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布日额 《中药材》2000,23(11):714-715
据调查考证,蒙医用达克沙主要来源于3科3属17种植物。但《内蒙古蒙药材标准》确定的正品史有其中的多味棘豆Oxytropis myriophylla和硬毛棘豆O.hirta二种。  相似文献   

2.
蒙药吉斯迪格达的本草考证及原植物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都冷  苏日塔拉图 《中草药》2000,31(10):787-788
吉斯迪格达为蒙医常用药。由于同名异物、同物异名之故,其基源较为复杂。目前蒙医用多达2科5种。对蒙医用的吉斯迪格达进行了调查、考证。认为正品吉斯迪格达的基源植物为华南龙胆。  相似文献   

3.
宝音图  赵百岁  布日额 《中药材》2001,24(11):823-825
经调查考证,今蒙藏各地传统医学所用的利得日各有不同,其原植物有4科4属10种,其中正品利得日的原植物应为宽筋藤 Tinospora sinensis(Lour.)Merr、心叶宽筋藤Tinospora cordifolia Miers和金果榄Tinospora capillipesGagnep.等三种藤本植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苏如布嘎进行本草考证,正本清源。方法:通过查阅藏蒙药本草及现代国内文献资料对蒙药苏如布嘎的名称,基原进行考证。结果:石龙芮Ranunculus sceleratus L.为正品,白头翁Pulsatila chinensis(Bunge) Regel.与二歧银莲花Anemone dichotoma L.是代用品。结论:苏如布嘎的基原植物为毛茛科毛茛属植物石龙芮Ranunculus sceleratus L.。  相似文献   

5.
蒙药地格达的本草考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据调查,各地传统医学所用的地格达不尽相同,其基源植物有不同科的几十种植物,经考证,1.印度地格达(扎地格)为印度獐牙菜Swertia chirayita;2.泥泊尔地格达(巴拉地格)为普兰獐牙菜Swertia cliata;3.藏地格达(宝的地格)为篦齿虎耳草Saxifraga um bellulatavar.pectilinata和小伞虎耳草Saxifraga um bellulata;4.阿拉坦地格达(色日地格)为爪瓣虎耳草Saxifraga unguiculata;5.孟根地格达(乌乐地格)现在分歧很大,各地蒙藏医所用各异,内蒙古蒙医用梅花草Parnassia palustris和细叉梅花草P.orepohila,西藏的藏医用黄条纹龙胆Gentiana gilvostria-ta,蒙古国蒙医把梅花草Parnassia palustris当作顿莫地格用;6.吉斯地格达(桑地格)为红直獐牙菜Swertia erythros-ticta和华南龙胆Gentiana loureiri;i 7.特木日地格达(扎格地格)为瘤毛獐牙菜Swertia pseudochinesis,有的依据性味、功效、生境等把扁蕾Gentianopsis barbata和湿生扁蕾G.paludosa名为哈日特木日地格达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蒙药分卷和内蒙古蒙药材标准;8.呼日地格或顿莫地格为花锚Halenia sibirica;9.西呼日图地格达(苏木朱地格)与藏地格达(宝的地格)相同。  相似文献   

6.
陈京  徐攀  姚振生 《中药材》2012,(7):1167-1170
经考证《本草图经》中的蕨类植物,分别为卷柏、兖州卷柏、石韦、瓦韦、狗脊蕨、峨嵋狗脊、阔生复叶耳蕨、东方夹果蕨、贯众、槲蕨、中华槲蕨、骨碎补、知母、海金沙、江南星蕨、水龙骨、木贼、江南卷柏和披针骨牌蕨。  相似文献   

7.
《本草图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版刻本草图谱,载药八百余种,所绘药图九百余幅,学术价值很高。借助网络数据库收集公开发表的关于《本草图经》药物考证研究的72篇论文,并对其进行梳理,发现《本草图经》的药物考证研究大致呈现出“面-点-面”发展趋势,由最初多按药物自然属性进行分类研究,至单味药物的本草考证,再到更细致的药物分类研究和以产地为划分的药物研究,可见对《本草图经》的药物考证研究在逐步深入,趋向多元化与精细化。就药物考证而言,单味药物的微观化研究、药物的产地与品种研究等方面仍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8.
各地传统医学所用的邦孜道不尽相同,其基原植物有2科3属7种,经考证,正品邦孜道应为山箩卜科翼首花Pterocephalus hookeri.因历代医籍的传承有异,以及各医家临床用药有别,邦孜道的原植物也发生了变迁.蒙医所用的邦孜道原植物为祁州漏芦Rhaponticum uniflorum的干燥花序,鲁孜道为草地风毛菊Saussurea amara的干燥全草,邦孜扎日巴格扎尼为裂叶翼首花Pterocephalus bretschneideri的干燥全草.藏医所用的邦孜道原植物为山箩卜科翼首花Pterocephalus hookeri,鲁孜道原植物为华丽风毛菊Saussurea superba、苞叶风毛菊S.obvallata和唐古特雪莲S.tangutica的干燥全草,邦孜扎日巴格扎尼为裂叶翼首花Pterocephalus bretschneideri的干燥全草.蒙古国蒙医所用邦孜道原植物为草地风毛菊Saussurea amara的干燥全草.  相似文献   

9.
蒙药旺拉嘎的本草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地传统蒙医学所用的"旺拉嘎"不尽相同,其基源植物有1科7属22种,经考证,正品旺拉嘎应为兰科植物手参Gymnadenia conopsea R.B.Rown.,朝格达格拉格巴为红门兰Orchis incarnala L.,淖得劲拉格巴为凹舌兰Coeloglossum viride (L.) Hartm.,日易萨拉格巴为宽叶红门兰Orchis latifolia L.,特得仍拉格巴为丝叶玉凤花Habenaria sagittifera Reheib.;次品旺拉嘎为授草Spiranthes lancea (Thunb.) Backer、裂瓣角盘兰Herminium alaschanicum Maxim..  相似文献   

10.
蒙药“地格达”品种的本草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考证蒙药“地格达”文献记载达7科20余种植物,但《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分册》、《内蒙古蒙药材标准》研究的只有2科5属10余种植物.为了解蒙医药,充分运用蒙医服务患者,更正名称不统一,笔者浅述“地格达“考证情况.  相似文献   

11.
从产地、生活习性、性状、采收、服用、鉴别、运用等方面对《本草图经》第13卷49味兽禽类药物进行梳理,深入挖掘其本草学理论及临床实用价值,归纳其研究方法,总结其研究特色,为促进本草学理论研究与临床运用提供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植物名实图考》中的水龙骨科植物考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姚振生  龚旭 《中药材》1994,17(10):41-42
水龙骨科批物的药用价值在古代就为人们所认识,并被利用。清代吴其浚著的《植物名实图考》收集的蕨类中有13种为水龙骨科的药用植物,笔者对其逐一作了考证。  相似文献   

13.
我国蒙药资源十分丰富。目前已查实资料统计,有植物药千余种。由于同名异物,同物异名之故,蒙药品种较为混乱。“巴沙嘎”仅是其中之一。本文对“巴沙嘎”进行了本草考证,使之逐步正本清源,名实相符。  相似文献   

14.
我国蒙药资源十分丰富,目前已查实资料统计,有植物药千余种。由于同名异物,同物异名之故,蒙药品种较为混乱。“巴沙嗄”仅是其中之一。本文对“巴沙嗄”进行了本草考证,使之逐步正本清源,名实相符。  相似文献   

15.
<本草纲目>食疗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药物众多 ,搜罗广博 ;辨证施膳 ,治病强身 ;药粥药酒并重 ,食养尽之三个方面研讨李时珍《本草纲目》在食疗方面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证类本草》引用《本草拾遗》版本考证。方法;采用宋代官修本草《开宝》《嘉祐》《图经》引用《本草拾遗》的版本内容进行考证。结果:《证类本草》所引用的《本草拾遗》同(开宝》《嘉祐》《图经》等,官修本草所引用的《本草拾遗》并非同一版本。结论:提示今天对《本革拾遗》的研究,引用时应注意其传世版本的不同。  相似文献   

17.
张丽娟 《河南中医》2000,20(2):12-13
《本草纲目》包含着丰富的药学辩证思想,如药性之寒、热,二者既对立又统一,在一定条件下即可相互转化;再如升与降,虽与药物的质地和气味有一定联系,但可以根据需要人为地加以控制和改革,“升降在物亦在人也”;补泻药性虽然相反,配合得宜,却能协同一致,通补兼长,各主其功。  相似文献   

18.
孙晓生 《新中医》2011,(1):125-127
养生本草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笔者通过搜集历代多部养生本草经典名著进行归纳﹑分类,按照一定的筛选原则和思路对本草药物进行筛选,尝试摸索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规律,并阐述了代表性药物的现代研究进展,展望了中医养生本草的应用前景以及研究的新方向与思路。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本草纲目》痔瘘病内治方剂的总结,揭示了该书对痔瘘病病因病机的认识以及内治方剂制剂类型、学术思想,提示研究《本草纳目》有关痔瘘病内治方剂,对于中医药剂型的改革及临床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疏毛魔芋的本草考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崔熙  王莉 《中药材》1994,17(7):40-41
古今许多文献认为疏毛魔芋(Amorphophallus sinensis)是魔芋的来源之一,造成了两者互相混用。本文通过系统考证和实验研究,证明疏毛魔芋即历代本草中的“斑杖”,“扬州蒻头”等。疏毛魔芋不含葡甘露聚糖,不能食用。古今常称的吴地(今江苏、上海)没有可食用的魔芋属植物,从而纠正了历代本草和《中药大辞典》、《中国植物志》等认为“斑杖”非魔芋属植物。吴地另有一种可食用的魔芋,常与疏毛魔芋互相混用。鉴于魔芋和疏毛魔芋化学成分、生理活性相差甚大,建议区别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