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蓟、小蓟的本草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蓟为菊科植物蓟CirsiumjaponicumDC.的根及地上部分;小蓟为菊科植物刺儿莱Cephalanoplossegetum(Bge.)Kitam.的地上部分。两者来源不同,在功效上也有区别,应用这两种中药时应加以区分。  相似文献   

2.
3.
大蓟为菊科植物蓟 Cirsium japonicum DC.的干燥地上部分或根 ,小蓟为同科植物刺儿菜 Cirsiumsetosum(WILLD.) MB.的干燥地上部分 ,由于其外形相似 ,近来 ,在某些药市及基层医院药房经常将它们相互掺杂、混用。它们虽然都是菊科植物的全草 ,但功效不尽相同 ,临床运用不同 ,故应鉴别应用。1 性状鉴别 大蓟茎高 1 0 0~ 1 50 cm,密被白软毛 ,茎叶长 1 5~ 30 cm,羽状分裂 ,裂片 5~ 6对 ,边缘有锐刺 ,有叶柄 ,总苞球形 ,苞片 6~ 7裂 ,头状花序全为管状花 ,两性 ,紫红色 ,瘦果扁椭圆形 ,具羽毛状冠毛。小蓟茎高约 50 cm,稍被蛛丝状绵毛…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紫草进行本草考证,以正本清源。方法从异名、产地、原植物等方面进行本草考证。结果历代多数本草所记载的为紫草(硬紫草)Lithospermum erythrorhizon Sieb.et Zucc.,亦有滇紫草Onosma paniculatum Bur.et Franch。结论紫草开发利用前景广阔,但使用品种比较混乱,应从各方面对其不同品种进行研究,以确定其正确品种作为药用。  相似文献   

5.
6.
李奋 《新疆中医药》2002,20(6):51-51
在临床用药中,大蓟与小蓟常以"大小蓟"混合使用,笔者以为:大蓟与小蓟混为一物应用不妥,现特提出与同道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7.
泽泻品种的本草考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通过对泽泻的本草学研究,考证其基源、产地和品种.方法 系统查阅古今中医药典及有关文献.结果 古代本草文献中所记载的药用泽泻品种与现代文献基本相符.结论 川泽泻为古文献中记载的汉中泽泻,药典收载的泽泻品种为古文献中的东方泽泻.  相似文献   

8.
金银花品种的本草考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金银花是中国传统的药用品种。该文通过系统地梳理中国历代本草文献中所记载的药用金银花的植物形态,指出传统中医使用的金银花具有缠绕藤本;茎微紫色,有被毛;叶对生,卵状心形,两面皆有被毛;一蒂双花,单花唇形,花冠长3.2 cm左右,花蕊长,花开先白后黄,总花梗单生于小枝叶腋且总苞片叶状卵形,花期3月中旬到5月中旬等特征。在忍冬科各种植物中,仅忍冬科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一个品种符合传统药用金银花的植物学特征,应作为正品药用金银花的品种使用。  相似文献   

9.
白蒿的本草考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梅全喜 《中药材》1995,18(11):584-586
经考证,在秦、汉之前白蒿与艾是指不同植物;秦、汉至唐,白蒿与艾及其邻近种混同使用,白蒿包括了艾及其邻近种;唐代以后,白蒿的主流种是蓬蒿,即大籽蒿。  相似文献   

10.
宋俊骊  孔增科  毕雪艳  余卫兵  刘轶 《河北中医》2009,31(9):1364-1365,I0006
大蓟为菊科植物蓟的干燥地上部分,小蓟为菊科植物刺儿菜的干燥地上部分。二药均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是2种基原不同、性状不一、功效各异的药物。据文献报道和市场调查发现在东北、华北等地的经营、使用单位存在二药混用及掺杂使假的情况”。为了鉴别二药,保证用药正确、有效,我们做了二药的对比鉴别研究。  相似文献   

11.
王Jie 《中药材》1995,18(6):312-314
对中药赤小豆用药历史的考察,认为《本草纲目》以前以赤豆Phaseolus angularis Wight为主,自《本草纲目》至今则以赤小豆P.calcaratus Roxb.为佳。相思子混作赤小豆药用始见于明《本草原始》,中药腐婢是泛指豆科多种植物的小豆花,非特指赤小豆花。  相似文献   

12.
紫菀,女菀,白菀,山紫菀的考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国兵  万德光 《中药材》1995,18(12):635-636
经考证:本草所载紫菀,与今所用紫菀Aster tataricus L.f.基本一致。女菀即今所用菀苑Turczaninowia fastigiata(Fisch)DC.,曾作紫菀的代用品。白菀有两种观点:《本草经集注》、《本草纲目》等以为是“紫菀之色白者也”;《新修本草》等以为即是女菀。山紫菀在古本草上未见其名,但《图经本草》对紫菀的描述及《证类本草》上“解州紫苑”图的地上部分,与今所用橐吾属植物  相似文献   

13.
祁振声  杨华生 《中药材》1997,20(5):257-259
本文对历代本草记载的紫金牛、平地木、小青、短脚三郎及叶底红的考证,认为它们并非同物异名,而且叶底红不是紫金牛属植物。  相似文献   

14.
丁永辉 《中药材》1995,18(9):476-478
对马勃本草资料的考察,认为马勃用药在历史上经历了变化的过程:(1)汉至唐,为紫色马勃;(2)宋代则包括了紫色马勃、大口静灰球和长根静灰球;(3)宋以后进一步扩大,大马勃和脱皮马勃开始使用。本文还就马勃用药部位作了考证。  相似文献   

15.
宋平顺 《中药材》1994,17(11):43-44
通过考证认为传统药用石决明应为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及皱纹盘鲍H. discus,而现代商品来源复杂,应防以假乱真。  相似文献   

16.
红花本草考证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郭美丽  张汉明 《中药材》1996,19(4):202-203
经考证,红花在我国属于栽培引进种,历代所用的红蓝花与现在所用的红花是同一个种Corthamus tinctorius L.。  相似文献   

17.
丁永辉  王平生 《中药材》1996,19(6):314-316
对冬葵子及其混淆品苘麻子、蜀葵子和葵花子的本草学研究结果认为:冬葵子原植物为锦葵科植物锦葵Malva sinensis和野葵M.verticillata;同科的蜀葵Athaea rosea亦曾被认为是冬葵子的原植物。本文还对蜀葵、丈菊子和苘麻子等混淆品产生的原因作了初步考证。  相似文献   

18.
王宁 《中药材》1995,18(10):529-531
经考证古代的杜若应是指今日山姜属的高良姜Alpinia officinarum,古代的高良姜主要是今日的大高良姜A.galanga,现代的鸭跖草科杜若属Pollia的杜若P.japonica应是古代杜若的伪品鸭喋草。建议将这些植物的中文名作相应的改动,以正本清源。  相似文献   

19.
天麻的本草考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卢进  丁德容 《中药材》1994,17(12):34-36
本文就历代本草记载的天麻药名、产地、药用部位及功效等作了整理和考证。  相似文献   

20.
疏毛魔芋的本草考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崔熙  王莉 《中药材》1994,17(7):40-41
古今许多文献认为疏毛魔芋(Amorphophallus sinensis)是魔芋的来源之一,造成了两者互相混用。本文通过系统考证和实验研究,证明疏毛魔芋即历代本草中的“斑杖”,“扬州蒻头”等。疏毛魔芋不含葡甘露聚糖,不能食用。古今常称的吴地(今江苏、上海)没有可食用的魔芋属植物,从而纠正了历代本草和《中药大辞典》、《中国植物志》等认为“斑杖”非魔芋属植物。吴地另有一种可食用的魔芋,常与疏毛魔芋互相混用。鉴于魔芋和疏毛魔芋化学成分、生理活性相差甚大,建议区别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