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对三株(Ca759,Ca761,Ca763)可移植性乳腺癌带瘤小鼠的双侧腋下与腹股沟区淋巴结、脾脏、胸腺及肿瘤周围间质的组织学动态变化进行比较观察,认为此三组带瘤小鼠免疫形态学的共同变化是;1.淋巴结副皮质区缩小(开始时间各有早晚);2.淋巴结髓质增宽,表现为髓索浆细胞增多,窦组织细胞增生及窦扩张;3.脾红髓增生致脾进行性增大;4.晚期胸腺萎缩。而在三株带瘤宿主中由形态学改变所反映的免疫功能损害各有差别。早期副皮质增生见于Ca759组,不见于Ca761与Ca763组;副皮质区缩小,髓质增宽在Ca761组出现最早,进展最剧,晚期脾白髓萎缩见于Ca761与Ca763组,而不见于Ca759组;胸腺萎缩在Ca761组出现最早,程度显著,而在Ca759组则直到濒死前才发生。本文并分析了淋巴结等免疫器官形态学改变与外周血和肿瘤局部浸润淋巴细胞增减的相关程度及肿瘤本身性质对宿主免疫状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615系小鼠可移植性乳腺癌Ca763和Ca761的透射电镜观察。发现两瘤株细胞均呈片状或散在分布,未形成原始腺腔样结构。细胞大小不一,多形性,由发育不良的紧密连接相连,间质极少,几无淋巴细胞浸润。Ca761、Ca763原代癌属A型腺泡癌,多代移植使瘤组织类型发生了变异,腺泡型去分化为实性型,瘤组织中也未见B型病毒样颗粒,而A型颗粒则存在于Ca761、Ca763各代粗面内质网内。Ca761胞质内可见大量成团排列的胞质细丝,但未见致密小体及胞质微饮小泡。Ca763少部分瘤细胞内亦可见与质膜平行排列的胞质细丝,有时可见半桥粒和不连续的基板,少数细胞可见直接从中心粒长出的纤毛突向细胞间隙。  相似文献   

3.
Ca759是1975年9月将615系经产雌鼠的一自发B型乳腺癌经同系移植而建立的一个新瘤株,迄今已传201代,其移植成功率均为100%,皮下移植瘤的潜伏期为5.0±0.3天,存活期为26.9±3.6天。Ca759于常规移植后,局部肿瘤的生长曲线可分为潜伏期、缓慢生长期和快速生长期,即使到晚期局部肿瘤十分巨大,也很少发生溃破,而带瘤宿主也无明显的恶液质表现,转移罕见。随着肿瘤的增长,脾脏也进行性增大,瘤系数与脾系数也均不断增大,两者呈明显的正相关。 Ca759对临床常用十种抗癌药中有8种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敏感性,特别是环磷酰胺对Ca759的抑瘤率达到100%,对氨甲碟呤、三尖杉酯碱也敏感,这就为抗癌药物的筛选及抗肿瘤作用原理的研究提供有一个较敏感而又有特点的模型。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我室建立的另一个615系小鼠乳腺癌株Ca763,它来自一只经产雌鼠的自发A型乳腺癌。在同系成年615系小鼠中保种传代,现已传至224代,其移植成功率均为100%,无自然缓解。平均存活期为17±2.1天。Ca763生长迅速,其移植成功率、瘤重、瘤系数与615小鼠的鼠龄、性别无关。Ca763在建株和不断传代过程中其病理组织学较早地发生明显的改变,移植瘤已不复具有A型乳腺癌的典型特征,分化降低,但很少转移。 Ca763对临床常用各类抗癌药10种中,对其中6种有不同程度敏感性并有其特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第215代Ca761脚掌移植的同一小鼠所产生的腘窝或腹股沟淋巴结与肺转移瘤分别移植于两组健康小鼠脚掌,同时取第215代Ca761腋部皮下移植的肺转移瘤移植于第三组健康小鼠,如此循环5代以上,获得Ca761-FL、Ca761-FP、Ca76l-AP三个亚株。对照实验表明:淋巴结转移率,Ca761-FL高于Ca761-FP。肺转移率,Ca761-FP高于Ca761-FL。结果显示Ca761肿瘤细胞向淋巴道与血道转移途径的选择与瘤细胞本身生物学性质有关。此外,Ca761-AP_7脚掌移植组淋巴结转移高于Ca761-AP_7腋下移植组,提示移植部位对转移途径的选择有影响。本实验早期及晚期带瘤小鼠的肺和淋巴结转移灶可同时或单独出现,提示瘤细胞可自移植部位分别进入淋巴道或血道。转移早期,肺转移为肺泡间隔型和胸膜下型的微小病灶;晚期,肺泡间隔型和胸膜下型的病灶增大,并出现支气管肺动脉支周围转移灶。提示经血道到肺的转移瘤也可穿出肺泡壁毛细血管进入淋巴循环。  相似文献   

6.
本文综合报道了615系小鼠乳腺癌自发瘤Ca841、Ca842和乳腺瘤株Ca759、Ca761、Ca763移植瘤的透射电镜观察。Ca841、Ca842、Ca761、Ca763的原代瘤光镜诊断符合Duun氏小鼠乳腺癌分类的A型,而Ca759则为B型。在超微结构方面,它们之间相似之处主要表现在瘤细胞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多形性,核质此高,核仁明显,可见核分裂相,表面有微绒毛,细胞间有细胞连接,胞质中均可见A型病毒样颗粒,核糖体特别丰富而其它细胞器较少。综上符合一般癌细胞的特征。它们之间不同之处,在Ca841、Ca842,其瘤细胞与肌上皮样细胞形成腺泡样结构,含有A型和B型两种病毒样颗粒,瘤细胞可分明、暗二型;Ca759瘤细胞多紧排列成癌巢,也有明、暗二型瘤细胞;Ca761、Ca763瘤细胞排列较分散,不能区分明、暗细胞,其细胞器较丰富除含大量多聚核蛋白体外,尚可见高尔基复合体和微丝。除Ca761外,均可见基膜。在Ca761有时可见从中心粒直接发出伸向细胞表面的纤毛。就我们所见,进行了讨论。其中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原代A型乳腺癌在移植过程中有的可转变成B型;存在于原代癌中的A型及B型病毒颗粒在移植中B型颗粒多丧失而A型颗粒可持续存在;明细胞与暗细胞似乎是处于不同功能状态的同一细胞,暗细胞可能处于功能活跃状态;某些瘤细胞中所见的微纤维与瘤细胞的活动与侵袭可能存在一定关系。另外,令人感兴趣的是Ca763的某些瘤细胞中,可见有从中心粒发出的纤毛,这点在其它文献中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7.
Ca761是将615系小鼠的一自发A型乳腺癌,经同系移植而建立的一个新的小鼠乳腺癌模型。经11年190多代的移植,生长特性已基本稳定:它是615系小鼠的一个同基因型瘤株,在615系小鼠中移植成功率为100%,无自然消退,宿主平均存活时间为17.6±4.6天;基本不受615系小鼠性别和年龄的影响,无论是用埋块法或悬液法接种,或经液氮冷冻,复苏,其生长特性均保持稳定。 Ca761有明显的转移倾向;并已建成其腹水型及体外细胞系;它对所试12种常用抗癌药中的7种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敏感性,这与乳癌的临床化疗情况有一定的相似性,故Ca761对肿瘤和乳腺癌的防治研究可能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是用人肺腺癌细胞系(LTEP-a-2)在NiH-nu/nu裸小鼠背部皮下接种,成功地建立了一株可移植性瘤株模型。以1×10~6和1×10~7瘤细胞悬液接种于动物皮下,先后2次共接种16只裸小鼠,结果有11只动物发生肿瘤,瘤发生率为68.8%。以生长良好的肿瘤进行传代,各代均利用其上一代皮下生长的实体瘤的瘤小块或瘤细胞悬液进行移植,历时2年共传15代。实验共用62只裸小鼠,肿瘤总发生率为(54/62)87.1%。第1代肿瘤的潜伏期较长(26~117天);经传代后潜伏期逐渐缩短,第5代以后趋于稳定,潜期伏  相似文献   

9.
Ca761/L是将615系小鼠实体型乳腺癌株(Ca761/S)在体外培养而建成的一个小鼠乳腺癌细胞系,它是一个生长迅速而稳定的悬浮培养的瘤细胞系,迄今已在体外培养二年,传至150余代。其细胞形态以中圆形为主,多为单核,电镜下显示恶性细胞的征象并可见到A型病毒样颗粒。细胞化学(DNA、RNA、SDH、5′AMPase、ACP等)的观察结果与电镜所见相符。培养至第5天细胞可增长27.4倍。分裂指数以第3天最高达18‰。瘤细胞核型为45或43,-2X,tri12±tri17,+M1~5。≥7μg/ml ConA就产生凝集反应,甚至不加ConA也可能出现自发凝集。将5×10~6浓度细胞经不同途径接种于615系小鼠,成瘤率达100%。无一例自发缓解且保存其转移特性。支原体检测阴性。因此,Ca761/L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软骨多糖对615系小鼠乳腺癌Ca761的抑瘤和抗转移的作用机制.方法 分别检测经软骨多糖和生理盐水处理过的615小鼠乳腺癌肺转移模型的瘤重、肺转移发生率,ELISA试剂盒测定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含量,明胶酶谱法检测瘤组织金属基质蛋白酶(MMPs)含量的变化,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软骨多糖具有明显的抑瘤作用,抑瘤率达到44%;治疗组肺转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清中TNF-α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瘤组织中MMPs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软骨多糖可抑制小鼠乳腺癌Ca761生长和转移.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小鼠TNF-α和MMPs分泌有关,为开发新的抑癌药物提供了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研究人腹水型卵巢癌的实验研究提供合适的动物模型。方法将2例伴有大量腹水的卵巢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移植于SCID鼠腹腔,原代移植瘤形成后进行鼠间传代,观察移植瘤的生长、转移及腹水形成情况,腹水细胞学涂片、计数,检测荷瘤鼠血和腹水中卵巢癌相关抗原CA125的浓度,肿瘤组织及器官作病理学检查。结果成功建立3只原代人卵巢癌SCID鼠腹水型移植瘤模型,原代移植成功率为37.5%,自第4代后,移植瘤的传代成功率为100%,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移植瘤的成瘤潜伏期及荷瘤鼠的生存期均明显缩短(P〈0.05),荷瘤鼠血和腹水中CA125的浓度升高,移植瘤仍保持原癌的病理形态特点。结论成功建立了人卵巢癌SCID鼠腹水型移植瘤模型,为研究人腹水型卵巢癌提供较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人子宫内膜癌SCID鼠模型,为子宫内膜癌的体内实验及临床研究提供合适的动物实验模型。方法分别选择低分化与高分化子宫内膜癌组织标本移植于SCID鼠皮下,原代移植瘤形成后进行鼠间传代,对移植瘤进行相关的生物学检测。结果成功建立3只原代人子宫内膜癌SCID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其中低分化组织成瘤2只,中分化组织成瘤1只,原代移植成功率为37.5%,自第五代后,移植瘤的传代成功率为100.0%。病理组织学证实:连续传代的移植瘤仍保持原癌组织病理形态特点及人类肿瘤的特点。在子宫内膜癌SCID鼠皮下移植瘤模型中,100.0%移植瘤模型雌激素受体表达为阳性,33.3%孕激素受体表达为阳性,与有关文献报道一致。结论成功建立了人子宫内膜癌SCID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移植瘤保持了原子宫内膜癌生物学特征,为人类子宫内膜癌的体内实验及临床研究提供了较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3.
将手术切除的原发性人胃癌新鲜组织移植于裸鼠皮下获得成功,并已经传至15代。建立的人胃粘液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GC—916)具有移植成功率高,带瘤时间长的特点。总移植成活率99%,移植瘤生长潜伏期14天,裸鼠最长带瘤存活时间为160天,平均带瘤存活时间为89天,经组织学、组织化学、免疫病理学和超微结构观察,证实裸鼠移植瘤保持了原发人体肿瘤的结构和功能,移植传代的胃癌细胞具有表达突变型P_(53)蛋白及产生癌胚抗原的特性。该移植瘤模型的建立为进一步研究人胃癌的基础理论和临床治疗提供了较理想的实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4.
在体外细胞毒活性实验中,小鼠乳腺癌Ca761-86细胞对rTNF不敏感,而在体内,rTNF却可明显抑制Ca761-86细胞的生长。根据(1)rTNF在体外可直接激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杀伤Ca761-86细胞;(2)在体内由rTNF诱导和激活的腹腔和脾脏中的巨噬细胞均可杀伤体外培养的Ca761-86细胞;提示rTNF在体内对Ca761-86细胞的抑制瘤效应与其对巨噬细胞的激活作用也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15.
We have established four lines of transplantable gastric carcinoma in WF Osaka rats. They were derived from adenocarcinomas of the glandular stomach, which were developed along with the lesser curvature, measuring less than 1.0 square centimeter. Morphology of these four lines of the transplantable tumor showed essentially an identical figure in their respective generations. Histology in the early generation of transplanted tumors showed well differentiated tubular adenocarcinoma similar to the primary lesion of the stomach. Later the histological appearance of these four lines of the transplanted tumor altered from glandular structure to keratinizing squamous cell metaplasia of cancer cells. The lines of S4 and S5 transplantable tumor were recently established, but the lines of S1 and S3 transplantable tumor have been transplanted as far as more than the 60th generation, and changed their histological appearance to scirrhous carcinoma in the line of S1 and medullary carcinoma in the line of S3. The growth speed of S1 line became slow in the later generations compared to the former ones, and that of S3 line became extremely rapid and recipient rats died with cachexia within two weeks. Effectual activities of tumor enhancement for the gastric and the colon cancer, previously reported elsewhere, recently decreased, and gastric carcinoma was rarely induced by these two lines. Lately established S4 and S5 transplantable tumor lines showed vigorous flourish of inducing gastric and colon cancers.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中等分化的人结肠癌细胞建立小鼠皮下和原位移植瘤模型,以研究中国人种结肠癌特有的生物学特性,并为结肠癌的防治研究提供有用的实验工具。方法人新鲜结肠癌标本接种于BNX小鼠皮下,体内反复传代,待模型稳定后再转入BALB/c-nu/nu裸小鼠体内继续传代,使之生物学性状保持稳定,从而建立人结肠癌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比较人结肠癌标本在两种不同免疫缺陷动物体内的生长情况,并绘制生长曲线。采用组织块法建立人结肠癌原位移植瘤动物模型,观察原位成瘤、生长及转移等情况。组织病理学检测皮下移植瘤与人结肠癌标本的组织学差异,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皮下移植瘤中ESA、CEA、C-erbB-2、P53的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移植瘤的细胞周期,并进行DNA倍体分析。结果通过体内反复传代筛选成功建立了中等分化的人结肠癌皮下移植瘤模型,利用皮下瘤成功建立了人结肠癌原位移植瘤模型,成瘤率达到5/8(62.5%),但肝脏、腹腔、淋巴结等未见明显转移。移植瘤组织切片观察显示肿瘤为腺癌Ⅰ-Ⅱ级,与人结肠癌组织标本相似。免疫组化显示ESA和CEA呈阳性至强阳性表达;C-erbB-2和P53呈阳性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查发现肿瘤细胞处于G0-G1期的比例为67.50%±5.59%,G2-M期为4.47%±2.31%,S期为28.02%±7.13%,分析DNA倍体为1.74±0.02。结论本实验利用恶性程度较低的中等分化人结肠癌组织成功建立了结肠癌皮下及原位移植瘤模型,该模型生物学特性稳定,保持了人结肠癌标本的生物学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