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动态心电图检测老年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动态心电图对3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在日常活动状态下,连续检测24小时。结果表明:有215例(占71.7%)发生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次数592次(81.8%),与老年前期冠心病者比较都有非常显著性差异;80岁以上年龄组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2个年龄组;运动时出现的无症状心肌缺血明显多于休息时;白天发作次数多于夜间。提示:掌握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规律,对老年冠心病的防治及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有极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动态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元症状性心肌缺血(SMI)一般元典型临床症状,较难确诊,易被忽视。动态心电图Holter)的应用日趋广泛,对冠心病人的诊断作用已被世人所公认,有关冠心病心肌缺血发作规律的研究也更进一步深入。本文应用Holter检测冠心病人110例,以探讨冠心病人SMI发作时的某些规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检测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作用。方法:采用12导动态心电图记录系统,对270例冠心病人连续监测24小时,并详细记录其检测时间内活动情况。结果:270例冠心病人中,有SMI的有182例;SMI发作的次数,ST下移最大,最长时间均以上午6-12点为多;ST段下移越严重,下移时间越长,合并室上性早搏越多,143例单纯SMT病人中有129例(90.2%)ST段下移发生于休息及日常轻度活动时。结论:SMI与心绞痛发作有同等的预生意义,可以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应加强其监测及治疗 。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DCG)对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CM3、CM2、MaVF监护导联作24h全信息记录,计算机回放、分析、记录、打印、人工判读,结合生活日志和临床分析诊断。结果 300例冠心病检出心肌缺血138例,其中SMI 103例(占74.2%)。结论 DCG是对冠心病SMI诊断最常用、最重要的方法之一,能动态反映SMI的程度、次数、时间以及与临床、日常生活的关系,提高对冠心病诊断的准确性,为制订治疗措施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52例2017年2月-2019年6月在我院诊断的冠心病患者,对其均行冠脉造影诊断,并将此作为诊断金标准,再行动态心电图诊断和常规心电图检查,观察并比较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诊断的特异度、灵敏度以及准确度.结果 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敏感度(89.29%)...  相似文献   

6.
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动态心电图(DCG)检测冠心病90例,观察无症状心肌缺血(SMI),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90例冠心病者男54例、女36例,年龄48~78(平均60.5)岁。均符合1979年WHO冠心病诊断标准,除外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及心脏瓣膜病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诊断及其意义。方法对30例诊断明确的冠心病患者应用12导联24h动态心电图进行监测。结果 30例冠心病患者中,检测出心肌缺血者27例,其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T改变占76%。结论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及时检出以及对治疗指导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50例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其均接受动态心电图以及常规心电图检查,对其检查的结果 分析.结果 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对ST段下移维持时间、ST段下移幅度检查情况相比(P>0.05).结论 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查,可更好将好患者的疾病检出,且可对其疾病发作时间观察,为患者疾病的确诊以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12导联动态心电图(DCG)24h对冠心病者进行检测,以期对冠心病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和心律失常早期做出诊断、早期治疗,以降低冠心病者的死亡率,防止心脏事件的发生.方法 对确诊的336例冠心病者进行12导联DCG 24h检测.结果 336例中有ST-T缺血性变化者302例,属SMI 212例,占70.2%.分布在6:00~12:00时较多,0:00~6:00时较少.发作时心率快频依赖占63.3%,慢频依赖占11.3%.SMI多发生在运动时.结论 冠心病者在日常生活中有70.2%发生SMI,应给予早期治疗,以防止心脏恶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动态心电图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60例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记录其ST段压低阵数及当时有无自觉症状和持续时间,并进行比较。结果有缺血型ST段改变者56例,占91%,其中有症状者18例,占30%,无症状者42例,占70%,ST段压低共160阵,有症状19阵,占31%,无症状者41阵,占69%。结论冠心病时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十分常见。动态心电图提高了其检出率,对评估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预后有更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的动态心电图(DCG)特点,评价DCG在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冠心病者DCG中SMI发作情况与日常生活活动的相关性。结果SMI占总心肌缺血的76.2%、占陈旧性心肌梗死的86.3%,占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84.8%。SMI发作时间大多集中在06:0010:00,占68.9%;16:0017:00,占30%;0:006:00较少。结论DCG是评价SMI的重要工具,是目前临床诊断SMI最常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检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的临床价值及发生规律。方法应用24h动态心电图分析218例冠心病患者发作心肌缺血情况并根据其是否伴有心绞痛,分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组和有症状性心肌缺组。结果检出单纯SMI例数占冠心病心肌缺血例数的76%,SMI发作次数占心肌缺血次数的73%,高峰在06:00-12:00,00:00-06:00较少。结论 SMI是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常见表现形式,SMI昼间发生率比夜间高,动态心电图可明显提高心肌缺血的检出率,有助于早期诊断冠心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8月在本院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90例,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90例冠心病患者中检出心肌缺血75例(83.33%),48小时内发生缺血性ST段下移1075阵次。其中有症状性心肌缺血27例(36.00%),ST段下移155阵次(14.42%),平均ST段下移(0.17±0.03) mV;无症状性心肌缺血48例(64.00%),ST段下移920阵次(85.58%),平均ST段下移(0.16±0.02) mV。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主要分布在6:00~18:00,其中6:00~12:00最多,白天发作时夜间发作的2.48倍。48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的平均心率为65/min,发作时心率>65/min者36例(75.00%),≤65/min者12例(25.00%),伴有心律失常者41例(85.42%)。结论:动态心电图检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老年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动态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发生的可能机理及与冠心病预后关系。方法:分析100例老年冠心病患动态心电图检查的资料。结果:发生缺血性ST段改变335次,SMI有75例,占75%。SMI发作有昼夜规律,受检查中81%有心律失常,其中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占56%。结论: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率颇高。因它无症状易被忽视,预后不乐观,应定期监测,以免延误诊治。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我院 2 86例老年人冠心病患者进行 2 4h动态心电图 (DCG)监测 ,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组 2 86例冠心病患者 ,临床均符合WHO诊断标准 ,其中男 2 61例 ,女 2 5例 ,年龄均≥ 60 (平均 68)岁。采用美国DMS遥测监护Holter系统 (DMS -TDA)进行至少 2 4h的心电监测。并对DCG资料重新回放分析认定 ,参照生活日志对照ST -T改变时是否伴有自觉症状并对活动状态作出判定。心肌缺血的标准 :①J点后80ms,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 1mm ;并持续 3 0s,②在原有ST段降低的基础上再下移 0 .1m…  相似文献   

16.
99例冠心病24h动态心电图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4年Getts等首先报道了无痛性心肌缺血综合征,该综合征现称为无症状心肌缺血,也称为无痛性心肌缺血或隐匿性心肌缺血。24h动态心电图(DCG)检查是发现无症状心肌缺血最重要的手段。1986年.Cohn将无症状心肌缺血病人分为3类:①完全无症状心肌缺血而因冠心病猝死者;②心肌梗死(MI)后有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者;③有心绞  相似文献   

17.
18.
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阈的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阈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24h动态心电监测,检测62例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阈值、MIT的变异度、每次缺血发作持续时间和ST段最大位移,以及昼夜缺血次数。结果:共检出506次心肌缺血,93.5%在ST段压低时心率加快,夜间心肌缺血阈值较低,但缺血时间及ST段压低程度明显重于昼间。结论:心肌缺血有不同的机制,应根据情况给予不同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判断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动态心电图与运动试验不同 ,是在日常活动、精神紧张、环境因素等条件下 ,唯一能判定其是否有心肌缺血及缺血程度的检查方法 ,且可发现无症状心肌缺血。大约25 %~50 %的冠心病人可发生无症状心肌缺血。粗略估计无症状缺血与有症状缺血的比例大约为20:1。一、动态心电图记录技术和ST段分析1.仪器的改进。常用的记录方式是磁带记录 ,可以回放全部记录资料 ,但最大缺点是信号失真。现已应用的固态记录系统ECG的数码方式处理 ,避免一切机械因素引起的偏离和失真。分析资料也快速 ,加以微软件的应用 ,使QRS_T波群在同一基线…  相似文献   

20.
7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临床探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SMl)的临床特点和发生规律。方法:对74例冠心病患者应用24h动态心电图检测(DCG)。按临床特征分为3组:Ⅰ组:单纯SMI;Ⅱ组:心绞痛患者伴有SMI;Ⅲ组:心肌梗死后有SMI发作。结果共检出心肌缺血634阵次,SMI的发生显著高于有症状心肌缺血,占90.22%。发作高峰在上午6~12点,Ⅰ Ⅱ Ⅲ组的SMI发作次数、持续时间、ST段压低幅度依次增加,心肌缺血幅度与病情呈正相关,而与心率变异性(HRV)呈负相关。00—06点最少.但夜间缺血持续时间及ST段压低幅度明显重于自昼。结论SMI是冠心病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应和有症状心肌缺血同样给予足够重视。冠心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受损程度随着心肌缺血程度而加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