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EP)监测在脊柱畸形Ponte截骨矫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因脊柱畸形行Ponte截骨矫形手术的患者进行术中SEP监测,其中男10例,女26例;年龄6.5~45.2岁,平均18.8岁.成人脊柱侧凸8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14例,先天性脊柱侧凸4例.手术均采用后路Ponte截骨矫形.SEPP40波幅下降>50%和(或)潜伏期延长超过10%或波形消失为异常标准.[结果]截骨、减压和矫形过程中8例患者出现SEPP40波异常,立即停止手术操作,寻找原因,并作相应处理.其中2例因术中出血导致血压下降,1例为胸腰段截骨,1例为中胸段截骨:另4例考虑与手术操作因素有关.2例为中胸段,2例为胸腰段.2例同时有波幅下降>50%和潜伏期延长超过10%患者.1例成人脊柱侧凸患者术后出现短期的神经功能障碍,1例成人脊柱侧凸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正常.[结论]术中体感诱发电位监测可作为指示Ponte截骨矫形术中脊髓功能的重要手段,敏感性较高,对其变化应积极应对并正确处理,以避免脊髓损伤.  相似文献   

2.
多平面重度脊柱畸形往往伴有脊柱侧凸、后凸及前凸中的一种或多种,柔韧性差,脊柱严重不平衡,心肺功能差,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是脊柱外科界的治疗难点之一.其手术方式多样,缺乏标准,手术效果欠理想.目前较流行的做法倾向于后路截骨手术矫治畸形.本文就各种后路截骨术的适应证,操作方式,手术效果,并发症防治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邱勇 《中国骨伤》2020,33(2):97-99
<正>目前,脊柱截骨矫形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手术方式,在脊柱畸形,尤其是重度脊柱畸形的治疗中广泛应用。相比单纯的后路内固定术,截骨矫形术对矫正脊柱的畸形,重建脊柱的整体平衡具有更好的疗效。根据截骨的方式和范围,其主要包括Smith-Peterson截骨术(SmithPeterson osteotomy,SPO),经椎弓根截骨术(pedicle  相似文献   

4.
重度脊柱畸形的截骨矫形原则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邱勇 《中国骨伤》2014,27(5):355-357
<正>对于重度脊柱畸形而言,单纯后路内固定术无法达到有效矫形的目的,而脊柱截骨矫形作为一种更加有效的治疗手段逐渐被广泛应用。截骨矫形术除了可以对僵硬的脊柱畸形进行有效矫正以外,对于存在冠状面及矢状面失平衡的重度脊柱畸形患者也有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后路全椎体截骨矫形(VCR)治疗重度脊柱畸形的矫形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脊柱外科2007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重度脊柱畸形患者36例,男24例,女12例,其中侧凸1例,后凸7例,侧后凸28例,平均年龄20.9(10~66)岁,平均随访66.7(42~107)个月。所有患者具有完整的病历记录和术前术后随访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评估的临床参数包括:年龄、病因、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影像参数包括:术前术后侧凸和后凸Cobb角、侧凸和后凸矫正率、主弯柔韧度、C_7-CSVL、C_7-SSVL、双肩高度差、截骨节段数、置钉数及是否放支撑物。[结果]所有患者共截骨37例次,其中胸椎截骨30例次,腰椎截骨7例次,平均截骨1.3(1~3)个节段,置入钛网10枚,Cage 6枚,平均融合13.1(5~17)个节段,平均置钉16.6枚,主弯从术前平均Cobb角120.5°矫正至术后平均58.8°(52.2%),末次随访平均61.5°(48.1%),术前主弯柔韧度平均为15.4%,术前后凸平均112.6°,术后矫正至平均48.7°(57.1%),末次随访平均为51.2°(53%),冠状面、矢状面和双肩高度差都获得良好的平衡,术中平均出血量2 909(800~8 200)ml,平均手术时间534.4(364~885)min。36例患者出现16例次并发症,其中6例发生神经并发症,发生率为16.7%。[结论]后路全椎体截骨矫正重度脊柱畸形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术中多模式诱发电位监测可提高脊髓神经安全性,多科室合作可减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快速成型技术在重度先天性脊柱畸形矫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5年1月~2007年7月对34例重度先天性脊柱畸形患者进行术前CT扫描、数字化三维重建。将数据导入MEM-300-E熔融挤压快速成型设备构建脊柱模型,直观评估脊柱畸形情况,设计手术方案。其中半椎体畸形22例,椎体分节不全、腰椎严重后凸6例,半椎体合并分节不全等混合畸形6例;胸椎(T2~T10)7例,胸腰段(T1l-L2)18例,腰椎(L3~L5)9例;合并脊髓低位或拴系5例,脊髓空洞和骨性纵裂1例;术前侧凸Cobb角50^o-125^o(平均750)。后凸50^o~110^o(平均78^o)。均采用单纯后路畸形矫正及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将消毒后的快速成型脊柱模型于术中指导手术进行。术后复查脊柱X线平片及CT三维扫描。并于术后再次进行快速成型构建矫形后脊柱模型。结果:手术时间3.5~7h,平均4.5h;术中失血400~1500ml,平均1100ml;未出现脊髓、神经及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术后三维CT扫描示矫形和内固定效果满意,椎弓根螺钉位置良好。27例42个先天性半椎体切除彻底,术后侧凸Cobb角5^o-25^o(平均16^o),侧凸畸形矫正率为80%~98%,后凸畸形矫正率为100%,生理曲度恢复正常;7例经椎弓根楔形截骨矫正的先天性腰椎后凸畸形患者矫形效果满意,腰椎生理前凸恢复正常。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9个月。随访期间矫正率丢失不明显。结论:脊柱快速成型能够直观地反映脊柱畸形情况.可指导术前评估、手术计划制定。对手术矫形和内固定操作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实用骨科杂志》2012,(8):703-703
由田慧中教授、李明教授、马原教授主编,卢世璧教授、梁智仁教授主审的《脊柱畸形截骨矫形学》一书,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8.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13):1235-1238
[目的]探讨脊柱截骨矫形技术治疗成人复杂脊柱侧后凸畸形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37例成人复杂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临床均给予脊柱截骨矫形技术治疗。术后1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对疼痛变化进行评价;利用生活质量评分量表(SF-36量表)对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利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量表(ODI量表)对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测量术前、术后脊柱相关影像学参数变化和矢状面平衡等相关参数变化;统计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手术用时225~521 min,平均356 min;术中出血量950~1150 ml,平均1 100 ml,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1年,患者ODI评分、VAS、SF-36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术后1年,矢状面胸椎后凸Cobb角、胸腰段前凸Cobb角、腰椎前凸Cobb角、最大后凸Cobb角、C7PL-CSVL和SVA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术后无感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出现,随访期间1例患者出现螺钉置钉不良、1例老年患者因意外损伤导致骨折,并发症发生率为5.4%。[结论]脊柱截骨矫形手术治疗成人复杂脊柱侧后凸畸形,能够有效缓解疼痛,重建脊柱序列及三维立体面平衡,矫正脊柱生理弯曲,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后路治疗严重脊柱后凸畸形的矫形策略及并发症。[方法]2007年3月~2015年6月,采用经后路顶椎切除、前柱支撑植骨、矫形固定手术(顶椎切除+重建术)治疗严重脊柱后凸畸形28例,男18例,女10例;年龄8~56岁,平均24.6岁。病程21~38个月,平均25个月。颈胸椎7例,胸椎10例,胸腰椎4例,腰椎5例,腰骶椎2例。先天性15例,结核10例,翻修3例。术前Cobb角80°~135°,平均103°;术前Frankel分级:B级4例,C级11例,D级13例。术后及末次随访时测量后凸Cobb角。[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时间250 min。术中出血量850 ml~3 000 ml,平均1 430 ml。2个椎体切除8例,3个椎体切除11例,4个椎体切除6例,5个椎体切除3例。2例硬脊膜锐性撕裂,予以修复,已痊愈。术中唤醒试验发现:4例出现脊髓功能损伤加重情况,予静滴甲基强的松龙0.4 g~0.5 g处理后,术后2~4周脊髓功能逐渐恢复至术前。手术早期并发症:腹壁疼痛11例,术后早期痉挛性抽搐2例,伤口感染1例,脑积液漏1例,呼吸功能不全1例,无尿潴留、腹胀、十二指肠上动脉综合征。25例患者获术后随访,随访时间2~72个月,平均16个月。均无断钉、断棒等现象。患者症状及外形均明显改善。后凸Cobb角由术前(103.14±12.27)°(80°~135°)矫正至术后2周(31.28±8.13)°(12°~43°),矫正率69.67%,末次随访(34.84±9.04)°(13°~53°),矫正率为66.22%,矫正丢失率为11.38%。术后2周与末次随访的后凸Cobb角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Frankel分级B级1例,C级11例,D级13例,E级3例。末次随访D级2例,E级23例。与术前相比frankle分级均有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均达到骨性融合。融合时间6~8个月,平均7个月。[结论]采用经后路顶椎切除、前柱支撑植骨、矫形固定手术(顶椎切除+重建术)治疗严重脊柱后凸畸形可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3D打印的个性化椎弓根置钉导向器对于重度脊柱畸形患者(主弯Cobb角≥90°)矫形手术中辅助置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我院2017年1月~2017年9月采用椎弓根置钉导向器辅助置钉的13例(9女4男)重度脊柱畸形患者,平均手术年龄12.9±3.1岁(10~19岁),随访时间13.8±1.9个月(12~18个月)。术后2周CT测量椎弓根螺钉突破椎弓根皮质的程度,并将其分成0级(未突破椎弓根皮质)、1级(突破2mm)、2级(突破2~4mm)、3级(突破4mm),其中0级和1级认定为螺钉置入准确。测量并比较术前、术后2周、末次随访的主弯Cobb角、后凸角、冠状面平衡、脊柱矢状位轴,记录置钉相关并发症。结果:13例重度脊柱畸形患者术中在119枚椎弓根置钉导向器(238个椎弓根导向孔)的辅助下,成功置入232枚椎弓根螺钉,辅助置钉成功率97.5%(232/238)。依据CT测量分级,0级、1级、2级和3级螺钉数依次为111枚、84枚、33枚和4枚,置钉准确率为84.1%(195/232)。术后2周,主弯Cobb角由术前的110.6°±15.2°纠正至52.3°±16.2°(P0.05);后凸角由术前的58.3°±20.6°纠正至35.7°±10.4°(P0.05);冠状面平衡由术前的2.8±1.7cm纠正至1.7±0.5cm(P0.05);脊柱矢状位轴由术前的3.1±1.8cm纠正至1.4±0.4cm(P0.05)。末次随访与术后2周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至末次随访时,未发生严重的置钉相关并发症。结论:椎弓根置钉导向器可为重度脊柱畸形患者提供准确性较高的辅助导航。  相似文献   

11.
对于Cobb角〉90°的脊柱后凸以及合并椎体或肋骨畸形的复杂脊柱畸形患者,手术治疗非常棘手。常规X线平片、CT和MRI断层扫描等术前二维图像提供的形态学信息较为有限,CT三维重建虽然可以使术者在屏幕上从不同角度立体直观浏览脊柱图像,但仍无法全面显示脊柱畸形的病变情况,且不能直接用于手术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一期后路截骨矫形术治疗重度脊柱畸形术后并发症原因及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9 月至2013年5月,采用一期后路截骨矫形内固定术治疗147例重度脊柱畸形患者资料,其中17例术后发生病发症,男5例,女12例;年龄14~51岁,平均22.6岁;先天性脊柱侧凸11例,先天性脊柱后凸4例,先天性脊柱侧后凸2例;术前主弯 侧凸Cobb角85°~160°,平均109°;后凸Cobb角65°~152°,平均104°。术前2例患者有神经症状,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均为D级。手术均采用椎弓根钉棒系统矫形固定,其中采用Smith?Petersen 截骨术2例、经椎弓根截骨术11例、全脊 椎截骨术4例。结果 17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1.6%(17/147)。其中椎弓根螺钉置入椎管2例、截骨端合拢压 迫及牵拉神经2例、截骨处残留骨块压迫神经1例、急性脊髓损伤2例、感染2例、断棒及脱帽3例、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5 例。术后7例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其中2例由术前ASIA分级D级变为C级,5例由神经功能正常变为C级2例、D级3 例。采用再次手术调整钉棒、应用甲基泼尼松龙、神经营养药物、取出内固定、抗感染、翻修换棒及对症处理,15例完全恢复,2例好转。结论 严重脊柱畸形一期后路截骨矫形术后会出现神经系统及断棒、脱帽、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等并发症。为避免发生并发症,术中应提高椎弓根钉置入的准确性,合理安置螺钉数量及位置,截骨端牵拉加压应适度,并彻底 咬除截骨端骨块,术后密切观察肢体感觉及运动变化情况,及时手术探查并解除神经致压因素,同时给予激素冲击、神经营养等药物,术后早期需佩戴合适支具,避免暴力撞击手术部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腰椎后路经椎弓根椎体楔形截骨的蛋壳技术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34例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平均年龄为34.6岁,男性27例,女性7例.根据术前测量的颌眉垂线角,采用后路经L2或L2及L3椎弓根的椎体楔形截骨.[结果]所有患者都能很好的耐受手术.手术时间为150~ 210min,出血量为1 000~2 400 ml.无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颌眉垂线角由术前的平均41°矫正为术后的平均为5°.所有患者能够平视行走,矢状面平衡和步态得到明显改善.随访中植骨均获骨性融合,无断钉及内固定失效发生.[结论]腰椎后路经椎弓根的蛋壳技术,能够在充分保护脊髓和神经根的前提下实现椎体的楔形截骨,对于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重度脊柱后凸畸形多重截骨矫治术的麻醉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三维矫形理论和脊柱内固定系统的发展,重度脊柱畸形后路截骨术在临床逐步得到推广应用。该技术具有矫形效果好、减压充分等优点,但也存在缺乏标准化及个性化治疗策略、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高等缺点。该文综述后路截骨技术的最新进展,主要包括术前检查及评估,不同的手术方式及其适应证、矫形效果,手术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等。  相似文献   

16.
脊柱截骨术在脊柱后凸畸形中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脊柱截骨术治疗脊柱畸形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V形或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椎体部分或整体切除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26例.结果截骨后平均矫正34°,1例发生骨不连.随访12~32个月,平均17个月,Cobb角丢失2°~4°,平均2.5°,效果满意.结论应依因治疗,上胸椎畸形操作应仔细,关节突松解,CD、TSRH、USS新型内固定器械的应用为矫正成功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介绍矫治强直性脊柱新型装置PRSS的优点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强直性脊柱炎患者13例,平均年龄31岁,术前平均后凸畸形74&#176;,行1~2个阶段Ⅴ形截骨后用PRSS矫正后凸畸形,利用X线检查测量比较术前术后随诊时畸形度进行分析。结果后凸畸形由平均后凸74&#176;矫正至平均29&#176;,矫正率61%,无并发症。结论脊柱后路截骨及PRSS内固定系统矫正脊柱后凸畸形效果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由田慧中、马原、解京明、王迎松主编的《Spinal Osteotomy Orthopaedics》2021年已由Springer出版社出版发行,ISBN 978-981-16-1386-9、ISBN 978-981-16-1387-6(eBook)。《脊柱截骨矫形学》主要研究和介绍脊柱截骨矫形手术。该书的出版扩大了截骨矫形术的应用范围,使截骨矫形术配合置入器械内固定的治疗范围更进一步拓宽,解决了以往单纯器械难以解决的问题,使脊柱截骨术在矫正脊柱畸形的临床应用中更进一步被脊柱外科同道们认可。  相似文献   

19.
僵硬型脊柱畸形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僵硬型脊柱畸形的手术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了手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僵硬型脊柱畸形病例39例。结果:术前侧弯畸形平均67.5°,术后平均矫正41.2°,矫正率61%;术前驼背平均65.2°,术后平均矫正38.6°,矫正率59.2%。术中无一例脊髓损伤。结论: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详细的术前检查、周密的术前准备、正确的截骨方法、预防术中出血性休克和脊髓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先天性脊柱畸形矫形手术治疗策略。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本院脊柱外科2002年11月至2003年12月期间治疗的10例先天性脊柱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确定不同患者不同矫形术式的选择。结果:10例患者手术时平均年龄15.2(1~40)岁,平均后凸角度69°(35°~98°),2例行单纯前路矫形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1例行单纯半椎体切除术,1例后路原位融合内固定术,6例后路矫形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畸形矫正率为32.2%。结论:不同年龄、不同分型以及不同的畸形程度,应选择相应的矫形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