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冠心微丸由苏合香、冰片、蟾酥等组成 ,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较好疗效 ,其中蟾酥具有解毒、止痛、开窍醒神等功效 [1 ]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有强心、升压、兴奋呼吸、消炎止痛、局部麻醉等药理作用 [2、3 ] 。脂蟾毒配基为蟾酥中含量较多的主要活性与毒性成分 ,有兴奋呼吸、强心、升压等效应 ,同时能改善冠脉流量与肾流量 [2、3 ] 。测定脂蟾毒配基的含量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冠心微丸的作用与毒性。本文采用 HPL C法测定了冠心微丸中脂蟾毒配基的含量。1 仪器与试药DL C- 2 0  HPL C仪 ,DVW- 10  U V- Vis Detector。脂蟾毒配基 :…  相似文献   

2.
一测多评法,作为适合中药特点的质量评价模式,已被广泛用于中药材、饮片和提取物的质量评价,但其在组方复杂的成方制剂中的应用仍处于探索和研究阶段。该文基于《中国药典》2020年版收载的蟾酥质量标准中3种蟾毒配基类成分含量测定的一测多评法,选择7种代表性的蟾酥制剂,探讨了蟾酥药材中华蟾酥毒基对蟾毒灵和脂蟾毒配基的相对校正因子(0.923和1.04)直接应用于其制剂质量评价的可行性。采用与药材相同的色谱条件对制剂进行分析,结合专属性实验,5种制剂(牙痛一粒丸、喉症丸、熊胆救心丸、六神丸和牛黄消炎丸)可以直接应用相对校正因子进行含量计算,并以喉症丸为例,开展了3种成分同步测定的方法学验证,蟾毒灵、华蟾酥毒基和脂蟾毒配基的加样回收率在90.64%~106.1%。采用相对校正因子0.923和1.04计算的24批蟾酥制剂中蟾毒灵和脂蟾毒配基的含量与外标法结果无显著性差异。10批六神丸样品中蟾毒灵、华蟾酥毒基和脂蟾毒配基质量分数分别为1.27~2.61、2.44~5.66、0.988~3.16 mg·g~(-1);3个厂家10批喉症丸样品中蟾毒灵、华蟾酥毒基和脂蟾毒配基质量分数分别为0.760~1.32、1.35~2.39、0.600~1.55 mg·g~(-1)。该研究为蟾酥制剂质量标准的完善和提高提供数据支撑,并为拓展一测多评法在中成药质量评价和控制中的应用提供简化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郭凌云  沙明 《中成药》1989,11(7):10-11
本文采用加碱使蟾毒内酯类开环吸收峰长移的方法,排除共存组分的干扰,然后用二阶导数光谱法测定以脂蟾酥配基计的六神丸和喉痛消炎丸中总蟾毒内酯含量。本法能消除背景吸收,测定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4.
蟾酥对豚鼠离体心脏的毒性作用和物质基础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蟾酥对豚鼠离体心脏的毒性作用和其物质基础。方法:通过Langendorff灌流研究蟾酥对豚鼠离体心脏的毒性作用,HPLC测定灌流后心脏中蟾蜍甾烯的含量。结果:蟾酥诱导豚鼠离体心脏出现房室传导阻滞、室速、室颤多种心律失常现象。当给药量累积达(60±11.5)μg时致其停跳。采用HPLC在灌流心脏中测到9种蟾蜍甾烯类化合物,其与心脏亲和力增加的顺序为:沙蟾毒精>蟾毒灵>远华蟾毒配基>嚏根草苷元>日蟾毒它灵>华蟾毒灵>蟾毒它灵>脂蟾毒配基>去乙酰蟾毒它灵。结论:蟾酥对豚鼠心脏具有显著毒性,其物质基础可能是脂蟾毒配基、蟾毒灵、蟾毒它灵、日蟾毒灵等9种蟾蜍甾烯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5.
产地对蟾酥药材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建立蟾酥药材质量分析方法,并分析产地对其有效成分的影响。 方法: 以华蟾酥毒基和脂蟾毒配基为对照,采用薄层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析和含量测定。 结果: 不同产地蟾酥药材所含成分类型基本相似,但在成分含量上存在明显的差异,以脂蟾毒配基含量变化最为明显,其中产地山东的蟾酥的华蟾酥毒基和脂蟾毒配基含量基本最高;成分差异在薄层色谱图谱中主要表现在斑点2(脂蟾毒配基)、斑点3(华蟾酥毒基)、斑点4、斑点6和斑点9上,在高效液相图谱中表现在3,4,6,7,8,9,14,15号峰上,且还可以看出7,8号峰的含量与14号(华蟾酥毒基)、15号(脂蟾毒配基)峰含量可能存在相关性。 结论: 不同产地蟾酥药材存在明显质量差异;本文方法稳定可行,重现性和专属性好,可用于蟾酥鉴别及质量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温度、光照及pH对蟾酥提取液中华蟾酥毒基、脂蟾毒配基、总蟾毒色胺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测定蟾酥提取液中华蟾酥毒基和脂蟾毒配基的含量,检测波长296 nm,流动相乙腈-水(58∶42);利用UV测定蟾酥提取液中总蟾毒色胺的含量,检测波长559 nm。分别考察高温(60,40℃),强光照射[(4 500±500)Lx]及不同pH(40℃,pH分别为4.32,4.99,5.73,6.47,6.97,7.75)条件下蟾酥提取液放置0,5,10 d后华蟾酥毒基、脂蟾毒配基、总蟾毒色胺的含量变化。结果:60℃条件下放置10 d后3种指标成分降解率均5%;40℃及(4 500±500)Lx条件下华蟾酥毒基和脂蟾毒配基的降解率均5%;总蟾毒色胺在上述条件下的降解率均5%。华蟾酥毒基、脂蟾毒配基、总蟾毒色胺分别在pH 5.73,6.47,6.47时降解最慢。结论:蟾酥提取液中华蟾酥毒基和脂蟾毒配基受高温及强光照射的影响较小,总蟾毒色胺受高温及强光照射的影响较大;pH是影响蟾酥提取液中3种指标成分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不同pH条件对3种指标成分的稳定性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炮制对蟾酥药材中蟾毒内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炮制对蟾酥药材中蟾毒内酯类成分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分光光度法、薄层扫描法对蟾酥原药材与蟾酥酒制品和滑石粉制品中的蟾毒内酯类成分及脂蟾毒配基进行了测定。结果:不同制品中的蟾毒内酯成分含量无明显变化,蟾酥酒制品和滑石粉制品中的蟾毒内酯类成分的含量分别下降16.4%和32.6%,脂蟾毒配基含量分别下降14.4%和46.0%。结论:炮制可使蟾酥药材中蟾毒内酯类成分含量降低,有可能导致疗效降低。  相似文献   

8.
蟾酥不同干燥方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干燥方法对蟾酥药材质量的影响。方法:以水分含量和三种蟾毒配基类成分脂蟾毒配基、华蟾酥毒基、蟾毒灵的含量为指标,检测室内避光阴干、室内晾晒、室外晒干、45℃烘干、80℃烘干五种不同干燥方法对蟾酥质量的影响。结果:室内阴干、室内晾晒、室外晒干5 d后,水分达到《中国药典》要求,45℃烘干、80℃烘干干燥的样品分别于48 h、12 h达到要求;不同干燥方法的蟾酥中脂蟾毒配基和华蟾酥毒基总量都大于6.0%,且室内阴干室内晾晒阳光晾晒恒温45℃恒温80℃。结论:综合考虑蟾毒配基类成分含量、成本及操作难易度等因素,蟾酥的干燥宜采用室内避光阴干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蟾酥鲜浆中成分组成的差异,探讨蟾酥药材质量差异较大的原因。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产地的蟾酥鲜浆中脂蟾毒配基、华蟾酥毒基、蟾毒灵3种蟾毒配基类成分的含量,比较不同产地蟾酥鲜浆液相色谱图谱的相似性。结果:不同产地蟾酥鲜浆中脂蟾毒配基、华蟾酥毒基、蟾毒灵含量及三者之间的组成比例和液相色谱图谱有较大的差异。在不考虑加工过程对成分影响的前提下,只有山东、辽宁、安徽产的蟾酥符合《中国药典》的规定,且液相色谱图谱相似度较大。结论:不同产地的蟾酥鲜浆成分组成存在明显的差异,应完善蟾酥的质量控制体系,保证其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麝香保心丸中蟾毒灵、华蟾酥毒基和脂蟾毒配基含量测定的一测多评法,为完善麝香保心丸国家标准提供检测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麝香保心丸中3种蟾毒配基含量的同步测定方法,并进行方法学验证,色谱条件为Nucleosil 100-5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  相似文献   

11.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救心软胶囊中蟾酥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救心软胶囊中蟾酥的主要成分华蟾酥毒基和脂蟾毒配基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以C18为固定相,流动相为乙腈-0.5%磷酸二氢钾(用磷酸调节pH值为3.0)(45∶55),检测波长296nm。结果华蟾酥毒基和脂蟾毒配基与其他成分分离良好。华蟾酥毒基在进样量0~5.86μg(r=0.999 8),脂蟾毒配基在进样量0~5.88μg(r=0.999 97)线性关系良好,华蟾酥毒基和脂蟾毒配基加样回收率为99.81%,RSD为2.25。结论该法操作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救心软胶囊中蟾酥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评价不同的干燥方法对蟾酥药材质量的影响,确定蟾酥适宜初加工方法。方法:采用8种不同的干燥方法(17℃风干、60℃烘干、80℃烘干、105℃烘干、120℃烘干、阴干、晒干、冷冻干燥)处理鲜蟾酥样品,观察干蟾酥的外观色泽,同时利用HPLC对干蟾酥的沙蟾毒精、远华蟾毒精、蟾毒它灵、蟾毒灵、华蟾酥毒基、脂蟾毒配基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热风干燥80℃以上能够显著降低蟾酥中沙蟾毒精的含量,同时随着温度升高,蟾酥颜色逐渐变深,但对远华蟾毒精、蟾毒它灵、蟾毒灵、华蟾酥毒基、脂蟾毒配基没有显著影响。结论:综合考虑含量、外观色泽、加工效率等因素,蟾酥适宜初加工方法为60℃热风干燥,得到的干蟾酥质量好,加工效率也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从蟾酥中提取分离高纯度蟾毒灵(B)、华蟾酥毒基(C)和脂蟾毒配基(R)的纯化工艺条件。方法:以三种蟾毒配基的总含量和转移率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考察法,结合蟾酥药材的特点、化学成分及工艺成本等多方面的综合因素,考察蟾酥药材的提取、萃取及硅胶柱层析分离的具体工艺条件及参数。结果:蟾酥药材经10倍量(v/m)80%乙醇加热回流1h,再用10倍量(v/m)乙酸乙酯萃取3次,最后用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后,三种蟾毒配基的总含量可达92.26%,总转移率为80.54%。结论:此法能很好地从蟾酥中分离纯化蟾毒配基,大大提高了三个蟾毒配基的纯度。  相似文献   

14.
蟾酥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或黑眶蟾蜍B.melanostictus耳后腺及皮肤腺的干燥分泌物。目前商品蟾酥质量问题突出,混伪、掺假现象普遍存在。亟需构建科学完善的质量控制方法,以提升蟾酥药材、饮片及其中成药制剂的质量控制水平,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有效。该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蟾酥药材的特征图谱,采用一测多评法(QAMS)测定5种主要蟾毒配基的含量。通过不同批次市售蟾酥样品的分析,建立了以五羟色胺、日蟾毒它灵、沙蟾毒精、嚏根草配基、远华蟾毒精、蟾毒它灵、华蟾毒它灵、蟾毒灵、华蟾酥毒基和脂蟾毒配基为特征峰的对照特征图谱;建立了以华蟾酥毒基为内参物,同步测定蟾酥药材中5种蟾毒配基含量的一测多评法,并对相对校正因子(RCF)的耐用性和系统适用性进行了系统研究。华蟾酥毒基对日蟾毒它灵、蟾毒它灵、蟾毒灵和脂蟾毒配基的RCF分别为1.05,0.895,1.09,0.913。建立的特征图谱和QAMS法,可以有效控制蟾酥药材的质量,为2020年版《中国药典》蟾酥药材质量标准的完善与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心宝丸毒性药材成分的质量控制方法,以提高心宝丸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HPLC法对方中附子的双酯型生物碱成分进行限度检查,采用HPLC法对方中蟾酥的毒效成分脂蟾毒配基和华蟾酥毒基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分别在0.2538~181.2600μg/mL(r=1.0000)、0.2530~180.6900μg/mL(r=1.0000)和0.2394~171.0000μg/mL(r=1.0000)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1.7%、82.9%和82.2%,RSD分别为1.1%、1.4%和0.7%(n=9),每丸含双酯型生物碱以乌头碱、新乌头碱和次乌头碱的总量计不得过50μg;脂蟾毒配基和华蟾酥毒基分别在10.9~54.6μg/mL(r=0.9997)、10.0~50.1μg/mL(r=0.9998)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1.9%和100.7%,RSD分别为3.4%和2.7%(n=9),每丸含蟾酥以脂蟾毒配基和华蟾酥毒基的总量计不得少于16μg。结论 建立的方法结果准确,专属性强,为心宝丸毒性药材成分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蟾酥鲜浆中蟾毒配基类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蟾酥鲜浆在不同温度放置时蟾毒灵、华蟾酥毒基、脂蟾毒配基随放置时间延长的变化规律,以指导蟾酥的加工。方法:采用HPLC测定在常温、冷藏和冷冻条件下贮存不同时间的蟾酥鲜浆中蟾毒灵、华蟾酥毒基、脂蟾毒配基的含量。结果:常温和冷藏下贮存,3种成分的含量随放置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前24 h内升高的幅度较大,3种成分间的组成比例亦发生较大的变化。结论:蟾酥鲜浆加工成蟾酥前应先在常温下放置>24 h,再进行干燥加工。  相似文献   

17.
<正>蟾蜍属两栖纲蟾蜍科动物,在我国广泛分布。蟾蜍经加工可制成蟾皮、蟾酥、干蟾、蟾蜍头、蟾蜍胆、蟾蜍肝等名贵中药材,其中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主要有蟾酥、蟾衣、蟾皮,"六神丸"、"蟾酥丸"、"麝香保心丸"等药物均含有蟾蜍成分,临床应用效果较好。现将其药用价值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化学成分蟾蜍体内化学成分组成复杂,主要分为蟾毒配基类、蟾蜍毒素类、蟾毒色胺类及其他化合物。1.1蟾毒配基类蟾毒配基属乙型强心甾族类化合物,这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蟾酥中蟾毒配基类成分的分离纯化方法,并初步考察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法纯化蟾酥药材粗提物,高效液相法测定三种蟾毒配基含量,以此确定最佳纯化工艺;MTT比色法测定药物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用优化工艺制备得到的纯化产物蟾毒配基类成分平均含量为95.98%;纯化产物具有显著的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作用,在0.001~100μg/mL的浓度范围内,药物对人乳腺癌MDA-MB-435细胞和人肺癌A549细胞有很强的抑制作用。结论:硅胶柱层析法适合于蟾酥中蟾毒配基类成分:脂蟾毒配基、华蟾毒基、蟾毒灵的制备,且纯化产物体外抗肿瘤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9.
HPLC测定心可宁胶囊中华蟾酥毒基和脂蟾毒配基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淑盈  董海林  梁晓 《中成药》2006,28(6):812-815
目的:建立心可宁胶囊(蟾酥等)中华蟾酥毒基和脂蟾毒配基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柱: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流动相:甲醇-水(50∶40),流速:0.8 mL/m in,检测波长:296 nm;柱温:室温。结果:线性范围:华蟾酥毒基3.5μg~0.28μg,脂蟾毒配基3.75μg~0.30μg。平均回收率:华蟾酥毒基为99.86%,RSD为1.8%(n=5),脂蟾毒配基为99.84%,RSD为1.2%(n=5)。结论:该方法简便、灵敏、准确、专属强,能够控制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20.
国产蟾酥药材质量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综合考察国产蟾酥药材质量。方法 用HPLC测定14批蟾酥药材中华蟾酥毒基、脂蟾毒配基、蟾毒灵等7种指标成分含量,并考察样品中华蟾酥毒基、脂蟾毒配基、蟾毒灵等7种指标成分TLC鉴别和水分、总灰分、酸不溶灰分、醇浸出物等药材常规理化实验项目。结果 各样品中均可检测出7种指标成分的色谱峰,蟾酥药材指标成分含量和常规理化实验项目测定结果表明,不同产地蟾酥药材间品质差异较大。结论 本实验为蟾酥药材综合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