖对人外周血源性树突状细胞(DC)成熟的影响.方法 从健康人外周血中分离获得PBMC,体外采用多种细胞因子(TNFα、IL-4、GM-CSF)联合诱导,获得了分化与功能相对成熟的DC.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观察了不同浓度黄芪多糖(终浓度为50、100、200 mg/L)对DC表面分子表达以及DC与T细胞在体外混合培养体系中活细胞相互作用过程的干预作用.结果 LPS组、50mg/L组、100mg/L组的细胞呈悬浮生长,可见部分细胞聚集成簇,细胞表面可见数量不等、形态不一的树突样突起,扫描电镜下细胞呈不规则形,表面粗糙,胞体有形态不一的突起,α-萘酸酯酶非特异性酯酶染色呈阴性,200 mg/L组细胞大量凋亡崩解.培养6 d后实验组的DC表面CD86(TCD86*LPS=9.1302、TCD86*50 mg/L=6.4024、TCD86*100 mg/L=8.3165,P<0.001)、HLA-DR(THLA-DR*LPS=6.3118、THLA-DR*100mg/L=7.0752,P<0.001;THLA-DR*50 mg/L=3.5797,P<0.01)等表型表达上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LPS组和100mg/L组的CD14等表达下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CD14*LPS=8.5709、TCD14*100=8.6103,P<0.001),50mg/L组的CD14表达下调,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CD14*50 mg/L=1.7918,P>0.05).结论 研究初步表明,适当剂量黄芪多糖可以上调DC膜表面与抗原递呈相关的HLA-DR、CD86等共刺激分子的高表达,对促进DC的分化与成熟,有着显著的影响,并增加DC的免疫活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哮喘患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 (peripheralbloodmonocyte,PBMC)来源的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cell,DC)表面协同刺激分子CD1a、CD83、CD4 0、CD86的表达 ,以及其激发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的能力 ,为进一步研究哮喘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取哮喘患者及正常人外周血以Thomas法分离出PBMC ,然后加入相关的细胞因子及抗原培养并诱导出相应的成熟的DC细胞。用流式细胞仪 (fluorescentactivatedcellsortor,FACS)检测DC表面协同刺激分子CD1a、CD83、CD4 0、CD86的表达。成熟的DC与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反应后用细胞计数板计数得出T淋巴细胞总数。结果 :哮喘患者DC的CD86表达比正常人高 (t =7.35 ,P <0 .0 0 1 ) ,但其激发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的能力较对照组无明显增强。结论 :哮喘患者可表达较高水平的CD86并且有较强的激发的能力 ,表明DC在哮喘的发病中可能扮演较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感染对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 DC)功能的影响。方法:将DC分为4组,即脂多糖( LPS)感染组、Mtb感染组、灭活Mtb感染组和正常细胞对照组。以LPS、Mtb及灭活的Mtb与小鼠骨髓来源的DC建立小鼠体外感染模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白细胞介素( IL)-6、IL-12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DC表面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分子、CD40、CD80和CD86的表达。结果:每只小鼠的股骨骨髓可扩增获得5×106~1×107个具有典型细胞形态的DC,纯度达85%以上;与对照组比较,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LPS、Mtb和灭活Mtb感染组均能促进DC表面分子的表达(P<0.01)。 Mtb感染组DC表面分子上调显著低于LPS感染组与灭活Mtb感染组(P<0.01);LPS、Mtb或灭活Mtb作用后,DC的IL-6、IL-12和肿瘤坏死因子-α分泌量显著增加(P<0.01),Mtb感染组DC的细胞因子分泌量显著低于LPS感染组与灭活Mtb感染组(P<0.01)。结论:Mtb活菌可干扰DC的细胞因子分泌,抑制DC成熟,从而削弱其抗原递呈的功能,影响抗原特异性细胞的免疫活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DC2.4表面分子表达水平与RelB基因表达间的关系.方法 用RPMI 1640完全培养液培养DC2.4细胞系,光学显微镜观察培养细胞的形态特征;透射电镜观察DC2.4的细胞结构;流式细胞术分析DC2.4的表面标记(MHC-Ⅱ、CD86和CD40);RT-PCR检测DC2.4的RelB表达水平.结果 光镜观察DC2.4细胞表面有明显的树突状突起,形态极不规则;透射电镜显示DC2.4细胞内含许多质地均匀的脂滴,可见吞噬小泡样的结构.流式细胞术显示MHC-Ⅱ类分子和CD40呈低水平表达,而CD86分子却呈高水平表达;RT-PCR结果显示RelB呈低水平表达,与骨髓源性DC中的未成熟状态DC的RelB表达水平接近.结论 DC2.4具有强吞噬功能,其表面CD40分子和细胞内RelB基因均呈低水平表达,提示DC2.4是一种未成熟状态的细胞系.  相似文献   

14.
CD137信号对小鼠树突状细胞表面TLR4表达的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D137(4-1BB)激发型单克隆抗体2A对小鼠未成熟树突状细胞株DC2.4表面TLR4表达的调节。方法 以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剂量2A、LPS,或LPS预刺激后再加入2A等因素作用下,DC2.4表面的TLR4表达情况。结果 LPS下调TLR4表达,2A使DC2.4上TLR4表达上调,并拮抗LPS对TLR4的下调作用。LPS预处理后再加入2A,也拮抗LPS的下调作用。结论 CD137信号可以上调DC2.4表面TLR4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HSP65-MUC1/HSP65抗体免疫复合物对人树突状细胞的活化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免疫复合物能否诱导树突状细胞的活化与成熟。 方法:用免疫复合物刺激来自人外周血经细胞因子IL-4和GM-CSF诱导的未成熟的树突状细胞, 观察免疫复合物对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的活化与成熟的影响。 结果:HSP65-MUC1/HSP65免疫复合物与HSP65-MUC1抗原或HSP65抗体相比较,能够显著地活化树突状细胞,使其表面的协同刺激分子CD86的表达显著上调,为激活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提供第二信号,这一结果说明免疫复合物具有交叉递呈的作用;同时,加入免疫复合物的树突状细胞培养上清中IL-6和TNFα分泌量明显增加。结论: 免疫复合物能够诱导树突状细胞的活化与成熟,免疫复合物具有交叉递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原花青素B1(PB1)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的处于对数生长期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分为对照组(细胞不进行处理)、LPS组(细胞给予2 mg·L-1LPS)、PB1组(细胞给予10 μmol·L-1 PB1)和PB1+LPS组(细胞给予2 mg·L-1LPS+10 μmol·L-1 PB1)。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表现,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中活性氧(ROS)水平、细胞凋亡率和细胞表面膜分子CD16/32、CD40、CD86及Toll样受体4(TLR4)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PS组细胞皱缩变圆,但PB1组和PB1+LPS组细胞形态表现变化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LPS组细胞中ROS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LPS组比较,PB1+LPS组细胞中ROS水平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LPS组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与LPS组比较,PB1+LPS组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LPS组细胞表面膜分子CD16/32、CD40、CD86和TLR4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LPS组比较,PB1+LPS组细胞表面膜分子CD16/32、CD40、CD86和TLR4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LPS通过诱导细胞中ROS水平升高引起细胞损伤,PB1通过降低ROS水平,下调细胞表面膜分子CD16/32、CD40、CD86和TLR4表达对细胞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
19.
目的探讨体外大量培养扩增猪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DC(monocyte—derived DC,MoDC),对细胞表型,免疫学功能及生物学活性进行鉴定。方法提取猪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经GM—CSF和IL-4诱导,体外培养5-8d,得到悬浮的MoDC,培养第5天加入浓度为1μg/ml的LPS诱导成熟。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MoDC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表面CD80/86,SLA-II,CD172a等分子表达,BrdU法测定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oDC对同种异体T细胞的刺激能力,ELISA法检测MLR上清液中IFN—γL-4水平。结果IL-4/GM—CSF刺激猪PBMC,可以获得MoDC,其表型为CD1^+CD14^+CD172a^+CD80/86^+SLA—II^+,经LPS刺激后CD80,CD86,SLA—II表达升高。结论应用细胞因子诱导猪PBMC成功获得了MoDC,为今后进一步研究移植耐受诱导和应用于异种移植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