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氟比洛芬应用于少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患儿植物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拟行心脏病手术的少儿120例,随机分为6组,按患儿体质量及氟比洛芬注射剂量不同,将120例患儿分别为空白对照组、0.5、1.0、1.5、2.0和2.5mg/kg 组。比较不同剂量氟比洛芬酯对患儿术后镇痛的效果及患儿植物神经功能的影响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氟比洛芬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镇痛有效,但大剂量的氟比洛芬会引起较严重的不良反应;空白组患儿的植物神经平衡的指标与1.0、1.5、2.0、2.5mg/kg组患儿的指标相比均有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平衡时的 y 值相比,空白对照组、0.5、2.5mg/kg 组患儿测得的 y 值均有差异,且差异均显著;而与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平衡时的 y 值相比,1.0、1.5、2.0mg/kg 组患儿的 y 值均没有显著差异。结论:氟比洛芬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对患儿的植物神经功能有影响,适宜剂量的氟比洛芬酯有助于患儿术后恢复及维持患儿植物神经系统的正常。  相似文献   

2.
125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的麻醉处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的麻醉处理方法.方法:125例ASA I~Ⅱ级的先心病患儿静注东莨菪碱0.004~0.008mg/kg或硫酸阿托品0.01~0.02mg/kg,丙泊酚(1~2)mg·kg-1·h-1,肌注咪唑安定0.1mg/kg,盐酸氯胺酮1~1.5mg/kg,并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术后入住麻醉苏醒室观察至患儿完全清醒.结果:全组平均手术时间为(85.35±30.50)min.包括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的全部先心病患儿介入封堵相关术均获成功.术中氯胺酮使用总量为(2.52±0.74)mg·kg-1·h-1,丙泊酚为(6.25±2.60)mg·kg-1·h-1.121例(96.80%)患儿在全凭静脉麻醉下完成手术,所有患儿均无严重麻醉并发症发生.结论:小儿先心病介入封堵术的麻醉处理关键在于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呼吸抑制的发生,临床证实咪唑安定、氯胺酮、丙泊酚联合用药全凭静脉麻醉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58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进行介入治疗,6例患儿入导管室后能配合行外周静脉穿刺输液,麻醉诱导用氯胺酮1.5~2mg/kg、咪唑安定0.05~0.1mg/kg静脉推注;其余52例小儿均需在基础麻醉下开放外周静脉,予咪唑安定0.05~0.1mg/kg静脉推注。两组维持麻醉均以丙泊酚25~75μg/(kg.min)进行连续静脉输注,必要时间断追加盐酸氯胺酮0.5~1mg/kg。结果 57例患儿在非插管全凭静脉麻醉下完成手术,其中有1例患儿术中出现口腔分泌物增多,1例患儿术中出现呛咳、喉痉挛,均能解除。所有患儿术后无麻醉并发症发生。全部介入封堵治疗手术均获成功。结论术中保持呼吸道通畅、适当的麻醉深度和密切的观察是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麻醉的重要保证。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介入治疗采用咪唑安定、氯胺酮、丙泊酚联合用药全凭静脉内麻醉,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4.
解翔彬  陈霞 《广西医学》2011,33(5):602-603
目的 观察氯胺酮复合丙泊酚持续静脉输注全身麻醉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48例ASA Ⅰ~Ⅱ级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前30 min肌注东莨菪碱0.01 mg/kg和哌替啶2 mg/kg.氯胺酮1 mg/kg麻醉诱导,继以丙泊酚25 μg·kg-1·min-1+氯胺酮12.5 μg·kg-1·mi...  相似文献   

5.
目的:讨论小儿下肢手术硬膜外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对患儿阻滞深度和血流动力的影响.方法:对60例手术患儿随机分成两组:A组穿刺针进入蛛网膜下腔后,即注入0.5%罗派卡因液0.5~1.0ml(0.25 mg/kg),术中按需追加1.0%利多卡因和0.375%罗派卡因混合液.B组患儿穿刺针进入硬膜外腔后,然后注入2.0%利多...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丙泊酚与咪达唑仑复合氯胺酮用于小儿心导管术麻醉的优缺点与安全性。方法 2~12岁先天性心脏病行心导管术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两组,入室时静脉注射氯胺酮2 mg/kg行基础麻醉,P组采用丙泊酚6 mg/(kg.h)复合氯胺酮3 mg/(kg.h)维持,M组采用咪达唑仑0.15 mg(/kg.h)复合氯胺酮3 mg/(kg.h)维持。结果 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体重、术式及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呼吸支持及体动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清醒时间P组(15.9±5.4)min短于M组(21.2±5.9)min(P<0.05)。结论 丙泊酚与咪达唑仑复合氯胺酮均能安全有效地进行小儿心导管术的麻醉,而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麻醉患儿苏醒更加迅速。  相似文献   

7.
为改善腭裂术后发音效果,我院自1978年12月至1989年1月采用兰氏法加咽后组织瓣转移修复手术麻醉801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801例男497例,女304例,年龄3~14岁。腭裂Ⅰ度56例,Ⅱ度265例,Ⅲ度480例;合并有扁桃体肿大Ⅰ度32例;Ⅱ度54例Ⅲ度3例;有先天性心脏病1例,慢性支气管肺炎1例。手术时间40分钟至7小时,以1小时30分至2小时30分居多.二、麻醉方法①麻醉诱导:本组采用静脉加开放滴醚诱导177例,20kg 以上患儿用硫贲妥钠4~8mg/kg 加琥珀胆硷1.0mg/kg 诱导592例,早年单纯开放滴醚诱导25例,7例用安定0.2mg/kg-芬太尼0.05~0.1mg 单次或用羟基丁酸钠50~80mg/kg-安定0.2~0.3mg/kg-琥珀胆硷1.0mg/kg 诱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异丙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与单纯异丙酚麻醉用于人工流产术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100例ASAⅠ级~Ⅱ级人工流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单纯静注异丙酚(2.0~2.5)mg/kg;观察组先静注芬太尼1.0μg/kg,再静注异丙酚(2.0~2.5)mg/kg;术中若患者出现身体扭动可追加异丙酚(0.5~1.0)mg/kg.观察患者麻醉前后的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记录患者苏醒时间;统计患者术中身体扭动例数.结果:两组病例麻醉后的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较麻醉前均下降(P<0.05),但两组之间差别无显著性;苏醒时间两组之间差别无显著性;身体扭动例数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所有病例均在术后30min安全离院.结论:异丙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用于人工流产术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麻醉处理。方法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小儿63例,年龄3月~3岁,ASAⅢ~Ⅳ级。大剂量芬太尼静脉复合七氟烷吸入全身麻醉,浅低温体外循环下行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和(或)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体外循环中至手术结束维持PEEP 2~5 mmHg,以减少肺水。维持PCO2在30~35 mmHg,CVP在7~15 mmHg。开放主动脉前10 min开始静脉泵入多巴胺5~10μg/(kg.min)、硝普钠0.5~2.0μg/(kg.min)和米力农0.5~1.0μg/(kg.min)。其中,在术前肺动脉压〉45mmHg的患儿中,多巴胺的给药途径为经左房导管泵入。结果所有患儿术中血流动力学均稳定,开放升主动脉后,58例心脏自动复跳,4例心内1~2 J除颤1次,1例除颤2次后复跳。所有患儿均顺利停体外循环辅助。术前彩超提示有8例右向左或双向分流的患儿在术后2 d脱离呼吸机拔除气管导管,其余患儿均在术后1 d拔除气管导管。所有患儿均痊愈出院,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儿,首先应保证合理的容量负荷,体外循环转机前保持一定的体循环压力以减少右向左分流,体外循环后通过血管活性药物的合理使用,降低肺动脉压并维持体循环阻力,以使血流动力学平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儿先心病的麻醉处理方法.方法:75例ASA Ⅰ~Ⅱ级的先心病患儿静注东莨菪碱0.004 mg/kg~0.008 mg/kg或硫酸阿托品0.01 mg/kg~0.02 mg/kg,丙泊酚1 mg/(kg·h)~2 mg/(kg·h),肌注咪唑安定0.1 mg/kg,盐酸氯胺酮1 mg/kg~1.5 mg/kg,并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术后入住麻醉苏醒室观察至患儿完全清醒.结果:全组平均手术时间(74.32±25.58)min.全部先心病患儿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均获成功.术中氯胺酮总量为(2.81±0.93)mg/(kg·h),丙泊酚总量为(5.23±2.20)mg/(kg·h).74例患儿在全凭静脉麻醉下完成手术,占98.77%,所有患儿无麻醉并发症发生.结论:麻醉处理关键在于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呼吸抑制的发生.咪唑安定、氯胺酮、丙泊酚联合用药全凭静脉麻醉是安全、有效的麻醉选择.气管内插管麻醉在必要时可提供更安全和良好的手术条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氯胺酮与异丙酚复合静脉全麻行小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的效果.方法 用1%的地卡因施行会厌部充分表面麻醉,置入支气管镜前,静注异丙酚2~3 mg/kg,术中以微量泵注射4~5 mg/(kg·h),术中根据患儿对手术的应激反应,间断注射氯胺酮0.5~1.0 mg/kg.结果 本组患者无需气管插管,无1例麻醉死亡,大部分患儿在停药后20~30 min离开麻醉恢复室.结论 氯胺酮合并异丙酚麻醉,是小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的一种可靠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及氯胺酮复合异丙酚的两种麻醉方法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将100例拟行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的患儿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50例。A组肌肉注射氯胺酮4~6mg/kg行基础麻醉后,以氯胺酮15~30μg/(kg.min),异丙酚25~75μg/(kg.min)静脉注射维持麻醉。B组肌肉注射氯胺酮4~6mg/kg行基础麻醉后,以瑞芬太尼0.05~0.15μg/(kg.min),异丙酚15~75μg/(kg.min)静脉注射维持麻醉。两组病人术中均连续监测心电图、血压、脉搏、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并记录苏醒时间。结果A、B两组患儿血流动力学和SpO2均较平稳,B组麻醉苏醒时间明显快于A组(P<0.05),B组术后恶心呕吐及精神症状等的并发症发生率较A组低(P<0.05),但B组呼吸抑制的发生率较A组高(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具有麻醉平稳、苏醒快、并发症少的优点,是一种较理想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手术的麻醉方法,但使用过程中应加强患儿的呼吸管理。  相似文献   

13.
吕淞  王涛 《海南医学》2013,24(1):100-101
目的介绍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导管室内的麻醉体会。方法 50例ASAⅠ~Ⅲ级的先心病患儿静注硫酸阿托品0.02mg/kg、盐酸氯胺酮2mg/kg做基础麻醉,入室后肌注盐酸氯胺酮6mg/kg,静脉追加咪达唑仑0.1mg/kg,盐酸氯胺酮1mg/kg,并予面罩吸氧。术后入住麻醉苏醒室观察至患儿完全清醒。结果患儿血流动力学正常,能很好的耐受手术。诱导苏醒平顺,所有患儿无麻醉并发症发生。结论氯胺酮是安全、有效、经济的麻醉选择。麻醉处理关键在于熟悉病理生理,减少呼吸抑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小儿腹腔镜下先天性腹股沟斜疝缝扎手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先天性腹股沟斜疝手术患儿68例,年龄3~8岁,ASA Ⅰ或Ⅱ级,体重7.5~23.5 kg,以瑞芬太尼0.15~0.3 μg/kg·min-1联合丙泊酚6 mg/kg·h-1连续静脉输注维持术中麻醉.记录手术过程的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术后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恢复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全部患儿麻醉过程及血流动力学平稳,术后呼吸恢复时间(8.8±1.2)min,清醒时间(11.2±1.8)min,拔管时间(13.1±1.4)min,恢复期躁动发生率3%,无恶心呕吐及寒颤发生.结论: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小儿腹腔镜下先天性腹股沟斜疝缝扎术,麻醉深度易于调控,血压、心率平稳,术后呼吸恢复快,苏醒迅速完全,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5.
1999年 10月成功地为一先心病、动脉导管未闭 (PDA) ,先天膈肌缺无 ,施行了矫治手术 ,现将麻醉处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和方法患儿 ,男 ,年龄 4d,体重 3.0 kg,术前诊断 ,先天性心脏病、PDA,先天性膈肌缺无。麻醉前用药 :阿托品 0 .0 0 5 mg/ kg,麻醉前半小时肌肉注射 ,入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麻醉处理方法。方法:384例患儿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术115例,房间隔缺损(ASD)伞片封堵术135例,室间隔缺损(VSD)伞片封堵术134例。术前禁食4—6小时,麻醉前0.5小时肌注东莨菪碱0.01mg/kg。入室后持续监测呼吸、心率、血压、ECG、SPO,等生命体征。静注氯胺酮2mg/kg、咪达唑仑0.1mg/kg,穿刺点以0.5%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术中酌情间断追加氯胺酮1mg/kg、手术大于1小时,追加咪达唑仑0.05~0.1mg/kg维持麻醉。结果:全部患儿在局麻复合非气管内插管静脉麻醉下完成手术,效果满意。结论:非插管静脉全身麻醉复合局部麻醉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并发症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总结双向Glenn分流术治疗儿童复杂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的麻醉处理经验。方法 2007年1月-2009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对24例复杂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行双向Glenn分流术,年龄4个月~14岁,体重6~30kg。以芬太尼5~10μg/kg、维库溴铵0.1~0.15mg/kg、氯胺酮1mg/kg静脉注射行麻醉诱导。分别于右侧颈内及右股静脉置入双腔静脉导管,监测中心静脉压(CVP);左侧桡动脉穿刺监测血压。麻醉维持药物为芬太尼15μg/kg及维库溴铵0.1mg/kg。手术开始后,根据心率、血压变化泵入多巴胺3~8μg.kg-1.min-1、硝酸甘油0.1~0.5μg.kg-1.min-1或肾上腺素0.02~0.05μg.kg-1.min-1,维持循环平稳;纠正酸血症,并适当补充人造胶体及新鲜冰冻血浆。结果术后早期患儿的动脉血氧饱和度为(88±6)%,较术前的(69±11)%显著升高(P<0.01)。所有患儿术前肺动脉压力为(13.9±4.3)mmHg(1mmHg=0.133kPa),术后升至(16.8±4.5)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CVP为(6.4±2.3)cmH2O(1cmH2O=0.098kPa),术后显著升高至(19.3±3.6)cmH2O(P<0.01)。无1例发生并发症和死亡。结论双向Glenn分流术麻醉处理的关键是维持循环平稳,并及时纠正酸血症和低血容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与传统的气管插管(TT)方法作比较,探讨喉罩(LMA)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师协会(ASA)评分Ⅰ~Ⅱ级,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2组:喉罩组(LMA组,30例)和气管插管组(TT组,30例)?LMA组全麻诱导静脉给予丙泊酚1.5 mg/kg和雷米芬太尼2 μg/kg,在药物完全起效后行LMA置入?TT组全麻诱导时加用肌松药罗库溴铵0.6 mg/kg?麻醉维持采用丙泊酚和雷米芬太尼持续输注?分别记录两组患儿手术时间?苏醒时间?麻醉诱导前?LMA或TT置入前?置入后以及拔除前?后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的数值,并对置入LMA或TT的一次成功率进行比较,监测术毕麻醉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手术时间?苏醒时间?麻醉诱导前及LMA或TT置入前?拔除前的MAP?HR?SpO2值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 0.05),而在置入后和术后拔除LMA或TT时LMA组的MAP?HR低于TT组(P < 0.05),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LMA组少于TT组(P < 0.05)?结论:喉罩下全身麻醉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与气管插管全麻相比,患儿血流动力学平稳,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丙泊酚与咪哒唑仑复合氯胺酮用于小儿心导管术麻醉的优缺点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2~12岁先天性心脏病行心导管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两组,入室时静脉注射氯胺酮2 mg/kg行基础麻醉,P组采用丙泊酚6 mg/(kg·h)复合氯胺酮3 mg/(kg·h)维持,M组采用咪哒唑仑0.15 mg/(kg·h)复合氯胺酮3 mg/(kg·h)维持.结果 两组患儿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状况、呼吸支持及体动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组清醒时间(15.9±5.4)min短于M组[(21.2±5.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泊酚与咪哒唑仑复合氯胺酮均能安全有效地进行小儿心导管术的麻醉,而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麻醉患儿苏醒更加迅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利多卡因预处理对于先天性心脏病小儿芬太尼麻醉诱发呛咳的预防作用及安全性.方法 540例先天性心脏病择期手术患儿,ASA Ⅱ~Ⅲ级,年龄1月~14岁,体质量4~65 kg.患儿随机分成9组(n=60),分别按照正交实验设计表(L934)接受利多卡因预处理,安排四因素各三水平分别给药.结果 经利多卡因1.5 mg/kg预处理后,芬太尼麻醉诱发的呛咳发生率最低,为56.1%.首剂芬太尼以5、7.5和10 μg/kg诱导,呛咳发生率分别为55.0%、66.1%和72.2%;以10、20、30 s推注芬太尼,呛咳发生率分别为75.0%、68.9%、49.4%.结论 利多卡因1.5 mg/kg预处理,在30 s内缓慢静注首剂芬太尼5 μg/kg,是先心病小儿芬太尼麻醉诱导时减轻呛咳反应较好的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