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评价利用双切口掌侧锁定板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1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掌、背侧双切口入路,掌侧入路显露桡骨远端并试行复位.背侧入路显露桡骨远端背部,撬拨关节面使之复位,空腔内放入自体松质骨.将锁定板放于桡骨远端掌侧.结果 经平均19个月随访,桡骨远端掌倾角平均为11°,尺偏角平均为21°,桡骨短缩平均为2 mm,关节面平均塌陷为1.5 mm.采用Garland和Werley评分标准评定,优26例,良2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90.3%.结论 采用双切口掌侧锁定板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掌背侧不同手术入路疗效比较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目的探讨掌背侧不同手术入路对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影响。方法对我院自2000年11月~2003年9月收治的85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FernandezⅤ型),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经腕掌侧(A组)及背侧(B组)入路切开行钢板内固定术。从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早期并发症、术后远期并发症、术后第8周、第24周腕关节功能恢复等方面比较两组差别。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3.7个月。参照Gartland和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A、B两组术后第24周腕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87.2%和86.8%;放射学评价参照Lidstrom评分,A、B两组桡骨关节面恢复优良率分别为93.2%和91.8%。A、B两组在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早期并发症、术后第24周腕关节功能恢复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A、B两组在术后远期并发症、术后第8周腕关节功能恢复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掌背侧不同手术入路对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有影响。掌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术后早期,腕关节旋前功能受影响;背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术后远期并发症较多,骨折愈合后宜尽早拆除内固定钢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改良掌侧入路T形钢板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及注意事项.方法 自2004年6月~2006年10月采用掌侧S形切口入路T形钢板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38例,术后3 d功能练习,对腕关节功能评估.结果 本组均获得随访,骨折全部于3个月内愈合,术后X线评估结果满意.疗效优24例,良10例,可4例,优良率89.5%.结论 改良掌侧入路T形钢板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可以充分暴露骨折,便于复位,无须切开关节囊,避免螺钉进入关节及韧带断裂等并发症,固定确切,术后能早期功能练习,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掌侧或背侧内固定的选择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目的 探讨T型钢板在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中的应用及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根据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特点,就不同类型骨折分别采用T型钢板掌侧或背侧固定,对于骨皮质破坏较严重,支撑不满意的病例,通过植入人工骨或自体骨来恢复局部的稳定性。结果 本组64例病例,经手术复位,纠正畸形满意,术后2~3d开始指导下的功能训练。平均随访时间29.63个月,总体优良率达90.77%。其中,55侧行掌侧固定(其中30侧为桡骨远端骨折向背侧移位),优良率达92.72%;伤后6周以上陈旧骨折或损伤情况估计从掌侧入路有困难的患者,采用背侧入路钢板固定,优良率为77.77%。结论 桡骨远端骨折向掌侧移位的病例,掌侧入路是理想的方式,对于向背侧移位的病例(Colles骨折),同样也具有良好的手术效果。桡骨远端掌侧切口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具有:骨床平坦,易操作,符合张力带原则,软组织破坏相对较少,维持背侧软组织合页的完整性,植骨不易外漏等优点。掌侧入路钢板固定对于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治疗效果是满意的,特别是对新鲜骨折;陈旧骨折在6周以内有条件仍可从掌侧入路,并疗效满意。背侧入路钢板固定,治疗效果稍差,背侧截骨后植骨的患者,对功能恢复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
微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疗效分析   总被引:24,自引:6,他引:18  
目的探讨微型钢板在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疗效。方法对86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分别经腕掌侧(A组)和背侧(B组)入路切开行钢板内固定术。术后随访7~28个月,平均14.1个月。从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早期并发症、术后远期并发症、术后第8、24周腕关节功能恢复等方面比较两组差别。结果参照Gardand和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A、B两组术后第24周腕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87.8%和89.1%;放射学评价参照Lidstrom评分,A、B两组桡骨关节面恢复优良率分别为93.2%和91.8%。A、B两组在骨折愈合时间、术后早期并发症、术后第24周腕关节功能恢复等方面差别无显著性(P〉0.05);A、B两组在手术时问、术后远期并发症、术后第8周腕关节功能恢复方面差别有显著性(P〈0.05)。结论运用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能有效重建关节面和关节力线,恢复腕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6.
掌侧入路“T”型锁定钢板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掌侧入路“T”型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掌侧入路“T”型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55例,按AO分类标准分类,B2型8例,B3型12例,C1型11例,C2型19例,C3型5例。均采用掌侧入路,骨缺损严重者置入人工骨。结果所有患者得到随访,平均13.5个月(4~23个月)。X线显示骨折全部一期愈合,平均愈合时间7周,所有病例无感染、骨不连、钢板松动、腕管综合征、正中神经炎等并发症。按Dienst功能评估标准进行评定:优29例,良24例,可2例,优良率96.4%。结论掌侧入路“T”型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临床疗效满意,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掌背侧联合入路并掌背侧分步复位内固定治疗AO-C3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与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2—2021-03采用掌背侧联合入路并掌背侧分步复位内固定治疗的17例单发AO-C3型桡骨远端骨折,所有病例均先行掌侧Henry入路,显露桡骨远端掌侧关节面骨折块后,复位掌侧骨折块并先行锁定板单皮质锁定钉内固定,然后取背侧切口显露背侧、桡骨茎突骨折块和关节面塌陷骨折块,以掌侧骨块复位后的关节面为参照来复位骨折块并固定。比较双侧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腕关节屈伸范围、尺桡偏、前臂旋转活动度、握力,采用DASH评分和与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评价腕关节功能。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7个月,平均15.3个月。所有骨折均愈合,无感染和血管神经损伤发生。术后3、6、12周患侧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与健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患侧的腕关节屈伸范围、尺桡偏、前臂旋转活动度、握力与健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患侧DASH评分平均36.9(32~42)分,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平均89.5(81...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改良掌侧入路角度固定锁定钢板技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改良掌侧入路角度固定锁定钢板技术治疗桡骨远端粉C3型骨折.结果 本组2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20月,平均15个月,均骨性愈合,腕关节功能评分采用Sarmiento改良Gartland-Werley系统评分系统,优良率86.4%.结论 改良掌侧入路角度固定锁定钢板技术是目前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较好方法,有利于骨折的坚强固定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2007年2月-2011年1月根据桡骨远端骨折的类型分别采用掌侧入路、背侧入路及桡侧缘入路行切开复位加压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或加植骨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46例59侧,按照AO分型A2型4侧,A3型7侧,B1型3侧,B2型5侧,B3型10侧,C1型8侧,C2型13侧,C3型9侧。术中行植骨17侧。结果46例患者中41例49侧获5~28个月随访(平均14个月),全部骨性愈合。腕关节功能按照改良McBride评分标准,优34侧,腕关节背伸750,掌曲-75°;良12侧,背伸70°,掌曲-54°;可3侧,腕关节屈伸有轻微痛,优良率92%。并发症包括背侧入路形成腱鞘炎4例,掌侧入路并发腕管综合征1例,均于拆除内固定后消失。结论复杂的不稳定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根据不同骨折类型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及支撑板内固定治疗可获得良好的腕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桡掌侧入路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锁定钢板对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桡掌侧入路锁定钢板治疗33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结果 33例均获随访,时间24~72周。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2~24周。无腕关节僵硬以及骨折再移位。根据Dienst功能评定标准评定疗效:优24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93.94%。结论桡掌侧入路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疗效可靠,腕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11.
背景:桡骨远端关节面骨折常需要手术治疗,单纯采用掌侧锁定接骨板入路难以复位背侧关节面或骨碎块。目的:探讨应用掌侧锁定接骨板联合背侧钛网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面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至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23例(男9例,女14例)Barton氏骨折,患者行掌背侧联合内固定手术,术后分别采用Stewart改良的Sarmiento评分方法行影像学评估,Fernandez评分标准进行腕关节功能评分。结果:23例患者获得8~12个月随访,平均10个月,影像学评定,优16例,良4例,可3例。腕关节功能评分,优17例,良4例,可2例。结论:该手术方法治疗Barton氏骨折可有效防止复位丢失、避免肌腱磨损、实现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掌侧入路T型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合并干骺端及骨干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掌侧入路T型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合并干骺端及骨干粉碎性骨折40例,均采用经掌侧入路,骨缺损严重者置入人工骨.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25个月(12~45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16周(10~28周).根据Gratland-Werley功能评估标准进行评定:优32例,良5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达92.5%.1例患者术后出现正中神经麻痹,但3个月后自愈,1例患者出现下尺桡关节炎,2例患者出现关节间隙轻度狭窄,但无腕关节功能障碍,未见骨感染、骨分离、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结论 掌侧入路T型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合并干骺端及骨干粉碎性骨折的疗效确切,它可提供较好的轴向和角度稳定性并具有整体固定特点,有利于术后早期有效的功能锻炼,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掌侧锁定钢板与掌侧锁定钢板联合背侧钛网内固定治疗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57例(65侧)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锁定钢板固定组(对照组)31例(35侧)和掌侧锁定钢板联合背侧钛网内固定组(钛网组)26例(30侧),比较两组术后桡骨远端掌倾角、尺偏角、桡骨远端相对长度以及腕关节功能评分。结果57例均得到随访,时间8~24(15.7±6.34)个月。影像学结果显示骨折均愈合。对照组桡骨远端掌倾角9°~17°(12.91°±2.16°),尺偏角19°~26°(22.60°±1.80°),桡骨远端相对长度0.9~1.6(1.27±0.18)cm;钛网组桡骨远端掌倾角9°-16°(12.93°±1.89°),尺偏角19°-26°(22.07°±1.84°),桡骨远端相对长度0.9~1.6(1.20±0.19)cm;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分别与参考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腕关节功能采用Fernandez标准评分:对照组优7侧,良22侧,可4侧,差2侧,优良率82.8%;钛网组优16侧,良11侧,可2侧,差1侧,优良率9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掌侧锁定钢板联合背侧钛网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术后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优于单纯锁定钢板内固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掌侧钢板内固定联合桡骨旋前手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合并尺背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08—2019-06采用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术中桡骨旋前手术治疗的31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合并尺背侧骨折,比较术前、术后2 d与末次随访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结果 3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10~14个月,平均13个月。31例骨折均在术后3个月以内完全愈合,未出现切口感染、骨髄炎和神经损伤、腕关节周围伸肌断裂及激惹等并发症。术后2 d及末次随访时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X线及CT片显示尺背侧骨折块均未移位,按腕关节功能Gartland-Werley评分评价疗效:优17例,良11例,可3例。结论掌侧钢板内固定联合桡骨旋前手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合并尺背侧骨折疗效满意,可以有效防止尺背侧骨块移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尺桡骨远端三柱理论经背侧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型背侧粉碎性骨折的效果。方法应用尺桡骨远端三柱理论经背侧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21例桡骨远端C型背侧粉碎性骨折。结果 21例术后随访5~19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8周。根据Gartland与Werley评分标准:优7例,良10例,一般4例,优良率81.0%。结论对于桡骨远端C型背侧粉碎性骨折,应用尺桡骨远端三柱理论经背侧入路双钢板内固定可较好地达到骨折复位固定,允许早期功能锻炼,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采用外侧入路保护旋前方肌并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3—2015-06采用外侧入路保护旋前方肌并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31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比较术前及术后6个月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高度,末次随访时采用Gartland-Werley评分标准评定疗效。结果 3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3.2(12~16)个月。术后6个月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高度较术前明显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腕关节功能Gartland-Werley评分:优23例,良7例,可1例,优良率96.8%。结论采用外侧入路保护旋前方肌并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具有操作简单、疗效可靠、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陈旧性骨折的特点及手术治疗策略并评价其疗效。方法:我科于2009年1月~2011年6月,对23例桡骨远端陈旧性骨折采用内固定治疗。其中掌侧入路15例,背侧入路5例,掌背侧联合入路3例,9例做了植骨。结果:22例获随访,时间9~12个月,  相似文献   

18.
掌侧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背侧不稳定性骨折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掌侧入路“T”形锁定加压钢板(T-LCP)治疗桡骨远端背侧不稳定性骨折的初期疗效。[方法]总结2003年9月~2005年11月经掌侧入路T-LCP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背侧不稳定性骨折9例。男3例,女6例,年龄52~74岁,平均63.5岁。按AO分类标准:B2型2例,B3型1例,C1型2例,C2型3例,C3型1例,均为闭合性骨折。所有病例均采取掌侧入路,术中不显露背侧组织,骨缺损严重者置入人工骨(Osteoset)。[结果]9例全部获得随访,平均10.7个月(6~17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全部Ⅰ期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7周。1例骨缺损严重,术中置入人工骨(Osteoset)。所有病例均无感染、骨不连、钢板松动、腕管综合征、正中神经炎等并发症。术后功能康复时间6~29周,平均12.5周。术后第1d开始被动活动腕关节,1周后主动活动,功能锻炼。按改良的Mcbride腕关节功能评价标准:优7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为88.9%。[结论]经掌侧入路T-LCP治疗桡骨远端背侧不稳定骨折,内固定可靠,允许早期功能锻炼,疗效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桡骨远端C3.1型骨折的手术入路及固定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8月收治且获得随访的40例桡骨远端C3.1型骨折患者资料,男17例,女23例;年龄47~65岁(平均58.2岁).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掌侧入路组(25例,单纯掌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11例,掌侧入路加背侧辅助切口克氏针、螺钉内固定14例)和背侧入路组(15例,均采用背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2个月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茎突高度,以及术后6、24个月腕关节活动度.结果 40例患者术后获平均2.3年(2.0~2.5年)随访.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8.1±2.2)、(8.3±1.7)周]、术后12个月掌倾角(9.3°±2.1°、9.5°±1.7°)、尺偏角(20.0°±2.7°、18.7°±2.5°)、桡骨茎突高度[(8.6±2.9)、(7.9±2.3) m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背侧入路组腕关节掌屈(58.3°±1.7°)、背伸(55.0°±1.6°)活动度较掌侧入路组(67.5°±2.0°、59.2°±1.9°)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旋前、旋后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24个月两组患者腕关节活动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背侧入路组1例术后1个月出现骨折复位丢失,3例于术后1年取出内固定物. 结论 与背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相比,掌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或加背侧辅助切口)治疗桡骨远端C3.1型骨折可以更好地恢复和维持关节面骨折块的复位,术后并发症少,更有利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20.
桡骨远端骨折,特别是累及关节面的粉碎性骨折,由于关节面不平整、桡骨短缩、掌侧或背侧移位、掌倾角和尺偏角的改变、腕关节应力改变,导致腕关节功能严重损害。由于桡骨远端骨折易累及关节面的特点,临床治疗较困难,如治疗不当常导致关节疼痛、畸形、创伤性关节炎而引起功能障碍。近年来随着内固定技术及对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认识的提高,应用手术治疗骨折的主张得到各国学者的认同。我院采用斜“T”型钢板、掌侧入路对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进行复位内固定,骨缺损时支撑植骨,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