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烧伤创面覆盖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面覆盖物的开发和应用是烧伤创面修复研究中的重点。多年来 ,已开发应用了多种生物覆盖物和合成覆盖物用于烧伤创面的暂时性或永久性封密。本文综述了常用覆盖物的特点、临床应用情况及发展前景 ,并对尚存在的问题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2.
烧伤创面覆盖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严重烧伤病人往面临供皮区相对不足,探索和研究烧伤创面人工覆盖物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综合回顾了烧伤创面覆盖物的发展历史及其近年来的进展情况,分别叙述了各种覆盖物的优势,存在的不足,并了有些覆盖物在临床上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3.
创面覆盖物     
皮肤具有重要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学屏障功能,创伤、烧伤后引起的局部或全身病理变化均与皮肤屏障的损害有关。尽早封闭、修复缺损皮肤并最大可能地恢复功能与外观成为创伤及烧伤治疗的重要目标。因此,创面覆盖物的研究已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负压创面疗法(NPWT)对于深Ⅱ度烧伤创面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NPWT治疗19例患者,共22个深Ⅱ度烧伤创面。观察坏死组织清除情况,记录伤后10、14、21、28d创面愈合率和创面完全愈合时间。结果NPWT治疗后,观察的22个创面中有18个创面的坏死组织被全部清除,其余4个创面表面坏死组织被部分清除。创面愈合率在伤后10、14、21、28d分别为(444-27)%,(69±28)%,(90±13)%,(100±0)%。创面完全愈合时间为(20.1±4.9)d,1个创面最后通过手术封闭,其余创面均通过换药愈合。结论NPWT具有加速深Ⅱ度创面愈合的作用,对坏死组织有效地清除可能是其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腕部是电烧伤的常见部位,常可造成肌肉、肌腱、血管,神经以至骨质的损伤,导致手部功能严重障碍,甚至截肢。所以对手部电烧伤创面的修复非常重要。本文总结一组腕部电烧伤应用皮瓣修复病例,外形和功能均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李志远 《医学信息》1999,12(11):42-43
1953年,Jackson将烧伤创面分为三个同心园带:受伤中心部为凝固坏死带,微循环血流完全停止,为不可逆性损伤;中间为淤滞带,微循环血流部分阻滞,伤后48h内,局部组织有可能因血供中断而凝固坏死;外面是充血带〔1〕。淤滞带的位置随烧伤深度不同而不同,位于真皮深层者为深Ⅱ度烧伤,淤滞带的发展与烧伤深度有关,若能改变淤滞带血液循环,就可避免创面早期的进行性损害,避免深Ⅱ度创面过度到Ⅲ度,从而有利于创面的愈合〔2〕。烧伤创面早期血管通透性增加,组织水肿;红细胞凝聚,血液处于血栓前状态,以及中性粒细胞…  相似文献   

7.
8.
深度烧伤是指深Ⅱ度以上的皮肤或皮下组织烧伤,为皮肤真皮深层的损伤。烧伤创面的处理贯穿烧伤治疗的始终,创面的再上皮化和真皮重建构成了创面修复的重要环节,而及时封闭创面可以防治感染、减少器官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9.
10.
多种原因包括创(烧)伤、神经和血管性疾病、糖尿病等导致的皮肤缺损、坏死将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尽快闭合创口,恢复功能和外观对提高伤者治愈率和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同厚度脱细胞猪皮作为自体微粒皮移植覆盖物治疗大面积烧伤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15例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其中男性12例,女性3例,年龄35~57岁。烧伤后3-7d行大面积切痂,7例覆盖中厚型脱细胞猪皮,8例覆盖全厚型脱细胞猪皮,将自体微粒皮涂抹于创面,植皮区与供皮区面积比均约为10:1,常规加压包扎。观察猪皮排异变化、微粒皮成活情况及愈后皮肤弹性及外观。结果术后5d脱细胞猪皮与手术创面粘贴良好;中厚型脱细胞猪皮于术后10d、全厚型脱细胞猪皮于术后2周左右脱水干燥;中厚型脱细胞猪皮于术后3周、全厚型脱细胞猪皮于术后1个月左右逐渐分批脱落:脱落后全厚型脱细胞猪皮组创面愈合率达90.3%±2.7%,明显优于中厚型脱细胞猪皮组的68.2%±29%(P〈0.05):创面愈合后全厚型脱细胞猪皮组瘢痕较轻,外观及弹性优于中厚型脱细胞猪皮组。结论脱细胞猪皮替代异体皮作为微粒皮移植覆盖物.全厚型脱细胞猪皮优于中厚型脱细胞猪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讨论改善小面积深度烧伤创面愈合效果的临床方法。方法:采用整形外科的各种皮瓣,全厚皮移植和直接缝合等方法修复深度烧伤创面。结果:本组52例中48例患者伤口均一期愈舍,2例腹部带蒂皮瓣蒂部发生感染,二期断蒂手术时经过处理愈舍良好,2例局部皮瓣的尖端出现小片状坏死,经换药后愈合。结论:应用整形外科技术对早期、中晚期小面积深度烧伤创面进行修复,创面愈合时间短,远期效果良好,临床上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迅速崛起的皮肤组织工程技术,正使深度烧伤创面的治疗发生着悄然的变化。它不仅改变着创面修复的传统理念,使我们逐步摆脱了对自体皮肤供区的依赖,简化了烧伤治疗过程,更影响着创面治疗的最终结局,使毁损皮肤结构和功能的真正修复成为了可能。纵观皮肤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表皮修复材料的构建、真皮修复材料的构建和全层皮肤修复材料的构建。作者拟将上述材料的特点及在深度烧伤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情况作一简要评述并就未来发展方向作一简要展望。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烧伤创面细菌学调查及耐药性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从2004年1月至2007年4月本院收治的69例烧伤患者创面细菌培养分离出细菌170株,用纸片琼脂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就其中前5种细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本组检出的细菌中,革兰阴性杆(G^-)菌122株(71.76%),革兰阳性(G^+)菌48株(28.24%)。其中,数量较多的前5种细菌为鲍曼不动杆菌(17.00%),阴沟肠杆菌(11.18%),铜绿假单胞菌(10.00%),金黄色葡萄球菌(10.59%),肺炎克雷伯菌(8、82%)。鲍曼不动杆菌占G^-杆菌的23.77%,该菌对几乎所有抗菌药物耐药,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高达75.86%。阴沟肠杆菌占G^-杆菌的15.57%,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超过90%,对亚胺培南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超过50%。金黄色葡萄球菌占G^+菌的37.5%,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17.65%。以上5种细菌对大多数常用抗菌药物表现出高耐药性。结论本组烧伤患者感染细菌以G^-杆菌为主,G^+菌次之,这些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有多重耐药性,亚胺培南对大多数G^-杆菌仍有较高的抗菌活性。G^+菌对万古霉素敏感。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Meek植皮术在特大面积烧伤创面修复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烧伤总面积≥80%TBSA,Ⅲ度烧伤面积≥30%TBSA的患者32例,给予常规抗休克、抗感染、脏器功能支持、营养支持、创面处理等治疗。将32例患者随机分为Meek植皮术组17例,微粒皮移植术组15例,对两组患者的Ⅲ度及部分深Ⅱ度创面分别采用Meek植皮术和微粒皮移植术修复,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植皮区皮片融合时间、疤痕增生情况及对关节活动的影响。结果 Meek植皮术组,皮片成活率50%~100%,平均88%,皮片融合时间与供区受区扩展比例1︰3的为7~10d,1︰4的为10~15d,1︰6的为13~18d,1︰9的为15~23d;3~18个月后随访,疤痕增生轻,呈网状,关节处疤痕挛缩不严重,关节疤痕松解植皮手术率低。微粒皮移植术组,微粒皮成活率33%~85%,平均52%,供区受区扩展比例为1︰8~1︰12,皮片融合时间为21~45d,平均32.5d,创面一类愈合率为55.5%,二类愈合率为44.5%;3~24个月后随访,疤痕增生呈条索状或片状,关节活动较差,关节疤痕松解植皮手术率高。结论在有相对充足自体皮源的情况下,对特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采用Meek植皮术修复,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严重电烧伤创面早期皮瓣、肌皮瓣修复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至2009年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收治的严重电烧伤患者116例146处电烧伤创面,观察146处创面早期扩创一期皮瓣、肌皮瓣修复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146处电烧伤创面全部治愈,手术后皮瓣、肌皮瓣一期愈合率96.4%。结论早期清创一期皮瓣、肌皮瓣修复严重电烧伤创面是一种有效方法,可以最大限度修复电烧伤部位外形和功能。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了解烧伤患者人院前创面受细菌沾染(感染)情况。方法通过回顾性总结1989年到1997年9月间在我科住院的不同烧伤面积患者、在不同入院时间、入院时、治疗前,创面分泌物培养结果和对临床同期所用抗生素敏感率结果1005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年内共作创面分泌物培养1005例,其中入院、治疗前测390例,阳性355例(91%),得细菌486株、两个以上混合感染256株(52.67%);(2)6h内入院者阳性率为81.4%,之后随入院时间推迟,阳性率逐渐升高;(3)感染菌种:不同入院时段入院时感染菌以球菌为主(36.8%),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占23.25%;各种杆菌占38.44%;假单胞菌占19.1%;(4)24h内入院者球菌出现106株(49.3%);杆菌占129株(50.7%,);25h后入院者杆菌为主(71.9%);(5)院外感染细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23.25%)、铜绿假胞菌(13.58%)、大肠杆菌属(9.47%)、产气肠杆菌属(8.85%)和链球菌属(6.79%)5种为主,而克雷伯菌属(5.96%)和嗜麦芽假单胞菌(4.53%)感染率亦高;(6)丁胺卡那霉素、氧氟沙星和三代头胞类,对院外感染菌种均有50%以上的敏感率。结论在烧伤感染的防治中,应注重烧伤创面的院外感染,入院后立即手术.清创和切除坏死组织,是预防院外感染的关键措施;院外感染抗生素选择的余地较大,24h内入院者,选用以针对球菌为主,兼顾杆菌;25h后入院者选用针对以杆菌为主兼顾球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修复同一肢体部位多发性电烧伤创面的手术方案。方法自2011年9月至2013年10月,济南军区总医院烧伤整复科共处理18例同一肢体多发电烧伤创面患者,根据创面情况,综合应用游离或带蒂皮瓣、多种复合皮瓣及动脉穿支皮瓣,辅以皮片移植进行修复。结果18例患者术中共转移皮瓣65个,其中62个皮瓣成活良好,伤口愈合佳,2个皮瓣出现远端淤血坏死,1个皮瓣出现感染切口裂开,经换药治疗后均二期愈合。随访3个月到3年,皮瓣质地、弹性、色泽均良好,局部功能恢复好,效果理想。结论对于同一肢体部位多发性电烧伤创面,根据创面情况,综合应用多种皮瓣技术,能最大程度实现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