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戊型肝炎病毒(HEV)颗粒,对戊型肝炎进行特异的诊断。方法采用基因工程表达的戊型肝炎病毒抗原作为免疫源,用ELISA间接法以纯化的人工合成多肽抗原检测。结果研制出4株稳定分泌抗HEV的单克隆抗体(McAb)5B12、5F1、5B9和4G10,所制备出的抗HEV单克隆抗体与抗HEV阳性血清可产生抑制反应;亦可与HEV病毒颗粒特异地结合,形成在电镜下清晰可见的病毒抗体复合物。结论这种方法制备的McAb特异性高,可用于病毒的检测和鉴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频喷射通气(HFJV)对海水淹溺肺水肿(PESWD)肺弥散功能的影响,对PESWD进行HFJV治疗。观察和分析了HFJV对PESWD肺弥散功能的影响,探讨HFJV的治疗机制。方法应用血气酸碱分析仪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兔动脉血气酸碱6项指标和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Na+K+ATPase9项参数进行自动检测和定量测量。结果HFJV组PaO2、血氧饱和度(SO2)、pH、实际碳酸氢盐(AB)、碱剩余(BE)和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Na+K+ATPase活力均比PESWD组明显升高(P<0.01或P<0.05)。但每项指标均未能恢复到灌海水前的正常水平。PaCO2在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HFJV可较好地增加PESWD肺泡弥散面积,减少弥散膜的厚度,调节肺泡通气与血流(VA/Q)比例失调,改善肺的弥散功能。若与其它救治措施综合应用,可望获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国内外3种乙脑疫苗在小鼠体内的保护力试验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比较乙型脑炎(JE)SA14142减毒活疫苗、地鼠肾细胞灭活疫苗(HKV)和鼠脑纯化疫苗(MBV)在小鼠体内的免疫保护效果。采用免疫后以P3株和中山株(Nak)腹腔或脑内攻击的方法。结果表明乙脑SA14142减毒活疫苗免疫1次对2株乙脑病毒的腹腔攻击均有100%保护,对脑内攻击亦有较好的保护(40%~80%),而2种灭活疫苗仅对腹腔有一定的保护(40%~80%),对脑内几乎无保护。3种疫苗均可诱生中和抗体(NA),活疫苗与MBV的抗体水平无明显差异,但保护力活疫苗明显高于MBV。MBV虽较HKV诱生的中和抗体高,但保护力却不比HKV高。因此结果表明中和抗体与保护力并无绝对的相关关系,活疫苗具有诱生体液和细胞免疫的全面免疫,而死疫苗则无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预测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疗效的临床上适用、简便、易行的指标。方法:对采用干扰素(IFNα-1b)治疗32例CHC临床资料进行观察,包括治疗前后肝功能(ALT、SB、GGT)、抗-HCVOD水平、HCV基因型、HCVRNA、SIL-2R、β2-MG等,治疗结束时有效者为肝功能复常同时HCVRNA阴转,其余反应模式均为无效者。结果:HCV基因型为Ⅲ型患者疗效(5/10)明显高于Ⅱ型(2/19)(P<0.05),有效者治疗前血清抗—HCVOD明显低于无效者(P<0.05),治疗后有效者β2-MG升高水平(3.45±1.08)mg/L明显高于无效者(1.33±0.95)mg/L(P<0.05),而两者治疗前ALT、SB、GGT、IgM、β2-MG患者的年龄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感染HCV基因型,治疗前抗—HCVOD水平及治疗后β2-MG变化对预测IFN治疗CHC疗效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液氯和二氧化氯对病毒灭活作用对比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病毒细胞病变法(CPE)研究液氯和二氧化氯对六种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Ⅰ型(polio_1)、柯萨奇病毒B_3(CVB_3)、艾可病毒11型,(ECHO_11)、腺病毒7型(AdV_7)、单纯性疱疹病毒Ⅰ型(HSV_1)、腮腺炎病毒(MV)]的灭活作用。结果表明,液氯投置最高浓度达7.0mg/L、作用时间60分钟时对上述六种病毒均达不到灭活效果。而二氧化氯投置仅在1.0mg/L、作用时间30分钟时即可达到灭活效果。二氧化氯在pH3.0~7.0时对病毒有显著的灭活作用。总之,二氧化氯是一种优于液氯的广谱、高效、快速的饮水杀病毒剂。  相似文献   

6.
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研究不断深入,单克隆抗体在免疫学、医学、生物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能够对甲型肝炎病毒(HAV)感染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快速诊断试剂,我们建立了HAV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现将实验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 (1)材料:甲型肝炎病毒为龙甲-25株(HAVLA25)本室细胞传代获得;纯系BALB/C小鼠,鼠龄6~8天,购于中国兽医研究所;骨髓瘤细胞株X68Ag653;RPMI1640购于Sigma公司;MDNOAb-IDTMMOUSE、EIAKIT美国产。(2)抗原的制备:…  相似文献   

7.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一组称为动脉硬化的血管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冠心病则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最常见的类型,为目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近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的进展,人巨细胞病毒(Humancytomegalovirus,HCMV)与AS的形成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们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检测50例冠心病患者和25例健康人外周血中HCMVDNA,并对二者进行比较,以探讨HCMV感染与AS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检测732名产妇血中HCV标记,抗HCV(ELISA)和HCVRNA(PCR)均阳性者33例(33/732,4.5%),其所生的33名新生儿中有23名的脐血检到HCVRNA(23/33,69.7%)。对其中27例新生儿的随访(平均19.6月)表明,母婴传播感染的22例新生儿,HCV病毒血症在出生后逐渐阴转,血清HCVRNA阳性率(KaplanMeier法计算)6月龄时为81.8%,12月龄时为45.0%,18月龄时为30.0%,30月龄为16%,提示这些新生儿的HCV感染发生于产前或分娩时的可能性。新生儿体内来自母体的IgG类抗HCV抗体出生后3个月即已基本阴转;婴儿本身在随访期间未检到有此类抗HCV的产生。随访婴儿血清ALT水平均正常,提示HCV母婴传播感染的婴儿呈亚临床状态。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74例小儿乙型病毒性肝炎传播途径,临床特点及预后进行了调查分析。1对象和方法1.1对象:1998年1月~1999年12月5岁以下的住院患儿,均符合1981年武汉全国小儿病毒性肝炎座谈会制定的诊断标准。其中男51例,女23例。1. 2方法:对患儿测定乙肝表面抗原( HBsAg)(RANA)、乙肝核心抗体(抗-HBc)(SPRIA)、乙肝e抗体(抗-HBe)(ELISA),免疫球蛋白M型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 HBcIgM)(ELISA),免疫球蛋白M甲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AVIgM)(ELIS…  相似文献   

10.
非乙非丙型慢性肝炎中的庚型肝炎病毒感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东辉  庄辉 《中国公共卫生》1997,13(10):589-590
为研究临床诊断为非乙非丙型慢性肝炎患者中的庚型肝炎病毒感染,应用逆转录套式多聚酶链反应法检测其血清中的HGV/GBVCRNA和HCVRNA,并用多聚酶链反应检测HBVDNA。采用合成肽抗原作为固相,以EIA法检测抗GBVC抗体;应用HCV不同功能区抗原,分片段检测抗HCV抗体。结果表明,临床诊断为非乙非丙慢性肝炎患者血清中,1.04%(1/96)为HBVDNA阳性;10.42%(10/96)为HCVRNA或抗HCV阳性;27.08%(26/96)为抗HGV/GBVC阳性或HGV/GBVCRNA阳性。研究提示庚型肝炎病毒是临床非乙非丙型慢性肝炎的重要致病因子;还可能存在非乙非丙非庚型慢性肝炎的致病因子;HCV感染的检测水平有必要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1.
我国部分地区献血员庚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佑春  庄辉 《中国公共卫生》1997,13(11):657-658
用蛋白工程的方法,合成了庚型肝炎病毒(GBVC/HGV)NS3区一段多肽,并用该条多肽初步建立了抗GBVC/HGV酶联免疫试验方法(EIA)。用该法检测我国部分地区2870份HBsAg和抗HCV均阴性的健康献血员血清。结果:抗GBVC/HGV的流行率为3.48%(100/2870)。其中100份抗GBVC/HGV阳性血清用逆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GBVC/HGVRNA的阳性率为62.0%(62/100)。  相似文献   

12.
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HFRSV)A0株攻击经肌动蛋白抗体、抗Desmin抗体、抗ⅢⅤ因子抗体和抗角蛋白抗体鉴定的人胚肾小球系膜细胞(MSC),病毒滴度(ELISA)可达16,免疫荧光++,低于对照细胞VevoE6。染毒后的细胞,胞核退缩,多层膜性闭状物大量增生,提示MSC在HFRSV作用下转化为肾小球球旁细胞。  相似文献   

13.
选择广西不同地市的肝病患者103例(AH8、CAH36、CPH36、LC7、HCC16)和献血员355例进行Anti-HCV阳性率、HCVSerotype和Genotype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结果表明:肝病患者Anti-HCV阳性12例(AH1/8。CAH2/36。CPH9/36。LCO/7、HCC0/16),阳性率为11.65%,明显高于同室检测兰州和南京肝病患者的Anti-HCV阳性率4.3%和4.2%(P<0.01);240例献血员中检出Anti-HCV阳性11例(4.58%),明显低于同室检测兰州献血员的Anti-HCV阳性率35.00%(P<0.01);本文两组的Anti-HCV阳性率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肝病患者组的HCVSerotpye1型、2型、1+2型和无法定为1和/或2型者分别为33.33%、0、0和66.67%;而献血员组的HCVSerotype分别为65.95%、1.10%、2.20%和30.77%。此外,肝病患者组的HCVGenotype均属lb型(50.00%)和lb混合型(50.00%);献血员组的HCVGenotype中la型、lb型、lb混合型和无法定为1和/或2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不同人群及各型肝炎病人庚型肝炎感染检测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应用酶联免疫试验(EIA)检测抗HGV、HBsAg、抗HBs、抗HBc和抗HCV,对抗HGV阳性的部分标本进一步用逆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法(RTnPCR)检测HGVRNA。结果各类人群及肝炎病人抗HGV阳性率分别是:一般人群10%(4/395),献全血员36%(10/278),某单采浆点人群129%(70/541),静脉毒瘾者135%(22/162),血透析病人214%(12/56),HBsAg携带者120%(3/25),慢性乙型肝炎病人262%(11/40),慢性丙型肝炎病人125%(17/136),肝硬化病人364%(4/11),慢性非甲戊型肝炎病人188%(3/16)。提示献血员、静脉毒瘾者、血透析病人及HBV或HCV感染者是HGV感染的高危人群;HGV常与HBV或HCV重叠/联合感染,也可单独感染;HGV是非甲戊型肝炎的致病因子之一。抗HGV阳性者中HGVRNA检出率为66%(64/97),提示抗HGVEIA可用于HGV感染的检测。  相似文献   

15.
HBV和HCV在原发性肝细胞癌发病中协同作用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配比多级暴露水平分析方法,在10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及经11配比的非HCC患者中进行了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不同暴露水平与HCC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重点评价二者在HCC发病中的协同作用。结果为:血清HBsAg(-)、抗HCV(+)的OR值为3.403,HBsAg(+)、抗HCV(-)的OR值为9.078,HBsAg(+)、抗HCV(+)的OR值为30.87(P均<0.05)。提示HCV感染是HCC发生的危险因素。但比较起来,HBsAg(+)者的危险性要大于抗HCV(+)者的危险性。而HBV和HCV重叠感染的超额危险(30.87-1=29.87)大于HBV和HCV各独立感染时的超额危险之和(3.403-1)+(9.078-1)=10.481),说明二者在HCC发病中起协同作用。经对数线性趋势检验,各暴露水平与HCC的联系强度间存在有极显著的剂量反应关系(P<0.001)。  相似文献   

16.
高润平  赵轶卓 《营养学报》1999,21(4):418-423
目的: 研究维生素E(VE)、硒(Se)及二者联合应用对四氯化碳(CCl4)作用下肝细胞、储脂(Ito)细胞、细胞外基质(ECM)产生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肝脏原位灌流、分离培养肝细胞和Ito 细胞。结果: VE、Se 能明显抑制CCl4 作用下大鼠肝细胞、Ito 细胞3H-脯氨酸(3H-Pro)掺入、Ⅲ型前胶原(PCⅢ)分泌,还可使Ito 细胞透明质酸(HA)、板层素(LN)、纤维连接素(FN)分泌减少。VE加Se在抑制肝细胞、Ito 细胞3H-Pro 掺入、降低丙二醛(MDA)释出,提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降低Ito 细胞HA、FN分泌诸方面优于VE或Se 的单独作用,并可使Se 的用量节省一半。结论: VE和Se具有抑制大鼠肝细胞、Ito 细胞ECM的作用;二者的联合应用效果更好,可望成为一种抗肝纤维化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1088例HBsAg阳性产妇乳汁HBV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ELISA及PCR法对1088例HBsAg阳性产妇血清和乳汁进行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及HBVDNA的检测,结果显示:乳汁HBVM检出率为5689%,血清与乳汁HBsAg及抗HBs检出率相同,HBVM的其它指标乳汁检出率均明显低于血清;血清和乳汁HBVDNA检出一致性为9327%,阳性率分别为5740%及5026%,且以HBeAg阳性者检出率最高。非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血清HBeAg阳性、HBsAg阳性持续2年以上、滴度>1∶128和HBV家族感染史为乳汁HBV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我国庚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庄辉 《中国公共卫生》1997,13(9):519-520
我国庚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研究北京医科大学(100083)庄辉我国庚型肝炎病毒(HGV)的研究始于1995年,即在国外报道发现GB病毒C型(GBVC)和HGV后不久。通过近一年半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对我国1株HGV的全序列和...  相似文献   

19.
采用5′非编码区的引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100名献浆血员中庚型肝炎病毒HGVRNA,其中19名(19%)HGVRNA阳性;对其中4份PCR产物进行了直接测序,结果表明4株病毒在此区的核苷酸序列相对保守,其同源性在95%以上,与美国报道的HGV和GBVC的同源性分别为88%和85%不同。提示该4株HGV与美国报道的HGV和GBVC不属于同一基因型。  相似文献   

20.
在广西肝癌高发区壮族自然人群中采集血清标本1776人份,采用ELISA方法检测抗-HCV、HBsAg,PCR技术检测HCV-RNA、HBV-DNA,并对HCV-RNA阳性的69份标本采用型特异性引物进行基因分型。结果显示:(1)研究人群中HCV-RNA阳性率为3.88%;(2)流行的HCV基因以I型或与其它型别的混合感染为主;(3)I型感染者中LAT的异常率高于其它型别的感染者;(4)当地HCV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