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就临床联合用药对新生儿喂养困难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2月这期间所收治的50例喂养困难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新生儿采用常规的疗法对其进行治疗,实验组新生儿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用药对其进行治疗。结果:实验组患儿治疗之后腹胀症状消失时间、呕吐症状消失时间、进食残留奶量都明显的少于对照组患儿;实验组患儿治疗之后的总有效率为96%,而对照组患儿为68%,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喂养困难的新生儿,采用联合用药治疗能够有效地缩短腹胀、呕吐等症状消失的时间,减少新生儿进食残留的奶量,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使用价值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喂养困难的新生儿使用小剂量红霉素进行干预的效果。方法 :2 2例我院喂养困难的新生儿随机分为 2组 ;观察组 (n =12 )使用红霉素 3~ 5mg/ (kg·d)静脉滴注 5~ 7天 ,对照组 (n =10 )不给予干预。 结果 :红霉素干预后观察组新生儿每日奶量增加 3 2 %、61% ,与对照组 18%、44%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完成150~ 180ml/ (kg·d)奶量时间观察组为 (7 8± 2 2 )d比对照组 (11 ± 3 7)d明显缩短 (P <0 0 1) ;观察组新生儿治疗 7天未发现肝肿大 ,转氨酶升高 ,黄疸加重 ,菌群紊乱等副作用。结论 :小剂量红霉素静脉点滴能提高喂养困难新生儿的胃排空率 ,改善喂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抚触对早产儿喂养的效果。方法:将6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早产儿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增加抚触干预,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比较两组早产儿在呕吐、腹胀、胃潴留、排便次数、体重增长及全胃肠喂养时间的差异。结果:实验组在呕吐、腹胀、胃潴留的发生率方面显著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在日均排便次数、日均体重增加及达到全胃肠喂养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抚触干预应用于早产儿喂养,能有效地降低早产儿的腹胀、呕吐、胃潴留的发生率,使早产儿进奶量增加,加快体重增长,达到全胃肠喂养时间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方法两组均给予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的喂养患儿耐受情况及体重增长情况。结果两组在残奶量、呕吐及腹胀消失、体重增加方面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均<0.01)。结论红霉素可提高早产儿喂养耐受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困难的疗效。方法:将4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两组均采用相同的综合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红霉素,3-5mg/(kg&#183;次)。结果:观察组治疗5d后,20例患儿呕吐、腹胀均消失,进奶量增加,显效率为100%;对照组治疗5d后,呕吐、腹胀消失5例,有所改善5例,显效率为50%。两组显效率差异有显著性(Х^2=13.3,P〈0.05)。结论: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困难疗效显著,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抚触应用于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喂养不耐受早产儿的护理方法,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方法:将84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按发生先后顺序单双号分成两组,单号观察组42例,双号对照组42例,两组均按常规改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方法处理,观察组进食后1h予新生儿抚触,每天2~3次。观察日排便次数、胃残奶、腹胀、呕吐、返流、消化道出血等症状消失的时间,以及达到完全肠道营养所需时间。结果:观察组比对照组日排便次数增多,并发症消失时间短,达到完全胃肠道喂养所需时间短。结论:新生儿抚触可改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联合应用红霉素与双歧杆菌治疗新生儿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喂养不耐受的新生儿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n=40)与对照组(n=40),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的保温与体位治疗方法,联合治疗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4mg/kg体重的红霉素,微量泵持续输注,并给予口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记录两组患儿每日进奶量、残奶量及大小便情况,监测两组患儿体质量增加情况、呕吐停止的时间以及腹胀消失的时间。结果:联合治疗组患儿进奶量与体质量增加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P〈0.05);联合治疗组患儿呕吐消失率与喂奶前胃潴留消失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X2=7.27,P〈0.05;x2=10.77,P〈0.05)。结论:联合应用红霉素与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能够显著增加患儿的进奶量与体增重,减轻新生儿呕吐症状,缓解喂奶前的胃潴留状况,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非营养性吸吮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非营养性吸吮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选择69例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非营养性吸吮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非营养性吸吮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的方法,比较两组之间的疗效及观察患儿呕吐次数、腹胀情况,每次回抽有无残留,每天增加奶量,记录经口喂养的时间,体重开始增长的时间,住院时间等。结果治疗组在呕吐腹胀改善的时间,经口喂养时间,体重开始增长的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非营养性吸吮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非营养性吸吮治疗能改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且无副作用,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非营养性吸吮和抚触对低体重新生儿胃肠道发育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低体重新生儿随机分为4组:胃管喂养(A组)、胃管喂养结合非营养性吸吮(B组)、胃管喂养结合抚触(C组)、胃管喂养结合非营养性吸吮和抚触(D组),每组30例.记录每次喂养前抽吸胃内残留奶量、每日排便次数、每日排便量、胎粪排尽时间、黄疸持续时间、出生时体重、生后7天与14天体重的变化.结果 每日平均胃残留奶量、胎粪排尽时间、黄疸持续时间,D组均小于其它各组(P<0.05);平均日排便次数、平均日排便量、生后7天与14天体重D组均大于其它各组(P<0.05).结论 非营养性吸吮结合抚触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低体重新生儿胃肠道发育.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吗丁啉、红霉素在治疗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困难的疗效,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40例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对喂养困难患儿口服吗丁啉混悬液,红霉素静滴;对照组给予减少奶量,延长喂奶时间,观察患儿呕吐、腹泻、粪便排出次数.结果:吗丁啉口服配合红霉素静滴能有效改善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困难.  相似文献   

11.
黄灿媛 《中原医刊》2009,(16):72-72
目的观察小剂量红霉素对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将86例喂养不耐受的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保温、部分静脉营养、体位疗法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红霉素3—5mg/(kg·d)静脉滴注,疗程为7d。结果治疗组在进食奶量、体重增长及减轻呕吐和胃潴留症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性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小剂量红霉素治疗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喂养不耐受的低体重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给予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喂养患儿耐受情况及体重增长情况。结果两组在残奶量、呕吐及腹胀消失、体重增加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剂量红霉素治疗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疗效显著,可降低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新生儿喂养困难时临床联合用药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3例喂养困难的新生儿随机分成治疗组32例,对照组31例。对照组给予少食多餐、体位疗法等常规治疗,并积极治疗原发病。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四磨汤和小剂量红霉素联合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缓解腹胀、呕吐、胃潴留等症状,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四磨汤和小剂量红霉素联合应用治疗新生儿喂养困难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胃肠动力障碍表现为喂养困难,呕吐、腹胀、进奶少.近年来发现红霉素对胃肠道有促动力作用,能改善新生儿喂养困难.现就口服红霉素对新生儿喂养困难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  相似文献   

15.
孟雁秋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14):396-397
目的观察小剂量红霉素对喂养困难早产儿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科住院喂养困难的早产儿3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治疗组给予小剂量红霉素治疗5d~7d;对照组予酌情禁食、少食多餐等非药物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呕吐、腹胀消失时间及胃潴留量、体重增长情况,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对喂养困难早产儿采用小剂量红霉素干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本院住院新生儿符合新生儿喂养不耐受标准4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对照组22例,两组新生儿均给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红霉素3~5mg&#183;kg^-1&#183;d^-1,1~2h微量泵输注完毕,7d为1个疗程。临床观察每天进奶量、腹胀、胃潴留、体重、大小便情况。结果:静脉滴注小剂量红霉素后与对照组比较喂奶量增加,胃潴留减少,腹胀消失,体重增加,喂养的不耐受时间明显缩短,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早期小剂量红霉素使用可促进胃肠动力,提高喂养耐受性,减少应用静脉营养,无明显毒副作用,可减少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唐海燕 《右江医学》2008,36(1):39-40
目的观察小剂量红霉素对喂养困难新生儿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07年8月间喂养困难的52例新生儿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入院后皆予新生儿常规护理,治疗原发病,不能吸吮者鼻饲。治疗组按3~5 mg/(kg.d)用小剂量红霉素进行干预,对照组予少食多餐,体位疗法等非药物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每天完成奶量增加,胃潴留量减少,体重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困难疗效可靠,安全,经济实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抚触加穴位按摩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对新生儿呕吐的影响。方法:对60例有呕吐症状的新生儿(排除消化道畸形新生儿)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治疗如禁食、洗胃,少量多次喂养,斜坡卧位;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新生儿抚触加穴位按摩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比较两组患儿再次呕吐次数、腹胀缓解时间、胎粪排净时间、肛门刺激排便次数、每天大便次数、恢复正常按需喂养时间及疗效。结果:两组新生儿呕吐均得到改善,研究组患儿再次呕吐次数、腹胀缓解时间、胎粪排净时间、肛门刺激排便次数、恢复正常按需喂养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每日大便次数多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3.5%)大于对照组(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抚触加穴位按摩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对新生儿呕吐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喂养不耐受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呕吐、喂哺困难、奶量不足、胃潴留、腹胀等,常影响患儿生长发育,而完全静脉营养价格较贵,且易导致肠黏膜萎缩及乳糖酶缺乏[1].作者应用小剂量琥乙红霉素胃管内注入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疗效较好,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陈学军 《当代医学》2011,17(33):79-80
目的 探讨多潘立酮对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和用药安全.方法 对本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88例喂养不耐受新生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4例使用红霉素治疗,治疗组44例在此基础上加用多潘立酮,以7d为1个疗程,对比两组的进食奶量、体重增加数量及呕吐症状、胃潴留消失例数.结果 治疗组在进食奶量、体重增长及减轻呕吐和胃潴留症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多潘立酮对新生儿喂养不耐受具有较为理想的疗效,临床上建议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