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全麻联合高位硬膜外麻醉开胸手术是近年来临床常用的麻醉方法。它不但可提供完善的术中麻醉,降低全麻药用量,而且还可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明显改善了高危病人术后的肺功能和预后。高位硬膜外阻滞后,心肺交感神经阻滞,可使心血管功能情况发生改变,但它对肺缺血性血管收缩(HPV)和肺内分流的影响,以及它是否会引起单肺通气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单肺通气时肺泡征募技术对肺机械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例侧卧位行肺切除患者。单肺通气(OLV)时,肺泡征募(ARM)持续1分钟后紧接着对通气肺给予5cmH2O呼气末正压。在下列各时点记录血流动力学参数、气体交换和呼吸力学改变数据:双肺通气时(TLVbaseline)、单肺通气前(OLVpre-ARM)、ARM后20分钟(OLVpost-ARM)以及双肺通气结束时TLVend。结果 TLVbaseline时PaO2/FiO2为358±126,OLVpre-ARM降为235±113(P〈0.01),OLVpost-ARM上升到351±120(P〈0.01)。在ARM期间,心指数从3.04±0.71/m2OLVpre-ARM下降到2.4±0.61/m2(P〈0.05),OLVpost-ARM时恢复到3.1±0.71/m2(P〉0.05)。ARM能够肺泡开放且引起通气侧肺静弹性阻力明显下降(16.6±8.9 cmH2O/ml OLVpost-ARM vs 22.3±8.1 cmH2O/ml OLVpre-ARM)(P〈0.01)。结论胸科手术侧卧位OLV时,对通气肺实行ARM能够使肺泡开放,改善氧合和呼吸机械力学。但应注意ARM引起的短暂血流动力学变化。  相似文献   

3.
单肺通气胸腔镜手术对幼猪血流动力学及血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单肺通气麻醉胸腔镜手术对幼猪血流动力学及动脉血气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家猪8只,体重(7.1±0.7) kg。吸入1%异氟醚维持麻醉,颈部气管切开行左主支气管插管。通过Swan-Ganz漂浮导管和动脉导管动态监测血流动力学及动脉血气变化。结果单肺通气后平均肺动脉压(mPAP)从(15.8±1.5) mm Hg(1 mm Hg=0.133 kPa)升至(19.5±2.3) mm Hg(P<0.05),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气及其它血流动力学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幼猪可以较好地耐受单肺通气麻醉胸腔镜手术。  相似文献   

4.
不同麻醉长时间单肺通气对肺内分流和氧合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观察四种常用麻醉方法用于长时间(180min)单肺通气时,肺内分流率、动脉氧合及血液动力学的变化。方法 40例ASAⅠ~Ⅱ择期需单肺通气开胸手术病人,随机分为4组:异氟醚吸入组(GI组,n=10),异氟醚吸入复合硬膜外组(GIE组,n=10),静脉异丙酚组(GP组,n=10)和静脉异丙酚复合硬膜外组(GPE组,n=10)。GIE组和GPE组均以0.5%罗哌卡因持续胸段硬膜外阻滞。连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平均肺动脉压(MPAP)、心输出量(CO)、心电图(ECG)、脉搏氧饱和度(SpO_2)等。通过脑电双频指数(BIS)调整异氟醚吸入浓度或异丙酚输注速率。分别于清醒仰卧位(T_1)、侧卧位双肺通气30(T_2)、侧卧位单肺通气5(T_3)、15(T_4)、30(T_5)、60(T_6)、120(T_7)、180(T_8)min及再次双肺通气30min(T_9)测定动脉及混合静脉血血气,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结果 各组肺内分流率及动脉血氧分压(PaO_2)T_2明显高于T_1(P<0.05),单肺通气后肺内分流率进一步增加,分别在T_4、T_5时达到高峰(GI组46%±14%,GIE组34%±4%,GP组34%±5%,GPE组27%±7%),之后逐渐降低。而PaO_2在单肺通气后明显下降,T_4~T_6时达到最低点之后开始回升。T_8的分流率及PaO_2已恢复到与T_9差异无显著性的水平。GI组单肺通气后肺内分流率高于其它各组(P<0.05)。各组间PaO_2  相似文献   

5.
6.
双腔管可以使左右肺分开以保护健侧肺,且健侧肺通气与麻醉[以下简称单肺麻醉(OLV)]保持术野安静,故而给开胸手术带来极大方便,但由于非通气侧肺仍被灌注,分流率(Qs/Qt)增加,结果导致动脉血氧分压降低。本研究探讨单肺麻醉时非通气侧肺高频喷射通气(HFJV)和持续气流吹氧对Qs/Qt的影响,探讨胸外科麻醉预防低氧血症的最佳通气方法,以保障病人的安全。  相似文献   

7.
单肺通气期间PEEP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观察26例胸科手术病人单肺通气期间PEEP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A组12例,单肺通气期间采用5cmH2OPEEP;B组14例,单肺通气期间未用PEEP。结果:两组病人单肺通气后SV、CO、CI均呈下降趋势。A组下降幅度略大于B组,A组在PEEP后45min降至最低。但两组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恢复双肺通气后SV、CO、CI即回升。其余参数无明显变化。单肺通气后动脉血氧分压下降,但均有安全范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单肺通气期间不同通气模式在小儿仰卧位非胸部手术时呼吸力学、血液动力学、动脉血氧分压的改变。方法 选择34例小儿,ASA Ⅰ-Ⅱ级,下腹部及四肢择期手术,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仰卧位,先行双肺通气,采用定容模式(TLV-VCV)潮气量为8-10 ml/kg,再行右侧单肺通气,采用定容模式(OLV-VCV),25 min后改为单肺定压通气(OLV-PCV),压力设定根据单肺定容的气道平台压而定。用旁气流通气监测法(SSS)监测呼吸力学参数: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气道阻力(Raw)、动态胸肺顺应性(Cdyn)、分钟通气量(MV)等,其中18例年龄>5岁、体重15kg以上患儿采用经食道超声多普勒监测仪监测血液动力学参数:心输出量(CO)、每搏量(SV)、外周血管阻力(SVR)、左心射血时间(INETi)、主动脉血流加速度(ACC)和主动脉血流速度(ABF),并取动脉血作血气分析(PaO2、PaCO2)。结果 OLV-VCV与TLV-VCV相比,Ppeak、Pplat、Raw明显升高(P<0.01),而Cayn、CO、SV下降(P<0.05-0.01),SVR明显升高(P<0.05),PaO2下降(P<0.01)。OLV-PCV与OLV-VCV比较,PaO2升高(P<0.05)。结论小儿单肺通气期间采用定压通气模式有利于改善肺泡氧合,减轻单肺通气造成的血氧分压下降。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胸腔镜手术中单肺通气时应用不同水平的呼气末正压通气 (PEEP)对血气及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病人 36例 ,均分为三组 :A组为单肺间歇正压通气 (IPPV)通气 ;B组为单肺IPPV加PEEP 5cmH2 O通气 ;C组为单肺IPPV加PEEP10cmH2 O通气。分别记录平卧位双肺通气、侧卧位双肺通气、单肺通气 10min和 30min四个时点的血气和血液动力学参数。结果 各组病人SpO2 始终维持在 99%~ 10 0 %。动脉血氧分压 (PaO2 )也在正常范围 ,但B、C组明显高于A组 (P <0 .0 5 )。其余血气指标无明显变化。三组病人HR、MAP、左心室射血时间 (LVET)及体循环血管阻力 (SVR)均无明显变化。B、C组在单肺通气 10min及 30min后 ,每搏量 (SV)及心输出量 (CO)下降明显 ,但均在正常范围 ,且无组间差异。体位改变时血液动力学稳定。结论 经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中单肺IPPV、PEEP 5cmH2 O均能维持满意的PaO2 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CO2 ) ,血液动力学变化不显著 ;但PEEP 5cmH2 O较IPPV能进一步提高PaO2 ,PEEP 10cmH2 O不能较PEEP 5cmH2 O进一步提高PaO2 。  相似文献   

10.
背景 在胸科手术的麻醉中进行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OLV),不但可以为手术提供良好的术野,而且可以隔离并保护肺脏.但是,这是一种非生理状态下的通气方式,OLV期间的气压伤和氧毒性等因素常导致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ventilator-induced lung injury,VILI). 目的 探讨适合胸科手术的OLV策略. 内容 在OLV期间,采用肺泡复苏策略(alveolar recruitment strategy,ARS)和“小潮气量+呼气末正压通气(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PEEP)”的保护性通气策略,使吸气平台压(plateau pressure,Pplat)<25 cmH2O(1 cmH2O=0.098 kPa)和气道峰压(peak inspiratory pressure,Ppeak)<35 cmH2O;限制FiO2;依据动脉血气分析的结果,酌情调整呼吸频率. 趋向 在OLV期间,应避免肺泡的过度膨胀和循环性的萎陷-复张,避免高浓度氧导致氧化应激加重,可以接受短时间内的高碳酸血症.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管理,降低ICU的入住率及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胸科手术中单肺通气期间不同通气方式的比较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目的 观察胸科手术病人麻醉中单肺通气(OLV)期间不同通气方式的效果。方法 10例择期胸科手术成年病人,ASAⅠ~Ⅱ级,在OLV期间首先采用全潮气量(10ml/kg)不加PEEP,随后采用半潮气量(5ml/kg)同时施加7cmH2O PEEP两种通气方式,保持每分通气量不变。在开胸后OLV前,OLV时采用敏种通气方式后30min,以及恢复双肺通气(TLV)后30min分别进行血气分析,同时监测气道  相似文献   

12.
胸科手术患者围术期会因不同原因出现不同程度的右心功能下降,可持续至术后数周。围术期右心功能下降与术后右心功能不全的发展紧密相关。避免围术期右心功能下降,降低术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已成为目前围术期医学的研究热点。围术期多种因素会影响患者右心功能,主要包括单肺通气、手术方式、镇痛模式、液体管理等。全文对胸科手术患者围术期右心功能影响因素的研究进行简要综述,旨在更好地践行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有效保护胸科手术患者围术期右心功能,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对犬单肺通气期间肺分流与氧合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犬单肺通气期间,不同程度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对肺分流和氧供、氧耗等的影响。方法 12只健康杂种犬,基础麻醉后插入双腔气管导管,股动、静脉置管。稳定30分钟(HD0)后,以血定安等速置换全血,分别达到轻度(HD1)、中度(HD2)、重度(HD3)和极重度(HD4)血液稀释四个阶段。每阶段均分为双肺通气(TLV)和单肺通气( OLV),分别于各阶段TLV、OLV15分钟后测量分流(Qs/Qt)及氧供(DO2)、氧耗(VO2)等各指标变化。结果 随着HD程度的加深,平均动脉压、心输出量、肺血管阻力(PVR)、平均肺动脉压(MPAP)、氧分压、DO2等趋于降低,氧摄取率(EPO2)、血乳酸、Qs/Qt趋于增加,到HD3、HD4时已出现DO2-VO2依赖性降低及无氧酵解征象。与TLV时相比,OLV期间HD0、HD1及HD2组PVR、MPAP增高明显(P<0.01)。而HD3、H4D4组变化不大(P>0.05) ;OLV时QS/Qt增加更为明显,HD2、HD3及HD4组分别较基值增加74%、164%及177%(P<0.01) 。结论 缺氧、ANHD均为影响Qs/Qt与氧合的重要因素,OLV时ANHD应以不低于中度为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比较吸入全身麻醉和吸入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麻醉对开胸手术的血液动力学和血气分析的变化,探讨硬膜外麻醉对全身氧代谢的影响。方法 20例因食管癌需开胸单肺通气手术患者,根据麻醉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异氟醚吸入全麻组(GI组)和异氟醚吸入复合硬膜外组(GIE组)。每组各10例。GI组采用异氟醚/芬太尼/维库溴铵麻醉。GIE组采用异氟醚/维库溴铵/胸部硬膜外0.5%罗哌卡因麻醉。连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排指数(CI)、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外周血管阻力(SVRI)。分别于清醒时,侧卧双肺通气30 min,单肺通气15、30、60和120 min,侧卧再次双肺通气30 min抽取动脉,混合静脉血血样,测定血气,并计算氧供(DO2)、氧耗(VO2),以及氧供氧耗比(DO2/VO2)。结果 GIE组MAP低于GI组(P<0.05),SVRI不但低于GI组,也低于基础值(p<0.05)。单肺通气后30、60、120 min两组CI均高于基础值(P<0.05),GIE组各时间点CI与GI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各时间点DO2差异无显著性(P>0.05)。单肺通气15、30和60min时GIE组SvO2明显低于GI组(P<0.05),而VO2明显高于GI组(P<0.05),同时DO2/VO2明显低于GI组(P<0.05)。结论 以单纯全麻相比,胸段硬膜外联合全麻可能会使单肺通气早期全身氧耗增加,DO2/VO2降低。  相似文献   

15.
硬膜外阻滞对胸科手术患者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目的观察硬膜外阻滞及硬膜外镇痛对胸科手术患者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胸科手术(肺叶切除或食管中下段切除)患者22例,随机分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GEA组)和全麻组(GA组),每组11例.分别测定全麻诱导前(基础值)、术中1、3 h、术后1、3 d的血栓弹性描记图(TEG)、血液粘度、红细胞变形聚集指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聚集指数(PAG)、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组织纤溶酶原抑制物(PAI-A)的水平.结果GEA组PT、APTT显著性高于GA组(P<0.01);GEA组红细胞聚集指数较GA组显著性降低(P<0.05);GEA组血液粘度较GA组显著性降低(P<0.05);GEA组血小板聚集功能显著性增强(P<0.05),GA组无改变;GEA组t-PA无显著性变化,而GA组术后1 d显著性升高(P<0.05);两组PAI-A均无显著性变化;TEG参数R、K在GA组显著性缩短(P<0.05),而GEA组无显著性变化;两组ANG均在术后3 d时显著性增大(P<0.05);GEA组MA术后3 d显著性高于GA组(P<0.01);GA组CL30、CL60术后1 d升高,并显著性高于GEA组(P<0.05).GEA组TPI术后3 d显著性高于GA组(P<0.05).结论胸段硬膜外阻滞及术后镇痛能够抑制胸科手术应激反应引起的凝血功能增强,可降低红细胞的聚集、降低血液粘度、改善术后纤溶抑制,对血小板聚集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Bbin环路对OLV犬的氧合指标及肺血动力学的影响。方法:以TLV时为基础值将15条犬OLV模型在通气30分钟和50分钟后患侧肺加用或不用Bain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未用Bain的OLV犬,氧合指标与基础值相比,PaO2、Sao2低,A-aDPO2、CcO2-CaO2t他Qs/Qt增加(P〈0.01_)。肺动脉压、肺循环阻力和右心肺作功均增加(P〈0.01)。而加用GBain的OLV犬氧合状  相似文献   

17.
小儿腹腔镜手术在国外已开展,由于小儿腹腔镜气腹后的生理状况有其特殊性,但国内二氧化碳气腹对小儿血液动力学及肺通气的影响尚需进一步探讨。本研究拟观察二氧化碳气腹对不同年龄腹腔镜手术小儿血液动力学及肺通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胸椎旁阻滞与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开胸单肺通气手术麻醉及镇痛效果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8年8月收治的75例行开胸单肺通气手术的肺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患者分为A组(38例)及B组(37例),A组给予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穿刺并发症、术后一周的胸部并发症、术后一周的肺部并发症。结果:A组术后一周肺部并发症发生率、麻醉起效时间、平均麻醉阻滞节段数明显高于B组,P0.05。两组的丙泊酚及芬太尼用量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12、24、48 h静息状态下及术后6 h咳嗽状态下VAS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12、24、48 h咳嗽状态下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T0-T5点,两组PaO_2及PvO_2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T6点时,A组的PaO_2及PvO_2明显高于B组,T7点时,A组的PaO_2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胸椎旁阻滞复合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的麻醉效果相同,术后运动性镇痛效果及术后氧合优于硬膜外阻滞,且术后胸部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9.
单肺通气在胸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通胸外科手术麻醉常用单肺通气技术,目的是为了防止术侧肺的分泌物或血液进入健侧肺,确保气道通畅、防止交叉感染和病原扩散,避免术侧肺膨胀,以利手术。主要的并发症是低氧血症。本文就其适应证、通气方法、低氧血症的原因与防治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术侧肺部分通气法与单肺通气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与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OLV)比较术侧肺部分通气(partial ventilation of independent lung,PLV)情况下的氧合与气道压力.方法 16例接受食道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自身对照交叉研究.在双肺通气后按不同顺序接受OLV和术侧肺PLV,比较3种通气时氧合指数(oxygen index,OI)及气道压力的变化.结果 两种通气方式下OI均显著低于双肺通气(two-lung ventilation,TLV),但PLV时显著高于OLV(PLV391±112,OLV134±53,TLV530±92,P<0.05);气道压力值在PLV时也显著低于OLV[Ppeak:(19±3)cm H2O vs(27±5)cm H2O,Pplat:(17±2)cm H2O vs(23±3)cm H2O,P<0.05](1 cm H2O=0.098 kPa). 结论PLV显著改善了氧合和呼吸力学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