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伴左心室肥厚高血压病人的QT离散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高血压左心室肥厚者的QT离散度变化及与左心室肥厚程度的关系。方法105例高血压病人和45例正常人均进行体表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QT离散度(QTd)和改良法校正的QT离散度(QTlcd)。结果高血压左室肥厚组(n=42)的QTd和QTlcd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n=45)和高血压无左室肥厚组(n=63)。高血压病人的QTd和QTlcd与左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呈正相关(r=0.467,P<0.001;r=0.469,P<0.001)。结论高血压左室肥厚者的QT离散度增加且与左室肥厚的程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I/D)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了77 例正常人,80例无左室肥厚的高血压病病人,74 例高血压病合并左室肥厚患者的ACEI/D基因多态性。结果:高血压病合并左室肥厚组D等位基因频率为51.6% ,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35.6% ,P< 0.01),及高血压无左室肥厚组(39.3% ,P< 0.05)。结论:ACE基因D等位基因型可能是中国高血压病患者左室肥厚的易感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钙离子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对老年高血压病人左室肥厚的疗效。方法 :6 6例接受钙离子拮抗剂和 /或 ACEI治疗 ,6 4~ 84岁的老年高血压病人被分为钙离子拮抗剂组、ACEI组和联合用药组 ,比较这三组病人治疗后左室肥厚的变化。结果 :左室肥厚在钙离子拮抗剂组 (n=2 6 ,P=0 .0 2 7)、ACEI组 (n=19,P=0 .0 0 2 )和联合用药组 (n=2 1,P<0 .0 0 1)均有明显消退。ACEI组效果明显好于钙离子拮抗剂组 (P<0 .0 1) ,其它组之间的疗效无显著差异。结论 :钙离子拮抗剂和 ACEI对消退老年高血压病人的左室肥厚均有较好的疗效 ,ACEI更佳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左室心功能及其重塑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34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早期(平均4.6小时)左室造影心功能和重塑指标与正常组(n=19)对比分析,结果发现:(1)前、侧壁(n=18)和下、后壁(n=16)AMI两组左室心功能变化特点一致为:左室均无扩大,其舒张末容积无显著增加(P均〉0.05),而收缩末容积(ESV)分别增加了135.0%和81.8%(P〈0.001和0.01);每搏量、射血分数和心输出量均降低,P均〈0.05 ̄0.0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老年高血压心肌肥厚患者的年龄与心率变异性指数(HRVI)的关系。方法171例老年及老年前期高血压心肌肥厚患者经超声心动图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测定左室质量指数(LVMI)、左室射血分数(LVEF)、HRVI,并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法分析了年龄与HRVI的关系。结果HRVI减低的发生率和平均HRVI在45~59岁组(45例)为57.8%,24.7±9.1;在60~74岁组(70例),为67.1%,22.9±10.3;在≥75岁组(56例)为76.8%,20.9±8.7(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HRVI的变化与年龄(r=-0.2746,P=0.00012)和LVMI(r=-0.4015,P=0.00021)呈负相关关系,而与LVEF呈正相关关系(r=0.4283,P=0.00009)。结论老年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随年龄增长HRVI逐渐减低。  相似文献   

6.
左室肥厚与单纯收缩,舒张或双期血压增高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患者单纯收缩期(ISH)、单纯舒张期(IDH)或双相高血压(TH)上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根据24小时动态血压将病人分为4组:1.对照组(n=27)平均收缩压<140mmHg,平均舒张压<90mmHg;2.ISH组(n=16)平均收缩压>140mmHg,平均舒张压<90mmHg;3.IDH组(n=31)平均收缩压<140mmHg,平均舒张>90mmHg;4.TH组(n=19)平均收缩压>140mmHg和平均舒张压>90mmHg。超声心动图检测或计算舒张末期左室内径(EDD)、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厚度(LVST,LVPWT)、左室重量指数(LVMI)。结果ISH、IDH及TH组LVMI明显大于对照组P<0.001。ISH和IDH间、IDH和TH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诊断为高血压病的患者LVMI明显大于偶测血压增高者。双期血压均高者左室肥厚最重。  相似文献   

7.
钙拮抗剂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高血压靶器官的影响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目的探讨用钙拮抗剂(CaA)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长期治疗对高血压病靶器官的影响。方法对386例高血压病I期或I期患者服用CaA或ACEI平均5.1±0.6年,按服药情况分为CaA组、ACEI组、对照组(间断服药)。结果长期服用CaA或ACEI不仅能使血压持续稳定在较低水平,而且随着血压的下降,左室肥厚逆转、心脏舒张功能改善、尿蛋白排泄量下降(P<0.001)、眼底病变好转(P<0.01),且无脑卒中发生(P<0.05~0.01);而对照组上述各项指标均较CaA组和ACEI组有加重趋势,其加重程度和观察时间呈正相关(P<0.01)。结论长期CaA或A-CEI治疗对高血压病患者的预后有益。  相似文献   

8.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关系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对104例高血压病患者,采用二维引导下的M型超声心动图检测有无左室肥厚(LVH),同时作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采血检测ACE基因多态性(PCR方法)。113例正常人作基因频率检测。结果(1)高血压LVH(+)与LVH(-)两组动态血压指标除夜间平均SBP、平均动脉压(MAP)差异有显著性外,24小时及白天平均SBP、DBP、MAP和夜间平均DBP两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2)LVH(+)组I基因频率明显高于LVH(-)组,LVH(+)组I基因型明显高于LVH(-)组。(3)113例正常人基因型频率分布:I为0.58,D为0.42。结论本研究提示,ACE基因多态性与左室肥厚明显相关,I基因型者似更易发生左室肥厚。ACE基因型频率分布东方人与西方人不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年龄和左室肥厚(LVH)对冠脉狭窄的影响。方法复习81例伴高血压的冠心病患者超声心动图和冠脉造影资料,观察年龄和LVH与冠脉狭窄间的关系。结果(1)老年LVH组冠脉狭窄分级明显高于非老年LVH组(P<0.01)和老年无LVH组(P<0.01)。(2)年龄和左室重量指数(LVMI)与冠脉狭窄分级间,分别存在明显的正相关(r=0.56,P<0.01和r=0.46,P<0.01)。结论伴高血压LVH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冠脉狭窄重、范围广。  相似文献   

10.
李小鹰  范利 《高血压杂志》1998,6(3):186-189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卡托普利和硝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心室肥厚(LVH)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4例老年轻、中度高血压LVH病人随机分为培哚普利、卡托普利和硝苯地平3组。服用安慰剂2周后分别用药3个月,剂量递增,于实验前、用药前、用药后每月分别测定动脉血压,超声心动图左室舒张末内径、舒张期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并由此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同时测定左室缩短分数,E/A比值和射血分数。结果3组病人用药前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别,用药后血压均有显著下降(P<0.001),组间无差异。LVMI培哚普利组(P<0.01)和卡托普利组(P<0.001)用药后有显著减低,E/A比值明显升高(均P<0.001)。而硝苯地平组仅有E/A比值升高(P<0.05)。左室缩短分数和射血分数3组均未见明显变化。结论对老年轻中度高血压LVH病人,三药均可有效降低血压,卡托普利和培哚普利明显减轻LVH,并改善左室舒张功能,硝苯地平亦可改善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1.
老年与非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左室肥厚对比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年龄大、病程长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左室肥厚是否重于其他人群及其意义。方法 正常血压对照组(正常组)老年高血压病组(老年组),非老年高血压病组(非老年组)行动态血压监测及超声心动图等检查,计算左室重量指数( L V M I)。结果 老年组高血压患病时间超过非老年组的 3 倍。老年组平均收缩压( M S Bp)明显高于非老年组( P = 0005),但平均舒张压( M D Bp)低于后者( P< 0000 01)。老年组与非老年组 L V M I均大于正常组( P = 0000 07 和 0000 006),老年组 L V M I较非老年组略小,但两组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并不因其年龄大和病程长而左室肥厚重于非老年患者,提示左室肥厚在老年前期已达高峰。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左室肥厚与外周血淋巴细胞β受体密度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高血压左室肥厚与外周血淋巴细胞β受体密度的关系。方法41例高血压患者和23例正常人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采用放射配体结合法测定外周血β受体密度。结果高血压左室肥厚组(n=21)βmax高于正常对照组,高血压无左室肥厚组(n=20)βmax低于正常对照组。高血压左室肥厚组βmax与左室肌重指数呈正相关(r=0.765,P<0.01)。结论在高血压肥厚发展期,外周血淋巴细胞β受体密度降低,心室肥厚一旦形成,淋巴细胞β受体密度反而增高。  相似文献   

13.
非洛地平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非洛地平在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中能否增强ACEI的疗效。随机选择心功能Ⅱ~Ⅲ级(NYHA分级)心力衰竭病人48例,分两组:一组单用盐酸苯那普利片每日10mg,为对照组;另一组联用盐酸苯那普利片每日10mg和非洛地平片每日5mg,为治疗组,疗程8周。观察治疗前后病人收缩压、心胸比率和左心室射血分数的变化。用药治疗8周后对照组和实验组病人收缩压都比用药前明显下降(各为P<0.01),而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升高(P<0.001),且实验组比对照组改变更为显著(P<0.01)。用药治疗8周两组心胸比率均小于用药前(P<0.01),但用药治疗8周后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联用非洛地平和苯那普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不仅能有效地降低血压和改善心功能状态,而且能逆转心脏扩大。  相似文献   

14.
依那普利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室肥厚的逆转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阐明心脏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在左室肥厚形成中的重要作用,探讨转换酶抑制剂──依那普利逆转左室肥厚的机制。方法:将雄性15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随机分为治疗组(n=7)和对照组(n=6),分别以管饲法给依那普利(溶解在蒸馏水中,其浓度为10mg/ml)20mg·kg-1/日和等量的蒸馏水治疗5周。以放射免疫法和高效液相层析法测定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以尾套法测血压。结果:治疗组左室肥厚逆转,血压下降,同时伴左室心肌组织AngⅡ含量降低,血浆AngⅡ水平升高。左室心肌NE总含量和前肢肌肉组织中NE浓度无明显改变。左室+室间隔重/体重与左室心肌组织AngⅡ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626,P<0.05)。结论:心脏RAS在左室肥厚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心肌组织NE可能不参与依那普利逆转心肌肥厚的机制。  相似文献   

15.
对129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结果表明:伴左室肥厚高血压组(n=48)复杂室性心律失常(按Lown分级≥III级)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无左室肥厚的高血压组(n=81),70.8%VS13.6%,P<0.005;复杂室性心律失常昼夜变化以晨6时至正午12时发生率较高。提示高血压病左室肥厚存在复杂室性心律失常易发性及致心律失常源的基础。积极逆转左室肥厚、改善心肌缺血及抗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血管紧张素I转换酶基因与急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采用PCR扩增方法鉴定137例急性脑血管病(脑出血71例,脑血栓形成5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4例)病人和186例正常对照的血管紧张素I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以观察急性脑血管病的发病与ACE基因多态性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脑出血病人ACE插入/插入(I I)纯合型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区(0.507VS0.36),而缺失/缺失(DD)纯合型频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0.07VS0.172)(P=0.0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正常人各年龄组间和高血压病人血纤溶指标的差异及其意义。方法用发色底物法分别时≤39岁(n=49),40~59岁(n=149),≥60岁(n=64)各组健康人和高血压组(n=56)的血纤溶活性指标凝血酶原(PLG),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进行测定。结果≥60岁组和高血压组的PLG和t-PA明显低于59岁以下各组(P<0.001),PAI则明显高于59岁以下各组(P<0.001)。结论健康老人(≥60岁)和高血压病人纤溶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18.
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ACE)基因多态和2型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方法用PCR技术检测102例中国汉族2型糖尿病患者ACE基因I/D多态基因型。结果DN组(n=36)和无DN组(n=49)相比,D型等位基因和DD基因型糖频率升高(分别为59.7%vs38.8%,X^2=7.30,33.3%vs12.2%,X^2=5.53),有显著性差异(P〈0.05),病程≤5年合并DN组(n=11)与病程〉5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射频导管消融改良房室结术中发生一过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TCAVB)的预后意义。方法:对56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病人行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在射频导管消融术中发生TCAVB者为I组(n=6),无TCAVB者为I组(n=50)。用t检验和χ2检验对所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的平均放电次数、释放能量、放电时间及A/V比值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消融电极位置偏高者I组占66.7%,I组占12.0%(P<0.001)。在随访期间,I组2例(33.3%)发生迟发性房室传导阻滞,I组则无迟发性房室传导阻滞发生(P<0.001)。结论:射频导管消融术中出现的TCAVB与术后发生的迟发性房室传导阻滞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冠心病患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的改变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TNFR)的改变与临床意义。方法:STNFR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测定。结果:血清STNFR(ng/ml)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55±2.01,n=29)和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1.99±0.62,n=23)中均较正常对照有所升高(0.93±0.29,n=61,P均<0.01),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死亡时STNFR升高达正常值7.7倍(7.23±1.60,n=5),心肌缺血患者中心功能II、IV级(2.53±0.46,n=7)较I、I级者(1.73±0.50,n=16)升高明显(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中STNFR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并能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