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游玉红 《北方药学》2013,(6):117-117
目的:探讨神经肌电图检查在运动神经元病中的应用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9月~2012年9月运动神经元病患者45例,上述患者根据临床诊断,分为进行性延髓麻痹患者共3例,作为延髓麻痹组;其中进行性脊肌萎缩患者共10例,为脊肌萎缩组;其余为肌萎缩侧索硬化32例,作为侧索硬化组。本组患者均在肌电诱发电位仪下测定神经传导速度和肌电图。采用单纤维肌电电位仪,选择性的记录单个肌纤维动作电位,测定其颤抖值、阻滞和纤维密度。结果:本组45例患者肌电图检查显示广泛性的神经源性改变;神经传导速度检查中,所有的患者显示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为正常,13例患者神经末端潜伏期延长,14例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本组患者单纤肌电图检查中三组的颤抖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阻滞比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纤维密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肌电图检查有助于发现运动神经元病,对于神经源性广泛性改变,神经肌电图检查缺乏敏感,而单纤维肌电图检查能够显示病情发展程度,有利于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患者针电极肌电图的检查结果,以及与肌源性损害表现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确诊为重症肌无力患者80例,进行针电极肌电图检查,比较患者的不同临床表现。结果针电极肌电图正常率明显低于重复神经电刺激正常率(P 0.05),即针电极肌电图检查的准确率显著高于重复神经电刺激;不同Osserman分型,患者肌源性损害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即肌源性损害表现与Osserman分型无相关性;无肌源性受损表现组以眼外肌无力为首发症状的患者最多,而有肌源性受损表现组以肢体和球部肌肉起病为多,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重症肌无力患者应用针电极肌电图检查,准确度高,能够在一程度上显示病情的严重性。  相似文献   

3.
甲状腺机能亢进合并肌病主要指弥漫性甲状腺肿大伴功能亢进并发肌肉病变。一般有以下五种:1.急性甲亢肌病;2.慢性甲亢肌病;3.甲亢性周期性麻痹:4.甲亢伴重症肌无力;5.突眼性眼肌麻痹。现将我院自1984年元月~1987年元月收治的120例甲亢病人中15例甲亢肌病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慢性甲亢肌病2例,其中男女各1例,年龄分别为22岁和55岁;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11例,其中男性10例,年龄在22~35岁;女性1例,年龄55岁;甲亢合并重症肌无力2例,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33和37岁。  相似文献   

4.
甲亢并肌病十五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甲亢就诊人数增加,我院内科自1975年-1983年,共收治甲亢患者163例,其中有甲亢性周期性麻痹、重症肌无办,慢性甲亢性肌病及突眼性肌麻痹共十五例,占同期甲亢住院患者的9.2%,现临床分析如下: 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5.
我科自1983年至1984年,应用CAM视刺激仪治疗儿童弱视共71例,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 本组71例均系门诊病例,其中男42例,女29例;右眼26只,左眼45只。未发现器质性病变,所有病例经屈光矫正后视力均<0.9。二、治疗前准备: 先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及标准近视力表检查远近视力,再按常规检查外眼与眼底,以排除器质性病  相似文献   

6.
甲状腺机能亢进(以下简称甲亢)和甲状腺机能减低(以下简称甲低),常并发神经系统改变。除了有神经精神障碍及脑症状外,还有肌病性损害。现将我们观察的甲状腺疾患并发肌病症状的10例结合肌电图改变进行初步分析: 一般资料 10例皆为住院患者,经内科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定诊断。其中甲亢8例,甲低2例。男女各为5例。最小年龄24岁,最大年龄62岁,平均为40.1岁。8例甲亢中,从病始到出现肌  相似文献   

7.
下斜肌减弱手术的临床观察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垂直肌手术已发展至可以需要时象内、外直肌手术一样应用于临床治疗。从临床实践来看,患有垂直肌的缺陷甚为常见,有的成为水平斜视的潜在原因。如果不能于儿童时期或失代偿之早期进行治疗,对其双眼视觉之发展影响很大。1 临床资料 我院从1990年6月~2000年10月,临床不完全统计共收治斜视手术患者609例,其中下斜肌减弱手术83例117眼,男46例,女37例,最大年龄为26岁,最小年龄为3岁;分离性垂直偏斜“DVD”手术14例(28眼),下斜肌功能过强者手术为69例(89眼),其中合并内斜76例,…  相似文献   

8.
子宫肌腺病(简称肌腺病),临床上较难确诊,常误诊为子宫肌瘤。超声显象可为本病的诊断提供客观依据。现将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肌腺病23例的超声图象作一分析。一、病例选择本组23例系我院1984年1月至1988年9月行子宫切除术、经病理诊断为肌腺病的患者,均于术前行B型超声显象检查。年龄28~53岁。临床表现为子宫增大,并有压痛、月经失调及痛经等。二、方法 B型超声检查时,患者采取平卧位。于膀胱充盈时,在下腹部作纵、横、斜切探查,观察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腰段脊旁肌肌电图检测在特发性炎性肌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0例接受诊疗的特发性炎性肌病(IIM)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检测肌肉不同分成A组(22例)和B组(28)例。观察分析肢体近端肌肉与腰段脊旁肌肌电图检查结果的差异。结果 B组各项肌电图观察指标阳性检出率明显提升,其中, MUP波幅降低阳性率,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电图是检查特发性炎性肌病的重要手段,可有效提高诊断率,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院自1984年12月以来采用CAPD治疗各种原因所致急、慢性肾功能衰竭计120例,透析期间除腹膜炎等常见并发症外,尚发现一些少见并发症,现报告如下。一、眼失明白内障。本组病例发生白内障导致失明者3例共5只眼,男性2例、  相似文献   

11.
<正>我院1984年1月至2008年10月共收治30例创伤性膈肌破裂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30例患者中男24例,女6例,年龄15~58岁。以青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肌电图检查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来我科诊治的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VQTM肌电图电位仪对患者行肌电图检查。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椎旁肌异常103例;双下肢肌肉异常32例;无患者出现F波异常;42例患者出现双胫神经H反射;21例患者在胫前肌、腓肠肌、趾短伸肌和椎旁肌静息时出现大量自发电位。结论肌电图检查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椎旁肌的异常率相对较高,与患者下肢肌肉的检测相比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眼外肌手术时发生心率减慢和心脏功能的改变,称为眼心反射。严重者甚至停搏死亡。我院于1991年9月~1993年11月行斜视矫正手术240例,其中全麻26例小儿斜视手术均发生眼心反射,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6例,男13例,女13例;1~4岁14例,5~12岁12例,其中双下斜肌部分切除2例,双下斜肌部分切除加内直肌后徙1例,下斜肌部分切除12例,下斜肌部分切除加外直肌后徙1例,下斜肌  相似文献   

14.
我院1983年1月~1984年5月,共切除胆囊35例,其中10例经病理检查证实为胆囊腺肌增生病(Adenomyomatosis of the gallbladder),占28.57%,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上睑下垂矫治手术方法很多,各有优缺点。我院自1982年起利用额骨膜睑皮肤逢线法矫正上睑下垂26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本组男18例,女8例;年龄11~32岁。单侧19例,双侧7例,共33只眼,均为先天性上睑下垂。压眉法检查,提上睑肌活动度在8mm以上者4只眼,提上睑肌活动度4mm以下者21只眼。  相似文献   

16.
张国华  高长玉 《河北医药》1993,15(3):189-190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是一组由遗传因素所致的肌肉变性疾病,有许多类型,表现为不同程度和部位骨骼肌进行性无力和萎缩。我院自1990年1月~1991年10月共收集经临床和肌电图确诊的进行性肌营养不良35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性28例,女性7例;5岁以下1例,6~15岁20例,16~30岁9例,30岁以上5例,有家族史者3例。从发病到就诊时间:5年以内者23例,5年以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平山病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诊断的2例平山病病例的临床表现、肌电图及磁共振成像(MRI)影像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均为青少年男性,呈单侧上肢远端无力伴萎缩,1例患者累及另一侧,尺侧肌萎缩明显,上肢呈斜坡样改变,无感觉障碍和锥体束征,肌电图检查显示神经源性改变。屈颈MRI检查均可见下颈髓前移、硬脊膜外间隙增宽,1例患者颈5-6水平脊髓内可见T2高信号。结论平山病临床少见且易误诊,当青少年出现上肢远端不对称肌无力伴肌萎缩时,需进一步行肌电图和屈颈位MRI检查以提高平山病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18.
重症肌无力(下称MG)最常累及眼外肌、延體支配肌、颈肌、四肢肌、肋间肌及膈肌。当球肌及肋间肌受累,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紫绀以及意识障碍等紧急情况,严重危及病人生命安全时,称为“危象”。我院1956—1977年有完整病历的MG病人共28例,其中有13人发生16次危象。一、临床资料 (一)危象与年龄及性别的关系:本组危  相似文献   

19.
多肌炎是一组具有横纹肌损害的非化脓性炎症性病变的结缔组织病。其临床特点是四肢近端肌群、颈肌群及咽肌等对称性进行性肌无力、萎缩和疼痛,血清肌酶谱活性增高,肌电图呈肌原性损害,肌肉活检为横纹肌变性、坏死、再生和非特异性炎症改变。本病可累及多个系统和器官,临床表现复杂,以呼吸道症状为突出表现的多肌炎尤易误诊,且治疗效果欠佳,死亡率高。我科从1999年11月~2006年3月共诊断以呼吸道症状为突出表现的多肌炎6例,现将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6例均因发热、咳嗽、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在呼吸科住院。符合以下两条即可诊断:(1)具…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分析外斜视V征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42例外斜视V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术前、术后的眼位变化和双眼单视功能情况,研究其具体手术治疗的方式和效果。结果治疗后142例患者中有90例(172眼)行下斜肌减弱术治疗;52例(104眼)外直肌后退术并行外移位术并肌止端向上移位术治疗,其中有30例(60眼)选择内直肌缩短术并肌止端向下移位术。术后患者的眼位恢复正位者126例,占88.7%,88例患者获得双眼单视功能,占62.0%。结论外斜视V征的治疗要根据患者的实际病因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通常采用下斜肌减弱术或水平肌止端移位术联合斜视矫正术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