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变化及其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性激素及各种骨转换因子的相关关系. 方法采用单能定量CT(QCT)对53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及40 例健康老年人进行脊柱骨密度(BMD)测定,并分析受试者的骨密度与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IGF-1、性激素、骨钙素(BG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等指标间的关系. 结果①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脊柱总BMD低于对照组[(74.75±22.70) mg/cc vs(88.04±28.29) mg/cc,P<0.05].T2DM组血清IGF-1水平低于对照组[(27.63±5.74) ng/mL vs (32.51±9.68) ng/mL, P<0.05].②相关性研究显示,T2DM组IGF-1水平与B-ALP呈正相关(r=0.46, P<0.01),两组受试者IGF-1水平与所测部位BMD均无相关. 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骨密度下降;IGF-1水平与骨密度的变化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及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水平的变化,为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临床研究提供参数.方法:采用单能定量CT(QCT)对53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及40例健康老年人进行脊柱骨密度(BMD)测定,并测量所有受试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的活性.结果: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脊柱BMD均值显著低于对照组[(74.75±22.70)mg/cm^3 vs (88.04±28.29)mg/cm^3,P〈0.05];老年2型糖尿病组TRACP-5b显著低于对照组[(2.89±0.75)U/L vs (3.30±0.79)U/L,P〈0.05],且与T2DM患者脊柱BMD均值显著负相关(r=-0.698,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骨密度下降,且骨吸收功能降低.TRACP-5b是反映骨吸收率的较好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王亮  黄晶  胡绍波  邹毅  张高生 《西部医学》2014,26(11):1537-1538
目的 了解老年男性Ⅱ型糖尿病(T2DM)患者骨代谢的变化及影响骨代谢的相关因素,对Ⅱ型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作出早期预防和诊治.方法 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EXA)测定40例男性糖尿病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腰2~4椎的骨密度(BMD),同时测定骨钙素(BGP)、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末端前肽(PICP)、Ⅰ型胶原降解产物(ICT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5b)、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 糖尿病患者BMD及BGP、PICP均低于非糖尿病者,而ICTP及TrACP-5b均高于非糖尿病者(P<0.05),BMD与糖尿病病程、ICTP、TrACP-5b、HbA1c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老年男性糖尿病患者存在BMD显著下降,其骨代谢特点是骨吸收增加,骨形成降低,血糖控制不良是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腰椎骨密度(BMD)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T2DM组137例和对照组130例,测量腰椎L1-4的BMD,同时测定T2DM组的年龄、体质量及T2DM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病程、糖化血红蛋白( HbA1c)、血钙、血磷、三酰甘油、总胆固醇等指标,多元回归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腰椎骨密度的相关因素.结果 糖尿病组腰椎BMD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T2DM患者随BMI值升高,BMD值也升高(β=0.106,P<0.05);随病程增加及HbA1c值升高,BMD值缩小(β=-0.032、- 0.033,均P<0.05);2型糖尿病组骨质疏松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1)2型糖尿病组骨质疏松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 T2DM患者随BMI值升高,BMD值升高;随病程增加及HbA1c值升高,BMD缩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体成分对正常糖耐量(NGT)及2型糖尿病(T2DM) 男性骨密度的影响及差异。方法:选择87例门诊及体检中心成年男性就诊者,其中57例为2型糖尿病(T2DM组),30例为糖耐量正常(NGT组),年龄35~64岁。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前后位(AP)腰1至腰4、左侧股骨颈(FN)、左髋部总体(T hip)及全身骨密度(T BMD),同时测定体成分,计算出瘦体质量(LTM)、体脂量(FTM)、躯干体脂比(Tru fat%)及总体脂比(Fat%)。分析体成分对2组研究对象骨密度的影响。结果:NGT组瘦体质量与股骨颈BMD正相关(r=0.411,P=0.024),T2DM组两者不相关;T2DM组体脂比与腰椎BMD负相关(r=-0.311,P=0.023),而NGT组两者无关。两组的体脂比均与全身BMD显著负相关。NGT组LTM是腰椎、股骨颈及髋部总体BMD的唯一独立影响因素(依次b=0.509,0.411,0.585,P<0.01或0.05, R2=0.169~0.342);T2DM组,LTM是腰椎(b=0.330,P<0.05,R2=0.109)和髋部BMD(b=0.462,P<0.01,R2=0.213)的唯一预测因素,而非股骨颈BMD的预测因素。结论:相对于正常糖耐量男性,2型糖尿病男性患者的瘦体质量对骨密度的保护作用减弱。无论糖耐量正常与否,成年男性体脂比例的增加不利于骨量的保护。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男性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Ghrelin与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57例男性T2DM患者,合并骨质疏松(OP)组23例(DM1 组) 、骨含量正常组34例(DM2 组),健康男性对照组15例(N组),测血清Ghrelin,并测量腰椎和股骨BMD.结果:(1)DM1、DM2组与N组比较, Ghrelin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DM1、DM2组Ghrelin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3)DM1、DM2组中Ghrelin与股骨BMD、椎骨BMD均无关(P>0.05).结论:T2DM合并OP患者血液中Ghrelin水平与股骨BMD、椎骨BMD间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联合西医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骨代谢标志物、骨密度的影响。方法:200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补肾活血方。2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T值[T值=(受检者BMD值-青年人BMD均值)/青年人BMD标准差]、β胶原特殊序列、总骨Ⅰ型前胶原N端肽(aminoterminal prepeptide typeⅠprocollagen,PⅠNP)、骨钙素、血钙、血磷、血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水平。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为75.0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BMD和T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BMD、T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β胶原特殊序列、骨钙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血清PI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血钙、血磷和血ALP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活血方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骨代谢和骨密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T2DM)骨密度(BMD)的分布特点.方法:用DXA DAS 600EX型骨密度仪对146例老年患者进行腰椎椎体侧位BMD检测.结果:T2DM组与其他疾病组患者骨质疏松(OP)的患病率分别为76.92%和31.4%,两组差异显著(p<0.001);累及骨丢失率(ABLR)比较:T2DM组和其他疾病组ABLR差异显著(p<0.001);相关关系显示:T2DM组和其他疾病组患者的体重变化与BMD呈正相关(p <0.001),T2DM组患者年龄变化与BMD呈正相关(p<0.001).结论:该组人群中老年T2DM患者的OP患病率明显高于其他疾病组患者,而且前者的T值及ABLR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后者;老年T2DM组患者随增龄和体重增加,其BMD降低加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Ⅱ型糖尿病时的老年妇女骨密度变化。方法应用单光子骨矿物密度仪测量46例老年妇女Ⅱ型糖尿病患者及122例健康对照者的尺桡骨密度(BMD)。结果Ⅱ型糖尿病组BMD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骨量减少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年龄、绝经年限与糖尿病患者BMD呈负相关(P<0.01)。糖尿病骨量减少组的视网膜病变、肾病例数显著高于骨量正常组。而血清胰岛素(INS)水平显著低于骨量正常组(P<0.01)。结论老年妇女Ⅱ型糖尿病患者的BMD是增高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I’acn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79例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DM组)和61例绝经后无糖尿病患者(NDM组)的前胸、骨盆、上下肢、脊柱、头颅的BMD,同时分析其与患者年龄、骨矿物质含量(bone mineral content,BMC)、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高比、体脂含量、绝经年限、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及糖尿病病程的关系。结果:DM 组BMD低于对照组,其中以骨盆、脊柱降低明显(P<0.05);DM组患者骨量减少的比例为46.8%,明显高于NDM组的29.5%(P<0.05);BMD与年龄、糖尿病病程、HbAlc水平及绝经年限呈负相关,与BMC、BMI及体脂含量呈正相关(P<0.05)。结论: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BMD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糖尿病病程长、绝经年限长及血糖控制差者降低更明显;对2型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控制血糖,特别对绝经患者要常规补充钙片和维生素D,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并且定期测定BMD,以早期发现并及时处理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1.
男性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骨生化指标改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男性2型糖尿病(DM)中合并骨质疏松患者骨生化指标的改变及其机制.方法根据骨密度检测结果,将59例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无骨质疏松组(DM-A1)和合并骨质疏松组(DM-A2),分别测定两组的血钙(Ca)、磷(P)、骨钙素(BGP)、甲状旁腺素(PTH)、睾酮(T)和尿Ca/Cr、I型胶原羧基末端肽(CTX)/ Cr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 DM-A2组与DM-A1组相比,DM-A2组的体重指数、血T低,尿Ca/Cr高,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中体重指数低、血清睾酮浓度低者更易并发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瘦素(leptin)与男性骨密度(BMD)及体脂之间的关系.方法:用ELISA测定350例20~80岁健康男性血清瘦素浓度;采用DXA仪测定BMD(腰椎、髋部及全身)及体成分(体脂及瘦体质量);以10种回归数学模型分别拟合瘦素与年龄、体质量指数,体脂及各部位骨密度的关系,选择最优拟合曲线.结果:血清瘦素与年龄以S型曲线回归模型拟合程度最好,其决定系数(R2)最大(R2=0.104,P<0.009);而与体质量、体指数以复合回归模型拟合程度最好(分别R2=0.296,P<0.001;R2=0.304,P<0.001;R2=0.22,P<0.001).血清瘦素与总体脂,体脂百分比相关(R2=0.461,P<0.001;R2=0.448,P<0.001).血清瘦素与腰椎前后位、腰椎侧位、股骨颈、髋部总体BMD显著相关(分别R2=0.115,P=0.005;R2=0.102,P=0.007;R2=0.098,P=0.01;R2=0.112,P=0.002).逐步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瘦素不是男性各部位骨密度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血清瘦素浓度与男性体脂显著相关,但不是中国男性各部位骨密度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3.
男性Ⅱ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改变及影响因素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男性Ⅱ型糖尿病 (DM2 )患者骨密度 (BMD)改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测定 5 9例男性Ⅱ型糖尿病患者及3 6例健康男性对照者股骨近端 (Neck、Troch、Ward三角区 )及腰椎 (L2~ 4)正侧位BMD ,血钙 (Ca)、磷 (P)、骨钙素、甲状旁腺素 (PTH )、睾酮 (T)和尿Ca Cr、I型胶原羧基末端肽 (CTX) Cr浓度。根据BMD将DM2 患者又分为无骨质疏松组 (DM A1 )和并发骨质疏松组(DM A2 ) ,测定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胰岛素、C肽 ,餐后血糖、胰岛素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结果 DM2 组L2~ 4及Ward三角区的BMD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而L2~ 4侧位BMD下降更明显 (P <0 .0 0 1)。DM2 组的骨钙素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P <0 .0 5 ) ;血Ca、P、PTH、T和尿CTX Cr浓度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尿Ca Cr比对照组高 2 5 % ,但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13 7)。DM A2 组的体重指数、血T、尿Ca Cr、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与DM A1 组差异显著 (P <0 .0 5 )。结论 Ⅱ型糖尿病患者由于骨形成和骨转换率降低而骨密度下降 ,腰椎侧位的骨密度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骨质疏松。男性患者中体重指数低、血清睾酮浓度低及血糖控制不良者更易并发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4.
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及临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女性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的骨密度(BMD)变化及临床相关因素对BMD的影响。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127例女性T2DM患者和78例非糖尿病对照者正位腰椎(L2~L4)及股骨近端(Neck、Ward's区、G.T.)的BMD,按年龄和病程分组进行比较,并对糖尿病患者的BMD与年龄、绝经年限、体重指数(BMI)、病程、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血脂等指标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50~59岁组女性T2DM患者各部位BMD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60~69岁和70~79岁组L2、股骨近端BMD,以及70~79岁组L3BMD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各年龄组Ward's区BMD测定值明显低于腰椎、Neck和G.T.(P<0.01)。T2DM病程≤ 5年、6~10年和>10年组各部位BM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2DM患者年龄与腰椎BMD均呈负相关(P<0.05~P<0.01),绝经年限与Neck、Ward's区、G.T.BMD呈负相关(P<0.01),BMI与Neck、Ward's区、G.T.BMD呈正相关(P<0.01),病程、HbA1c、血脂与BMD无显著相关。结论:女性T2DM患者绝经后各部位BMD明显高于或不低于非糖尿病对照者;年龄大、绝经年限长是T2DM患者BMD降低的危险因素;BMI是T2DM患者BMD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MS)患者空腹血清抵抗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选取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82例,其中46例合并MS(MS组),36例不合并MS(非MS组),另选取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3组受试者的空腹血清抵抗素水平,分别计算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测定相关代谢指标,利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S组及非MS组糖尿病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及HOMA-I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MS组患者上述两项指标亦显著高于非M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抵抗素受HOMA-IR、WHR影响较大。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MS患者血清空腹抵抗素水平显著升高,且抵抗素水平与HOMA-IR及WHR呈正相关;抵抗素可能在胰岛素抵抗、肥胖和糖尿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收集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45例,根据BMD水平分为骨量减少组(A组,24例)、骨量正常组(B组,21例)。检测各组患者的血浆Hcy水平、体质量指数(BMI)、血钙、血磷、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2组之间进行比较。结果:A组的BMD和BMI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Hcy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血钙、血磷、TC、TG、LDL-C及HDL-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BMD与BMI呈正相关(r=0.26,P<0.05),与Hcy呈负相关(r=-0.579,P<0.05)。结论:BMI下降、血浆Hcy水平升高可能与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BMD的降低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不同方药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atients with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血清瘦素(leptin)的影响。方法 选择PCOS患者共43例(PCOS组),其中肾阴虚证患者25例,采用滋阴降火方药治疗(滋肾阴组),脾气虚证患者18例,采用健脾益气方药治疗(补脾气组);年龄相同健康女性20例(对照组)。各组分别检测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腰围(WC)及血清Leptin、睾酮(T)、胰岛素(INS)的浓度,比较PCOS组和对照组之间,以及PCOS各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 治疗前PCOS组的BMI、WHR、WC,及血清Leptin、T、INS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去除BMI、WHR、WC的影响后仍有显著性差异;43例PCOS患者中有33例的血清Leptin升高,但在两种证型之间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PCOS组(滋肾阴组、补脾气组)BMI、WHR、WC无明显变化,而血清Leptin、T、INS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P<0.01);其中滋肾阴组的血清T、INS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P<0.01);补脾气组的血清INS水平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P<0.01)。滋肾阴组、补脾气组的血清leptin较治疗前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 血清Leptin水平异常增高是PCOS的发生发展中不可忽略因素,不同方药均有降调血清Leptin水平趋势,且能改善PCOS患者的高睾酮血症、高胰岛素血症状态,至于Leptin、T、INS因果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①目的 观察初诊女姓 2型糖尿病 (DM )病人血清瘦素 (LPT)水平 ,探讨其与年龄、体质量指数、糖代谢、脂代谢、尿酸代谢及其他激素的关系。②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 (RIA)和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初诊未经治疗 1 1 1例 2型糖尿病病人 (男 5 6例 ,女 5 5例 )及 96例正常人 (男 4 8例 ,女 4 8例 )空腹血清LPT、睾酮(TT)、雌二醇 (E2 )、真胰岛素、血糖、血清胆固醇、三酰甘油和尿酸水平。③结果 女性DM组血清瘦素水平明显低于女性对照组 (F =1 7.985 ,P <0 .0 1 ) ;DM组及对照组中 ,女性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高于男性 (F =34.6 0 8、5 3.72 1 ,P <0 .0 1 ) ;绝经后女性DM组与绝经前女性DM组瘦素水平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女性DM组血清瘦素水平与体质量指数、胰岛素浓度、腰臀围比值及尿酸水平呈正相关 (t =4 .0 75~ 1 1 .72 5 ,P <0 .0 1、0 .0 5 ) ,与空腹血糖及血清睾酮水平呈负相关 (t=- 3.94 6、- 2 .30 5 ,P <0 .0 5 )。④结论 女性 2型糖尿病病人血清瘦素水平较正常女性明显降低 ;女性 2型糖尿病病人血清瘦素水平与体质量指数、脂肪分布、胰岛素浓度、睾酮、血糖及血尿酸相关 ;雌激素不是影响瘦素的主要因素 ;瘦素参与了女性 2型糖尿病病人的糖代谢及尿酸代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