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研究虚汗停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7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均予抗病毒、细菌或支原体等感染及对症处理,观察组加虚汗停颗粒口服,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比对照组发生呼吸道感染的次数明显减少,免疫功能明显提高(CD3+、CD4+升高,CD8+降低),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虚汗停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脱氧核苷酸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采用目的评价脱氧核苷酸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采用多中心、随机单盲对照的方法,于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共入选144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n=72煸人给予溶栓、抗凝、抗血小板、活血化瘀等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n=72)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脱氧核苷酸注射液(200mg/d),连续21d,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并检测血清蛋白含量,记录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eurological function,NIHSS)均显著下降、日常生活活动评分(Baahel指数)均明显提高,但治疗组NIHSS评分下降以及Barthel指数提高更显著(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基本痊愈率(26.0%vs10.3%)、总有效率(91.3%vs73.5%)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蛋白检测显示,两组总蛋白(total protein,TP)、白蛋白(albumin,ALB)水平均显著下降,但治疗组TP、ALB水平下降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1d后,治疗组CD^3+、CD^4+、自然杀伤(naturalkiller,NK)细胞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医院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除发生低热、皮疹、头痛、轻微恶心呕吐外,均未见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脱氧核苷酸注射液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增加血清蛋白水平,增强机体免疫力,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率,治疗过程基本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益生菌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s)的防治效果及不良反应。 方法:选择 2014 年 1 月至 2016 年 1 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门诊收治的 RRTIs 患儿 85 例,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方法分为益生菌组 43 例和安慰剂组42 例。 益生菌组给予益生菌片(每片重 0.5 g,含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均≥0.5×10^6 CFU)2 片,3 次/ 日,口服 3 个月;安慰剂组给予安慰剂(片剂外观、口味与益生菌片相同但无益生菌成分),用法同益生菌组。 治疗后两组患儿均随访观察 12 个月,并详细记录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呼吸道感染次数、抗生素使用及咳嗽、发热、患病天数和药物不良反应等情况。 结果:疗程结束后随访 12 个月,益生菌组与安慰剂组年呼吸道感染次数分别为(3.8±1.6)次、(7.3±1.8)次,抗生素使用时间分别为(12.1±5.6)d、(22.6±7.1)d,咳嗽时间分别为(11.6±4.6)d、(20.3±6.7)d,发热时间分别为(6.4±2.3)d、(13.5±4.2)d,患病时间分别为(13.2±6.0)d、(23.4±7.8)d,两组患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 两组患儿均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 结论:益生菌防治小儿 RRTIs 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以减少呼吸道感染次数,减少抗生素使用、咳嗽、发热和患病天数。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和探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为预防和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提供临床经验。方法选用2009年3月~2012年3月期间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呼吸道感染患儿639例,其中有112例患儿出现反复呼吸道感染现象,采取问卷调查联合保健资料的方式,分析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早产小儿患上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概率明显高于足月生产的小儿(P<0.05);剖腹产以及非母乳喂养的小儿患上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概率显著高于顺产以及母乳喂养的小儿(P<0.05);患有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空腹血清中铁、钙以及锌的含量均低于健康儿童。结论患有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小儿血清中铁、钙以及锌含量都十分低,在治疗疾病的同时要注意及时补充3种微量元素。  相似文献   

5.
通过文献检索,提出了中药及天然药物新药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研究上的见解,包括试验目的与设计、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受试者的选择、退出标准、对照药品的选择、试验流程、有效性评价、安全性评价、合并用药、试验的质量控制方面。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RRTIs)的影响因素,为科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以108名RRTIs儿童为病例组,按照1∶1匹配的原则选取108名非RRTIs儿童为对照组,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探讨危险因素.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儿童入托入园(OR=2.80)、被动吸烟(OR=1.82)和近1年来使用抗生素≥3次(OR=1.75)是儿童RRTIs的危险因素;每周摄入动物肝脏、血≥5次(OR=0.40)是其保护性因素.结论 儿童RRTIs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通过减少被动吸烟、减少抗生素滥用和增加动物肝脏、血的摄入可减少该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相关因素,为防治儿童RRTI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09年儿童RRTI144例与健康儿童对照,自拟易感因素调查表,设置22个可能与RRTI有关的因素进行调查。先用逐步回归筛选出影响较大的因素,然后进行条件定植方差分析。其中81例RRTI儿童为观察组,56例非RRTI儿童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免疫功能及血微量元素水平。结果儿童RRTI的形成主要与胎儿期被动吸烟、可疑哮喘史、药物滥用、护理不当、营养不良及气候因素密切相关,血中IgG和CD3、CD4、CD8及锌、钙、铁三种微量元素明显降低。结论儿童RRTI的防治应注意上述各项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胸腺肽治疗和预防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RRI)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6年6月~2008年6月因RRI在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儿童12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对照组60例。二组患儿性别、年龄、临床症状、体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组患儿急性期均予抗感染、化痰、止咳、解痉、平喘及对症支持治疗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胸腺肽20mg,每日1次,静脉点滴,5d为1个疗程,间隔2个月1次,共3个疗程。停药后每周随访1次,随访10个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75.38%,有效率20.00%,总有效率为95.38%;对照组显效率51.67%,有效率25.00%,总有效率为76.67%。二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 P〈0.05)。治疗组退热、咳嗽缓解、肿大扁桃体消退、肺部哕音减少或消失时间等方面较对照组明显缩小(P〈0.05)。治疗期间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胸腺肽对治疗与预防儿童RRI有较好疗效,既可促进急性期间呼吸道感染恢复.缩短治疗时间。还可提高机体免疫力,减低RRI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病率。方法对92例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儿童进行肺炎支原体监测并与92例普通呼吸道感染患儿对照。两组采用颗粒凝聚法测定MP—IgM抗体。结果反复呼吸道感染者肺炎支原体MP—IgM阳性43例(46.74%),普通呼吸道感染者肺炎支原体MP—IgM阳性12例(13.04%),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反复呼吸道感染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关系密切,临床中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童慢性咳嗽和反复呼吸道感染之间的关联性。方法将我院2011年9月至2012年10月的110例儿童慢性咳嗽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儿童的年龄进行分段,比较不同年龄段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性。结果 110例慢性咳嗽,反复呼吸道感染占69例,比率为62.7%,18例为慢性鼻窦炎,比率为16.3%,而在69例复发呼吸道感染中,支原体感染占41例,比率为59.4%,2~3岁的儿童感染例数为33例,比率为80.5%,4~6岁的感染例数为6例,比率为14.6%,6岁以上的感染例数为2例,比率为4.9%。结论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慢性咳嗽引起的病因有差异,2~3岁的儿童慢性咳嗽与反复呼吸道感染关系最密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匹多莫德颗粒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1月至2012年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8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就诊先后顺序将80例患儿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服匹多莫德颗粒,比较两组患儿用药后临床疗效以及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仅为67.5%,两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间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观察组患儿治疗后CD+4、CD+4/CD+8水平明显升高,而CD+8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匹多莫德颗粒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不仅疗效显著,且能有效提高患儿免疫功能,是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良好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I)与感染肺炎支原体(MP)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固相酶联免疫吸附(ELLSA)法,对60例RRI儿童,以及50例非RRI儿童,采用试剂盒,定性检测血清中的肺炎支原体抗体IgM(MP-IgM).结果 60例RRI患儿中有25例MP-IgM阳性,阳性率41.67%.50例对照组患儿MP-IgM阳性5例,阳性率为10%.两组有显著差异(x2=13.97,P<0.01).结论 RRI患儿中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发生率高,MP-IgM对RRI患儿中支原体感染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病儿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对30例RRTI病儿的红细胞C_3b花环率(E—C_(3b)RR)和免疫复合物花环率(E—ICR)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1)RRTI病儿感染期和间歇期E—C_(3b)RR皆低于正常对照组;(2)RRTI感染间歇期E—ICR低于正常对照组,而感染期较对照组无明显变化;(3)RRTI感染期E—C_(3b)RR低于感染间歇期,而E—ICR却高于感染间歇期。提示:RRTI病儿存在原发性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此与RRTI的发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患儿血清IgG亚类与血锌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IgG、IgG亚类含量,利用原子吸收法测定血锌含量。结果:64例RRTI患儿IgG2、IgG4及血锌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IgG亚类缺陷28例,检出率为43.75%(28/64),在检出的患儿中IgG。缺陷发生率最高,为35.71%(10/28),联合缺陷以IgG2+IgG4最多,发生率为21.42%(6/28)。结论:RRTI患儿虽然IgG正常但存在IgG亚类异常;RRTI患儿血锌水平低于正常儿童,IgG2、IgG4异常与低血锌有关。  相似文献   

15.
王燕  杨玉  洪茜萍  陈哲 《天津医药》2004,32(11):668-670
目的:了解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的致病特点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分析28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的临床特点、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较前增高,多发生于高龄老年(82.14%),免疫功能低下、有多种基础病的患者(89.29%),大多数有应用糖皮质激素史(57.14%),全部患者有多种抗生素应用史,院内感染发病率高(46.43%);临床病情重,病死率高(28.57%)。该菌对亚胺培南耐药,多数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氨曲南及部分青霉素类耐药率也很高。对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替卡西林/克拉维酸、TMP-SMZ及美洛西林的敏感率在56.25%以上。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症状重,其对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是其治疗难度增加及病死率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摘 要 目的: 研究匹多莫德联合常规治疗措施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疗效及对免疫调节的作用。 方法: 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114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58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5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匹多莫德。治疗2个月后,对全部患儿随访1~6个月,观察两组患儿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临床疗效、复发情况及各项生理指标,比较两组患儿免疫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与肺部体征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为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24%(P<0.001)。观察组患儿上、下呼吸道感染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各项免疫指标均有明显提高(P<0.01),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而对照组患儿治疗前后免疫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应用匹多莫德联合常规治疗措施治疗的疗效良好,且能够有效提高患儿的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赛若金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将124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分为赛若金治疗组及对照组.结果 赛若金治疗组在控制发热、卡他症状、咽部充血及治疗3日内痊愈出院例数等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具有显著统计差异.结论 赛若金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具有见效快、疗效肯定、副作用少等优点,宜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奈替米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4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奈替米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41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为治疗组(奈替米星200mg.d^-1静脉滴注),与同期同类30例住院患者作对照(青霉素800万u.D^-1加氨苄西林8.0g.d^-1,静脉滴注),结果:28.9%,总有效率97.6%。结论:奈替米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疗效好,不良反应小,疗程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匹多莫德对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匹多莫德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予以抗感染、退热、止咳化痰等常规治疗,匹多莫德组加用匹多莫德颗粒每次0.4g,每天2次,连用2周,后改为每天1次,疗程共2个月。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及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的变化,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1)治疗2个月后,两组患儿的IgG、IgA、IgM及CD3+、CD4+、CD8+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或P〈0.01),且匹多莫德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或P〈0.01);(2)匹多莫德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1.7%vs78.3%,P〈0.05);(3)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匹多莫德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切、安全性佳,能有效改善患儿免疫功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