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探讨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输卵管堵塞的效果。方法随机将70例输卵管堵塞患者分为2组,每组35例。观察组采用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独使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 a,比较2组患者输卵管通畅率及妊娠成功率。结果术后1 a观察组患者的输卵管通畅率及妊娠成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输卵管堵塞患者应及早进行治疗,与单独使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相比,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输卵管通畅率及妊娠成功率更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医用几丁糖预防输卵管疏通术后粘连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4例因阻塞性输卵管不孕的患者行官腔镜一腹腔镜联合手术,患者被随机分为几丁糖组(20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仅作单纯宫、腹腔镜联合术治疗,几丁糖组宫腹腔镜联合手术结合医用几丁糖防治输卵管疏通术后再阻塞。结果术后12个月内,几丁糖组妊娠率为65.0%(13/20),对照组妊娠率44.0%(11/25),两组术后妊娠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几丁糖组术后输卵管通畅率97.5%(39/40)高于对照组82.0%(41/5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输卵管再通术后应用医用几丁糖能较有效地防止输卵管再次炎症阻塞。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68例输卵管性不孕患者分为2组,各34例。对照组行宫腔镜下输卵管疏通术,观察组联合腹腔镜行输卵管疏通术。对比2组输卵管疏通率以及24个月后妊娠情况。结果观察组输卵管完全通畅率高于对照组,妊娠成功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能有效提高输卵管疏通率和妊娠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住院治疗的输卵管妊娠患者70例,随机分为腹腔镜手术组(A组)和开腹手术组(B组)各35例,比较两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切口感染情况。结果与B组比较,A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术后排气时间明显短于A组,术后A组仅1例发生切口感染,而B组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术后A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患者创伤小、痛苦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手术疗效优于传统开腹手术,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效果。方法随机将52例输卵管妊娠患者分为2组,各26例。对照组行开腹手术,观察组行腹腔镜手术。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下床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2 a,观察组输卵管畅通率及宫内孕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创伤小、康复快、术后宫内妊娠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资料共227例,其中腹腔镜手术64例,与开腹手术63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发热时间、术后镇痛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术后妊娠率等临床资料。结果:腹腔镜组和开腹手术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发热时间、术后镇痛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及术后妊娠率方面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优于传统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宫、腹腔镜联合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的手术方法改进后的妊娠结局。方法 2007年1月~2010年12月77例因输卵管因素导致的不孕接受传统宫、腹腔腔镜联合治疗(传统组),并与2011年1月~2014年1月138例输卵管性不孕症接受改进手术方法的宫、腹腔镜联合治疗(改进组)进行回顾性比较,电话随访了解术后妊娠情况。结果 2组均在宫、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改进组术中输卵管通畅情况显示通畅203条,通而不畅44条,不通27条;传统组通畅101条,通而不畅23条,不通30条,2组比较比较有统计学意义(Z=-2.189,P=0.029)。改进组术后1年内宫内自然妊娠率74.3%(101/136),显著高于传统组59.7%(46/77)(χ2=4.850,P=0.028)。结论宫、腹腔镜改进手术技巧诊治输卵管性不孕可提高复通率和复孕率,是输卵管性不孕症理想的诊治手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01—2019-09间新密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行保守手术治疗的77例输卵管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分为腹腔镜组(40例)和开腹组(37例)。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术中情况,以及术后临床指标。出院后随访1 a,统计随访期间患者的妊娠情况。结果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腹腔镜组患者的宫内妊娠率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的再次输卵管妊娠率、未孕率均低于开腹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腹保守手术比较,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手术创伤轻、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而且有助于提高有生育要求患者的宫内妊娠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切开取胚保守性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2012年1月-2014年1月对24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施行腹腔镜下输卵管间质部切开取胚保守性手术,在腹腔镜下纵行切开病灶隆起部位,取出孕囊及附属组织,可吸收线连续缝合切口。结果24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3.5±6.2)min,术中出血量(40.6±9.4)ml。无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血β—hCG恢复正常时间(14.2±4.6)d。22例术后输卵管造影显示:患侧输卵管通畅13例,通而不畅4例,不通5例。结论腹腔镜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切开取胚保守性手术安全、可行,可部分保留输卵管的通畅性。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下缝扎切开取胚法治疗输卵管间质部妊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缝扎切开取胚法治疗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效果。方法2004年7月~2007年12月32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按照不同手术方法分为2组。A组16例,腹腔镜下采用缝扎切开取胚法施行输卵管间质部切除术;B组16例,腹腔镜下采用局部电凝后施行输卵管切除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24h血β-hCG值变化、血β-hCG值恢复正常时间。结果A组手术时间(40±16)min显著少于B组(60±19)min(t=-3.178,P=0.004);A组术中出血量(40±12)ml显著少于B组(95±26)ml(t=-7.644,P=0.000),2组术后24h血β-hCG值变化差异无显著性[(9889±7945)mIU/mlvs(9696±7883)mIU/ml,t=0.068,P=0.946],A组血β-hCG值恢复正常时间(10.1±3.2)d与B组(9.8±2.4)d无统计学差异(t=0.294,P=0.771)。2组均无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结论腹腔镜下缝扎切开取胚法治疗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的效果和优势。方法:回顾我院96例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术中输卵管状态并进行评分,分析评分高低与术后输卵管通畅性和妊娠率的关系。结果:96例患者中高评分组40例,中评分组36例,低评分组20例,术后输卵管通畅率分别为92.5%、87.5%和77.5%,一年内宫内妊娠40例,三组妊娠率分别为72.5%、30.6%和0,异位妊娠6例,三组异位妊娠率分别为2.5%、8.3%和10%。结论:腹腔镜手术能松解粘连、疏通输卵管、提高妊娠率。但对于输卵管病变重、评分低的患者,术后异位妊娠率增加,宜施行体外受精及胚胎移植(IVF-ET)。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腹腔镜保守性手术与系膜内注射垂体后叶素联合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46例异位妊娠患者行腹腔镜保守手术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160例直接行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对照组),86例于系膜内注射垂体后叶素后行腹腔镜保守手术(实验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输卵管切口出血量、术后β-hCG下降至正常时间、术后持续输卵管妊娠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输卵管切口出血量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实验组40例(46.5%)输卵管切开后无需双极电凝止血,对照组32例(20%)因双极电凝无法止血改为缝扎止血。两组患者术后13-hCG降至正常时间、持续性输卵管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膜内注射垂体后叶素联合腹腔镜保守手术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输卵管切口出血量,部分可达到无血切口,且不影响术后β-hCG,不增加持续性输卵管妊娠发生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联合吸宫术治疗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及子宫角妊娠的疗效。方法2004年1月~2007年1月对31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和25例子宫角妊娠行腹腔镜下保守手术,切开取胚清除异位妊娠组织,常规联合吸宫术治疗。结果56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1例持续异位妊娠,肌注MTX后治愈。患侧输卵管通畅率为33.9%(19/56),术后18个月宫内妊娠率71.4%(40/56),异位妊娠率16.1%(9/56),继发不孕率1.2%(7/56)。结论腹腔镜手术联合吸宫术治疗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及子宫角妊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宫、腹腔镜联合对输卵管不孕的诊断价值及治疗效果。方法2004年9月~2007年12月对133例经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宫腔镜诊断输卵管性不孕,行宫、腹腔镜联合检查、治疗,根据术中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结果133例不孕症中255条输卵管中,术前阻塞180条,通而不畅57条,通畅18条;术后通畅211条,通而不畅24条,阻塞20条,手术疏通率81.4%(193/237)。术后随访92例,时间4~18个月,妊娠30例,妊娠率32.6%(30/92),2例输卵管妊娠,28例宫内妊娠,其中术后6个月内妊娠22例,术后6~12个月妊娠8例。双侧输卵管通畅妊娠24例,妊娠率26.1%(24/92),一侧输卵管通畅妊娠6例,妊娠率6.5%(6/92)。单纯输卵管不孕妊娠率22.8%(21/92),有合并症输卵管不孕妊娠率9.8%(9/92)。结论宫、腹腔镜联合检查、治疗输卵管性不孕,可避免单独使用宫腔镜、腹腔镜的局限性,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输卵管妊娠保守手术不同止血方式对输卵管通畅情况的影响.方法 2009年9月~2011年1月对64例输卵管妊娠且要求保留输卵管,以抽签方法分为丝线阻断组(n=32)及非丝线阻断组(n=32).丝线阻断组先用7-0丝线在病灶与子宫之间结扎进行预处理后再行输卵管妊娠部位中央最薄弱区域切开取胚术;非丝线阻断组不用丝线结扎,直接在输卵管妊娠部位中央最薄弱区域切开取胚术和电凝止血.如果术中出血较多而止血困难行输卵管切除.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β-hCG降至正常的时间和输卵管通畅情况.结果 丝线阻断组手术时间(30.5±0.3)min,显著短于非丝线阻断组(35.4±5.5)min(t=-5.032,P=0.000);丝线阻断组术中出血量(20.5±0.3)ml,显著少于非丝线阻断组(45.2±0.9)ml(t=-147.282,P=0.000);丝线阻断组术后β-hCG降至正常的时间(20±4)d显著短于非丝线阻断组(30±5)d(t=-8.835,P=0.000).丝线阻断组术后患侧输卵管通畅率68.8%(22/32),明显高于非丝线阻断组34.5%(10/29)(χ2=12.430,P=0.002).丝线阻断组无一例发生输卵管完全梗阻或切除;非丝线阻断组发生8例输卵管完全梗阻,3例切除输卵管.2组均无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结论 在腹腔镜输卵管切开取胚术中,预先应用7-0丝线在病灶与子宫之间结扎止血效果显著,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少电凝对输卵管黏膜的损伤,保持输卵管通畅,有利于保护患者的生育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影响宫、腹腔镜输卵管吻合术后妊娠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8年1月82例输卵管结扎者行宫、腹腔镜输卵管吻合术后持续备孕至少1年的妊娠情况。分析年龄、绝育时间、术后输卵管长度、吻合部位、复旦输卵管评分与术后妊娠的相关性。结果年龄、复旦输卵管评分、术后输卵管长度是术后妊娠的预后因素。年龄每增加1岁,妊娠风险增加1.337倍;复旦输卵管评分每增加1分,妊娠风险增加1.376倍;术后输卵管长度每增加1 cm,妊娠风险增加0.657倍。结论年龄越大、复旦输卵管评分越高,输卵管吻合术后妊娠率越低;吻合后保留的输卵管越长,输卵管吻合术后妊娠率越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输卵管副开口的临床病例特点、诊断、处理方法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8月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输卵管副开口19例的临床资料。输卵管副开口占同期不孕症腹腔镜手术的2.4%(19/793)。术中荷包缝合关闭副开口或打开副开口使其与伞端融合,同时去除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者术后给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治疗1~3个月。2例因术中同时切除子宫肌瘤需避孕2年而未纳入妊娠结局分析。17例术后随访12~19个月,统计妊娠率、流产率及持续妊娠率。结果19例输卵管副开口中,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占89。5%(17/19),其中88.2%(15/17)为早期子宫内膜异位症。3例术前子宫输卵管造影(HSG)结果提示输卵管远端粘连。输卵管副开口术后妊娠率为58.8%(10/17),均持续妊娠至停经20周以上。无宫外孕及自然流产发生。结论术前病史及HSG有助于输卵管副开口诊断,确诊需腹腔镜术中通液时仔细检查输卵管及伞端。输卵管副开口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症有关。  相似文献   

18.
腹腔镜输卵管吻合术27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腹腔镜输卵管吻合术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腹腔镜下对输卵管结扎术后的27例行输卵管吻合术。切除结扎段输卵管后,以亚甲蓝溶液判断输卵管近端和远端的通畅性,先6-0可吸收线间断对应缝合输卵管系膜2~3针,使输卵管两断端靠拢、对合。若峡-峡部吻合,以6-0无创伤缝合线于12点处全层对应缝合断端1针,然后分别于8点和4点处各缝合浆肌层1针;若壶-壶部吻合,同法于12点处全层对应缝合1针,再分别于9、7、3、5点处各全层缝合1针;若峡-壶部吻合,方法同壶-壶部,但峡部端针距小于壶腹部端针距。术后第1天和下次月经干净3~5d行输卵管通液。术后每6个月随访1次并统计妊娠结局。结果27例54条输卵管术中通畅率为88.9%(48/54)。峡-峡部和壶-壶部吻合的术中通畅率分别为86.5%(32/37)和100%(15/15)。峡-壶部吻合2条输卵管,1条通畅,另1条仅见亚甲蓝溶液从吻合口处溢出。术后第1天输卵管通液,通畅25例(92.6%,25/27);通而不畅2例(7.4%,2/27)。对术后满6个月以上的26例随访结果显示,24个月的累积宫内妊娠率73.1%(19/26),其中89.5%(17/19)的宫内妊娠发生于术后12个月内;宫外孕1例(3.8%,1/26)。结论腹腔镜输卵管吻合术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和宫内妊娠率,是输卵管结扎术后要求复通患者较好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输卵管间质部切开缝合术治疗输卯管间质部妊娠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7年1月~2012年6月,对间质部妊娠21例,根据患者的生育要求及术前血B—hCG情况选择手术方式。病灶楔形切除组9例,在腹腔镜下楔形切除病灶,可吸收线连续缝合切口;切开缝合组12例,在腹腔镜下切开病灶隆起部位,吸出孕囊及附属组织,可吸收线连续缝合切口。观察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术后B—hCG下降情况,术中亚甲蓝通液、术后碘油造影了解患侧输卵管通畅情况。结果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Hb差值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2组术后第21—28天血B—hCG均降至正常.、切开缝合组患侧输卵管再通率术中为75%(9/12),术后2个月为58%(7/12)。2组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问质部妊娠行腹腔镜病灶切开缝合术可部分保留输卵管的通畅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宫腔镜、腹腔镜联合诊治不孕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0例原发性不孕患者及60例继发不孕患者应用宫腔镜、腹腔镜联合检查治疗宫腔病变、盆腔病变,并行输卵管插管通液。结果原发性不孕患者中盆腔粘连和/或输卵管阻塞积水11例(12.2%),宫腔内病变5例(5.7%),子宫内膜异位症10例(11.1%),多囊卵巢综合症4例(4.4%)。继发性不孕患者中盆腔粘连和/或输卵管阻塞积水33例(36.7%),宫腔内病变13例(14.4%),子宫内膜异位症13例(14.4%),盆腔输卵管结核1例(1.1%)。对发现病变通过宫腔镜、腹腔镜实施相应手术。妊娠率达到42例(46.7%)。结论宫、腹腔镜联合诊治不孕症增加了疾病检出率,实现了两种微创手术优势互补、诊治同步,提高妊娠率,具有损伤小、恢复快、手术成功率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