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早期再手术的原因及其治疗方法,为此类患者降低再手术发生率和提高再手术治疗效果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3个月内需再手术30例的临床资料,通过影像学检查与Macnab法及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关于下腰痛的评分系统综合评价再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早期再手术原因:椎弓根螺钉进入椎管及减压不彻底各8例,椎管内血肿形成、钉棒系统松动及手术方式选择不当各4例,椎管内感染2例。再手术方式:内固定系统调整术12例,椎管扩大减压髓核摘除术7例,减压附加内固定植骨融合术5例,椎管探查血肿清除术4例,彻底清创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冲洗引流并二期缝合2例。再手术术中出血量平均446 ml;手术时间平均1.5 h。临床疗效:优6例,良18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80.0%。JOA评分:再手术前3~18分,平均11.8分;再手术后末次随访时12~28分,平均25.6分;恢复率为80.2%。30例平均随访16.7个月,症状均明显缓解,附加内固定患者X线检查显示植骨均达骨性融合,未见内固定松动或断裂。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早期再手术原因较复杂,但仔细分析前次手术失败原因,充分术前准备,个体化再手术仍有望获得较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原因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的原因,以及再手术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病例共计45例,再手术方式为中央开窗椎间盘切除术28例,全椎板切除减压椎间盘切除术13例,全椎板切除减压椎间盘切除联合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4例。【结果】45例患者经6-80个月随访,平均35个月,按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优22例(48.89%),良17例(37.78%)、可5例(11.11%)、差1例(2.22%)。【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主要原因为髓核摘除不彻底,术前及术中突出节段定位错误,腰椎节段性不稳,术式选择不当等,正确选择手术时机和方法,复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再手术治疗仍可以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方法,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对26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开放手术结合邻近节段椎间盘射频热凝消融术治疗,随访1~2 a.结果 按照改良的Macnab标准评价临床效果,优18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为92.3%.结论 开放手术结合射频热凝消融术是一种新的治疗组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4.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原因和手术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再突出的原因,探讨其手术方法。【方法】2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患者,经术前检查和术中证实为原发节段复发突出,行后路半椎板或全椎板切除椎间盘摘除神经根松解减压,或椎体间融合术。【结果】15例从原发侧突出,6例从对侧突出。10例初次术后有经常剧烈运动或负重劳动或外伤史。平均随访1.2年,按改良Macnab疗效评价标准,优10例,良7例,可3例,差1例。【结论】腰椎间盘原发节段复发可能和外伤及长期负重有关,且多为原发侧。再手术时如需切除关节突或棘上棘间韧带,则推荐进行椎间融合术。  相似文献   

5.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再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的原因以及再手术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001年1月至2007年12月本科诊治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病例计42例,再手术方式为中央开窗椎间盘切除术25例,全椎板切除减压椎间盘切除术12例,全椎板切除减压椎间盘切除联合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5例。结果42例患者经6~84个月随访(平均36个月),按Maenab疗效评定标准,优19例(45.3%),良14例(33.3%),可6例(14.3%),差3例(7.1%)。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主要原因为髓核摘除不彻底、术前及术中突出节段定位错误、腰椎节段性不稳、术式选择不当等,正确选择手术时机和方法,复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再手术治疗仍可以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6.
各类腰椎手术后症状持续存在或症状缓解后再复发的腰腿痛统称为腰椎术后失败综合征(failed back surgery syndrome,FBSS)。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中手术节段定位错误发生率为2.1%~2.7%;原手术节段椎间盘再突出的发生率为5%~11%;单纯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后感染率高达6.9%;术后脑脊液漏与术中硬脊膜损伤密切相关,发生率为1.8%~14.0%;随着腰椎融合手术随访病例的增多,相邻节段退变和相邻节段退变性疾病的发生率也在递增。因此,脊柱外科医师必须做到术前诊断正确、计划细致,严把手术适应证,术中操作精细,术后认真观察,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谭斌 《华西医学》2013,(12):1837-1839
目的 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复发的原因,探索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 方法 对2004年8月-2011年7月收治的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再手术的患者,根据其病因采用3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其中椎间盘摘除术14例,椎间盘摘除联合腰椎后外侧融合内固定术7例,椎间盘摘除联合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术11例,术后应用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影像学检查对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 结果 3种手术治疗方法均取得了满意的优良率;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ODI评分术后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与多种原因有关;根据复发患者的情况合理选择手术治疗方法均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背景: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且多数患者同时出现邻近节段的退变,再次手术较初次手术难度增加。目的:观察后路椎间植骨融合与椎弓根钉内固定修复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6个月以上随访结果。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随访资料完整的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再次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二次手术均行后路椎板减压、椎间盘摘除、椎体间融合及椎弓根钉内固定。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29分评分系统和腰痛及腰腿痛目测类比评分对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和末次随访时的神经功能及自觉症状进行评价,进行治疗后疗效评定并计算改善率。结果与结论:40例患者随访时间6-36个月。治疗后2个月、末次随访患者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个月、末次随访患者目测类比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首次手术破坏脊柱稳定性,可加速邻近节段退变,后路椎体间融合与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修复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在解决彻底减压、稳定融合、瘢痕粘连压迫等问题后,获得良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式。,方法腰椎间盘术后复发28例,其中16例采用后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内固定组),12例采用椎板间扩大开窗椎间盘髓核摘除术(非内固定组)。结果内固定组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8~29分,平均21.5分,平均改善率88.7%。非内固定组JOA评分6~23分,平均13.7分,平均改善率75.8%。结论手术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应根据复发原因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复发因素及手术疗效.[方法]自2006年6月至2011年12月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28例,其中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再手术治疗26例(其中外院转来11例).该26例初次手术治疗方式:①胶原酶注射治疗4例,②单纯椎板开窗及半椎板切除22例(包括MED髓核摘除6例,半椎板切除10例,全椎板切除6例).原手术部位:L3/45例,L4/5 13例,L5/S18例.再次手术方式:采用扩大开窗或半椎板切除4例,全椎板切除7例,对于腰椎不稳摘除髓核的同时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十椎间植骨或横突间植骨15例.再次手术前均作动态X线片,CT或MRI影像检查.[结果]本组病例经过术后12~36个月(平均18个月)的随访,患者未再次发生腰腿痛的症状,椎间植骨均达到临床骨性融合,与术前对比术后2周VAS评分及X线椎间隙的高度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2年对比术后2周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仔细分析原因,采用正确的术式,再手术治疗的效果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11.
崔新广  常增林  庄正陵  段俊虎  刘涛 《中国内镜杂志》2006,12(10):1067-1069,1072
目的 评价腰椎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并对MED术中常见问题的处理进行探讨.方法 1999年9月~2004年6月利用后路腰椎间盘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54例.结果 285例病人获得随访,时间9~54个月,平均27.2个月.该组优205例(71.9%),良73例(25.6%),优良率97.5%.无被迫改开放式手术.发生椎间隙感染1例.该组无1例患者术中死亡或发生神经器质性损伤.结论 腰椎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方法.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熟练的操作技术是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椎间盘镜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椎间盘镜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观察疗效。方法应用椎间盘镜治疗23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其中椎间孔突出型14例,椎间孔外侧突出型9例,分别经椎板间入路及经小关节外侧入路,完成神经根探查、减压和椎间盘髓核摘除。结果全部病例镜下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46min,平均术中出血75mL。平均随访时间13个月,远期疗效:优16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91.3%。结论应用椎间盘镜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创伤小,神经根减压彻底,术后恢复快,效果优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原因及再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本文总结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再手术治疗31例。初次手术治疗方式:胶原酶注射治疗6例,单纯腰间隙椎板开窗12例(包括MED髓核摘除5例,半椎板切除8例,全椎板切除5例)。再次手术方式:采用扩大开窗或半椎板切除4例,全椎板切除7例,对于腰椎不稳摘除髓核的同时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间植骨或横突间植骨19例。【结果】本组病例经过术后12-36个月(平均18个月)的随访,患者未再次发生腰腿痛的症状,椎间植骨均达到临床骨性融合,术前对比术后2周VAS评分及X线椎间隙的高度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2年对比术后2周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仔细分析原因,采用正确的术式,再手术治疗的效果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失败原因。方法 回顾分析我们收治的 3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失败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失败原因主要为椎间隙的定位错误、复发、遗漏和感染。另外本组手术失败患者局麻所占比例较大。结论 术者认真是避免患者手术失败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脊柱内镜下减压手术与开放减压固定融合手术治疗年轻肥胖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疼痛科及骨科脊柱组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并接受手术治疗的病人。以年龄18~45岁,BMI≥28 kg/m^2,因腰椎间盘突出症而接受手术治疗为入组标准。根据病人接受术式不同分为内镜组(62例)及开放组(25例)。以术前及术后24个月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重返工作时间、MacNab评分、术后再手术率作为评价指标,分析两组差异,比较两术式的临床疗效。结果:内镜组62例病人平均年龄(31.2±8.2)岁,平均BMI值为(30.8±3.1)kg/m^2,平均重返工作时间(3.2±6.2)月,平均手术时间(68.5±36.6)分钟,平均出血量(5.1±4.2)ml。MacNab评分结果为优(50例)、良(5例)、可(1例)、差(6例),优良率88.7%。10例术复发再次接受手术(再手术率16.1%);开放组手术25例病人平均年龄(29.8±7.1)岁,平均BMI值为(31.6±3.7)kg/m^2,平均重返工作时间(5.7±4.2)月,平均手术时间(145.8±51.5)分钟,平均出血量(334.0±215.4)ml。MacNab评分结果为优(20例)、良(4例)、可(0例)、差(1例),优良率96.0%。1例术后症状复发接受翻修开放手术(再手术率4%)。两组病人年龄、BMI值和MacNab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重返工作时间、术后复发时间、出血量、手术时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下降。结论:对于年轻肥胖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脊柱内镜手术与开放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均有明显疗效。而脊椎内镜术后出血量少、手术时间与恢复时间更短,病人能更快地重回工作恢复社会角色。此外,脊椎内镜术后二次手术率较开放减压固定融合术较高,推测脊柱内镜术后复发率较开放手术高。  相似文献   

16.
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的原因及预防。方法 对1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的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再手术原因主要为术前定位错误、术前漏诊、原间隙再突出、侧隐窝狭窄、脊柱稳定性破坏等。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前诊断及定位需准确,尽量选择对脊柱稳定性破坏小的术式,常规探查隐窝,术后避免外伤和重体力劳动。  相似文献   

17.
马华松 《中国临床康复》2012,(44):8332-8339
背景:腰椎退变性疾病是脊柱外科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的:通过对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椎管减压椎间植入物置入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进行分析,为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供文献和理论研究信息。方法:检索腰椎退变性疾病内固定治疗的相关研究文献,对椎管减压植入物置入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研究文献进行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综合分析。结果与结论: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各种病因之间相互影响,常同时存件,临床工作中严格按照手术适应证进行植入物置入内固定减压、植入物臀入固定融合术的应用均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诸丽萍 《护理与康复》2009,8(12):995-996,1002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情况,分析发病原因,提出防病对策。方法根据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对松阳县3所县级医院的216名临床护士进行问询调查。结果36名临床护士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总发病率为16.67%。护龄与发病率呈正相关,手术室、妇产科、外科护士的发病率高于其他科室。结论临床护士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加强职业防护教育,合理配备护理人力资源,强化疾病知识宣教,以降低临床护士的职业损害。  相似文献   

19.
显微内镜椎间盘髓核切除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柱显微内镜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总结应用脊柱显微内镜经脊柱旁正中入路治疗18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3个月,依据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优15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为94.40%。结论应用脊柱显微内镜经脊柱旁正中入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切口小、组织损伤少和恢复快的优点,能够有效地维持脊柱的稳定性,是一种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新的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