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镜下胆管引流减压是治疗肝门部胆管良恶性狭窄的有效方法,大多采用鼻胆管和塑料支架。但对于伴或不伴二级肝管狭窄的严重肝门部胆管狭窄,支架置人前往往需要对肝门部胆管进行扩张,从而延长了手术时间、增加了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小肠黏膜中黏蛋白-2表达变化及3种姑息疗法的效果分析。方法恶性胆管梗阻患者88例,分为恶性胆管梗阻伴黄疸组56例,恶性胆管梗阻无黄疸组32例;另收集同期行胃镜检查的健康老年人30例为正常对照组。每位受试者在逆行胰胆管造影或胃镜检查时钳取8块肠黏膜组织,分别行HE染色,在透射电镜下观察肠黏膜超微结构改变,AB-PAS染色,免疫组化染色检测黏蛋白-2表达情况。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恶性胆管梗阻伴黄疸患者分为采取Roux-en-Y吻合术(胆肠吻合组)、ERCP并胆管支架置入术(ERCP组)、PTCD组,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肝功能、体能、并发症情况。结果 HE染色显示,恶性胆管梗阻伴黄疸组患者肠黏膜绒毛完整性部分破损。电镜下观察恶性胆管梗阻伴黄疸组患者肠黏膜微绒毛变短、稀释、排列不齐,杯状细胞经复合胞吐释放出大量黏蛋白。AB-PAS染色显示,恶性胆管梗阻伴黄疸组患者肠杯状细胞数明显少于恶性胆管梗阻无黄疸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恶性胆管梗阻无黄疸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恶性胆管梗阻伴黄疸组患者黏膜-蛋白2阳性细胞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恶性胆管梗阻无黄疸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恶性胆管梗阻无黄疸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7 d 3组患者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γ-谷氨酰转移酶(GT)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3组间TBIL、ALT、γ-GT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胆肠吻合组住院时间明显长于ERCP组和PTCD组(P<0.05)。ERCP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PTCD组和胆肠吻合组,PTCD组明显低于胆肠吻合组(P<0.05)。结论梗阻性黄疸患者小肠黏膜黏蛋白-2数量明显减少,是导致肠黏膜屏障损伤的主要机制之一;杯状细胞可通过复合胞吐释放大量黏蛋白-2修复受损的黏液层,维持屏障功能。老年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ERCP胆道支架治疗在保证疗效基础上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3.
梗阻性黄疸的MRCP表现(附47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梗阻性黄疸的MRCP表现,提高其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分析47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梗阻性黄疸患者的MRCP表现.结果 恶性梗阻性黄疸25例,其中肝门胆管癌6例,胆囊癌2例,胆总管腺癌4例,胰头癌、十二指肠腺癌各3例,胰头转移瘤7例.良性梗阻性黄疸22例,其中炎性梗阻3例,胆囊或胆总管结石伴炎症13例,术后瘢痕、胆总管囊肿、十二指肠息肉各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典型MRCP表现为肝内胆管呈"藤蔓"征,胆管突然截断,断端圆钝形态不规则,呈偏心性或向心性狭窄或充盈缺损.良性梗阻性黄疸的MRCP表现为肝内胆管呈"枯树枝"征,胆总管逐渐变窄或其内形态规则的充盈缺损,断端锐利、平直或倒杯口状或圆锥状.结论 MRCP是诊断良、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腔内超声联合ERCP、CA19—9对胆管良恶性狭窄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胆管狭窄多因胆管的良恶性疾病或毗邻脏器的压迫所致,由于难于取到病理活检,临床上对胆管良恶性狭窄诊断较困难。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和应用,MRCP、ERCP、腔内超声检查(IDUS)等技术在临床逐步推广应用,胆管狭窄的诊断及良恶性鉴别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本文对近年来在我中心就诊的胆管狭窄病例资料进行总结,分析IDUS联合ERCP、CA19—9对胆管良恶性狭窄的诊断情况。  相似文献   

5.
经皮经肝胆管内支架术治疗恶性胆管梗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皮经肝胆管内支架术治疗恶性胆管梗阻黑龙江省医院(150036)朱春兰朱雅琪恶性胆管梗阻(MBO)是指由原发性胆管癌和胰癌或肝癌压迫或其它部位癌肿淋巴结转移而引起的梗阻性黄疸而言。胆管癌发生于肝总管或以上者称为恶性肝门部胆管梗阻(MHBO),它在临床...  相似文献   

6.
造成胆管狭窄患者细胞学诊断敏感度低下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管狭窄可以分为良性狭窄和恶性狭窄2类,前者包括各种原因导致的炎症及手术后改变,后者包括胰胆肿瘤直接侵犯胆管或局部淋巴结转移压迫胆道.目前良恶性的鉴别主要依赖于影像学,包括CT及胆管成像(MRCP、ERCP或PTC),而对于占位效应不明确的病例,影像学诊断依旧困难.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并分析恶性梗阻性黄疸合并肝硬化患者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引流术(PTCD)术后并发症特点。方法恶性梗阻性黄疸伴肝硬化患者25例,均行PTCD及胆管支架置人术。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1个月内出现再梗阻及胆管感染1例,引流管移位并出血1例,引流管堵塞4例,腹水3例,严重低蛋白血症5例,电解质紊乱3例,经治疗后出院,无院内死亡患者。结论恶性胆管梗阻合并肝硬化患者PTCD术后腹水、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恶性阻塞性黄疸伴腹水是肿瘤晚期表现,往往已经失去手术及介入治疗机会,徐州市中心医院介入科采用胆道支架置入联合腹腔引流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伴腹水7例,取得较好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取2005至2012年徐州市中心医院恶性阻塞性黄疸伴腹水患者7例,其中男4例,女3例,年龄56~76岁,平均66岁.梗阻原因:胆管癌3例,胰腺癌2例,胆囊癌浸润胆管1例,胃癌伴门淋巴结转移1例,患者均有明显的肝内外胆管扩张和中度以上的皮肤巩膜黄疽,伴中及大量腹水、有陶土色便、肝区胀闷隐痛、消瘦乏力等,术前血清总胆红素176~436 umol/L,黄疽病史最长3个月,最短10 d.  相似文献   

9.
ERCP诊治指南(2010版)(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胆管良恶性狭窄的ERCP诊治 一、胆管狭窄的ERCP诊断 1.良性和恶性胆管狭窄在临床上一般均以梗阻性黄疸和(或)胆管炎为主要表现,通过血液检验和一线的影像学检查(如腹部超声、CT、MRI或MRCP等),通常可确立诊断。ERCP作为二线的检查手段,在对于上述检查仍不能确诊或已确诊需要介入治疗时使用,不建议单纯实施ERCP诊断。  相似文献   

10.
《肝脏》2016,(12)
<正>恶性梗阻性黄疸是外科临床较为常见的临床综合征,一般指胆道、壶腹部或附近组织恶性病变等各种原因所致的胆道梗阻,多数由于肝胆、胰腺或壶腹周围恶性肿瘤生长、浸润导致肝内毛细胆管瘀滞或肝内外胆管梗阻扩张。大多数恶性阻塞性黄疸确诊时已属晚期,由于肿瘤位置特殊,加上患者的一般耐  相似文献   

11.
由于胆管狭窄病因的复杂性,其良恶性判断是临床上的一个难题.恶性胆管狭窄的早期诊断对指导后续治疗、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目前内镜技术已得到较好的发展,多种传统或新兴内镜技术不仅可以为诊断提供影像资料,还可提供病理学依据,具有创伤性小、诊断率高、可用范围广等优点,成为临床诊断恶性胆管狭窄的常用工具.本文主...  相似文献   

12.
恶性胆管梗阻一般发现时已失去手术根治时机,特别是晚期患者,引流胆汁以减轻黄疸、改善肝功能是重要的治疗措施,以往多采用胆肠吻合手术治疗,目前,经内镜胆管金属内支架引流术(EMBE)是对不能或不愿手术切除的恶性胆管梗阻的首选治疗措施[1].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内镜放置胆管内支架治疗恶性胆管梗阻的效果.方法 采用胆管内支架治疗恶性胆管梗阻.结果 置管成功率91.83%,引流总有效率93.75%,并发症为8.33%.结论 内镜下置入胆管支架是解除胆管恶性梗阻的一种安全、有效、成功率高及并发症少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ERCP中胆汁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对于胆管远端良恶性狭窄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经手术或病理学确诊的20例胆管远端恶性狭窄,30例胆管远端良性狭窄患者及13例非胆胰疾病志愿者在ERCP或PTC时提取胆汁,采用免疫放射分析法(IRMA)检测胆汁和血清的CA19-9,CEA,AFP含量,评价其诊断价值.结果 当界定值...  相似文献   

15.
胆管恶性狭窄及早明确诊断是关键.胆汁、血液肿瘤标志物对胆管恶性狭窄的诊断有一定的辅助价值,但敏感度和特异度有待提高;腹部超声、CT、MRCP、经皮经肝胆管穿刺(PTCD)等影像学检查技术有其局限性,单靠某一项诊断技术对胆管恶性狭窄的定性诊断有时十分困难;病理学证据仍是胆管良恶性狭窄诊断的"金标准",但由于胆道解剖方面的原因,胆管病理组织的获得仍较为棘手,这直接影响了胆管恶性狭窄的早期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6.
胆管狭窄是临床常见疾病,病因多样,可分为良性和恶性胆管狭窄。准确鉴别胆管良恶性狭窄对于明确病因、选择治疗方案以及预后评估均有重要价值。目前对于胆管狭窄的诊断方法尚无共识,临床实践中对诊断工具的选择多样但缺乏标准。本文就良恶性胆管狭窄诊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经内镜细胞刷检查对胆管恶性狭窄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经内镜细胞刷检查对胆管恶性狭窄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影响诊断的因素.方法 对ERCP检查发现可疑胆管恶性狭窄的144例患者行胆管细胞刷检查.2004年-2006年在胆管内来回拉刷10次 2007年-2009年在狭窄部位来回拉刷20次,并重复操作2次.专业病理医师固定阅片,对照术后病理诊断和(或)临床最终诊断,分析细胞刷检查诊断胆管狭窄病变的作用.结果 最终诊断96例为胆管恶性狭窄,48例良性狭窄.恶性狭窄患者中78例细胞刷检查阳性(敏感度81.3%),18例阴性 良性狭窄患者细胞刷检查均为阴性(特异度100.0%) 总体准确率87.5%.2007年-2009年间恶性狭窄性病变细胞刷检出率为87.7%(50/57),2004年-2006年间检出率仅为71.8%(2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刷检查阳性率与肿瘤来源及狭窄部位无明显关系.术后发生4例轻度胰腺炎、3例胆管炎、2例胆管出血,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胆管细胞刷检查对恶性胆管狭窄病变具有较高的特异度和敏感度,于狭窄部位反复拉刷和重复操作有助于提高细胞刷检阳性率.  相似文献   

18.
肝内外胆管扩张症临床上多见,患者常因胆管扩张症(伴或不伴自觉症状)而来医院就诊,其病因十分复杂,有的病因显而易见、如胆管结石、寄生虫、肿瘤等.而有的病因很不清楚,致使诊断和处理非常棘手.本文将肝内外胆管扩张症分为先天性肝内外胆管扩张和继发性肝内外胆管扩张两大类型,囊括了60余种病因,后者又按疾病成因,与胆管的关系和胆道压力进行分类.通过病因分类,可以理清肝内外胆管扩张症的诊断思路,为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9.
《中华肝脏病杂志》2004,12(10):581-581
唐都医院全军感染病诊疗中心何文革医师来信中写到,本刊2004年第12卷第4期刊出的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修订的《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丙型肝炎的病理学诊断部分“(3)胆管损伤伴汇管区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甚至有淋巴滤泡形成。胆管细胞损毁,小叶间胆管数量减少,类似于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表述似有不妥,因为自身免疫性肝炎肝组织病理特点为: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界板性肝炎,伴或不伴小叶性肝炎和门-门或门-中央桥接坏死。如果见到清楚的胆管损害或  相似文献   

20.
对不具备手术条件或不愿接受手术治疗的胆管恶性梗阻患者,目前多施行经内镜胆管内置管引流术(ERBD),以减黄、消炎,达到延长生命的目的。但部分患者因体质差或胆管完全梗阻等原因,不能成功地施行ERBD。为此,我们自1997年2月始开展了先行经皮肝穿刺胆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