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比胃印戒和非印戒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胃印戒细胞癌的病理特征。方法对110例胃印戒细胞癌(SRC)及同期326例非印戒细胞癌(NSRC)的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印戒细胞癌组患者男女比例(1.4∶1)明显小于非印戒细胞癌组(2.5∶1)(P<0.01);印戒细胞癌组患者发病年龄<60岁的比例(43.6%)明显高于非印戒细胞癌组(30.9%)(P<0.05);在Ⅰ期胃癌患者,胃印戒细胞癌患者所占比为31.4%,而Ⅰ期以上印戒细胞癌患者在所有晚期胃癌患者中所占比为23.3%(P<0.05);印戒细胞癌组中肿瘤浸润深度达T1以上者(70%)低于非印戒细胞癌组(86.9%)(P<0.001);而两组在肿瘤发生部位、淋巴结转移率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胃印戒细胞癌好发于年轻女性,早期发生率较高且浸润到黏膜下层速度较慢。  相似文献   

2.
乳腺印戒细胞癌和粘液腺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研究乳腺印戒细胞癌和粘液腺癌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的差异。方法:对11例乳腺印戒细胞癌和58例乳腺粘液腺癌的临床和病理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乳腺印戒细胞癌3年生存率63.63%,5年生存率9.09%,粘液腺癌3年生存率94.83%,5年生存率81.03%,显微镜下二者粘液分布不同,肉眼所见大体标本相差甚远,结论:乳腺印戒细胞癌较粘液腺癌恶性程度高, 预后差,在临床上有必要从粘液腺癌中独立出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印戒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66例胃癌患者中印戒细胞癌与非印戒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术后生存情况的差异。结果 166例胃癌中印戒细胞癌为33例(19.9%),非印戒细胞癌133例(80.1%),两者性别、病变部位、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无远处转移及临床分期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者年龄分布差异显著(P=0.032),印戒细胞癌中60岁以下患者更多见;印戒细胞癌中侵犯神经的比例也明显高于非印戒细胞癌(P=0.021)。印戒细胞癌患者的4年生存率为42.4%,明显低于非印戒细胞癌患者的66.2%(P<0.05)。结论相对于非印戒细胞癌,胃印戒细胞癌的发病年龄轻,神经侵犯比例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胃印戒细胞癌和非印戒细胞癌患者病例资料的对比,了解胃印戒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第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经术后病理确诊的5481例胃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组织学分型将其分为印戒细胞癌组和非印戒细胞癌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印戒细胞癌与非印戒细胞癌在年龄、性别、肿瘤位置及大小、TNM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上存在差异(P<0.05),在远处转移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早期胃印戒细胞癌的淋巴结转移率高于非印戒细胞癌。结论:胃印戒细胞癌多发生于年轻女性患者,好发部位以胃中下1/3部位多见,早期即可出现较高的淋巴结转移率。  相似文献   

5.
直肠印戒细胞癌13例临床分析解放军一O五医院李超志,程嗣福直肠印戒细胞癌少见,文献报告约占同期直肠癌的2.8%(1),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常被延误诊断和治疗。本文报告13例,分析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我院从1978年1月~1993年1月共收治直...  相似文献   

6.
目的 回顾性研究印戒细胞比例低于50%的早期胃癌,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和术后生存率。方法 于2008年1月—2010年1月共计424例患者在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诊断为早期胃癌,根据肿瘤细胞内印戒细胞癌的比例不同,将其分为三组:印戒细胞癌(肿瘤细胞中印戒细胞比例>50%,SRC组)、混合型印戒细胞癌(肿瘤细胞中印戒细胞成分<50%,Mixed-SRC组)和非印戒细胞癌(肿瘤细胞中无印戒细胞成分,Non-SRC组)。评价术后临床病理学指标和预后,并研究其与病理类型的关系。结果 在早期胃癌中,混合型印戒细胞癌组在发病年龄和性别上与印戒细胞癌组相似,较其他组更易侵犯至黏膜下层且淋巴结转移率更高(P<0.05),五年生存率更低(P<0.05),免疫组化指标与其他两组并无统计学差异。在多因素分析中,混合型印戒细胞癌是影响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在早期胃癌中,混合型印戒细胞癌易出现淋巴结转移,其生物学行为较其他两组更具侵袭性,预后也更差。  相似文献   

7.
乳腺印戒细胞癌和粘液腺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研究乳腺印戒细胞癌和粘液腺癌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的差异。方法 :对 11例乳腺印戒细胞癌和 58例乳腺粘液腺癌的临床和病理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乳腺印戒细胞癌 3年生存率 63.63% ,5年生存率 9.0 9% ,粘液腺癌 3年生存率 94 .83% ,5年生存率 81.0 3%。显微镜下二者粘液分布不同 ,肉眼所见大体标本相差甚远。结论 :乳腺印戒细胞癌较粘液腺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 ,在临床上有必要从粘液腺癌中独立出来。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阑尾原发性印戒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 方法: 通过对1例阑尾印戒细胞癌的临床资料总结、病理形态观察、免疫表型分析并文献复习。 结果: 病变阑尾长5cm,直径1.1cm,浆膜附脓苔。组织学:镜下见阑尾中段、盲端的固有层、肌层以及部分浆膜均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固有层内灶性淋巴组织减少。肿瘤组织弥漫浸润于阑尾壁全层,约90%的肿瘤细胞呈印戒状,在肌壁主要呈单个、条索状弥漫分布;另外可见少许腺管状结构。肿瘤细胞免疫表型:CK20(+)、CDX-2(+)、Villin(+)、AE1/AE3(+)、CEA(+)、CK7(+)、Ki-67阳性率约30%,CD56(-)、Syn(-)、CgA(-)、S-100(-)、CD34脉管(+)。 结论: 阑尾原发性印戒细胞癌是阑尾罕见的一种恶性肿瘤,临床上常以急腹症就诊,按急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按规范取材,根据病理组织形态、免疫组化结果及相关辅助检查,可与阑尾原发性杯状细胞类癌及其他转移性肿瘤相鉴别而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印戒细胞比例低于50%的胃混合型印戒细胞癌(SRCC)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四川省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接受根治性胃癌切除术、且印戒细胞比例低于50%的胃混合型SRCC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终点为全因死亡,分析SRC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32.5个月(0.9~70.0个月),中位总生存(OS)时间为40.0个月(7.0~61.0个月),3年OS率为46.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年龄≥60岁、男性、肿瘤位于胃中上部、肿瘤最大径≥5 cm、肿瘤侵犯胃壁全层、淋巴结转移、脉管神经侵犯的胃混合型SRCC患者3年OS率分别为34.3%、31.1%、30.0%、33.3%、40.7%、28.9%、37.5%,均低于年龄<60岁、女性、肿瘤位于胃下部、肿瘤最大径<5 cm、肿瘤未侵犯胃壁全层、淋巴结未转移、未发生脉管神经侵犯的患者(57.6%、57.5%、52.9%、57.6%、56.7%、74.6%、6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OR=1.225,95%CI 1.089~3.481,P=0.003)、淋巴结转移(OR=1.077,95%CI 1.059~2.674,P=0.034)、肿瘤侵犯胃壁全层(OR=1.342,95%CI 1.117~7.225,P=0.002)、脉管神经侵犯(OR=1.104,95%CI 1.087~2.541,P=0.018)是胃混合型SRCC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龄、淋巴结转移、侵犯胃壁全层、脉管神经侵犯的印戒细胞比例低于50%的胃混合型SRCC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10.
11.
Signet-ring stromal tumor of the ovary is extremely rare, with only ten cases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We report on a case of signet-ring stromal tumor of the left ovary in a 54-year-old woman who presented with abdominal discomfort. Histologically, the tumor was composed of an admixture of spindle and round cells which contained a large cytoplasmic vacuole which displaced the nucleus, creating a signet-ring appearance. Numerous cells showed intracytoplasmic hyaline globules. Immunohistochemically, the tumor cells showed positivity for vimentin, actin, inhibin, and calretinin, thus confirming the ovarian stromal origin of the neoplasm. The patient remains free of disease one year and 9 months after surgery. Signet-ring tumor of the ovary is a rare variant of benign ovarian stromal neoplasm and should be distinguished from metastatic mucin-secreting signet-ring adenocarcinoma.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肠道外间质瘤(EGIST)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断标准,为临床医生和病理医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至2009年间已确诊的29例原发性EGIST的病理及临床资料。结果29例原发性EGIST中,发病中位年龄62岁(36~87岁);男16例,女13例;肿瘤原发于肠系膜11例(37.9%),大网膜9例(31.0%),腹膜后4例(13.8%),盆腔3例(10.3%);肛周1例(3.4%);阴道直肠隔1例(3.4%)。肿瘤平均直径为12.3cm;光镜下主要由梭形和上皮样细胞组成,免疫组织化学CD117和CD34为确诊EGIST的特征性标志物。临床表现多为腹痛、腹胀和腹部包块。29例原发性EGIST生物学行为评价结果:高危险度者25例,中等危险度者2例,低危险度者1例,极低危险度者1例。结论原发性EGIST临床少见,好发于中老年,性别差异不明显;原发部位以肠系膜和大网膜多见,且瘤体体积较大,出血坏死常见;其恶性度更高,生物学行为具有更强的侵袭性,临床治疗原则首选广泛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提高对胃肠道间质瘤 (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 ,GIST)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总结 32例GIST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 4 2 .7岁 ,男女比为 17∶15。病灶均为单发 ,部位以胃及小肠最多见 ,分别为 13例 ( 4 0 .6% )和 15例 ( 4 6.9% )。病理诊断良性 2 1例 ( 65.6% )、交界性5例 ( 15.6% )、恶性 6例 ( 18.8% )。结合肿瘤临床生物学行为 ,重新划分为GIST良性 18例 ( 56.3% )、交界性 4例 ( 12 .5% )、恶性 10例 ( 31.3% )。 32例均获手术切除 ,术后复发 2例 ,肝转移 4例 ,死亡 4例。结论 :GIST是一类具有恶性倾向的肿瘤 ,局部切除是足够而有效的治疗。术后应长期严密随访 ,对复发和 /或转移者应持积极态度 ,多次姑息切除 ,辅以TACE可望延长病人生存期。  相似文献   

15.
30例胃间质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GST)的免疫组化分型、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分析经免疫组化证实的30例GST的临床资料和病理特点。结果:CD117、CD34、SMA、S-100在GST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3%、90.0%、6.7%和3.3%。瘤体长径≥5.5cm、腔外或腔内外生长、存在溃疡、肿瘤坏死在恶性和潜在恶性GST中的比例分别为15/20(75.0%)、14/20(70.0%)、11/20(55.0%)、12/20(60.0%),而良性GST中分别为2/10(20.0%)、3/10(30.0%)、2/10(20.0%)、0/10(0)。结论:胃间质瘤具有较为独特的组织学形态,结合术中综合评估其生物学特性有助于判断良恶性,并指导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24例(国內文献21例及本组3例)卵巢环状小管性索瘤进行分析,良性19例,恶性5例。主要临床表现为月经不规则,绝经后出血及性早熟。特征性的组织学结构为单纯性和复合性环状小管。另外,在19例良性中仅1例含实性巢状及条索结构。而5例恶性者均见条索及实性巢和分裂相。恶性者原发瘤切除后均见转移,但此瘤属低度恶性。对此瘤的组织发生及提示恶性的病理改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胃肠道间质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和病理特征等方面研究进展的文献进行了阐述,以探索胃肠道间质瘤的生物学行为和其病理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8.
卵巢粒层细胞瘤中PCNA表达及血管发生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免疫组化ABC方法检测了35例卵巢粒层细胞瘤瘤细胞增生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和瘤组织中血管形成的情况。结果表明:PCNA的阳性率在28例存活5年以上与7例存活少于5年的两组病例中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别(P<0.01),其阳性表达并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1)。而肿瘤组织中微血管数在该两组病例中无显著差别,与肿瘤的临床分期亦无关系。作者认为,在卵巢粒层细胞瘤中检测PCNA的表达有助于了解它们的生物学行为并有辅助预测预后的价值,而肿瘤中的血管形成并非决定该类肿瘤生物学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50例子宫内膜间质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间质肿瘤的临床、病理及其多成分分化特点、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分析50例子宫内膜间质肿瘤(子宫内膜间质结节6例、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30例、未分化子宫内膜肉瘤11例、子宫内膜间质平滑肌混合瘤3例)的临床、病理、合并症、鉴别诊断及预后。结果:不同类型肿瘤均有部分病例伴多成分分化,(12例伴平滑肌分化、10例伴性索样分化、1例伴纤维分化、1例伴纤维粘液样分化、1例伴上皮样分化,其中10例同时伴两种分化成分)。50例中有9例伴发子宫平滑肌瘤(其中1例同时伴发腺瘤样瘤,1例伴发高分化子宫内膜腺癌)。结论:不同类型子宫内膜间质肿瘤均可伴发多成分分化及其他类型肿瘤,具备多样性病理形态特征,肿瘤有无浸润及肿瘤细胞异型程度、核分裂象数量是确定本瘤性质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发生在睾丸、卵巢的原发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形态特点、临床分期和预后的关系。 方法: 对21例原发性睾丸恶性淋巴瘤、5例卵巢原发性恶性淋巴瘤进行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依据WHO新分类进行分型,Ann Arber(1971)国际分期法进行临床分期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病理特点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睾丸恶性淋巴瘤平均好发于60~70岁,随访21例患者中,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13例,中位生存期35.2个月,5年生存率38.5%;T细胞性淋巴瘤5例,中位生存期18.6个月,2年生存率40.0%,无5年生存率。B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1例及淋巴浆细胞样淋巴瘤2例,5年生存率100%。就诊时病程处于Ⅰ期8例,中位生存期75.1个月。Ⅱ期8例,中位生存期36.5个月。Ⅲ、Ⅳ期5例,中位生存期8个月。卵巢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少见,病情进展迅速预后差。本组5例均为B细胞性淋巴瘤,其中小淋巴细胞性3例,淋巴浆细胞样淋巴瘤2例,Ⅰ期1例,Ⅱ期2例,Ⅲ期2例,其中2例失访,随诊3例均于1年内死亡。 结论: 睾丸原发性恶性淋巴瘤预后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型关系密切,术后放、化疗有利于提高患者生存率,卵巢原发性恶性淋巴瘤预后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