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比例的红细胞与血浆换血对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将55例高胆红素血症需换血的新生儿随机分为3组,采用红细胞与血浆换血1∶1组20例,2∶1组19例,2.5∶1组16例。换血量按(150~180)mL/kg双倍量换血。其中1∶1组、2∶1组换血结束后常规输注浓缩红细胞(15~20)mL/kg,2.5∶1组换血结束后不再常规输注浓缩红细胞,监测换血前后血清总直接胆红素、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的变化。结果同组换血前及换血后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有显著变化(P<0.05),1∶1组、2∶1组换血后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均下降(P<0.05),而2.5∶1组换血后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无明显下降(P>0.05);换血后三组间比较,1∶1组及2∶1组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较2.5∶1组明显下降(P<0.01),其中1∶1组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较2∶1组下降更明显(P<0.01)。结论 2.5∶1组换血后贫血发生率更低,2.5∶1球浆比例组合较2∶1、1∶1球浆比例组合换血更适合新生儿高胆红素换血的临床需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治疗重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及对机体内环境的影响。方法:选取96例严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为研究对象,经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治疗,比较换血前、换血后血常规、电解质、血清胆红素以及血糖变化。结果:换血前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血红蛋白、血钾、血钠、血氯、血钙、血糖分别为(424.98±105.68)μmol/L、间接胆红素(402.86±100.77)μmol/L、(15.53±6.67)×10~9/L、(304.08±100.73)×10~9/L、(146.27±24.17)g/L、(4.95±0.70)、(138.01±3.06)、(107.24±6.22)、(2.40±0.22)、(4.93±1.17)mmol/L;换血治疗后分别为(214.48±63.31)μmol/L、(200.46±66.27)μmol/L、(8.51±3.50)×10~9/L、(92.59±37.39)×10~9/L、(159.19±19.13)g/L、(4.31±0.69)、(137.60±2.80)、(107.16±4.48)、(2.29±0.32)、(8.13±2.33)mmol/L;经换血后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较换血前明显下降,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血钾、血钙较换血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换血后血红蛋白上升,血糖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钠和血氯换血前后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是治疗严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最迅速的方法,快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有效防治胆红素脑病发生,或减轻胆红素脑病损害程度,机体内环境无明显变化,值得临床推广,但严格掌握换血指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2∶1球浆比例换血疗法治疗新生患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6例重症高胆红素血症需换血的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采用2∶1球浆比例进行换血,对照组36例采用1∶1球浆比例进行换血。观察换血前后血胆红素、血常规、血电解质等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换血后血清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均下降明显,总胆红素换出率约56%~57%,直接胆红素换出率在50%左右,迅速降低了总胆红素;观察组换血后RBC、HGB、K与换血前差异不大,对照组换血后RBC、HGB、K均下降较明显。结论:2∶1球浆比换血治疗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疗效明显,并预防贫血和电解质紊乱,疗效肯定,方法简单、实用、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2:1球浆比换血疗法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血常规影响规律。方法回顾2005-01~2009-04我科因高胆红素血症采用不同球浆比换血治疗的新生儿76例,观察组44例用2:1球浆比换血,对照组32例采用1:1球浆比换血;检测换血前后胆红素(Bil)、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换血后RBC、Hb均升高,对照组换血后RBC、Hb下降,两组WBC、PLT明显下降。结论2:1球浆比换血治疗重症胆红素血症可明显降低血胆红素水平及纠正贫血;但换血后易出现一过性WBC和PLT降低;提示换血后应预防感染、出血的发生,及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避免出现严重换血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双管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横  黄尤国  余加林 《四川医学》2004,25(12):1338-1339
目的 探讨经外周血管双管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和危险性。方法 对 40例符合换血指征的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进行换血治疗 ,平均换血量 15 9.13ml/kg ,速度 78.5 6ml/(kg·h) ,换血前后抽送血清总胆红素、血气、血常规、血糖及电解质检查。结果 换血前后TB分别为 :43 6.72± 13 7.67( μmol/L)及 189.0± 63 .2 9( μmol/L) ,血清总胆红素换出率 5 6.72 % ;换血前后血糖为 5 .12± 2 .2 5 (mmol/L)及 10 .89± 4.62 (mmol/L) ;换血前后血钙为1.2 1± 0 .0 9(mmol/L)及 1.0 1± 0 .12 (mmol/L) ;同时血钾、血镁、血红蛋白换血后也降低 (P <0 .0 1)。结论 经外周血管双管同步换血可迅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 ,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但对血糖及电解质影响较大 ,应慎重选择其适应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6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进行治疗,观察患儿换血前后常见血液指标、胆红素水平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换血后血清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换血前[(205±91)μmol/L比(403±105)μmol/L、(180±76)μmol/L比(349±116)μmol/L](P <0. 05);换血后患儿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换血前[(68±5)×10~9/L比(210±18)×10~9/L],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换血前[(136±10) g/L比(92±7) g/L](P <0. 05);换血前后患儿血液电解质Na~+、K~+、Ca~(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换血前后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患儿治疗期间及治疗后血压、心率均未发生明显变化,在正常范围内波动,且所有患儿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快速有效地降低患儿的胆红素水平,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7.
杨凤仙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6):1963-1964
目的:观察换血疗法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收集我院自2010年11月-2011年4月间收治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病例7例,对其采取换血疗法。换血治疗前、后检测患儿血胆红素、血常规、血生化及血气分析。结果:经过换血治疗后,患儿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分别为(209.8±79.2)μmol/L、(8.8±3.9)μmol/L和(201.6±80.3)μmol/L,均显著低于换血治疗前。换血后患儿白细胞和血小板显著低于换血前,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治疗前。血生化及血气分析各指标与换血前相比无显著改变。结论:换血疗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复杂多样[1],重症者可能导致胆红素脑病,造成组织器官永久性损害以及神经系统后遗症等一系列严重后果[2,3].换血疗法能快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减轻对患儿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是治疗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最有效的方法.传统方法采用悬浮红细胞与血浆1∶1混合,换血后患儿并发症较多[4].我们对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采用高球浆比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术,去白浓缩红细胞与血浆比例为(2~3)∶1,即浓缩红细胞2~3个单位,血浆100 ml,根据患儿贫血程度(Hb<130 g/L采用3∶1,Hb>130 g/L采用 2∶1),换血总量约180 ml/kg,换血治疗后胆红素水平明显降低,患儿生命体征平稳,治疗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沈玉会  张鸿  尚彪 《西部医学》2012,24(11):2215-2216
目的探讨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换血方法。方法采用外周动静脉双管同步换血(输入和输出均由容量泵控制同步进行)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结果换血后15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总胆红素由(470.45±32.43)mmol/L降至(250.37±16.50)mmol/L,间接胆红素由(378.78±20.54)mmol/L降至(182.74±19.18)mmol/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显著(均P<0.01);15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均病情好转。结论外围动静脉双药同步换血是清出患儿体内毒素的有效方法,且操作方便,安全性高。我们认为,做好术前准备,术中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保证输入与输出血量的动态平衡等是该疗法的关键,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极危重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实施机械通气下换血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2008年1月-2013年12月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49例极危重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采用机械通气下换血治疗,分析治疗前后胆红素、血常规、血气等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 换血后总胆红素为(313.7±73.43)μmol/L、间接胆红素为(263.2±72.84)μ,mol/L,比换血前的(618.4±95.64μ)mol/L,(553.2±64.72) μmol/L明显下降(t=4.246,5,326,P<0.05);换血后血浆白蛋白为(31.5±1.84) g/L、胆红素/白蛋白比值(0.48±0.15)比换血前(36.4±4.22) g/L,0.83±0.12明显下降(t=4.672,5.246,P<0.05);换血后白细胞为(7.03±4.84) g/L、血红蛋白为(131.36±18.43) g/L、血小板为(103.35±41.76) g/L比换血前(13.23±6.33) g/L,(154.32±31.46) g/L,(312.32±113.43) g/L显著下降(t=6.353,7.346,9.464,P<0.05);治疗前后血钙离子、pH值、碳酸氢根离子、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过程无患儿死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29%.结论 极危重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在机械通气下行换血治疗效果显著,但可导致血液内环境明显变化,结合常规生命支持治疗仍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曾海权 《中外医疗》2009,28(3):91-91
目的探讨外周动静脉同步自动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10月至2008年10月自动换血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16例。监测换血前后胆红素、血常规、电解质、血糖、pH值及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并监测患儿换血过程中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外周动静脉自动换血前后血清总胆红素分别为(529.6±84.6)μmol/L、(219.8±89.6)μmol/L,换血前后间接胆红素分别为(463.3±51.8)μmol/L、(218.6±62.3)μmol/L。换血前后胆红素值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可有效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血胆红素值,且具有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张惠玲 《中外医疗》2016,(28):34-36
目的:研究换血疗法对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新生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择该院2011年1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新生患儿60例为调查对象,对患儿进行换血治疗,观察换血治疗前后患儿的血液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新生患儿TBIL为(428±16.6)μmol/L,DBIL为(37.2±16.6)μmol/L,IBIL为(388.9±20.3)μmol/L;治疗后,新生患儿的TBIL为(189.3±12.2)μmol/L,DBIL为(27.7±11.3)μmol/L,IBIL为(178.8±14.6)μmol/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新生患儿的K+(3.8±0.6)mmol/L、Na+(136.8±4.2)mmol/L、Ca2+(2.2±0.39)mmol/L;治疗后新生患儿的K+(3.6±0.9)mmol/L、Na+(139.8±3.6)mmol/L、Ca2+(2.3±0.26)mmol/L;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患儿凝血功能以及血液中的钾离子、钙离子和钠离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新生患儿实施换血疗法,不仅能够有效帮助其降低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血液中的钾离子、钙离子和钠离子水平,还能够帮助新生患儿维持电解质平衡,对新生患儿的凝血功能以及体征无影响,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低分子右旋糖酐与生理盐水作为置换液部分换血(PET)治疗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的疗效。方法:46例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患儿被随机分配接受低分子右旋糖酐或生理盐水PET治疗。结果:低分子右旋糖酐组和生理盐水组接受PET后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均显著下降,分别从换血前的226±5g/L、226±3g/L和0.70±0.03、0.69±0.02降至换血12小时后的196±6g/L、199±3g/L、0.58±0.02、0.62±0.02,两组接受PET后Hb、HCT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另外,两组的血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接受PET后也有显著下降,分别从换血前的289±21μmol/L、290±16μmol/L和278±18μmol/L和272±13μmol/L降至换血12小时后的182±9μmol/L、190±15μmol/L和176±9μmol/L、185±14μmol/L,两组接受PET后血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而直接胆红素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低分子右旋糖酐和生理盐水作为置换液治疗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其疗效有显著差异,低分子右旋糖酐可替代生理盐水治疗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对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效果,了解我院新生儿换血疗法的原因、临床效果、可能并发症及护理应对措施、患儿依从性,为临床及护理提供借鉴。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2021年11月在本院新生儿科实施换血治疗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实施换血的病因、换血前后血清胆红素情况,相关并发症及实施护理的情况。结果 114例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共119例次新生儿接受了换血治疗,其中57例(50.0%)是ABO溶血病,3例(2.6%)是Rh溶血病,17例(14.9%)是感染性疾病,37例(32.5%)是其他原因引起的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换血治疗前查肝功提示血清总胆红素(TSB)为(424.6±111.2)μmol/L,换血后复查肝功提示TSB为(230.4±60.0)μmol/L,血清总胆红素较换血前有降低(P<0.05)。5.3%(3/57)ABO溶血病患儿进行第2次换血,66.7%(2/3)Rh溶血病患儿进行第2次换血。换血过程中动脉排血不畅12例,血糖偏低8例,低钙血症3例,没有低血糖病例,换血后有血小板减少6例、血红蛋白低5例。没有发生呼吸暂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早期综合干预预防新生儿ABO溶血病并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方法 将64例确诊为母婴血型不合ABO溶血病的新生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2例.干预组在出现黄疸但未达高胆红素血症诊断标准时,予早期综合干预治疗,对照组在血清胆红素超过220.6~256μmol/L时予光疗;比较两组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黄疸程度与换血率、胆红素脑病发生率、住院期间总胆红素峰值等.结果 干预组发生高胆红素血症5例,中重度黄疸2例,未用换血疗法,未发生胆红素脑病,胆红素平均峰值198.5±48.6μmol/L;而对照组发生高胆红素血症17例,中重度黄疸14例,6例用换血疗法,未发生胆红素脑病,胆红素平均峰值389.6±86.3μmol/L,早期综合干预预防作用显著(P<0.05).结论 早期综合干预治疗,可有效控制新生儿ABO溶血病的溶血过程,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预防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减轻新生儿黄疸的程度,避免换血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评价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疗效,起效特点,总结治疗经验。方法准备两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方案,一套为蓝光+碳酸氢钠,选择以此法治疗患儿44例纳入对照组,选择在此基础上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患儿43例纳入观察组,对比临床疗效与血清总胆红素血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痊愈率65.12%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第2日与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住院时间分别为(130±28)μmol/L、(89±13)μmol/L、(8±1)d低于对照组(193±30)μmol/L、(138±19)μmol/L、(10±2)d,人均下降水平(51±22)μmol/L高于对照组(24±20)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均未见不良反应与副作用。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有助于增进疗效,尽快促血清高胆红素水平转归,减轻靶器官损伤,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中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对32例符合换血标准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采用外周动静脉同步双倍换血疗法。换血前、后行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气分析、凝血系列、血培养检查。结果32例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换血前(394.8±113.4)μmol/L、换血后(224.6±72.5)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白细胞、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亦明显下降;血清钾、血红蛋白、血清钙无明显变化;个别患儿在换血过程出现心力衰竭、心率增快、休克、抽搐等表现。结论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可靠,但需注意换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比换血前、中、后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血常规、血生化等指标的变化,分析新生儿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疗效。方法分析69例我院新生儿换血病例,换血前、中、后分别检测患儿血清总胆红素、血常规、血生化、血糖,并进行比较,评价治疗效果。结果通过2~4h换血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明显下降,换血前后血清总胆红素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92.5±142.8 mol/L vs 203.5±89.4 mol/L,〈0.05)。红细胞、血红蛋白及血糖水平大多升高,血小板、白细胞计数显著减少,血钾大多降低,尿素、肌酐、心肌酶降低。血钠和血钙水平换血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无低血糖或高钙血症发生。结论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能讯速、有效的降低血清胆红素浓度,对新生儿溶血病及血清胆红素浓度过高或光疗不能有效控制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在防治胆红素脑病上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对患儿血液内环境有一定影响,术后需继续密切监测内环境情况,积极处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溶血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6例新生儿溶血病患儿,所有患儿均实施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观察换血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水平改变情况。结果所有患儿均换血治疗成功,换血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238±42)μmol/L、间接胆红素(215±32)μmol/L及直接胆红素(18±10)μmol/L水平均显效低于治疗前血清总胆红素(517±39)μmol/L、间接胆红素(477±51)μmol/L及直接胆红素(39±11)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溶血病疗效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重度溶血症的疗效.方法:对确诊为溶血症的10例患儿采用留置针穿刺,外周静脉输血,桡动脉抽血,每次抽输血量3~4ml/kg,每次5~10分钟,换血量以150~180ml/kg计算,换血前后监测胆红素、电解质、血常规、血压.结果:换血前总胆红素438.43μmol/L,间接胆红素429.57μmol/L,换血后分别降为188.79μmol/L,181.55μmol/L,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红蛋白换血后较换血前显著升高(P<0.01),电解质、钾、钠无明显变化,血钙略有下降.结论:外周动静脉换血治疗新生儿重度溶血症,简单、易行、疗效可靠,无明显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