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免疫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臧国庆  余永胜 《肝脏》2003,8(3):37-39
乙型肝炎病毒 (HBV)在成年人感染后大多被清除 ,而母亲通过垂直传染途径 ,常导致儿童HBV持续性感染。HBV感染的预后取决于宿主与病毒间的相互作用。本文阐述了急性自限性肝炎及慢性肝炎的免疫反应 ;不同免疫反应对病毒复制及肝损伤产生的不同影响及免疫学治疗的有关展望。一、急性自限性肝炎的免疫反应及发病肝脏内包含NK细胞 ,自然杀伤T细胞 (NKT) ,库普弗细胞等天然免疫细胞。这些细胞能快速分泌一系列抗炎细胞因子 ,它们有抗病毒的效果 ,活化和维持先天免疫反应 ,启动抗原特异性的免疫反应等。任何病毒感染 ,被感染细胞本身在抵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持续性血液透析对终末期肾病伴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8月该院收治终末期肾病患者120例,根据是否感染HVB分为终末期肾病伴HBV感染患者(观察组)47例和单纯性终末期肾病患者(对照组)73例;均给予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第1、3、6个月时血清白蛋白、尿素氮、血清肌酐及24 h尿蛋白量,治疗前与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比例、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s)比例、T淋巴细胞穿孔素及颗粒酶B的表达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总有效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1、3、6个月两组患者血肌酐、尿素氮、尿蛋白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血浆白蛋白水平显著上升(P0.05);治疗3、6个月两组各症状指标水平较治疗1个月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6个月较治疗3个月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观察组患者血清CD8~+T细胞比例、Tregs、穿孔素及颗粒酶B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各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观察组患者各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液透析能够改善终末期肾病合并HBV感染患者的临床症状、肾脏功能及免疫功能,对清除HBV、控制病情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韩悦  张欣欣 《肝脏》2012,17(1):44-46
人群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后的发病情况和肝脏疾病的严重程度差异很大.大约95%的成人急性感染HBV后可以迅速自愈,并不导致慢性化.但还是有约5%的成人不能有效控制病毒,进而发展成慢性肝炎.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更容易罹患包括肝硬化,肝细胞肝癌在内的严重肝脏疾病.HBV病毒自身是不具有细胞致病能力的,所以HBV感染相关肝脏损伤被认为是针对病毒感染细胞的长期溶细胞免疫攻击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疾病进展:病毒持续复制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YANG Huai-yi  杨懷壹  陈建仁 《肝脏》2006,11(6):410-412
目前全球大约有3.5亿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绝大多数感染者在中国.据估计,大约有1.12亿中国人慢性感染HBV[1],约占全世界感染者的33%.  相似文献   

5.
利用基因技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研究进展迅速,如反义寡核苷酸、核糖核酸酶及显性失活突变体等。本文就这些技术近年来在抗HBV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南疆6县维吾尔族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及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随机对南疆6县394例维吾尔族人抽血检查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及肝功能。结果 394例被调查对象中,乙型肝炎病毒总感染率29.4%(116/394),表面抗原阳性13.7%(54/394)。在表面抗原阳性者中,肝功能异常者14.896(8/54)。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乙型肝炎家族史,各种注射史及未接受乙型肝炎疫苗。结论 南疆6县维吾尔族乙型肝炎总感染率低。但表面抗原阳性率高,造成感染的原因为医源性因素及未普遍进行预防接种。  相似文献   

7.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肾移植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终末期肾功能衰竭(ESRF)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的高感染率给肾移植(RT)领域带来一系列的临床问题。主要表现在:①HBV导致RT受者肝硬化、肝癌和肾脏损害,影响RT受者人、肾存活率;②免疫抑制剂可以改变HBV感染进程;③HBV阳性供肾应用方面的矛盾等等。本文就近年来这些问题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脑组织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病毒载量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乙型肝炎病毒(HBV)具有泛嗜性,可在肝外组织器官中感染并复制。我们曾报道[1]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脑组织中存在HBV感染。为进一步了解脑组织中HBV抗原表达与血清尤其肝组织中HBV复制水平的关系,我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 PCR)技术对33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死亡患者脑组织HBsAg、HBcAg及血清、肝组织中HBVDNA含量进行了检测,并进行比较分析,现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33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均为近年来收治的住院患者,其中男2 3例,女10例,平均年龄4 7.3岁。16例患者合并肝性脑病,死于肝功能衰竭,1…  相似文献   

9.
TT病毒感染对慢性乙型肝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TT病毒感染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情的影响。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清中的TTV-DNA和HBV-DNA。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HBV标志物。在12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检测出TTV-DNA阳性者15例,占总检测血清的12.O%。重叠感染者中,慢性轻度2例(13.33%),慢性中度6例(40.00%),慢性重度7例(46.47%)。未重叠TTV感染的110例慢性乙肝中,轻度84例(76.36%),中度12例(10.91%),重度14例(12.73%)。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相似文献   

10.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冠心病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脉粥样硬化 (AS)是冠心病 (CHD)的主要病理改变。近 1 0年来 ,众多的临床病理与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 ,除了传统的CHD的致病因素如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外 ,感染与AS及CHD的发生发展有关。近年的研究表明 ,幽门螺杆菌、肺炎衣原体、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在内的多种病原微生物可能是致AS与CHD的感染因素〔1〕。乙型肝炎病毒 (HBV)作为一种病原微生物 ,其与AS及CHD的相关性所知甚少 ,曾有报道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HBsAg)阳性的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检出率明显增高〔2〕,但其与CHD的相关性笔者尚未见报道。阐…  相似文献   

11.
树突细胞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由美国学者Steinman及cohn于1973年发现,是体内重要的一类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s,APC),其共同的生物学特性是细胞表面有许多树枝状突起,胞内具有丰富的线粒体,与巨噬细胞、B细胞抗原递呈功能不同,只有DC能够刺激初始型T细胞(Naive T cells)使之分化、激活,后者影响机体的细胞和体液免疫系统,因此,DC被认为是机体免疫反应的始动者。  相似文献   

12.
余跃  贺降福  张勇  吴素芬 《肝脏》2001,6(3):199-200
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慢性化机制复杂。文献报道 ,合并HCV、HDV的混合感染、宿主内在的免疫功能紊乱、HBV所致机体免疫状态以及HBV基因组和抗原变异等均有可能导致HBV感染的持续存在与发展。为此 ,我们通过检查外周血IL 10、IL 12水平的变化来探讨两者在HBV感染慢性化过程中的意义。材料与方法一、病例选择依照 1995年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为诊断标准 ,选择门诊或住院患者44例 ,其中男 2 4例、女 2 0例 ,年龄 17~ 76岁 ,平均年龄 45岁。根据临床类型分类 :无症状H…  相似文献   

13.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肝移植术后再感染及其机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肝移植已成为终末期肝脏疾病的一个重要治疗手段。但是,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肝病患者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的复发率达70%~80%,严重地影响了肝移植术的远期效果,成为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作者在对肝移植患者HBV再感染随访观察的基础上,采集外周血单个核淋巴细胞(PBMC),进行HBV DNA定量检测和HBV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的定性检测,对肝移植术后患者HBV再感染的状况及其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王钧  刘妍  徐东平 《传染病信息》2019,32(5):390-393,398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ccult HBV infection, OBI)是公共健康的一大难题,也是全球临床医学面临的挑战。由于目前检测方法以及临床实际问题的限制,不同研究中对于OBI的定义也不同。OBI的存在会影响临床诊断和输血安全,且OBI在临床高危人群中有再激活的风险,可能会导致肝硬化、肝癌和肝衰竭等终末期肝病。本文就近年OBI定义和不同人群流行率、OBI发生机制以及临床意义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刘娜  徐光华  张雅芳 《肝脏》2010,15(1):59-62
我国为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高发地区(HBsAg8%~20%,抗-HBs20%~55%)。全球慢性HBV携带者有3.6亿人,主要分布于亚太、非洲及北美部分地区,这一地区HBsAg携带率为5%~35%(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日本〈2%)。其中50%~75%表现为活跃的病毒复制和肝脏炎症改变,部分慢性肝炎可进展为肝硬化、肝衰竭或原发性肝癌。  相似文献   

16.
HBeAg血清学转换是指既往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HBeAg消失,抗-HBe出现。HBeAg血清学转换标志着病毒复制降低、免疫耐受减弱和肝脏炎症减轻,是评估病情和评价CHB抗病毒治疗效果的重要监测指标,预示着治疗满意的终点。探索影响HBeAg血清学转换的不同因素,对CHB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预后评估意义重大。本综述主要就HBV病毒学因素、宿主遗传因素、药物因素、免疫学因素等方面与CHB患者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的关系展开阐述。  相似文献   

17.
研究旨在报道4例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患者,乙型肝炎复发的临床和肝组织病理情况,其中2例诊断为纤维淤胆性肝炎。总结HSCT患者乙型肝炎复发临床、病理、发病机制及自然史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人感染HBV可表现为隐性、急性或急性重型HBV感染,之后有的清除病毒表现为自限性HBV感染,而约90%的儿童和10%的成人则转为HBV携带者或慢性乙型肝炎,其中慢性乙型肝炎可进一步发展成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目前认为,HBV感染转归主要取决于宿主的免疫反应。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 HLA)作为免疫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在HBV感染免疫反应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9.
目前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主要应用干扰素(IFN-α)和拉米夫定进行抗病毒治疗。而IFN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差异较大,为了探讨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对象,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本文就IFN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影响因素和预测指标作一简述。一、病毒因素(一)HBV DNA水平血清HBV D  相似文献   

20.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模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BV感染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HBV的生物学研究及治疗方法进展缓慢是由于缺乏合适的体内外模型。如何建立一种有效的HBV感染模型,对于探索其感染机制,寻找有效的防治方法及开展抗HBV药物的筛选都具有重要的科研及临床意义。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建立了多种HBV感染的体内外模型,每一种模型都有其优势和弊端,本文简要综述了各种模型存HBV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及相应优、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