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血管性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及病理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记忆及病理改变。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制备慢性前脑缺血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和模型组(M)。造模2个月后进行Morris水迷宫试验,观察两组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差异,用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海马CA1区病理改变。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大鼠水迷宫学习记忆能力在造模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在造模后变性水肿明显。结论VD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可能导致空间学习记忆能力严重障碍。  相似文献   

2.
新生大鼠脑缺氧缺血后海马CA1区HSP70表达及GM1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曹艳华  王玲  惠延平  曹玉红 《医学争鸣》2003,24(12):1097-1099
HI后新生大鼠海马CA1区仅能检出少量阳性HSP核蛋白(仅在核内表达的蛋白),海马CA1区神经元呈较严重的缺血损伤性改变。而GM1组可见应激蛋白HSP70明显表达,24h达高峰。结论:GM1可使新生大鼠海马CA1区HSP70表达上调,减轻脑缺氧缺血后病理损伤,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间歇性低压缺氧预处理对大鼠全脑缺血/再注后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72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体重280~300g,随机分为6组,每组12只.分别为假手术组(Sham);间歇性低压缺氧预处理组(IHHP);缺血/再灌注组(I/R);间歇性低压缺氧预处理2次+全脑缺.血/再灌注组( IHHP2+ I/R);间歇性低压缺氧预处理4次+全脑缺血/再灌注组(IHHP4+I/R);间歇性低压缺氧预处理6次+全脑缺血/再灌注组(IHHP6+ I/R).采用四血管闭塞法复制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全脑缺血后8 min行再灌注.硫堇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组织学分级及锥体神经元密度;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率.结果 与Sham组相比,单纯性间歇性低压缺氧预处理对海马组织形态和神经元凋亡率均无明显影响;I/R组大鼠海马CA1区组织损伤明显,存活的锥体细胞稀疏,排列紊乱,细胞明显缺失.I/R组与Sham组相比,组织学分级明显升高,神经元凋亡率明显增加;间歇性低压缺氧预处理2次、4次和6次+ I/R各组大鼠海马CA1区细胞损伤均明显改善,组织学分级明显降低,存活神经元密度值均明显增加,神经元凋亡率明显降低,其中IHHP4+ I/R组效果最为明显.结论 间歇性低压缺氧本身对大鼠海马神经元无明显损伤作用,但可对其后短期内发生的缺血/再灌注脑组织发挥保护作用,适当的预处理是诱导有效脑保护作用发生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采用改良Pulsinelli 4条血管阻断全脑缺血方法,建立血管性痴呆(VD)大鼠动物模型,用Y型迷宫法定量测定其学习记忆能力,计量病理光学显微镜观测其双侧海马CA 1区神经元数目.结果表明,治疗组大鼠学习记忆成绩明显优于模型对照组(P<0.01);治疗组双侧海马CA 1区神经元存活数较模型对照组明显增多(P<0.01).说明脑力康对VD大鼠学习和记忆障碍可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对其海马神经元可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彭兴甫  彭英  朱德军  余茜 《西部医学》2010,22(12):2204-2206
目的观察针灸对脑梗死大鼠患侧海马CA1区Bcl-2的影响及其与学习记忆的关系,从细胞凋亡角度探讨针灸对脑梗死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对照组及针灸组各24只,用Y-迷宫测试学习记忆能力;用免疫组化方法测试Bcl-2蛋白及凋亡指数。结果针灸组大鼠学会Y-迷宫所花的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针灸组患侧海马CA1区Bcl-2蛋白阳性神经元数比对照组多(P〈0.05);针灸组大鼠患侧海马CA1区的凋亡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①针灸增加海马Bcl-2蛋白的表达,使Bcl-2在海马CA1区中占优势而使细胞受到保护,细胞凋亡减少,海马最终得以保存更多神经元而发挥其改善学习记忆功能的作用。②针灸能明显改善脑缺血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在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保护大鼠海马神经元缺血再灌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随机将动物分为IPC加缺血再灌组(IPC组)、单纯缺血再灌组(IR组)和对照组。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的组织形态学变化;TUNEL染色检测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免疫组化测定海马CA1区神经元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IPC组海马CA1区神经元存活数显著多于IR组,凋亡细胞数显著低于IR组,Bcl-2呈强表达,Bax表达不明显。结论:IPC诱导Bcl-2表达上调和Bax蛋白表达下调,可抑制凋亡的发生,对海马CA1区神经元缺血再灌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a-ischemia brain damage,HIBD)新生大鼠远期的学习记忆功能和海马CA1区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18只7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6),分别是:假手术组、HIBD组、HBO干预组(HBO HIBD).基于Rice法制作HIBD模型,HIBD HBO组大鼠在HIBD后1 h应用2.5 ATA(1 ATA=100 kPa)的高压氧进行一次性治疗,治疗时间为1.5 h.在大鼠6周龄时,应用抑制性回避实验评价其短时程记忆功能,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大鼠8周龄时的空间学习和记忆功能.9周龄时灌注取脑,观察大鼠海马CA1区的神经元死亡和丢失情况.结论 在抑制性回避实验中,各组大鼠在学习期跳台潜伏期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在测试期,HIBD HBO组大鼠的跳台潜伏期长于HIBD组(P<0.05);在Morris水迷宫实验中,HIBD HBO组大鼠无论在定位航行实验中还是在空间探索实验中均比HIBD组表现良好,在定位航行实验中,各组大鼠的寻台潜伏期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多而逐渐缩短,而HIBD HBO组的平均寻台潜伏期比HIBD组短(P<0.05);在空间探索实验中,无论是站台区探索时间还是穿越站台区的次数,HIBD HBO组均优于HIBD组(P<0.05).HIBD HBO组大鼠的脑组织病理变化比HIBD组轻,且损伤侧的海马CA1区的神经元没有明显的死亡和丢失.结论 新生大鼠HIBD后1 h给予单次高压氧(2.5 ATA,1.5 h)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大鼠远期的学习记忆功能,同时也可以减轻大鼠海马CA1区的神经元的坏死与丢失.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线粒体细胞色素C的释放在缺血预处理(IPC)保护大鼠海马神经元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动物随机分为单纯缺血再灌组(IR组)、IPC加缺血再灌组(IPC+IR组)和对照组。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的组织形态学变化;TUNEL染色检测该区神经元凋亡;免疫组化测定该区神经元细胞色素C的表达。结果:IPC+IR组海马CA1区神经元存活数显著多于IR组,凋亡细胞数显著低于IR组,细胞色素C 的释放明显少于IR组(P均<0.001)。结论:IPC可经阻止线粒体释放细胞色素C抑制凋亡的发生,对海马CA1区神经元缺血再灌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外源性单唾液酸四已糖神经节苷脂(monosialotetrahexosylgangtliosicle,GM1)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HIBD模型,观察腹腔注射GM,对HIBD模型鼠体重增长、脑水肿的影响,并用免疫组化及苏木素-伊红(HE)染色方法检测缺氧缺血(hypoxic—ischemic,HI)和GM1干预后不同时间点脑海马组织HSP70阳性细胞及病理学改变。结果HI后新生大鼠海马CA1区仅能检出少量阳性HSP核蛋白(仅在核内表达的蛋白),海马CA1区神经元呈较严重的缺血损伤性改变。而GM1组体重增加、脑水肿减轻、可见应激蛋白HSP70明显表达。结论GM1可使新生大鼠海马CA1区HSP70表达上调,减轻脑水肿、减轻脑缺氧缺血后病理损伤,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检测早期环境干预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大鼠脑海马区存活神经元数目的 改变,探讨早期环境干预对于促进缺血缺氧的脑组织恢复及神经网络重建的可能机制.方法 7日龄Sprague-Dawley(SD)新生大鼠,采用Rice法建立HIBD模型,随机分为3组:干预组、非干预组及正常组,于建模后24h进行早期抚触和丰富环境干预,干预28d后,应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测量体质量,HE染色观察海马病理形态学改变,尼氏染色计数海马区存活神经元数目.结果 HE染色见干预组患侧海马轻度异常;非干预组左侧海马明显异常;正常组左侧海马无异常.神经元尼氏染色计数显示,干预组患侧海马神经元存活数目明显多于非干预组(P<0.001),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丰富环境可减少海马区神经细胞的丢失,因此对HIBD新生鼠的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2)早期环境干预能显著改善HIBD大鼠的远期学习记忆功能,提示早期环境干预对保护远期学习记忆功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模拟高原缺氧条件下大鼠记忆行为变化及其突触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高原低氧对大鼠学习记忆脑高级功能的影响及其神经机制。方法 两组大鼠分别在模拟海拔5500,6000米高度的低压舱内每天生活2小时,连续一周,然后观察其爬杆反应行为学指标以及海马神经元突触结构参数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海拔6000米低压低氧组大鼠出现爬杆条件回避反应的习得和保持率下降,突触后致密物质(PSD)厚度下降,长度缩短,突触间隙相应增宽,突触穿孔现象减少,5500米组无上述作用。结论 海马神经元突触结构异常是低压低氧条件下大鼠学习记忆脑高级功能障碍的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间歇性低压低氧预处理(Hypobaric Hypoxia Preconditionin,HHP)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Global cerebral ischemia and reperfusion,GCIR)后海马CA1区神经元迟发性死亡(Delayed Neuron Death,DND)及热休克蛋白70( 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四组:假手术组(Sham组)、低压低氧对照组(HHP组)、全脑缺血/再灌注组(GCIR组)、低压低氧预处理+全脑缺血/再灌注组(HHP+ GCIR组).采用吴穹改良的复制间歇性低压低氧环境模型,选用四血管闭塞法复制大鼠GCIR模型.硫堇染色下观察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组织学分级(Histological grade,HG)和神经元密度(neuronal density,ND),反映锥体细胞DND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神经细胞HSP70阳性细胞表达变化,将四组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Wistar大鼠HHP+ GCIR组海马CA1区较GCIR组HG分级降低、ND明显增加(P<0.05),HSP70阳性表达明显增高(P<0.05).结论 推测间歇性HHP是通过上调神经细胞HSP70的表达,减少神经元DND,发挥对脑组织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低压低氧对大鼠海马神经元NMDA受体发育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观察低压低氧环境对海马发育过程中学习记忆、NMDA受体1和生长抑素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模拟高原低氧模型,运用原位杂交及行为学技术。结果 低压低氧环境使NMDA受体1和生长抑素mRNA的表达发生改变,大鼠的主动回避反应和空间学习记忆功能下降。结论 低压低氧环境可以通过改变NMDA受体和生长抑素的表达而对学习记忆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缺氧预处理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时脑组织缺氧诱导因子 1α(HIF 1α)mRNA及脑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新生 7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 (n =12 )、假手术组 (n =12 )、缺氧缺血组 (HIBD组 ,n =15 )和缺氧预处理后缺氧缺血组 (HPC组 ,n =2 1) ,缺氧预处理组在行HIBD模型前 2 4h吸 8%浓度氧 3h。各组大鼠均于 14日龄处死。观察大鼠脑组织神经病理学变化 ;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介导的X 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测定神经元凋亡的情况 ;采用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RT PCR)法测定大鼠脑组织HIF 1αmRNA的表达。结果 :HPC组脑皮层神经细胞变性坏死较HIBD组减轻 ,HPC组大鼠脑组织HIF 1α基因的表达较HIBD组下降 ,HPC组脑细胞凋亡数目较HIBD组减少。结论 :缺氧预处理可保护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减弱HIF 1αmRNA的表达 ,减少脑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动态观察缺血预处理后脑缺血大鼠脑皮层和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数和神经元数,探讨缺血预处理能否提供长时期神经元保护作用。方法 四血管阻断法复制全脑缺血模型,动物随机分为非缺血对照组、预处理对照组、缺血预处理组和缺血组。采用TUNEL和尼氏染色法观察缺血后不同时相点皮层及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细胞数和神经元数。结果 全脑缺血可诱导皮层及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缺血预处理明显减少缺血再灌注后的神经元凋亡。缺血组神经元在缺血后7天明显减少.12周时大量减少;缺血预处理后7天神经元未见明显减少,但12周时仍然大量减少,与缺血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 全脑缺血可能通过诱导缺血区神经元凋亡,导致缺血区神经元的大量丢失;缺血预处理可在短时间内提供一定程度的神经元保护作用,但不能完全阻止缺血后神经元的凋亡,可能仅仅是推迟了缺血后神经元凋亡发生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芹菜素对慢性间歇低氧幼鼠认知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八臂迷宫训练成功的3~4周龄雄性SD幼鼠40只,随机分空气对照组(C组)、间歇低氧组(H组)、间歇低氧二甲基亚砜组(R组)、间歇低氧芹菜素+二甲基亚砜组(Q组)。间歇低氧2周后八臂迷宫测试全部幼鼠学习记忆能力。以透射电镜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与R组比,Q组参考记忆错误(RME)和总记忆错误(TE)显著降低(P〈0.05,P〈0.01)。与C组比,H组RME、工作记忆错误(WME)和TE显著增高(P〈0.01,P〈0.05,P〈0.01)。电镜下H组和R组海马CA1区神经细胞的形态、胞浆内的细胞器与正常细胞比较有明显变化,Q组和C组无明显变化。结论:芹菜素对于慢性间歇低氧幼鼠海马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从而减轻慢性间歇低氧对幼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牛磺酸(Taurine,Tau)对模拟急性低氧(hypobaric hypoxia,H)条件下大鼠视网膜内网状层(inner plexiform layer,IPL)形态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方法6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标准饲料组和牛磺酸干预组(2.4g/100g)。营养干预14d后进行连续1、3d或7d模拟5000m低氧处理,同时分别设立常氧对照即标准饲料正常对照组和牛磺酸干预正常对照组。低氧处理后立即测定视网膜振荡电位(oscillatory potentials,OPs),观察内网状层超微结构,并结合免疫荧光染色法测定突触蛋白(synapsin,SYS)平均光密度。结果低氧1、3d两组大鼠OPs波较正常对照潜伏时间长、幅值低,低氧7d接近正常,其中牛磺酸干预组低氧处理后其OS2幅值均高于标准饲料组(P〈0.05),OS2潜伏时间在低氧3d时较标准饲料组低氧3d时短(P〈0.05)。超微结构显示急性低氧后标准饲料组IPL轴突内线粒体肿胀、空化,树突终末微管溶解,突触稀少,突触带弯曲、短小,突触囊泡缺失;牛硫酸干预组突触结构清晰,突触囊泡较多。免疫组织荧光化学染色显示各组大鼠IPL内均见SYS阳性表达,急性低氧1、3d视网膜SYS平均光密度值低于对照(P〈0.05),其中牛磺酸低氧1d组SYS表达较低氧1d组强(P〈0.05)。结论牛磺酸对急性低氧大鼠视网膜内网状层结构和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高原缺氧条件下氰化钠中毒对大鼠脑组织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分为平原组和高原组。平原组动物在本地常规实验室内处理。高原组动物放置于模拟4000m海拔高度的低压舱内3d后开始实验。为大鼠腹腔注射氰化钠(NaCN)3.6mg/kg染毒,于0、0.5、1、2、4、6h6个时相点麻醉后断头取脑。以干湿质量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伊文思蓝法检测脑组织血管通透性,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法测定大鼠脑纹状体和海马组织腺苷三磷酸(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腺苷二磷酸(adenosine diphosphate,ADP)和腺苷-磷酸(adenosine monophosphate,AMP)含量。结果与平原组比较,高原缺氧环境氰化钠中毒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增加,纹状体和海马组织ATP和ADP含量减少,AMP含量增加。结论高原缺氧可导致大鼠脑组织腺苷酸能量代谢障碍,缺氧条件下氰化钠中毒可进一步加重脑组织能量代谢障碍,同时脑水肿也进一步加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