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采用几何形态测量法来探讨骨性Ⅲ类错[牙合]下颌形态的特征。方法:随机选取恒牙初期骨性Ⅲ类与Ⅰ类错[牙合]患者头颅侧位片各30张,描记下颌的16个标志点,数字化后采用Procrustes重叠法、薄板曲线法、欧式距离矩阵法和常规头影测量法,以骨性Ⅰ类错[牙合]患者作为对照组,对骨性III类错[牙合]与Ⅰ类错[牙合]进行两组间t检验从而对其下颌形态进行比较。结果:Ⅲ类错[牙合]与Ⅰ类错[牙合]相比,下颌形态有差异(P〈0.05),Ⅲ类错组髁状突长度、升支高度、下颌体长度增加,颞颌关节、颏部都靠前,下切牙舌倾。结论:III类错[牙合]的下颌形态有其自身特点,并影响Ⅲ类错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恒牙列骨性Ⅲ类错非拔牙矫治后牙弓与基骨弓形态的变化。方法:23例恒牙列骨性Ⅲ类错非拔牙矫治患者,收集矫治前后记存模型,测量矫治前后上下颌牙弓长度、基骨弓长度,尖牙区、第一、二前磨牙区,第一磨牙区的牙弓宽度、基骨弓宽度,比较矫治前后牙弓、基骨弓各测量值的变化及两者间的相关性。结果:(1)矫治后上颌牙弓前段长度增加,上颌尖牙间、第一、二前磨牙间牙弓宽度减小;下颌尖牙间牙弓宽度减小、第一磨牙间牙弓宽度增加;矫治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矫治后上颌基骨弓长度增加,下颌基骨弓长度减小,矫治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矫治后上下颌牙弓长度、宽度的变化量与对应的基骨弓长度、宽度的变化量呈正相关,尤以下颌尖牙区、上下颌第一磨牙区明显。结论:恒牙列骨性Ⅲ类错非拔牙正畸掩饰性矫治后牙弓代偿性变化可引起相应区域基骨弓的顺应性改建,利于骨性Ⅲ类错单纯正畸掩饰性治疗及稳定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析青少年骨性Ⅱ类错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前、后平面的特点。方法:选取青少年骨性Ⅱ类错畸形患者共158例,按垂直生长型将其分为高、低及均角三组,采用Winceph8.0软件对每例患者的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前、后平面及其相关颌骨指标的定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前、后平面倾斜度,下颌支角(Go-A)和下颌支倾斜角(RAM-I)均为高角组均角组低角组(P0.05)。结论:青少年骨性Ⅱ类错不同垂直骨面型前后平面存在差异,高角者前后平面更为陡峭,颌骨也表现出相应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不同的垂直骨面型的骨性安氏Ⅲ类错患者下颌联合高度的差异。方法:在未做过正畸治疗的115例患者的头颅侧位片上测量下中切牙-下颌平面角(incisor mandibular plane angle,IMPA)以及下颌联合高度(symphysis height,LH),比较不同垂直骨面型的骨性安氏Ⅲ患者的下颌牙槽代偿和下颌联合高度的差异。结果:下颌联合高度和下中切牙-下颌平面角在不同垂直骨面型的安氏Ⅲ类患者中存在明显差异。在骨性安氏Ⅲ错中,下颌联合高度(LH)与下颌平面角呈正相关,下中切牙-下颌平面角(IMPA)与下颌平面角呈负相关。结论:骨性安氏Ⅲ类错患者长面型的趋势导致下颌联合变长,下前牙代偿性舌倾随着长面型的趋势加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骨性安氏Ⅲ类错患者行正颌手术后,口腔功能间隙面积的改变,了解口腔功能间隙与牙颌畸形发生的关系,为正颌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有益的参考。同时研究口腔功能间隙的改变对术后保持与防止复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在我院就诊的共20例骨性安氏Ⅲ类错患者进行研究,采用定位X线头影测量分析的方法,通过患者治疗前后的对照,比较正颌术后口腔功能间隙的改变。结果:骨性安氏Ⅲ类错患者行正颌手术后较术前1周口腔功能间隙减小(P<0.05),有统计学差异。下颌后退量与口腔功能间隙减少量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结论:骨性安氏Ⅲ类错患者,经正颌治疗后,口腔功能间隙矢状向面积有所减小,其直接原因可能是正颌手术后退下颌骨造成的,并且口腔功能间隙变化量与下颌骨后退距离存在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头颅定位后前位片测量,探讨改良颊侧多曲簧活动矫治器纠正早期安氏Ⅲ类错且伴下颌功能性偏斜,改善早期功能性下颌偏斜。方法:混合牙列早期安氏Ⅲ类错且伴有下颌功能性偏斜患者20例,采用改良颊侧多曲簧活动矫治器的方法,矫治前后头颅定位后前位片P-A测量分析,用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结果:改良颊侧多曲簧活动矫治器矫正早期安氏Ⅲ类错且伴有下颌功能性偏斜后,下颌骨两侧结构不对称性有明显改善,下颌骨两侧综合长度差亦减小(P<0.01),两侧下颌体长度差明显减小(P<0.01)。结论:由于早期安氏Ⅲ类错且伴有单侧后牙反,导致的功能性下颌偏斜,采用改良颊侧多曲簧活动矫治器,可以使下颌骨的不对称得到一定的改善,是早期纠正下颌功能性偏斜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中国安氏Ⅰ类错成人与美国安氏Ⅰ类错白人牙颌颅面形态结构的差异。方法:从西安市11所大学2098名新生中选取符合标准的101名(男53名、女48名)安氏Ⅰ类错样本。拍摄头颅定位X线片,用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头影测量软件测量,用Alabama分析法与美国安氏Ⅰ类错白人颅颌面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中国西安地区安氏Ⅰ类错成人上下颌突度大,面型较突;平面倾斜度、上下中切牙倾斜度及下中切牙至NB线距均较大;Y轴相对SN平面夹角增大,生长方向为后下。结论:与美国安氏Ⅰ类错白人比较,中国西安地区安氏Ⅰ类错成人颅面结构呈现颌骨突度大、下切牙唇倾及下颌趋向后下等特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安氏II类错畸形对青春期面部骨轮廓发育的影响。方法:收集安氏II类错畸形的成人患者和青少年患者共362例。摄取头颅定位侧位片及头颅定位正位片。对面高、面宽等19项测量项目做比较分析及t检验。结果:①安氏II类青少年患者与正常青少年相比,下颌基骨长度、下颌长度较小,但无统计学差异。②安氏II类成年患者与正常成年人相比,下颌基骨长度、下颌长度有显著性差异。③安氏II类患者下颌骨在青春发育期有向前、向上旋转的趋势。结论:安氏II类错畸形患者经过青春期发育,使面部畸形程度更加严重。本研究得出安氏II类错畸形对青春期面部骨轮廓发育的影响,对正颌外科和正畸治疗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刘海峰  宋少华 《中国美容医学》2014,23(17):1461-1465
目的:通过研究广西地区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软硬组织侧貌特征及软硬组织的相关性,为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提供参考。方法:选择67例骨性Ⅲ类错牙合成人患者及56名面型较佳骨性Ⅰ类成人患者,选取能充分体现软硬组织侧貌表面形态特征的21项指标,进行对照分析和对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软硬组织进行相关性、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与Ⅰ类组相比,Ⅲ类组除ANS-Me/N-Me(%)、L1-NB(mm)、MP-SN(°)外,其余18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项硬组织指标与其对应软组织指标表现出高相关性,其中FH-N`Pg`与NP-FH、Y轴角相关系数分别高达0.965、-0.908。结论:与Ⅰ类错牙合相比,Ⅲ类错牙合组侧貌特征主要表现在面下1/3的矢状向发育异常,垂直向无明显异常。影响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软组织侧貌特征的因素为骨性、牙性、软组织厚度3因素,其中骨性因素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了1例无托槽隐形联合固定矫治成人骨性Ⅲ类错的病例,前期固定矫治快速解除后牙锁、纠正前牙反,后期采用无托槽隐形结合微种植体与尖牙牵引加强支抗远移下颌磨牙进一步解除前牙反。矫治后效果良好,前牙覆覆盖正常,上下中线正,尖牙变为Ⅰ类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针对安氏Ⅲ类错伴开患者,在计算机上重建头颅三维模型并模拟双颌正颌手术,通过对开距离以及术中术后颏部的角度测量,分析开距离与颏部角度变化的关系,为术前预测颏部形态改变提供相关定量参考。方法:对在我院就诊的共20例安氏Ⅲ类错伴开患者进行研究,统计其开距离。计算机将三维CT影像重建出头颅模型,模拟上颌Lefort Ⅰ型截骨前徙,下颌SSRO旋转后退成型术,测量术中及术后面角和Y轴角的大小变化,分析其与开距离之间的关系。结果:安氏Ⅲ类错伴开患者行正颌手术后面角均增大,并且开距离与面角变化值成正相关,开距离越大手术后面角改变越大。经过统计学分析,得到开距离X与面角变化量Y1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1=0.82+2.06X。对于Y轴角的测量表明,开患者的Y轴角在正颌手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开距离越大减小的越多,即开距离与Y轴角的减小量成正相关。统计学分析,开距离X与Y轴角变化量Y2的直线回归方程Y2=0.68+1.25X。结论:安氏Ⅲ类错伴开患者,行双颌正颌手术后,其开距离与颏部形态变化有相关性。此相关性为预测和分析正颌手术中颏部形态的变化趋势提供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一种适合较大年龄骨性III类错的新型矫治方法并评价对软组织改变的效果及其机制。方法:选取30例10~15岁骨性III类错患者,将治疗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给予上颌前方牵引配合快速扩弓进行治疗,约半年后开始第二阶段多曲方丝弓技术直至咬合关系达到理想状态,给予保持。结果:所有患者经双期矫治后,上颌骨及上切牙前移,使面中部及上唇前移,下颌骨及下切牙后退,使颏部及下唇后移。从根本上改变了骨性III类错患者的凹陷型侧貌。结论:前方牵引可使骨改建,多曲方丝弓技术可产生充分牙性代偿,取二者之长将其相结合矫治骨性III类错,使其凹陷型侧貌由凹变直或变凸,显著改善了此类患者的容貌。是一种疗程短、效果佳、费用低的矫治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伴有左右面部不对称骨性安氏Ⅲ类错的成年患者接受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后软组织的三维头影测量变化。方法:选择10例接受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正颌外科手术术式均为上颌Lef or tⅠ型截骨术+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切骨术+颏部成型术)的伴有下颌左右不对称的成人骨性Ⅲ类错患者,分别在术前1个月(T0)和术后6个月(T1)进行三维CT(3DCT)扫描。在CT后处理工作站中进行三维模型重建,确定软组织标记点和变量并测量计算,从而进行三维头影测量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的凹面型及面部偏斜畸形均得到明显矫正,口内牙关系理想、稳定。术后软组织变量的测量结果:鼻基底宽度、鼻翼宽度和上唇峰宽度明显增大;口角宽度、下颌宽度、颏唇角和下颌宽度角明显减小;上唇及颏部的不对称率明显改变。结论:①伴有下颌骨不对称的骨性安氏Ⅲ类错患者双颌手术后,其软组织在三维方向上各项测量指标均有明显改变,患者的软组织外貌得到明显改善;②三维CT可以更精确的反映出颌面部软组织的特征,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前后颌面部软硬组织、侧貌变化情况,对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Ⅲ类错畸形提供进一步参考。方法:选择73例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分别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前后影像学资料中选择21项能够反映颌面部软硬组织、侧貌形态的参数进行对照分析,并通过相关性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治疗后相比治疗前硬组织参数中除MP-SN(°)、ANS-Me/N-Me(%)、L1-NB(mm)以及Y轴角(°)外,余下17项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将部分硬组织参数及其相应的软组织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可得出大部分硬组织参数与其相应的软组织参数存在相关性,尤其软组织面角FH-N`Pg`(°)与面角NP-FH(°)、Y轴角(°)及SNA(°)相关系数达到0.914、-0.883和-0.742,可见两者存在较高相关性。结论: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前影响其软组织侧貌最为主要的因素为骨性因素,其他因素为牙性因素和软组织厚度因素。该类患者侧貌特点主要体现为面下三分之一部分在矢状向发育过度畸形,常伴有颏部后缩,而垂直向一般无明显异常。通过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可使侧貌改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X线头影测量探讨方丝弓技术拔牙矫治恒牙期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名前牙深覆盖达到8~11mm且ANB平均为7.4°伴Ⅲ°深覆的恒牙期患者,采用方丝弓技术进行矫治,均拔除4个第一双尖牙,并对所有患者正畸治疗前后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10例患者治疗后覆盖、覆牙合均达到正常,NA-PA平均减少4.4°,ANB减小2.3°,SNA减小1.9°。下颌Spee氏曲线与上颌补偿曲线明显整平。结论:应用方丝弓矫治技术拔牙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矫治恒牙期骨性安氏II类1分类错,其改善的关键在于上切牙内收前深覆的矫治。  相似文献   

16.
丁博  孙萍 《中国美容医学》2010,19(6):888-890
目的:研究上颌前方牵引联合快速扩弓矫治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的软组织变化。方法:选取14例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患者为治疗组,应用联合法治疗6个月,在治疗前(T1)、治疗后(T2)拍摄头颅侧位X线片;选取12例未治疗骨性反患者为对照组,也在相应时间拍摄X线片,对两组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治疗组发生显著的软组织改变,H角和软组织面凸角显著增大,软组织面角显著减小,软组织侧貌得以改善。结论:前方牵引联合快速扩弓能够对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患者的软组织侧貌产生显著的矫形效果。  相似文献   

17.
袁代润  钱红 《中国美容医学》2011,20(8):1303-1303
骨性Ⅲ类错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错畸形,基本面型特征为面中部凹陷,上颌发育不足,前牙反,后牙近中关系等。全口多个恒牙迟萌较为少见。笔者在临床上发现1例骨性III类错并全口多个恒牙迟萌病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多曲方丝弓技术矫治恒牙初期骨性Ⅲ类错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方法:选取应用MEAW技术治疗恒牙初期骨性Ⅲ类错畸形的患者12例,测量矫治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并进行配对t检验以评估疗效。结果:MEAW技术矫治恒牙期骨性Ⅲ类错主要是通过牙齿的移动和牙槽骨的改建。通过A点的前移,下磨牙的直立和远中移动使磨牙关系和前牙覆盖关系明显改善。下前牙舌向移动和升高,平面变平。结论:MEAW可以有效矫治恒牙初期轻、中度骨性Ⅲ类错。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研究五家渠市初中生错畸形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对五家渠市仅有的两所中学的初中部随机抽取了9个班级,共390名学生,其中男193名,女197名,年龄11.49~16.55岁,平均年龄为(14.08±0.84)岁,均为汉族。先采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再对其按照错畸形切牙分类法标准和个别正常标准进行检查登记,被分成五组:切牙Ⅰ类组、切牙Ⅱ 1分类组、切牙Ⅱ 2分类组、切牙Ⅲ类组和个别正常组。采用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在心理健康总均分、强迫症状、敌对、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焦虑、学习压力和情绪不平衡方面,切牙Ⅲ类组与切牙Ⅰ类组、切牙Ⅱ 1分类、切牙Ⅱ 2分类、个别正常组比较,心理异常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偏执、抑郁、适应不良得分方面,切牙Ⅲ类组和其他四组比较,除了切牙Ⅲ类组与个别正常组心理异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P0.0125),切牙Ⅲ类组心理异常的比例比个别正常组高。与其余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125)。在心理不平衡得分方面,切牙Ⅲ类组与其他四组比较,心理异常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外(P0.0125),切牙Ⅲ类组心理异常的比例比其余四组都高。结论:错畸形对初中生心理健康存在一定的不良影响,特别是切牙Ⅲ类对心理不平衡的负面影响。鼓励患有错畸形的初中生尽早进行正畸治疗,对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时进行疏导和干预。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CBCT影像对I类和III类骨面型青少年及成人错牙合患者的颞下颌关节进行三维测量,探讨不同矢状骨面型错牙合患者颞下颌关节的形态结构差异,以及颞下颌关节随年龄改建的相关规律。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I类骨面型青少年和成人患者各15例,III类骨面型青少年和成人患者各15例,拍摄CBCT影像,在重建后的图像下进行测量分析,比较4组患者的关节窝形态、髁突形态、髁突轴向、髁突及下颌骨生长量。结果:髁突内外径仅年龄组别间有差异。III类骨面型患者的关节结节倾斜角、髁突矢状面倾斜角、关节窝深度小于I类患者。III类骨面型患者的髁突上部高度增长量大于I类患者。结论:III类骨面型患者颞下颌关节的形态结构与I类患者有所差异,且有与I类患者不同的生长型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