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芩苷在大鼠胃、离体小肠的吸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黄芩苷在大鼠胃、离体小肠的吸收情况,采用NUCLeosil C18(5 μm)4 m m ×250 m m 色谱柱,以甲醇 水 乙酸(60∶39∶1) 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76 nm ,柱温:室温,本实验对大鼠胃和离体小肠在不同pH 条件下的吸收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大鼠胃的吸收率与黄芩苷的油/ 水分配系数之间相关方程为:吸收率= 0 .030 571 g( 油/ 水分配系数) - 2 .126(r= 0-9731) ;大鼠离体小肠的吸收率与黄芩苷的油/ 水分配系数之间相关方程为:吸收率=0-084 1 ×1 g( 油/ 水分配系数) - 3-254(r= 0.996 2) .  相似文献   

2.
法莫替丁大鼠在体小肠吸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应用大鼠在体肠吸收实验方法研究了法莫替丁各肠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实验表明 :法莫替丁在肠道各部位的吸收速率按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顺序下降 ,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 0 5 0 8,0 0 44 6 ,0 0 415 ,0 0 2 87h-1。药物在肠道内的吸收呈现一级吸收动力学过程 ,其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齐墩果酸磷酸酯二钠盐(OANa2)大鼠小肠的吸收情况。方法采用大鼠在体、离体小肠回流实验装置,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肠循环液中OANa2的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肠循环液中酚红的含量。结果在体小肠胆管结扎与不结扎的药物吸收百分率(PA)分别为43.4%、43.7%。实验浓度下,离体小肠上、下段的吸收速率常数(Ka)分别为0.318 h、0.300 h。此外,离体小肠实验在3种不同浓度下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270 h、0.322 h、0.284 h。胆管结扎与不结扎的药物吸收百分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OANa2在小肠不同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实验浓度范围内,OANa2的小肠吸收机制属于被动扩散。  相似文献   

4.
不同纯度葛根素提取物的大鼠小肠吸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沛  杨中林 《海峡药学》2008,20(3):43-45
目的研究不同纯度葛根素提取物的大鼠小肠吸收动力学参数的差异。方法利用大鼠在体肠吸收模型,以HPLC法测定不同纯度葛根素提取物中葛根素的小肠吸收情况,计算动力学参数。结果不同纯度葛根提取物中葛根素在大鼠小肠内的吸收为一级动力学过程。葛根素纯度越高,其吸收速率越低,半衰期越长,累积吸收率降低。结论葛根素纯度提高,并不利于其肠道吸收。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黄芩苷和黄芩苷滴丸在小肠的吸收。方法:采用Caco-2细胞单层模型研究黄芩苷和黄芩苷滴丸由绒毛面到基底面的跨膜转运过程。通过测定黄芩苷和黄芩苷滴丸在Caco-2细胞模型的转运百分率及表观渗透系数(Papp),比较二者的跨膜转运能力。结果:在细胞转运实验中,135min时,黄芩苷和黄芩苷滴丸的转运百分率分别为1.00%和6.25%,Papp分别为(0.664±0.103)×10-6cm·s-1和(4.462±1.10)×10-6cm·s-1,黄芩苷滴丸的Papp是黄芩苷的6倍。在跨膜转运180min内,黄芩苷滴丸的转运百分率与时间成正比。结论:将黄芩苷制成滴丸可能提高黄芩苷在小肠的吸收。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氧氟沙星在肠道各区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吸收部位及吸收机制,对氧氟沙星缓释制剂的设计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循环方法研究氧氟沙星的肠吸收.结果:在2.0~10.0 mg·L-1浓度范围内吸收量与浓度呈线性关系,无高浓度饱和现象,Ka值基本保持不变;在pH 5.5~7.4范围内吸收受pH影响;各肠段的吸收速度常数差异有显著性,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054 h-1,0.037 h-1,0.0032 h-1,在结肠几乎末检测到吸收.结论:氧氟沙星吸收机制为被动转运,在小肠内的吸收呈现吸收一级动力学特征.最佳吸收部位在十二指肠和空肠.  相似文献   

7.
丹参酚酸A在大鼠小肠的吸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研究丹参酚酸A在大鼠小肠的吸收情况。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小肠回流实验装置 ,利用UV双波长法测定肠循环液中酚红和丹参酚酸A含量。结果表明丹参酚酸A在大鼠小肠的平均吸收率为 2 0 5 %。结论在低、中、高 3种不同浓度下 ,吸收速率常数无显著差异 ,其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  相似文献   

8.
黄芩苷与盐酸小檗碱在大鼠小肠吸收的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黄芩苷与盐酸小檗碱在大鼠小肠吸收的相互作用。方法:采用大鼠原位灌注模型研究药物配伍前、后大鼠小肠吸收动力学特征。结果:黄芩苷在配伍盐酸小檗碱前、后,其吸收速率常数(ka)与吸收率(A)分别为(0.068±0.002)h-1、(5.92±1.39)%和(0.060±0.002)h-1、(4.27±1.23)%;盐酸小檗碱在配伍黄芩苷前、后,其ka和A分别为(0.044±0.003)h-1、(3.47±0.64)%和(0.057±0.006)h-1、(5.18±0.83)%。药物配伍前、后,黄芩苷的ka有显著性差异(P<0.05),盐酸小檗碱的ka和A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盐酸小檗碱可以抑制黄芩苷的吸收,黄芩苷可以促进盐酸小檗碱的吸收。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建立了人血浆中黄芩甙血药浓度测定方法,测定了黄芩甙在家兔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参数,为科学评价黄芩甙及其复方制剂的内在质量及临床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辛伐他汀大鼠在体小肠吸收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大鼠在体小肠的吸收情况。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小肠回流实验装置,利用UV分光光度法测定肠循环液中酚红的含量和HPLC法测定辛伐他汀的含量。结果:辛伐他汀在低、中、高3种不同浓度下,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756,0.795,0.783h^-1。结论:吸收动力学为一级吸收。在低、中、高3种不同浓度下,吸收速率常数差异无显著性,其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  相似文献   

11.
拉马宁碱大鼠小肠吸收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者运用大鼠在体小肠回流实验装置来研究拉马宁碱的吸收情况和胆管结扎与水结扎对吸收的影响。胆管结扎与不结扎的对吸收的影响。胆管结扎与不结扎的药动学参数;平均吸收半衰期分别为:(3.52±0.46)h,(5.64±1.6)h,最终吸收程度分别为:70.08,56.78%,经方差分析二者有显著差别。此外,作者尚运用胆汁分泌对吸收的影响进行了大鼠体内动力学分析。  相似文献   

12.
冰片对利福平大鼠小肠的吸收动力学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冰片对利福平大鼠小肠吸收动力学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单用利福平和合用冰片利福平 2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大鼠灌胃给药后药物在大鼠小肠动力学的情况 ,计算出合用组和单用利福平组的大鼠小肠吸收速度常数和每小时吸收速率。结果合用组和单用组的吸收速度常数分别为 (0 12 98± 0 0 2 6 4 )和 (0 0 934± 0 0 12 9)h-1,吸收速率分别为 (11 2 115±2 35 6 2 ) %和 (7 5 985± 1 4 4 11) % ,两组间的小肠吸收速度常数及吸收速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冰片显著提高大鼠对利福平的生物利用度 ,可能是因为冰片能促进大鼠小肠的吸收  相似文献   

13.
水飞蓟素微乳大鼠在体小肠吸收的动力学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目的考察水飞蓟素微乳的形态学和粒径分布,研究水飞蓟素微乳在小肠各部位的吸收情况,并与水飞蓟素胶束在空肠的吸收进行比较。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小肠段回流实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药物浓度,依据药物在小肠段中的减少量来确定药物的吸收。结果透射电镜下水飞蓟素微乳成球形或近球形,大小均匀,平均粒径约为20 nm。在整个小肠、回肠、空肠、十二指肠以及结肠中的吸收速率常数依次是6.22×10-2,2.27×10-2,1.9×10-2,1.05×10-2,0.43×10-2 h-1,两种水飞蓟素胶束在空肠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是0.36×10-2,0.65×10-2 h-1。结论水飞蓟素微乳在小肠下段吸收较好,吸收呈一级动力学过程,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  相似文献   

14.
作者运用大鼠在体小肠回流实验装置来研究拉马宁碱(Lehmannine)的吸收情况和胆管结扎与不结扎对吸收的影响.胆管结扎与不结扎的药动学参数:平均吸收半衰期分别为:(3.52±0.46)h,(5.64±1.6)h,最终吸收程度分别为:70.08,56.78%,经方差分析二者有显著差别.此外,作者尚运用胆汁分泌对吸收的影响进行了大鼠体内动力学分析。  相似文献   

15.
复方黄芩耳用滴丸的制备及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乔艳  房德敏 《天津药学》1998,10(2):88-90
介绍复方黄芩耳用滴丸的制备及含量测定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滴丸中黄芩甙含量,方法简便,快速,准确,为制剂提供了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6.
吲达帕胺大鼠在体胃、小肠的吸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吲达帕胺在大鼠胃、小肠的吸收特性。方法采用大鼠在体方式 ,对吲达帕胺进行了大鼠胃、小肠的吸收动力学实验。结果大鼠胃部为吲达帕胺的不良吸收部位 ,2h的吸收百分率为 9 8% ;胆管结扎与不结扎对吸收速率无明显影响 ;吲达帕胺在小肠各部位吸收良好 ,吸收速率常数按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顺序依次下降 ,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 0 1 5 6、0 1 4 0、0 1 30、0 0 73h-1。药物在肠道的吸收呈现一级吸收动力学 ,吸收机制为被动吸收。结论结肠的吸收速率常数大约是小肠段的十分之三 ,提示适于制备日服一次 ( 2 4h)缓释给药系统。  相似文献   

17.
苏子油乳剂小肠吸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测定α 亚麻酸(α LNA) 含量为指标,采用大鼠在体、离体小肠吸收实验方法,对苏子油乳剂小肠吸收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苏子油乳剂小肠吸收较好,6 小时吸收率为86 % ,胆管结扎与不结扎对吸收率无明显影响;实验浓度下苏子油乳剂在小肠上、中、下段的吸收速率常数无显著差异;其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  相似文献   

18.
槲皮素纳米乳大鼠在体小肠吸收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剑惠  夏晓静  胡英 《中国药师》2008,11(2):151-153
目的研究槲皮素纳米乳在大鼠体内各肠段的吸收情况,并考察其形态学及粒径分布.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小肠各段回流实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药物浓度,根据药物在小肠各段中的减少量来确定药物的吸收;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纳米乳形态.结果槲皮素纳米乳在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及结肠中的吸收速率常数(ka)依次为0.0675,0.1056,0.1892,0.1615 h-1;透射电镜下槲皮素纳米乳呈球形,大小均匀,平均粒径(16.3±4.6)nm;结论槲皮素纳米乳在小肠下段吸收较好,吸收呈一级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19.
γ—亚麻酸甲酯乳剂小肠吸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大鼠在、离体小肠吸收实验,并结合体内法对γ-亚麻酸甲酯乳剂(γ-LAME)的小肠吸收进行研究,γ-LAME吸收率为85%;胆管结扎与不结扎吸收率地显著性差异;其吸收机制属被动扩散,γ-LAME大鼠幽门静脉及灌胃给药,其生物利用度分别为74.4%及92%.  相似文献   

20.
盐酸贝那普利大鼠在体小肠吸收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盐酸贝那普利在大鼠小肠的吸收情况。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小肠回流实验装置,测定盐酸贝那普利的吸收动力学与透过速率常数,研究在不同浓度下盐酸贝那普利的吸收机制。结果:小肠是盐酸贝那普利的吸收最佳部位。盐酸贝那普利在低、中、高3种不同浓度下,透过速率常数分别为0.789,0.810,0.766,无显著差异。结论:盐酸贝那普利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吸收动力学为一级吸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