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意外伤害是指意外发生或无意造成的伤害(以下简称为“伤害”)。据全国疾病监测和伤害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显示意外伤害死亡率为65.2/10万,每年大约有70万人死于各类伤害和不少于2 000万人因伤害需要急诊和人院治疗。伤害的死亡率仅次于呼吸道疾病、恶性肿瘤和脑血管疾病而居死亡率的第四位。而在我国1—14岁少年儿童当中,伤害已上升为第一位死亡原因。估计全国每年约  相似文献   

2.
目的伤害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无论在发达或是发展中国家,伤害是引起死亡及病残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对儿童和青少年,伤害是引起死亡及病残的主要原因。2005年,全球大约有540万人死于伤害,其中的90%发生在中等及欠发达国家。据联合国估计伤害引起的死亡数在2015年将上升到600万人,在2030年将上升至700万。预计在2020年伤害将从现在的死亡原因的第9位上升至第6位。伤害是可以预测和预防的。在人们的观念中,伤害的发生往往是不可预知。因此伤害通常被称作‘意外伤害’。事实并非如此,根据哈登方阵无论在伤害发生前,发生时或是发生后均可通过个体,工具和环境来预防或是降低伤害。和所有的疾病一样伤害也是通过个体,病原(能量)及环境的相互作用发生的。伤害流行病学在伤害的分布及危险因素判断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伤害监测系统的建立是伤害预防的关键部分。伤害的预防要求多部门的合作。伤害的预防别于其它疾病的预防,除了卫生部门外它还需要其它部门的参与,如工程,公安,交通和法律部门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上海市2007年自杀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以本市急救中心2007年记录完整且初步诊断为各种伤害的病例数据和同期全市人口数据为基础,对其中的自杀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一年中本市因各种伤害而需者共有32 484例,分别为创伤30 742例(94.64%)、中毒1208例(3.72%)、自杀347例(1.07%)、中暑117例(0.36%)、电击伤35例(0.11%)和溺水35例(0.11%).自杀患者男女比为3.96:1,老年和青年人自杀的比例显著高于中年人和少儿.自杀患者的高峰日期和时点分别为05-29和17:51.结论 上海市自杀患者有其自身的流行病学特点,应建立一个全市较为完善的自杀伤害监测网络.  相似文献   

4.
全球脊髓损伤(SCI)发病率,每百万人口从荷兰的12.1到葡萄牙的57.8,美国估计其SCI患者约25.3万,我国SCI患者约30万[1].澳大利亚随着针对车祸伤和跌落伤的社会健康措施的实施,使与这两者有关的脊髓损伤发病率有所下降[2].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某伤害监测哨点医院因伤害住院儿童的情况,为儿童伤害预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Excel 2010和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因伤害住院的儿童病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2-2016年深圳市南山区某医院共监测因伤害住院儿童病例1 052人次,占所有因伤害住院人数的7.27%,男女性别比为2.31:1,因伤害住院儿童病例数所占比例逐年下降。17、1和2岁儿童因伤害住院人数较多,10、9和11岁较少,10岁儿童人次逐年上升。伤害原因前4位依次为接触热和烫的物质(32.09%)、跌倒(23.07%)、暴露于无生命机械力量下(16.55%)和交通事故(14.04%);伤害造成后果前4位依次为烧伤和腐蚀伤(31.78%)、上肢损伤(21.52%)、头部损伤(15.00%)和下肢损伤(14.86%)。人次日均住院费用逐年增高,住院总费用与住院时长呈正相关(r=0.660),年龄与人次日均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长呈正相关(r=0.392、0.142)。结论 深圳市南山区某医院不同年龄组儿童伤害的发生特点不同,伤害的发生与年龄呈正相关,男童多于女童,可针对高危人群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和分析2016年广东省18家医院伤害监测点流动人口伤害监测病例的流行特征。方法收集2016年广东省18家医院伤害监测点伤害监测流动人口伤害病例数据,分析其伤害流行特征。结果2016年广东省共收集流动人口伤害病例167230例,男性107488例,女性59742例,性别比为1.80∶1,伤害高发年龄在20~49岁之间。伤害病例的职业多为商业、服务业(28.39%)和生产运输设备操作(18.17%)。伤害发生原因前3位依次为跌倒/坠落(28.96%)、动物伤(19.58%)和钝器伤(17.90%)。伤害发生地点主要为家中(29.27%)、公路/街道(23.23%)和公共居住场所(15.99%)。伤害发生时的活动以休闲活动(42.01%)、工作(19.65%)和驾乘交通工具(9.20%)最为常见。流动人口在公共居住场所、公路/街道和工业/建筑场所发生伤害的比例比本地人口高,在家中、学校与公共场所、体育和运动场所及农场/农田的伤害比本地人口比例低。流动人口在工作中发生伤害的比例是本地人口的3倍,在驾乘交通工具、步行时发生的伤害比例也高于本地人口。伤害发生的部位中,流动人口发生在下肢、躯干和全身广泛损伤的比例高于本地人口。在伤害发生意图中,流动人口发生故意伤害是本地人口的1.66倍。结论流动人口伤害发生比例超过本地人口,伤害已经对广东省流动人口健康构成威胁。因此,做好流动人口伤害预防工作刻不容缓,应尽快对该人群开展有针对性分类干预,减少伤害的发生,提高流动人口生活质量,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7.
2002-2006年杭州市下城区居民伤害死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琪 《疾病监测》2008,23(4):247-248
目的 研究杭州市下城区居民伤害死亡情况及伤害对居民健康的危害程度.方法 资料来源于居民病伤死亡报告系统,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法(ICD-10)进行编码.通过统计学方法对2002-2006年杭州市下城区居民伤害死亡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并计算潜在寿命损失年数(YPLL).结果 2002-2006年杭州市下城区居民伤害死亡率为27.14/10万,标化死亡率为21.34/10万,占全部死亡人数的5.00%.伤害死亡在全死因中位居第6位,在YPLL顺位中居第2位.结论 伤害已对杭州市下城区居民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危害,针对不同年龄的人群,应制定不同的伤害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8.
急性中毒事件具有起病急、病情复杂以及病死率高等特点,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约有370 000人因急性中毒而死亡[1],在我国,急性中毒患者占急诊就诊人数的1.2%~8.0%[2],病死率最高可达14.07%[3].因此掌握急性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对于临床救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笔者将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住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急诊科的急性中毒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归纳分析,以期找出内在规律,指导临床救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南昌地区小学生伤害发生率、流行特点及影响因素,为预防伤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5所小学共6469人,回顾调查2006年8月9日-2006年11月9日3个月内小学生伤害发生情况,资料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小学生伤害发生率为7.4%,男生发生率高于女生;独生子女伤害发生率高于非独生子女。位于前3位伤害原因依次为跌倒伤、碰撞伤、交通伤;受伤学生活动受限平均为2d,人均花费为25元;因受伤人均误学节数6节。52.5%需家长陪同,家长因照顾受伤学生平均误工天数为1d。结论伤害在小学生中较常见,不仅造成经济损失,且严重影响小学生的健康、学习。应采取措施预防学生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交通伤的救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伤从人类诞生之日起就出现,每个人在一生中都可能发生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创伤,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车辆剧增,交通伤不断增加.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各种创伤的致死人数1990年为510万人,预计2020年会增至840万人,其主要原因为道路交通伤不断增加.我国每年因创伤致死人数超过20万人,伤数百万人.2005年在我国城市和农村中损伤和中毒均为第5位死因,而创伤中约50%的致伤原因为交通事故伤,因此,提高交通伤的救治水平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西藏自治区(西藏)意外伤害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为伤害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16 — 2017年西藏各哨点监测机构监测的意外伤害病例数据,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和统计分析,构成比资料采用 χ2检验。结果2016 — 2017年西藏共监测7 807例意外伤害病例,男性多于女性,年龄以15 ~ 44岁为主。 意外伤害发生原因前5位依次是跌倒/坠落(30.84%)、机动车车祸(22.47%)、动物伤(20.01%)、非机动车车祸(7.52%)和钝器伤(7.28%)。 机动车车祸( χ2=5.374,P=0.020)和动物伤(χ2=13.453,P<0.001)女性构成比高于男性,钝器伤(χ2 =19.499,P<0.001)和刀/锐器伤(χ2=23.043, P<0.001)男性构成比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0 ~ 岁”组病例前3位伤害发生原因依次是跌倒/坠落、动物伤和机动车车祸,其他年龄组病例前3位伤害发生原因依次是跌倒/坠落、机动车车祸和动物伤。 伤害发生地点前5位依次是公路/街道(36.44%)、家中(19.41%)、公共居住场所(14.05%)、工业和建筑场所(9.47%)和学校与公共场所(6.57%),工业和建筑场所男性伤害病例高发,贸易和服务场所女性伤害病例高发。 “0 ~ 岁”和“60 ~ 岁”年龄组病例伤害发生地点主要是家中,其他年龄组病例伤害发生地点主要是公路/街道。 伤害发生时的活动主要为工作(1 755例,22.48%)、休闲活动(1 446例,18.52%)、驾乘交通工具(1 256例,16.09%)和步行(1 105例,14.15%)等。结论2016 — 2017年西藏意外伤害事件发生较多,高危人群为15 ~ 44岁年龄组男性,高危原因为跌倒/坠落、机动车车祸等,高危地点为公路/街道。 应针对不同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伤害干预,有效降低意外伤害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住院期间患者意外伤害发生情况,探讨有效防范措施。方法对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医院发生的意外伤害事件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意外伤害的类型、诱发因素等。结果意外伤害的类型有跌倒、坠床、碰撞伤、砸伤、烫伤、刀割伤、扭伤、交通伤、皮肤撕脱伤9种。53例意外伤害中轻度28例(52.83%),中度20例(37.74%),重度5例(9.43%)。住院期间发生意外伤害的因素有患者因素、设备因素和护理操作因素。结论患者住院期间意外伤害发生应引起医护人员的重视,加强患者意外伤害的风险评估,采取综合措施防范意外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建立我国城镇交通伤害监测系统的试验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为什么要建立城镇交通伤害监测系统的试验模型 全球每天有3000多人死于道路交通伤害[1].2002年,全世界大约有118万人死于道路交通事故,其中约有90%(106万)分布在中、低等收入国家[2-3].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道路交通伤害在全球疾病负担的位次将由1990年的第九位上升为2020年的第3位[3],见表1.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2011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外来人口伤害情况,为制订降低当地外来人口伤害发生率的措施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以2011 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外来人口伤害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年龄、性别、职业和伤害类型、原因、发生地点和伤害发生时的活动。 结果 共报告11 697 例外来人口伤害病例,平均年龄为(37.74±14.68)岁,男女性别比为3.14:1;外来人口伤害患者前3 位的伤害类型依次为锐器伤或咬伤或开放伤(50.27%)、挫伤或擦伤(30.67%)、颅脑外的其他骨折(7.96%),主要发生原因依次为刀或锐器伤(40.63%)、跌倒或坠落(22.81%)和钝器伤(22.29%);有51.16%的伤害发生在工业和建筑场所,85.12%的伤害发生在一线操作人员。 结论 浦东新区外来人口伤害主要是15~50岁的职业人群,职业伤害以刀或锐器伤为主。外来人口伤害预防的优先领域是职业伤害预防。  相似文献   

15.
杨美华  刘红 《护理研究》2008,22(17):1579-1579
护士是发生锐器伤的高危人群,其发生原因中玻璃伤占32.4%,居第2位[1],而玻璃伤又多因掰安瓿所致[2].利用茂菲氏滴管制成简易安瓿折断器,经3年的临床应用,有效避免了护士玻璃划伤.现将简易安瓿折断器的制作及使用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德阳市儿童道路交通伤流行病学特征,提高患儿道路交通伤救治水平和防范措施。方法:回顾分析德阳市人民医院自2010-01-2011-12收治的2498例儿童道路交通伤致伤原因及临床特点。结果:2498例儿童道路交通伤最易发生年龄段在〉4-9岁(54.28%),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P〈0.05)。儿童道路交通伤以轻伤为主,擦挫伤为主要类型。汽车和摩托车是最主要肇事车辆和导致死亡的肇事车辆,主要的致死原因为颅脑损伤和腹部损伤。道路交通伤害主要发生在市区,发生时间主要在交通拥堵的上、下班时段。结论:德阳市儿童道路交通伤害有其自身的流行病学特点,倡导文明驾驶,完善道路交通公共设施建设,开展针对儿童道路交通事故防范的宣传教育,改进急救体系和服务模式等社会多方面的共同协作,将能有效的减少儿童道路交通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交道路交通伤害情况,为开展相关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南山区3所医院的急诊伤害监测资料.结果:交通伤6274例,男女性别比为2.15∶1,平均年龄(33.2+18.7)岁.道路交通伤害发生的主要地点为街区(60.7%)和公路(32.1%);伤害严重程度以中等程度和轻微浅表伤为主;预后以经医院处理后回家为主;3.91%的交通伤患者在伤害发生之前有饮酒行为.结论:道路交通伤害的发生存在一定规律,应充分利用医院急诊伤害监测系统,使其成为广东省道路交通伤害发生情况的重要信息来源.  相似文献   

18.
深圳市急诊伤害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目的 了解深圳市急诊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用抽样方法调查本市急救中心2001年7月至2002年6月急诊伤害就诊情况。结果 伤害占急诊总量的31.92%,伤害病死率0.24%。伤害死亡占急诊总死亡构成的58.54%。意外伤害占首位,意外伤害的前三位为:机械伤、交通伤、跌倒伤(31.64%、23.48%、17.1l%)。结论 深圳市急诊伤害构成比高,病死率高。加强伤害预防和建立完善的伤害监测系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9.
何艳宏  胡菊妹 《疾病监测》2012,27(5):415-417
目的 了解浙江省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伤害就诊情况,为伤害干预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运用2010年10月至2011年3月浙江省伤害监测点湖州市第一医院门急诊伤害监测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男性伤害发生率高于女性,41~50岁是伤害最高发的年龄段,占伤害病例的22.2%;体力劳动者是伤害高发人群;跌伤、坠落伤占各年龄段人群伤害发生的第1位,是伤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其次是交通伤;伤害程度以轻微浅表伤和中等程度为主,致死率较低。 结论 伤害发生有一定的年龄、职业特征,存在规律性,应充分利用监测数据,有针对性地制定干预措施,预防控制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朱海晓   《护理与康复》2016,15(10):1001-1003
正多发伤是指同一致伤因子引起的两处或两处以上的解剖部位或脏器的创伤,且其中任何一处损伤都可危及生命的损伤。随着社会发展,意外事故日益增多,使创伤的发生率不断增高。我国每年发生伤害约2亿人次,死亡70多万人,占死亡人数的9%,成为第5位的死亡原因[1]。严重多发伤患者的病情复杂多变,病死率相对较高,提高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