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桥小脑角区肿瘤MRI的表现及特征。材料和方法:分析297例资料完整、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桥脑角区肿瘤。其中听神经瘤184例,三叉神经瘤39例,脑膜瘤27例,胆脂瘤13例,蛛网膜囊肿4例,动脉瘤1例,血管母细胞瘤6例,脉络丛乳头状瘤3例,海绵状血管瘤5例,转移瘤3例,脊索瘤3例。结果 桥小脑角区肿瘤中,脑外肿瘤93.8%,脑内肿瘤6.2%,发生于桥小脑角区的前三位肿瘤分别为听神经瘤63.6%,三叉神经瘤13.3%,脑膜瘤9.2%。该区肿瘤大部分具有特征性MRI表现。术前定位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0%、96.4%。结论:MRI是检查桥脑角区肿瘤的首选方法,对桥小脑角区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桥小脑角区肿瘤的MRI表现及特征,提高对桥小脑角区肿瘤的定性诊断水平。方法34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桥小脑角区肿瘤,其中听神经瘤20例,脑膜瘤4例,三叉神经瘤3例,血管母细胞瘤2例,胆脂瘤、蛛网膜囊肿、动脉瘤、胶质瘤及转移瘤各1例。在静注Gd-DTPA前后均经SE,FSE序列磁共振成像。结果听神经瘤,脑膜瘤,三叉神经瘤为桥小脑角区最常见的肿瘤,该区肿瘤大部分有特征性MRI表现,术前定位、定性准确率分别为96.9%,94.1%。结论MRI在桥小脑角区肿瘤影像诊断中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可作为桥小脑角区肿瘤术前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桥小脑角区肿瘤的MRI诊断和鉴别诊断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 :探讨桥小脑角区肿瘤MRI的表现及特征。材料和方法 :分析 193例资料完整 ,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桥小脑角区肿瘤 ,其中听神经瘤 135例 ,三叉神经瘤为 30例 ,脑膜瘤 12例 ,胆脂瘤 4例 ,蛛网膜囊肿 2例 ,动脉瘤 1例 ,血管母细胞瘤 4例 ,脉络丛乳头状瘤 3例 ,海绵状血管瘤 1例 ,转移瘤 1例。结果 :桥小脑角区肿瘤中 ,脑外肿瘤 95 .3% ,脑内肿瘤 4.7% ;良性肿瘤占 98.4% ,恶性肿瘤占 1.6%。发生于桥小脑角区的前三位肿瘤分别为听神经瘤 69.9% ,三叉神经瘤 15 .5 % ,脑膜瘤 6.2 % ,该区肿瘤大部分有特征性MRI表现 ,术前定位、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 10 0 %、96.4%。结论 :MRI是检查桥小角区肿瘤的首选方法 ,对桥小脑角区肿瘤诊断和鉴别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桥小脑角肿瘤CT与MRI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桥小脑角肿瘤的CT与删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24例桥小脑角区肿瘤,其中听神经瘤10例,脑膜瘤7例,三叉神经瘤4例,表皮样囊肿2例,蛛网膜囊肿1例。年龄16.74岁,平均年龄45岁。结果:各种桥小脑肿瘤均有其CT与MRI的特殊征象。结论:Cr与MRI在桥小脑角肿瘤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桥小脑角区肿瘤的磁共振成像(MRI)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以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总结分析经影像学及手术病理证实的桥小脑角区肿瘤共33例。其中听神经瘤14例,三叉神经瘤8例,脑膜瘤2例,胆脂瘤3例,蛛网膜囊肿4例,恶性肉芽肿1例,颈静脉球瘤1例。所有患者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部分病例结合CT扫描。总结分析肿瘤的形态、大小、生长方式、信号特征及强化方式。结果桥小脑角区的肿瘤以听神经瘤占首位,其次为三叉神经瘤、胆脂瘤、蛛网膜囊肿、脑膜瘤。还有一些少见的肿瘤,诸如恶性肉芽肿、颈静脉球瘤等。结论桥小脑角区肿瘤MRI表现各具有不同特性,了解这些特征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为临床治疗及手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桥小脑角肿瘤MRI三维薄层扫描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桥小脑角肿瘤MRI三维薄层扫描的诊断价值,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应用三维薄层扫描序列,结合常规MRI序列,分析52例桥小脑角肿瘤MRI表现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桥小脑角区肿瘤中,听神经瘤27例,脑膜瘤11例,三叉神经瘤4例,胆脂瘤4例,蛛网膜囊肿3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转移瘤1例。位于左侧桥小脑角区占17%,位于右侧桥小脑角区占19%,平扫MRI对桥小脑角肿瘤的检出率、定位率、定性率分别为92%、92%、86%。三维薄层扫描对桥小脑角肿瘤的检出率、定位率、定性率分别为100%、100%、96%。结论:MRI三维薄层扫描与常规MRI比较,能清晰显示肿瘤性病变与周围神经及邻近血管之间的关系,明显提高了检出率和鉴别诊断的准确率,为临床确定治疗方案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三维薄层扫描在桥小脑角肿瘤诊断中的应用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桥小脑角区(CPA)占位病变MR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搜集收治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桥小脑角区肿瘤患者91例,回顾性分析其MR表现。结果:听神经瘤64例,脑膜瘤17例,三叉神经瘤5例,表皮样囊肿3例,颈静脉球瘤1例,血管母细胞瘤1例。结论:MRI能较好地对CPA区占位病变作出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瘤蒂征在MRI诊断小脑桥脑角听神经瘤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听神经瘤是小脑桥脑角的常见、多发肿瘤,但有时易与其他肿瘤混淆.本研究分析了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脑桥脑角听神经瘤MRI表现,探讨"瘤蒂征"对小脑桥脑角听神经瘤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桥小脑角区肿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桥小脑角区肿瘤的MRI 表现,提高桥小脑角区肿瘤的MRI 诊断准确率。材料和方法:搜集一组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桥小脑角区肿瘤45 例,全部行MRI 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本组45 例中听神经瘤18 例,脑膜瘤8 例,三叉神经瘤6 例,胆脂瘤3 例,血管母细胞瘤4 例,海绵状血管瘤4 例,脊索瘤2 例。肿瘤位于左侧桥小脑角区占69 % ,位于右侧桥小脑角区占31 % 。87 % 的肿瘤呈园形或类园形,轮廓较清晰,占位效应明显,在T1 WI上多呈低等信号,T2 WI 上多呈高信号,增强后呈明显均匀强化。但各种肿瘤又有其特征性MR 改变,如三叉神经瘤跨中后颅窝生长,胆脂瘤沿脑池生长,听神经溜,三叉神经瘤,血管母细胞瘤多见囊变、坏死,海绵状血管瘤多见出血,脑膜瘤、脊索瘤有不规则钙化,多数脑膜瘤增强后见脑膜尾征。MRI 对桥小脑角区肿瘤的检出率、定位率、定性率分别为100 % 、100 % 、90 % 。结论:MRI 对桥小脑角区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对桥小脑角区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桥脑小脑角区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CT特征。其中听神经瘤9例、胆脂瘤4例、脑膜瘤3例、耳源性脑脓肿5例、三叉神经瘤1例。结果:各种肿瘤的CT特征,随其种类而不同,如听神经瘤均位于内听道开口处,呈等或低密度团块,轻度均匀或环状强化。胆脂瘤呈球形或扁平形,球形位于硬膜外,密度不均,壁有钙化。扁平形位于蛛网膜下腔, 边缘清楚,均匀低密度。脑膜瘤均具有典型脑膜瘤特征,明显强化。耳源性脑脓肿周边有明显水肿、囊壁清晰,囊内呈均匀低密度。三叉神经瘤跨中后颅窝伴岩锥尖骨质破坏。结论:桥脑小脑角区肿瘤各具特点,CT能提供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1.
听神经瘤CT、MRI诊断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听神经瘤的CT、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听神经瘤的CT、MRI表现。结果:听神经瘤的MRI表现为桥小脑角区圆形或类圆形肿块,于T1WI呈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或混杂信号;增强扫描显示病灶实质部分及增粗的听神经明显强化,呈“苹果柄”样改变。CT表现为桥小脑角部低密度或等密度病灶,薄扫可见同侧内听道口扩大。结论:CT能直观地显示内听道口的扩大,但常规扫描易漏诊。/MRI多层面成像及无骨伪影的优点,对显示听神经瘤瘤体及病侧听神经增粗很有价值,增强后的“苹果柄”样改变是听神经瘤特征性的表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桥小脑角区少见病变的MRI表现,提高MRI对该区域少见病变的诊断准确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病理证实的桥小脑角区少见病变的MRI表现并和病理作对照分析。结果 26例病变中,脉络丛乳头状瘤5例,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PNET)4例,海绵状血管瘤、血管外皮瘤、动脉瘤各3例,转移瘤4例,内淋巴囊瘤2例,皮样囊肿、骨孤立性浆细胞瘤各1例。右侧桥小脑角区16例,左侧10例;位于桥小脑角池9例,起自脑内或脑室累计桥小脑角11例,起自脑外颅底6例。脉络丛乳头状瘤可原发于桥小脑角或由第四脑室侵入,多表现为菜花状,中度或明显强化;皮样囊肿在扩散加权成像(DWI)上呈高信号,无强化;动脉瘤瘤体呈流空信号或周边环形流空信号,与邻近血管一致的强化;PNET以实性为主,DWI呈高信号,中度到明显强化;海绵状血管瘤在T1WI、T2WI上均呈混杂信号,瘤周见低信号环;血管外皮细胞瘤呈分叶状并与硬膜窄基底相连,瘤内常见坏死和流空血管,增强后明显强化;内淋巴囊瘤和髓外浆细胞瘤均表现肿块伴颅底骨质破坏,前者信号混杂,后者信号较均匀;转移瘤多有原发恶性肿瘤史,单发或多发,可位于脑内,也可位于脑外,MRI表现缺乏特征性。和手术及病理对...  相似文献   

13.
面神经瘤的CT和MRI诊断(附六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CT,MRI对面神经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了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面神经瘤CT,MRI表现,结果 6例面神经瘤中位于颞内段4例(迷路段1例,鼓室段2例,鼓室段+乳突段1例),颅,内脑池段,内听段及颞内段(迷路段+鼓室段)1例,颞内段(鼓室段+乳突段_并颅外肋腺段1例,肿瘤的影像学表现与肿瘤的部位有关,CT影像上,颞内段面神经瘤显示受累段面神经管扩大,破坏;中耳腔和(或)乳突软组织肿块及膝状神经窝区内质破坏,如肿瘤扩展到中颅窝或肋腺也可一并显示,1例起源于内听道,桥脑小脑角区的面神经瘤,CT,MRI清楚地显示了桥脑小脑角区肿块,内听道扩大,迷路段面神经管扩大,以及扩展到膝状神经窝区的病灶。结论 CT和MRI能准确地描绘面神经瘤的受累情况,CT在显示骨破坏细节方面极佳,而增强MRI对肿瘤本身的显示优于CT。  相似文献   

14.
血管网状细胞瘤的CT、MRI诊断(附75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血管网状细胞瘤的CT及MRI诊断水平,作者回顾性分析了75例经CT(69例)和MRI(19例)检查的结果。结果显示,肿瘤位于小脑67例,额叶2例,颞叶l例,小脑累及延髓、枕大孔、椎管、脊髓和桥脑小脑角各l例。CT见囊性低密度伴瘤壁结节(囊中瘤)35例,囊性低密度18例,环形囊壁11例,实质性高密度4例,混合密度6例。12例MRI呈长T1、长T2信号伴瘤壁结节。手术病理,47例囊性肿瘤伴瘤壁结节0.1—3cm;单发者7l例,多发者3例,l例颞叶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合并多发性血管网状细胞的混合瘤。分析结果表明,CT及MRI对位于小脑半球或蚓部向邻近延伸生长,无“囊中瘤”特点或实质性肿瘤,结合肿瘤增强显著或瘤内有顺磁性血管流空表现,病人为中青年,病程特点,应考虑本肿瘤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桥小脑角(cerebellopontineangle,CPA)区占位性病变在磁共振检查中的影像表现。方法分析83例行MRI平扫+增强检查,且经手术病理证实,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CPA占位性病变的MRI表现,重点观察病灶的大小、形态、边缘轮廓、瘤周水肿、周围结构的改变、平扫及增强后的信号强度。结果本组83例CPA病变中,听神经瘤50例,脑膜瘤13例,表皮样囊肿13例,三又神经瘤4例,蛛网膜囊肿1例,星形细胞瘤1例,室管膜瘤1例。肿瘤位于左侧CPA区38例,右侧CPA区45例。术前定位准确率为98.8%,定性准确率为95.2%。结论MRI检查是检查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的首选方法,对该区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细胞肿瘤的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细胞肿瘤的临床资料及MRI资料,观察肿瘤MRI上的形态学特征及信号表现。结果:16例黑色素细胞肿瘤,男10例,女6例。年龄17~55岁。肿瘤位于颈段椎管内3例,额叶3例,颞叶2例,桥脑小脑角区1例,鞍区1例,小脑半球2例,脑内及脑膜多发者3例,全脑脊膜1例。肿瘤发生于颅底脑外者占17%,发生于近颅底脑实质者占43%。MRI信号特征典型者6例,不典型者10例,其表现为短T1等T2信号、或不均匀短T1等T2信号,或因瘤体卒中而呈囊实性混杂信号,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结论: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细胞肿瘤可不具典型的MRI信号特征。对于发生于颅底及颈段软脊膜的有混杂T1或T2信号的肿瘤,在鉴别诊断时应考虑到该瘤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最近10年对桥小脑角肿瘤的有效的检查方法和这些肿瘤的表现,尤其对听神经瘤已有很多报导。CT 检查对其诊断、定位、范围及性质的判断是容易的。本文报告42例听神经瘤和7例脑膜瘤,均经手术证实。其中包括2例小脑幕脑膜瘤延伸入桥小脑角。Olivecrona 强调鉴定小脑前下动脉行程和对这些肿瘤供血的重要性,以避免无意损伤其分枝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成人髓母细胞瘤MRI表现并分析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成人髓母细胞瘤的术前MRI表现,15例均行头颅常规MR扫描及T1WI增强扫描,3例加做DWI。结果 5例位于后颅窝中线(小脑蚓部3例,四脑室区2例),8例位于小脑半球(左侧3例,右侧5例),2例位于左侧桥小脑角区。T1WI病灶呈稍低至等信号,T2WI及FLAIR为稍高至等信号,内可见囊变区,肿瘤实质ADC图为低信号,强化形式多样。术前正确诊断为髓母细胞瘤4例,误诊为室管膜瘤3例,血管母细胞瘤、脑膜瘤和神经鞘瘤各2例,胶质母细胞瘤、淋巴瘤各1例。结论成人髓母细胞瘤少见,发病部位多变和MRI表现缺乏特异性,是误诊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成人髓母细胞瘤(MB)的MRI表现及鉴别诊断,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成人MB的MRI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13例中,单发12例,位于小脑上蚓部4例,小脑半球5例,桥小脑臂1例,第四脑室3例。多发1例,累及双侧小脑半球及蚓部。肿瘤表现为均匀或不均匀T1WI等、稍低信号,T2WI等、稍高信号,DWI(b=1 000s/mm2)为稍高或高信号,ADC图为低信号。9例可见不同程度囊变。9例病灶周边见轻度水肿。4例病灶周围未见明显水肿。发生于中线区7例,其中4例肿瘤前方可见脑脊液间隙。增强扫描肿瘤实质不均匀明显强化2例,中度强化6例,轻度强化5例;2例可见脑膜尾征。所有患者均伴不同程度的阻塞性脑积水。结论:成人MB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肿瘤前方脑脊液间隙、易囊变、DWI呈高信号、瘤周无或轻度水肿、多数轻中度强化等特点有助于明确诊断,但需与室管膜瘤、脉络丛乳头状瘤等鉴别。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 MR扩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在桥小脑角区实性神经鞘瘤与脑膜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的桥小脑角区12例实性神经鞘瘤和27例脑膜瘤的 DWI 图像,逐层勾画肿瘤边界以获得整体感兴趣区(ROI),得到肿瘤的平均 ADC 值(mADC)。同时以脑干 mADC 值为参考,计算得到肿瘤/脑干 ADC 比值(ADC ratio, rADC=肿瘤 mADC值/脑干 mADC值)。桥小脑角区实性神经鞘瘤和脑膜瘤之间的 mADC 和 rADC 值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 mADC 和 rADC 值在两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结果桥小脑角区实性神经鞘瘤mADC和 rADC值均明显高于脑膜瘤(mADC,P=0.001;rADC,P=0.002)。以 mADC=0.994×10-3 mm2/s 作为诊断阈值,鉴别实性神经鞘瘤和脑膜瘤的价值最优[曲线下面积(AUC)0.917;敏感度92%;特异度89%]。结论 MR DWI对桥小脑角区实性神经鞘瘤与脑膜瘤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